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慈禧太后,一位凌駕於皇權之上,主宰中國封建社會命運的女人。她雖然沒有稱帝,但是這位被稱為“老佛爺”的女人,就是當時清朝的當家人,這一點毫無疑問。有句話:存在就有道理。慈禧太后的統治不但存在了,而且存在了近半世紀。在晚清國內外關係無比複雜的形勢之下,在後妃不得干政的大清王朝祖制規之下,她竟能獨攬大權於鼓掌,凌駕皇權於巋然,這其中過人之處必值得我輩好史者研習之。


事情有始才有終,慈禧太后能夠走向政壇前沿,全靠與那場政治陰謀,本文就同各位朋友們,回顧那段即驚心動魄,同時又“骯髒不堪”的歷史事件——辛酉政變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豐皇帝_圖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剛滿30週歲的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駕崩。咸豐皇帝這一生,勤勉有餘而能力不足,終因積勞憂憤、顛肺流離而鬱鬱而終。咸豐皇帝膝下僅有一子,即日後的大清王朝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其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這些都是後話。

就在咸豐皇帝去世的頭兩天,年輕的咸豐已經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於是他召集隨行王公大臣,宣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同時又宣告,由於皇太子年幼,特任命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異母弟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肅順,一等誠嘉毅勇公御前大臣富察-景壽以及軍機大臣託和絡-穆蔭與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為了保險起見,肅順等人特地懇請咸豐皇帝立字為據,以免除日後節外生枝,咸豐皇帝表示認可。但是由於,此時咸豐皇帝病入膏肓已經無法提筆,遂命杜翰代為執筆書寫諭旨。儘管不是皇帝親書,但是蓋了皇帝的公章那裡是聖旨。很明顯也很明白,這八位將在咸豐皇帝駕崩之後,在只有六歲的新皇帝成年之前,擁有處理甚至是決斷一切朝政的權力,這就是“贊襄一切政務”的直接意思。

當然,咸豐皇帝畢竟不是昏庸不能之輩,他必須要“留一手”,以防止這八人心懷異志。儘管在咸豐皇帝生前,這八人絕對是忠心耿耿,但是自古人心不古,誰能打包票這八人永遠是“鐵板一塊”?所以咸豐皇帝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凡事諭旨起首蓋“御賞”章,末尾蓋“同道堂”章以同硃批之意。可以清楚說明,她們二人(即兩宮太后)非常清楚咸豐皇帝對身後人事安排之意。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熱河行宮圖(局部)_圖

咸豐皇帝在安排好後事之後,次日清晨便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就在咸豐皇帝去世的當日,由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遺詔也公佈天下,八大臣隨即在熱河行宮正式上崗。

然後,看似一切順理成章、毫無問題人事安排,最後竟然在一場政治陰謀下,變成了一紙空文,先帝的遺詔不但沒了用,這“顧命八大臣”的輔政班子沒多久就被當做“八人幫”粉碎掉。不但八大臣始料未及,恐怕咸豐皇帝泉下有知也會大為詫異。

在下置身於政治圈之外,雖然無法體會擁有權力的獨特“魅力”,但可以通過歷史人物及事件瞭解他們對其之渴望。咸豐皇帝屍骨未寒,各路“英雄豪傑”就開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動,都想要奪取那權力之巔的明珠。“豪傑”雖眾多,但大多紛紛團結於“大佬幫派”之下,當時“大佬幫派”主要有三股:

第一,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及其支持者,為託孤派;

第二,以兩宮太后(慈安與慈禧團結一致)為首的後黨,為垂簾派;

第三,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近支親王派,為親王派。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愛新覺羅·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即和碩恭親王_圖

而這三派當時的力量之強弱也是不相同的,咱們從天時、地利和人和三方面分析一下:

託孤派

,主要優勢為天時。大行皇帝的託孤遺詔在手,且公告天下,有此“上崗證”他們可以迅速將權力抓在手中,這樣的優勢絕對是搖遙領先於其他兩派。但是,在地利和人和兩個方面,託孤派就遜色不少。託孤派當時都在熱河行宮,雖說當時不少官員隨行到了熱河(尤其包括不少軍機大臣)而國家中樞畢竟是在首都北京,所以北京方面的情況,尤其是人事狀況也很關鍵,可惜託孤派在京城並沒有可靠之人,這就難免對京城的對手疏於防範,這就是地利之劣勢。在人和方面,託孤派更加是絕對劣勢了。

肅順作為託孤派的領袖,行事比較注重結果,並且風格非常幹練和強勢,他曾經公開說過“咱們旗人混蛋多”,認為旗人根本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對旗人的各種福利更是加以限制,同時非常重視和認可漢人治國安邦之才。這裡多說一句,左宗棠之所以能夠“逃脫”滅頂之災就是肅順起了關鍵作用。可以說,肅順確實是為數不多能慧眼識人,有治理國家才能的旗人。但也因此絕大多數的旗人都被肅順得罪了,導致“顧命八大臣”的群眾基礎十分薄弱,更致命的是託孤派沒有安身立命的軍隊。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_圖

