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上善若水(與人為善福無隨至,禍已遠離)

上善若水(與人為善福無隨至,禍已遠離)​道家哲學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做事如山:要踏踏實實的做事,像山一樣穩重,像山一樣給人以信任!做人像水。水,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都是因為它柔美、滋潤。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既弘揚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種處世哲學: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要有極大的可塑性。因為水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盤中是杯盤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做人應該像水一樣,至柔之中又有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古人有一副對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勢,因勢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山,從千峰崢嶸、萬壑競秀、雲海飛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氣磅礴;山,從雲蒸霞蔚、煙霧繚繞或澄澈清淨中透出闊遠幽、空靈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樣,要有山的胸懷,山的風骨,山的品格,山的內涵和山的原則。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人一旦能夠做到虛懷若谷,便能夠彙集百河而成為汪洋;人如能做到無慾無爭,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雲霄。然而話是說不全的,水之種種亦是無限,皆要由自己去體會。

管理智慧

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老子最讚美水,他認為水德是最接近道的。水,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滯住,而生其形,靜。它以百態存於自然界,於自然無所違也。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助別人而不要求回報。對於理想中的管理者,老子稱之為“聖人’,也就是“道”的體現者。他說崇高的德行應該具有水一樣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他試圖借水的品格來給人的行為樹立一個榜樣:水自身柔弱至極,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論長短。一個人要效法“水”的無私善行,就要做到水一樣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體現道的“上善”之水所擁有的是“不爭”的品格。老子所說的“不爭”,通俗地講就是不爭利、不爭名、不爭功。

東漢光武帝劉秀手下的名將馮異就很具有老子所說的水之“不爭”的特性。馮異跟隨劉秀起兵,一直以治軍有方而著稱。每次戰鬥後都要為戰士們評功論賞。這時各位將軍都為爭功而大呼小叫,爭得不可開交。唯獨馮異每次都獨坐在大樹之下,任憑光武帝評定。於是大家就給他取了個雅號,叫他“大樹將軍”。這樣,馮異直到去世,都從不居功自傲,一直盡忠王室。當然,他的美德也使他深得劉秀的信任,並且得到了開國武將難以得到的善終。

“不爭”所產生的理想效果,這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值得指出的是,老子教導我們效法水之“不爭”,並非是教人凡事不求進取、無所作為,而是教人要用無為的心來做有為的事。具體的準則老子通過水的“七善”來做解釋:一個人的行為要像水一樣甘居下位,即“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樣深沉淵默,即“心善淵”;待人像水一樣仁愛友善,即“與善仁”;說話像像潮水一樣準時有信,即“言善信”;從政要像水一樣持正平衡,即“正善治”;做事要像水一樣發揮最大效能,即“事善能”;行動要像水一樣把握時機,即“動善時”。老子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善於用人的領導是謙下不爭的,人們會自覺向他聚攏,主動獻策出力,這樣才會贏得人心,培育出優秀的團隊。

“上善若水”體現的老子的人生態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雖然老子的這套人生哲學,極少有人能夠做到極致完美,但我們至少可以心嚮往之,並努力為之,能有修煉“七善”中一項美德,也可以樹典範了。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以一種為人民服務的態度來對待被管理者,這樣才能為被管理者所推崇。領導者若是學得此篇,就會不張揚、不巧辯,對自身的環境也就能泰然處之,以自己所具有的美好如水的品德去感化眾人,而不是時時刻刻大肆宣揚自己,這樣才接近於老子的“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