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小張是一位27歲的、學經濟管理的研究生。因為“高熱7天,伴腹瀉5天”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呼吸科門診。醫生通過診斷髮現小張曾因高燒吃過很多種大劑量的退燒藥導致急性爆發性的肝損傷,結果不到七天,小張就不幸離世了。平時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由於感冒藥大多數是非處方藥,很多人覺得感冒是小病,不必吃藥;或者自行到藥店購買、聽藥店店員推薦。

其實,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冒的併發症。把感冒視為小毛病的人比比皆是,若症狀不嚴重,休息、多喝水、通風等也會得到緩解。但感冒併發症導致生命危險的患者,也屢見不鮮。尤其對於老年人、嬰幼兒、有基礎病的患者(慢支、肺心病、糖尿病)等,對於這類特殊的人群,感冒不是小毛病,而是需要認真對待的“病”。要防止併發生、不良反應的發生。

患者對感冒的成分、劑量、禁忌症、適應症、使用注意事項、藥物有效期等了解甚少的情況下;只是想早點擺脫疾病痛苦,出現了各種不合理用藥。醫務工作者也存在各種誤區,比如感冒藥種類繁多,組方成分、劑量等不甚瞭解;加上門診接診人數多,很難及時瞭解患者的整體情況,不能給患者詳盡用藥指導。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常見感冒藥使用的誤區:

一、非醫務人員使用感冒藥的誤區

1、有些人發燒不超過38.5°C使用退燒藥。

2、感冒後想痊癒的心情急切,服藥過於頻繁。

3、不按照醫生指導用藥,或者不按照說明書規定劑量,使用感冒藥。

4、為改善症狀,同時服用幾種感冒藥。比如:解熱鎮痛的、抗生素、止咳化痰、抗病毒的、中成藥等。

醫院、零售的感冒雖然種類多、名稱各異,但藥物作用大同小異。使用原則“少而精”,若藥物成分相似,用了A就不必選擇服用B,若AB同時服用等於加大藥物劑量,副作用、不良反應也會增加。

5、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其實對抗生素無效。若合併細菌感染,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若沒有發生細菌感染,不建議使用抗生素;經常濫用,會引起耐藥、菌群失調等副作用。

6、有些家長會用成人感冒藥,分成小劑量給孩子服用,除了劑量無法保證之外,還容易出現孩子服用成人藥物造成藥物蓄積。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二、有些醫務人員對感冒藥瞭解不夠,導致不合理用藥

1、有些醫生認為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隔一段時間不治療也會好轉。但是對於老人、幼兒、基礎病患者等,還需高度警惕。

2、感冒藥種類太多,藥效也有差異;加之工作量大、患者多,醫生不能及時瞭解感冒藥的藥物成分、禁忌症、適應症等,給患者的指導不夠詳盡。

人感冒後表現的症狀不同。比如發熱、頭痛、肌肉痠痛、咳嗽選用什麼藥?鼻塞用什麼藥?流鼻涕、打噴嚏選用什麼藥?咳嗽痰多選用什麼藥?

大貨司機、出租車司機、高空作業者選用什麼藥?流感選用什麼藥?兒童感冒選用什麼藥物?等等。

3、有些醫務工作者對中成藥不瞭解,沒有辦法辨證施治,

現在很多人重視健康,認可副作用低,中成藥感冒藥(OTC、非OTC)備受青睞。

在臨床很大一部分西醫醫生都不能很好的運用中成藥感冒藥,比如單純說感冒:風寒、風熱感冒,用藥之間都有差別。再比如夏季的暑溼感冒、以及氣血老人感冒等;對症選藥,很關鍵,用錯反而會加重病情。畢竟西醫和中醫是兩種不同的診療思路,無法正確運用中成藥還是很普遍的現象。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三、使用感冒藥時注意事項

1、感冒藥多為複方製劑,用多種感冒藥,很容易出現某一成分超量,出現不良反應。包括頻繁、過量、重複用藥,也會導致成分超量。若聯合用藥,一定在醫生的指導下。

2、感冒藥中(比如抗組胺、氯苯那敏等)會引起嗜睡。某些職業應避免使用含有此類成分的感冒藥。

3、感冒藥中的成分,比如(布洛芬、可待因、苯海拉明等)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孕媽、哺乳期在用藥前一定要諮詢醫生、藥師,妊娠前三個月最好不要服用。兩歲以下兒童一定在醫生、藥師指導下用藥。

研究生混吃感冒藥不幸去世,我們在吃感冒藥時存在哪些誤區?

4、甲亢、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含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鹽酸偽麻黃鹼成分的感冒藥,會引起眼內壓升高、尿儲留、水腫等不良反應。

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慎用感冒藥;

服用含有解熱鎮痛藥的感冒藥禁止飲酒;

糖尿病患者應用無糖型製劑感冒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