垂簾派,主要優勢為人和。咸豐皇帝剛剛去世,垂簾派以孤兒寡母的形象出現在公眾眼球,情感上便博得人們同情。同時,垂簾派手握重要棋子——皇帝,皇帝代表著權威,代表著權力所在,這與他的年齡和能力無關。只要有皇帝在,孤兒寡母就有機會以託孤大臣欺君罔上,以清君側的名義向顧命八大臣發難。再加之肅順等人平日之跋扈,導致不少旗人“不自覺”地導向垂簾派,這也就有了後來的勝保等人武力支持,確保了歷史上再一次重演以清君側的名義,完個人政治勾當的經典案例。

而地利方面,兩宮太后此時定然身在熱河行宮,看似與八大臣無異,但是她姊妹倆京城都有人啊,尤其是慈禧,她的妹妹就是醇郡王的福晉,而這位福晉也隔三差五的跑到熱河看看自己姐姐,儼然傳信使者之作用。在天時方面,兩宮太后固然不及八大臣,但是她二位也有“硃批”之權力,對於一些重要事情定然瞭解,關鍵很多東西她們二位可以“拖延”,可以“留中不發”,這些都在以後的“致命打擊”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幼年奕訢與母親孝靜成皇后_圖

親王派,一個天時、地利和人和都看似沒有明顯優勢的派別,唯一略佔優勢的就是地利方面,他們都集中在京城,集中在國家中樞,僅此而已。然而,親王派也沒有明顯的劣勢,雖然他們被排除在託孤大臣之外,沒有染指國家最高權力的“上崗證”,但是恭親王奕訢早在咸豐初年就擔任首席軍機大臣,並且為國家“剿匪(匪指太平天國)”大業可謂鞠躬盡瘁,又加之近來處理國際外交問題也是井井有條,使得天朝恢復了暫時的和平,工作能力有目共睹,讚不絕口想必也已經響徹許多王工大臣的後院(因為咸豐後期,皇帝已經不喜歡他這個弟弟了,想必沒人敢公開誇讚奕訢)。

更重要的是,奕訢有一顆不甘寂寞的心,皇位被咸豐奪了去,連託孤也沒我的份,竟然相信端華和載垣這樣的酒囊飯袋,這可能就是奕訢當時的內心獨白。主觀上的意願直接驅使行為活動。平心而論,奕訢確實有治國安邦之才,至少比他皇帝四哥要強一些,那與其他兄弟更是不在一個檔次。因此,老五惇親王奕誴(道光第五子),老七醇郡王奕譞(道光第七子)迅速團結在老六奕訢周圍,近支親王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立了。同時,由於奕訢的影響力,在京城內的很多有權力的大臣們都傾向奕訢,暗中給予支持,出謀劃策自然不在話下。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垂簾聽政_圖

這就是當時三股勢力之力量對比,通過如此分析,我們不難理解,看似最有優勢也最具有合法性的託孤派也只能停留在“看似”這個水平之上了,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並且在搬到“顧命八大臣”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願的大條件下,親王派和垂簾派迅速結盟。這樣一來,三足勉強均衡之勢被徹底打破,可悲的是託孤派對這如波濤般之暗流卻疏於防範,甚至是渾然不知,他們甚至還自以為是而沾沾自喜。對於託孤派來說,這真的是“一出悲劇正上演”。

當然,這一切並不能簡單的歸結為託孤派之無能,而垂簾派和親王派之狡猾確實讓託孤派防不勝防,他們一面上演孤兒寡母苦情示弱戲,一面組織群臣顛倒黑白給託孤大臣們“扣上”莫須有之罪名,又集結武力一舉端掉託孤大臣,一套迅捷有力的“組合拳”確實是讓人瞠目咂舌。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慈安太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鈕祜祿氏_圖

我們就來看看這“八人幫”粉碎之始末。

政變之始應該從御史董元醇的一份奏摺,奏摺的內容主要就是恭請兩位太后主持朝政。在先帝遺詔佈告天下的大背景下,董元醇竟然遞上這樣的奏摺,這無疑是玩火自焚、自取滅亡。但他還就這麼幹了,而且奏摺列舉歷朝歷代八大賢后主持朝政之佳績,以此為自我觀點之支撐。

