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皇子在上書房讀書有多苦?

cdh123


上書房是清朝規格最高的貴族學校,凡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學生,統統都是皇帝的兒子,簡稱“皇子”。

這所學校建在何處呢?建在紫禁城的核心地段,南面是太和殿,北面是乾清宮,位於略偏東南的方向,坐南朝北,東西共有五間。平日皇帝在乾清宮上朝,在太和殿接見百官,忙完工作以後,稍微走幾步,就能抵達上書房,視察他那些寶貝兒子們的學習情況。

這所學校是哪年開始設立的呢?應該是康熙晚年。

康熙老皇帝在位時,上書房還沒有形成規範的教育制度和學生守則,到了雍正元年以後,嚴格到變態的教學模式終於出爐了:

第一,所有的皇子,無論排行高低,無論年齡大小,只要超過六歲,就必須去上書房學習。換句話說,只要老皇帝還沒死,這些皇子就不能畢業。

第二,每天凌晨3:00,皇子們就要趕到上書房,上早自習,溫習昨天學過的功課。

第三,凌晨5:00,那些被稱為“上書房師傅”、“上書房行走”、“直上書房”、“上書房諳達”的皇家老師們,必須趕到上書房,為皇子授課。

第四,皇子的學習內容包括四書五經、歷朝歷史、文學經典、書法、音律、滿洲話、蒙古話,以及騎馬、射箭、摔跤、散打。也就是說,他們要精通三門語言,還要做到文武雙全。

第五,早上7:00,皇子們可以吃早餐,但不許離開上書房,因為吃完早餐還要繼續上課。

第六,上午11:00,文化課結束,吃午餐的時間到了。吃完午餐,老師一般會根據授課內容出幾道題,給皇子們來一個小測驗。這個測驗一般要持續到下午2:00。

第七,下午2:00左右,教騎射的諳達、教摔跤的侍衛陸續來到上書房,皇子們開始學習武藝。

第八,下午3:00,結束一天的學習。

單看學習時間,從凌晨3:00開始,到下午3:00結束,每天的學習時間整整12個小時,比現在的小學生和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都要長。

另外,皇帝上完早朝(早上7:00左右)和白天處理完政務(下午3:00左右)時,偶爾也會去上書房視察一下,順便再親自給皇子們出幾道題。哪個皇子回答得漂亮,就能得到獎賞;假如答題稀裡糊塗,免不了要受到申斥,甚至連老師也會受到牽連。

皇子和老師如果生了重病,或者奉旨去辦別的事務,無法上課,必須向上書房的校長“上書房總師傅”請假。上書房總師傅一般不負責授課,主要負責監管,監管皇子們是否按時上課、是否遵守紀律,監管老師們是否認真備課,是否偷懶耍滑。

現在的學校都有假期,例如每週都有一個週末,每年都有一個寒假和一個暑假。那麼上書房有沒有假期呢?當然有,但假期非常短,寒暑假絕對不存在,只有到了春節、中秋、寒食、冬至等重要節日,才會放上一天假。

有一回,乾隆的第八個兒子沒有請假,提前早退,偷偷溜出上書房,出城遊玩去了。乾隆得知此事,除了將八阿哥關禁閉以外,還將老師“停俸一年”,罰他們一年以內不許領工資。

還有一回,乾隆的大兒子沒有在親生母親的葬禮上嚴格遵守禮儀,磕頭行禮沒有章法,乾隆很生氣,認為上書房老師沒有盡到教育責任,將大阿哥的老師“罰俸三年”,三年內不許領工資。

又有一回,上書房師傅阿肅和達椿連續七天沒有去上書房上課,乾隆將這兩個人革職,又各打了四十大板。

但如果老師很敬業,教出了好成績,也能得到非常豐厚的獎賞。例如當年曾經擔任嘉慶皇帝老師的朱圭,曾經擔任道光皇帝老師的萬承風,曾經在乾隆時期教授皇子的劉墉,以及劉墉的父親劉統勳,都被加官進爵,其中朱圭還被賞賜了一套豪宅。

