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都說美國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宇航員是怎麼返回的?

巴布衣


這個問題不是十分清楚,但分析一下大概方法不會很離譜。由於離開月球需要克服月球的引力,雖然月球比地球的引力小很多,但是從月球直接返回地球需要攜帶的燃料也不是登月的登陸器能夠攜帶的,即便是能夠登陸一個足夠大的登陸器,從月球發射飛離也是及其困難的。但也是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登月返回問題。就是要完成登陸月球並返回地球的任務設計中,需要設計一個接應登陸器返回倉的繞月飛行的航天器。在登陸器返回倉完成探月任務返回時在空中接應,如果這個登月返回倉具備返回地球的條件直接與接應航天器對接,被航天器攜帶返回地球的上空環繞地球飛行。再在合適的時間位置投放返回地球。如果登月返回倉不具備返回地球的條件,航天器上就需要攜帶用於返回地球的飛船。這樣就需要把返回倉裡要送回地球的貨物轉移到與航天器連接的用於返回地球飛船裡,之後可以拋棄返回倉減輕負荷。之後開啟航天器驅動裝置,使航天器加速離開月球環繞軌道直至回到地球的環繞軌道,然後投放飛船回到地球特定位置。


臆想天開


登月是一項大工程,在載人登月實施前,就要考慮登月所有的環節,包括試驗載人交會對接等技術,宇航員坐著飛船去,那就也得坐著飛船回來唄,畢竟他們沒長翅膀。

雖然登月飛船體積比較大,載人登月時候,燃料也會消耗,可能不足以支持那麼大體積質量的飛船重新從月球起飛,但是可以想別的辦法啊,只要人有棲身的地方,飛船小一些也無所謂。美國登月就是在試驗了各種需要用到的技術,然後才用可分為上下兩級的飛船登月。上下兩級都有推進器和燃料箱,下降級的燃料在著陸的時候就算用完也沒事,上升級的燃料可是沒動,宇航員在月球操控飛船起飛前,可是將飛船內可扔的東西全都給扔了。另外還有另一個飛船,也就是命令指揮艙,等待在月球軌道,當上升級起飛進入軌道後,重新對接,命令指揮艙也裝著推進器,配備著足夠返回地球的燃料。

我國月球探測來說,大方面是分三步,包括無人探測(繞落回三步走)、載人登月、月球基地建設。目前繞落回的“回”已經在計劃中,2019年年底或者2020年,我國要進行嫦娥五號,目的是月球探測最後取樣返回。從流傳的一些探測器設計圖,雖然不知道是哪出來的圖,但是最終可能還是得參考分級的飛船,將登陸器做成上下可分離的兩部分,最後只需要有一部分能將樣品重新送入月球軌道就差不多了。

“回”對探測器的要求更高,整體計劃得分成幾步實施,探測器分離和交會對接的次數也比較多,但總歸是有辦法的。至於載人登月嘛,也還是可以參考美國的做法。


來看世界呀



你可能沒有見過登月艙的照片,實際上登月艙用三條“腿”著落,由於月球引力很小所以很小的推力就能離開月面。動力是登月艙自帶的火箭發動機提供的,返回時艙體分成兩段,著落部分留在月球,返回艙返回地面。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載人航天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部分組成。飛船高29米,重量約46噸。

“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是飛船的大腦,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艙內充滿純氧,溫度為21攝氏度~24攝氏度,分為前艙、航天員艙和後艙。前艙放有著陸設備、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設備。航天員艙為密封艙,存放了可供航天員生活14天的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生設備。後艙裝有10臺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儲箱及姿態控制、制導導航、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指揮艙的中央並排安放了指令長、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名航天員的座椅。飛船發射和返回過程中,3名航天員躺在椅子上,其餘時間航天員可以離開座椅活動。