我們且不論奏摺內容,就說董元醇敢這麼幹,一定是有人指使再加上自己政治賭博的勇氣而為之,顯然,陰謀之事開始由“深水區”上浮。

結果這次奏請被“八大臣”“輕易”地拍死,兩宮太后表現的很無助與柔弱,如此手段不算高明的障眼法,居然輕鬆騙過八位爺。

緊接著是恭親王奕訢前往熱河弔唁,奕訢是在皇兄死後一個多月才有機會到熱河弔唁。奕訢也是突破這種阻礙,才有弔唁資格,這其中“八大臣”是主要阻力。奕訢在兄長靈前哭聲震天,在場之人無不動容。弔唁後奕訢拜見兩位皇嫂,密謀機密之事。奕訢與兩宮太后的碰頭會太關鍵了,基本上將行動綱領以及北京和熱河兩邊的相關佈置達成共識。“八大臣”再犯致命錯誤,竟然讓奕訢面見了兩宮太后。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_圖

正是因為前面的障眼法讓“託孤派”放鬆了警惕,奕訢見到兩宮太后也並非傳說的那麼困難,更沒有被肅順等人羞辱和過分的阻止。總言之,行動方針已定,就差實施了。

搞政變沒有兵馬可不行,完成這個關鍵作用的人物就是勝保。勝保舉人出身,滿洲正白旗,此人雖然帶兵打仗敗多贏少,但在京城保衛戰中勇往直前、不懼生死,因此得到過咸豐皇帝的嘉獎。勝保手中有護衛京師的軍隊,正好派上用場。勝保和慈禧太后早有交情,又加之對肅順不滿,自然站隊到垂簾派一方。

如此,文武俱已齊備,蓄勢待發。農曆九月二十三,大行皇帝梓宮由熱河出發回京,政變就在這路上動起手來。

熱河人員分兩撥出發,帝、後及端華、載垣先行回京,肅順護送先帝梓宮慢行在後。這種安排就有貓膩,肅順機敏且人脈較廣,先行回京顯然對垂簾派和親王派不利,載垣、端華二人愚昧無知,就好對付許多了。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大清版圖_圖

十月一日,兩宮太后一到北京就向眾王公大臣哭訴“八人幫”盛氣凌人,欺負他們孤兒寡母的罪狀。緊接著,早由大學士賈楨和周祖培等人擬好的“廢除贊襄政務不大臣”的奏摺呈於太后,顯然這都是奕訢等人早有安排。兩位大學士的奏摺內容比較扭捏隱晦,看來料不夠猛,勝保又呈奏摺直下猛藥,竟直接了當地否決了咸豐皇帝的遺命,認為咸豐皇帝的遺命是“八大臣”趁皇帝不能自行書寫遺詔而欺君篡逆為之,將“八大臣”比喻為挾天子的曹操、司馬昭等人。如此歪理邪說、栽贓陷害到了理直氣壯的程度,真是古今少有。

世間之事,尤其是政治陰謀勾當,是非與否向來都是當權者說了算,就是這些顛倒黑白的奏摺成了肅順等“八大臣”的罪狀。先行到京的端華和載垣被迅速拿下,這兩人確實沒什麼能耐,連給肅順發信號的機會都沒有。勝保領兵出場,直搗護送先帝梓宮總長官肅順寢室,將正在與兩小妾繾綣的肅順從被窩裡拽了出來,當即下了宗人府大獄,其他幾位輔政大臣一併拿下。

咸豐帝遺詔指定了八位顧命大臣,為何最後變成一紙空文大臣慘死

愛新覺羅·肅順(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_圖

人抓了,下一步就得研究處置之事,作為大清宗室親王皇親,非僭越之罪不可擬死。既然如此,那就硬扣個僭越之罪,罪名是“肅順等人擅坐咸豐皇帝龍椅以及隨意出入咸豐皇帝行宮”,這是哪門子罪名,“擅坐龍椅”有證據嗎?“隨意出入皇帝行宮”,那是肅順作為皇帝近臣享有的特權,完全是皇帝給予,有問題嗎?再說隨意出入行宮是為了公事,並沒有幹調戲兩宮太后以及其他皇妃的糗事吧,如果沒有到底何罪之有?

這一切問題都不重要了,因為肅順等人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根本沒有審訊就直接定奪了罪名,反正人是一定要殺的。“八人幫”處理決定,端華、載垣系親王,不除以極刑,賜白綾自縊而亡,景壽除去職務保留公爵和額駙爵位,其他等人該革職的革職,該發配邊疆的發配。只有肅順,菜市口斬首。作為宗室皇親,菜市口斬首真是新鮮事兒。肅順押往刑場,一路上無數路人向他投擲石塊,瞬間肅順就面目全非。行刑之時,肅順寧死不跪,劊子手打斷肅順膝蓋肅順才被下跪,肅順遂破口大罵“皆為人臣子者所不忍聞”,遂被斬於菜市口,年四十六。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孰忠孰奸,上天自有定論。辛酉政變之忠奸豈用天定?

【百談清史 專欄】 歷史堂團隊作品 文:王金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