滿清入主中原,搞過大屠殺,做過很多壞事,將漢族百姓奴役了二三百年。但是平心而論,滿洲人在皇子教育上非常出色,那種嚴格程度和勤奮程度,超越了中國以往任何一個朝代。

所以清朝的皇帝都很有才華,也許他們當中有不擅治國的皇帝,有刻薄寡恩的皇帝,但是就文化水平而言,這些皇帝遠遠超過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開周說宋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網友可別把皇家子弟想象成遊山玩水,提籠架鳥,只知享受的蠢貨。

客觀來說,皇子皇孫們確實衣食無憂,但可以說是個個從小訓練系統,文學優越,學習帝王心術,人精中的人精。

絕對不是廢物點心、繡花枕頭,否則是難以駕馭群臣和在政治風雲中生存的。


皇子的教育是清代宮廷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帝王家道術培養的必要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644年滿族入關之後,就開始建立這個模式,到了雍正年間發展成熟,上書房成為皇子們讀書的固定場所,形成了皇子教育的定例。

從宮廷制度設計來說,皇子們從6歲到16歲之間,這10年有非常精確的規劃,6歲上學漢文史籍,12歲介入滿洲騎射,16歲開始系統培養禮儀法度,參與政事。除了常規的節慶假期和特殊時間安排之外,基本每天都要學習。無論是春夏秋冬,早上五點皇子們就要起床,由太監宮女們送到上書房學習,從最開始的領讀文章,到後來的背誦默寫,定期有考試,有評比,皇帝還要定時來監督考察。滿漢師傅們輪流當值教授,總師傅為滿漢大學士,分別管理和調控。

皇子們沒有手機,不熬夜,不上淘寶,不刷微博朋友圈,往往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看書到眼花,偶爾訓練一下體力。

當然,皇子們的個人資質也有區別,上書房的師傅們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這就是教育資源比較集中的精英培養模式,清代皇子的文化水平不可小覷。皇家對太子儲君的教育更重視,這個集中於胤礽和弘曆身上。雖然胤礽後來被廢黜,但是從小身份尊貴,得到了極為頂尖和刻苦的教育。康熙甚至一度抽出時間陪讀和檢查學業,弘曆也是如此,可以說舉止與能力都是一流。

在教育下,至少是治國策略與馭人之朮很具備嫻熟。師傅們也是不能隨便曠課的,必須按時上班,根據《清史稿》記載:

(乾隆)五十四年,上察直上書房,諸臣多曠班,墉七日未入直,復降編修,在修書處效力。

因此,清代皇族後裔的總體素質是比較高的。至於晚清落後,則屬於文明衰落和結構性問題,和個人能力即使有一定關係邏輯上也比較微弱。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清朝的皇子們每天學習15個小時左右。從早上4點到晚上7點。

每天早上4點要到書房,開始早讀,讀書2小時。

6點老師來上課,一直上到11點多沒休息,然後吃午餐,皇帝八九點左右下朝會來考兒子們背書。

吃完午飯繼續讀書,沒有午休一直讀到下午1點。

下午1點,會送來點心,吃完後,接著在院子裡射箭。

下午3點到5點,繼續讀書,皇帝會來考察背書、疏講。

下午5點到7點,練射箭,皇帝考察兒子們射靶。

那時候晚上七點基本都睡了。


靜薇440


每天早上4.5點鐘就去背書,一上午也安排不同的課程。基本的四書五經是必讀的。就像我們的數學語。下午還有一些體育方面的課程,當然了。體育方面和咱們的體育項目不一樣,都是有目的的。騎馬,射箭,摔跤等等。因為是皇子,師傅都是很厲害的人物。要求也很嚴格。皇子還要不定期的接受皇帝考驗,還有考試。還要學習很多的禮儀。還有武術。一天到晚都在學。而且都是跟名師學,能不累嗎?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人中龍鳳不是那麼容易就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