飛船的服務艙是圓柱體,裡面裝有變軌主發動機、3副氫氧燃料電池、姿態控制和電氣系統等,其中變軌發動機的推力達95·6千牛,可把飛船從月球軌道送回地面,服務艙的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該艙又分為6個隔艙,艙內安裝主發動機、16臺小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姿態控制系統等,這些發動機除用於姿態調整外,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下降級由下降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四個儀器艙組成,用於從月球軌道降落到月面,可以把兩名航天員送入月球上。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由航天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儲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在登月過程中,兩名航天員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完成任務後航天員乘其返回環月軌道與停泊在這裡的指揮艙會合。



放小孩的風箏線


登月的人根本沒有返航,那是一張單程票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相信登月只是一場戰略欺騙,但他們卻找不到確實證據。

這是因為他們的腦洞還不夠大,還停留在登月錄像造假的階段。

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登月是真的,但那是一張單程票,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不是阿姆斯特朗,也沒有返回地球。

他永遠的在長眠在月球之上。

這也完美解釋啦,美國航天員如何在登月後返回地球,以及阿姆斯特朗後來為什麼一直在沉默中去世。

▇▇▇「001」

返航的飛船,只有繞月部分,登月艙已經隨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留在月球。

繞月返回,是美國已經掌握的技術,1969年的美國航天技術可以做到。

而登月行動,登月的視頻都是真的,音頻是阿姆斯特朗配音的,唯一造假的,是登月艙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不是阿姆斯特朗,且拿的是單程票,沒有返航。

我們不知道,持單程票,登上月球的美國人究竟是誰,他究竟為什麼會做這樣的犧牲?也許他身懷絕症,也許他擁有堅定的信仰,誰知道呢!

▇▇▇「002」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之後,幾乎很少再有他的新聞,他一直保持沉默。

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創造下這樣的偉業,卻一直沉默,正常嗎?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登上的月球的不是他,真正的榮譽屬於某個永眠月球的某位老友,他心懷愧疚,因此一直保持沉默。

如果你有情感困惑,遇到麻煩,財運不佳,事業不順,夫妻關係不合情感不佳等問題微信搜索(PJX366)專業情感諮詢指導、情商思維、經營感情、兩性解惑,解決你的困難,解惑轉運,好運不斷。不再為情所困。


大颯是


你可能沒有見過登月艙的照片,實際上登月艙是用三條“腿”著陸的,由於月球引力很所以只需要用很小的推力就可以離開月球表面。動力是登月艙自帶的火箭發射機提供的,返回時艙體分為兩段,著陸部分就在月球,返回艙返回地面。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載人航天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組成。飛船高29米,重量約為46噸。

“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是飛船的大腦,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艙內充滿純氧,溫度為21-24℃,分為前艙、航天員艙和後艙。前艙放有著陸設備、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設備。航天員艙為密封艙,存放了可供航天員生活14天的生活用品和應急救生設備。後艙有10臺姿勢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儲箱及姿態控制、制導導航、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指揮艙的中央並排放置了指令長、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名航天員的座椅。飛船發射和返回的過程中,3名航天員躺在椅子上,其餘時間航天員可以離開座椅活動。



飛船的服務艙是圓柱體,裡面裝有變軌主發動機,、3副氫氧燃料電池、姿態控制和電氣系統等。其中變軌發動機的推力達到了95.6千牛,可把飛船從月球軌道送回地面,服務艙的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該艙分為6個隔艙,艙內安裝主發動機、16臺小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姿態控制系統等,這些發動機除用於姿態調整之外,還可以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下降級由下降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四個儀器艙組成,用於從月球軌道降落到月面,可以把兩名宇航員送人月球上。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由航天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儲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在登月的過程中,兩名宇航員將在這裡生活和工作,完成任務後航天員乘其返回環月軌道與停泊在這裡的指揮艙匯合。


鏡像科普


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月,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就是著名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至今其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腳印還在,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也沒有風會把腳印吹走了。登月的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從大型的運載火箭的發射,到月球軌道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返回地球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還充滿了風險。

