05.02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很多人喜歡玩實寄封,於是利慾薰心的偽造者們開始了他們的罪惡勾當,各個時期的實寄封都成為他們偽造的對象。

今天給大家揭露一下目前國內實寄封偽造的狀況。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一. 偽造的實寄封已遍佈南北東西

偽造實寄封,民國初期就有。

50-60年代,有個別人少量偽造區封。

而新中國實寄封的大批偽造,則是由1991年在上海郵市出售的一批數以百計的由“江西樂平”寄“安徽橫崗”的“藍欠資封”拉開了序幕。

此後,偽造的東北貼用普票封、改8、改9封在東北和北京也陸續出現,而在當地卻往往不公開出售,只是暗中流向外地。

廣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大批偽封的集散地。不管貨色如何,只要便宜,總不缺少買家。

而在大西南的四川,自幾年前出現製售並流至國外的偽銀元封后,1995年又推出“換代產品”,造假範圍涉及西南區封、各類普、改封、新舊幣合貼封、欠資封等,從造假到銷售形成一條龍。

至於前幾年山東龍口製售的那些偽區封,由於水平很低,多一看便知,實際上難以構成多大危害。

說到當前國內最大的偽封市場,還得數上海郵市。

它匯聚了江、浙、滬各路“高手”的“傑作”和為數不少的各層次的“追封族”,偽造的品種有普改封、欠資封、文革封、軍郵封 …… 凡熱門封無所不有,混雜在真封中出售,危害甚大。

各地的制偽者和售偽者們還利用民間郵刊和郵社向國內外兜售,給中國的集郵事業蒙上了陰影。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二. 造假手段日趨現代化

  以瓶蓋畫圓、火柴棒寫字的原始方法早已成為過去,製造木戳、膠戳也嫌水平太低,現在取而代之的是“金屬戳”。

有固定字釘的鋅板戳,有活動字釘的釘齒邊鋼戳。

1994年,我在廣州郵市曾見到有人兜售那種僅有戳面的鋅戳,每塊100元,品種多達100多個。

1995年,用全套模具在重慶加工出的帶有活字釘的鋼戳,蓋在封上凹凸有致,已令過去那些將“郵戳有無壓痕”作為一項重要辨偽依據的專家們目瞪口呆。

在電腦時代的今天,誰知道今後的造假還會玩出什麼花樣!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三. 偽封由國內流向國外,又“進口”到中國。

  1992年初,國外一拍賣目錄登出一件江西偽欠資封,投標的人很多。

一位已投標人在與筆者商討後,便去電撒回投標。當外方知道真實原因後,立即回函致歉。

偽封製售者們很狡猾,他們利用外國投標者對中國郵戳、郵史不在行的特點,將這些假封推向國外,或利用國內投標者對國外著名拍賣公司的信任,使得這些“出口”假封得以“進口”內銷。

而當投標者發現上當要求退貨時,往往又因語言障礙而難以實現。

這類假封近年來在香港地區及美國、荷蘭等著名拍賣公司的目錄中均有所見,品種主要是:軍郵封、區封和改值票封。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四. 國外也有偽造中國郵品者,將偽封“出口”到國內。

1995年,筆者曾見到一枚由青島寄澳大利亞的貼“普1”18000元的航空封。

那枚8000元票是取代了封上原來的貼票,又刻了一枚與原戳幾乎完全一致的郵戳蓋上去,欺騙性極強。

1994年,國外曾流進一枚前所未聞的"改3"倒蓋票實寄封。

筆者曾用精度為千分之一的卡尺測量,從其加蓋的行距中竟找不到絲毫的誤差,其造假水平確屬一流。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五. 上當受騙者不止是初級水平集郵者,也不止中國人

  如果你說某個地方郵展中出現了偽造封,別人肯定說你少見多怪。就是全國性郵展,可以說近5年來沒有哪一次沒有偽封的。

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96亞洲國際郵展上,有偽封的郵集絕不止一部兩部,從民國到新中國的都有。甚至在個別高獎郵集中也混進了偽封。

而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一些深受假封危害的集郵家也開始對中國郵品的信譽大打折扣,中國郵品的地位也因偽品猖獗而大受損害。

  由此可見,應該重點治一治那些造偽者和故意售偽者了!

在’96第二屆全國職工郵展上,評審委員會主任染鴻貴先生第一次提出在評委會中成立打假組,並明確提出今後的郵展中都要如此,以維護郵展的純潔性。

相信今後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廣大集郵者積極參與下,中國郵壇總有一天會消除汙垢,成為一方淨土的。

揭穿|國內“實寄封造假”的現狀!

本文作者 : 常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