登月的飛船中是有一個叫做軌道艙的結構,而這個部分是用來繞著月球進行運轉的,登月艙之前是和軌道艙鏈接在一起,在繞月軌道釋放之後就開始向月球降落,登月艙就是一個小型的飛船結構。當登月艙到達月球之後,軌道艙繼續在月球上方飛行。

當宇航員完成在月球的任務要返回的時候就需要重現進入登月艙,然後利用攜帶的火箭發動機點火產生推力,登月艙的一個小艙段就飛行太空與軌道艙進行匯合。當這個過程完成之後,宇航員就要開始返回地球的過程了,而這個過程就和目前宇航員從空間站返回地球一樣,這是通過返回艙來進行的。

返回艙脫離軌道艙後就開始進入大氣層,通過熱障區就會打開巨大的降落傘減速,最後濺落在大洋之上,這就完成了整個返回的過程。


航空視界


“太空員”一般都稱為“宇航員”。

月球是目前人類唯一登陸的地外天體。美國從1969年7月開始共6次登月,共12名宇航員登過月球,對月球也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於是就有人產生了宇航員登月後怎樣返回地球的?等這樣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太空飛船一般都有不同的太空艙,它們的作用也不同。對登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指揮艙和登陸艙。到達月球指定軌道後,登陸艙就會和指揮艙分離,緩緩著陸。此時指揮艙會減速,依舊環繞月球軌道飛行。

在完成任務後,宇航員會回到登陸艙。此時登陸艙燃料還很豐富,並且由於月球引力小,同時沒有空氣阻力。當引火點燃後,登陸艙很容易離開月球表面。


加速後,登陸艙進入指定軌道並對接成功返回地球。進入地球軌道後,飛船會減速並下降高度。甩掉指揮艙的服務艙,只保留上半部分進入大氣層。並通過降落傘進行最後減速,直至安全降落。


弄潮科學


宇航員登月完成任務後回到登月艙,登月艙返回月球軌道,與母船結合,然後拋棄登月艙,剩餘的指揮艙和服務艙返回地球軌道;最後拋棄服務艙,指揮艙返回地球表面。

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途徑是選用月球軌道交會方案,即將一艘載有3名航天員的飛船發射到月球軌道上,然後2名航天員乘登月艙在月面上降落,進行月面探險。另一名航天員仍留在指揮艙中繞月球軌道飛行,並進行科學實驗。返回時,在月面上的2名航天員啟動登月艙的上升段發動機,飛上月球軌道,與指揮艙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進入指揮艙後,拋棄登月艙的上升段,脫離月球軌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氣層前,拋棄服務艙,僅指揮艙在太平洋上濺落。

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當時飛船上載有三名航天員,當飛船與“土星5”火箭第三級分離,且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后,便開始接近月球,此時飛船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接著,兩名航天員進入登月艙,並駕駛登月艙與飛船分離,這時飛船指揮艙內的一名航天員繼續駕駛飛船繞月球軌道飛行,而另兩名航天員則乘登月艙在月面著陸。登月後航天員採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開了太陽電池陣,安裝了月震儀等。但是在那時自己夜裡翻雲覆雨時不能盡力,一般要關“葳薪”bt~c:跟數子(即後面接{}1,2,0,1)任務完成後,他們乘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與飛船對接,最後返回地球。“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飛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號火箭運載“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第三級火箭熄火時將飛船送至環繞地球運行的低高度停泊軌道。第三級火箭第二次點火加速,將飛船送入地-月過渡軌道。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后開始接近月球,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宇航員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面實現軟著陸。另一名宇航員仍留在指揮艙內,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登月宇航員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採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然後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隨即拋棄登月艙,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入載人走廊,拋掉服務艙,使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大的氣動力作用下減速。進入低空時指揮艙彈出3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羅”11號飛船指揮艙於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羅”12-17號飛船從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號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務(三名宇航員駕駛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均登月成功。


周瑜97513


都已經實現成功返回了,那代表燃料肯定夠。

月球沒有大氣,月球上的重力僅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這就說明了,在月球上起飛要比在地球上輕便得多。

阿波羅號飛船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登陸艙、服務艙、指令艙,指令艙是宇航員登月前的休息工作地點,也是整套阿波羅飛船的指揮中心,並且在登月時,指令艙連同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之上。

在登月時,僅僅是飛船的登陸艙著陸月球表面,登陸艙也有著兩級結構:下降級、上升級,在完成登月之後,下降級將被遺留在月球表面上,充當上升級的發射底座,宇航員將搭乘登月艙上升級飛離月球表面,與指令艙對接會合,然後返回地球。

有人會想問,那個小小的登月艙上升級真的有足夠的推力讓兩名宇航員飛離月球表面嗎?

在地球上是肯定不可以的,但是在月球上就行,除了我在上面提到的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登月艙的上升級自重非常的小。

起初,整個的登月艙在離開地球時,重量為14.7噸,在完成登月後,下降級被遺留在月球之上了,當然還有著眾多的科學儀器、月球車之類的東西都被放在月球上了,僅帶回一些月球的土壤岩石樣本。

這樣,原本的14.7噸,估計在離開月球表面時,就只剩下五六噸的樣子,另外,起初工程師在設計登月艙上升級時,甚至都沒有給宇航員設計座位,登月艙上升級僅留了兩名宇航員的站位,他們是站著從月球表面上起飛然後與指令艙對接的。

可以看到,為了減輕登月艙上升級的自重,真是什麼辦法都想到了。

以登月艙上升級的推力(這些都是工程師設定好的,不用擔心),完全可以帶著兩名宇航員飛離月球表面,與指令艙對接,然後返回地球。


科學船塢


都說美國人登陸了月球,那麼宇航員是怎麼返回的?

也許各位看了土星五號的巨大體積後開始發怵了吧,因為我們送了登月艙、指令艙以及服務艙三個結構的一點點的東西到月球,用瞭如此巨大的火箭,到底有多大,我們來感受一下。

土星5號和我們發射嫦娥三號的長征三號乙對比,可想而知其巨大!

阿波羅飛船的完整結構,指令艙和服務艙會留在月球軌道上,登月艙上升段和下降段將登陸月面,但起飛時候下降段就丟棄在月面!那麼阿波羅登月計劃中的登月艙加上底座有多大呢?

下半部分是登月艙底座,登月時候的減速及緩衝火箭發動機都在這一部分,上半部分為上升段返回艙,登月時生活休息與工作都在這個艙段裡,從月面起飛時候,下半部分將作為發射臺,直接丟棄在月面!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鷹”起飛時丟棄了著陸發動機艙段,只有上升段返回!

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逃逸速度只有2.4千米/S,另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月球無大氣層,火箭發動機可以毫無阻隔的突破月球的逃逸速度,並且“鷹”丟棄了多餘的著陸發動機等多餘物,因此與發射時的土星五號火箭相比,月球上重新起飛的是不是簡單很多啊......

這也是很多科學家對月球垂涎三尺的重要原因,因為從月球發射火箭燃料節省可不是一星半點,而是80-90%以上,很多機構都嚷嚷著要建設月面前進基地,甚至很多機構都做了圖紙

月面基地想象圖

登月艙與服務艙在月球軌道分離時的照片

返回時濺落太平洋的,減速傘已經打開

返回艙的隔熱大底已經被燒蝕出碳纖維編織結構了

從地球起飛和從月面返回是兩個不同的任務性質,地球重力比較大,起飛時攜帶的燃料與物資等相當多,但從月面返回則是最精簡的結構,因此小小的登陸艙完全可以做到安全返回,只要技術沒有缺陷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