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縱觀華夏曆史,每個朝代為了方便貨物流通和經濟繁榮,都製造有代表當朝象徵的錢幣,只是從制幣的材質和樣式有所不同,銀銅機制幣也正是滾滾歷史長河中的產物之一,機制幣造型美觀,小巧玲瓏,是清朝晚期的貨幣款式,它不僅代表中國的貨幣文化,同時也能反映出中國近代歷史的興衰和經濟狀況。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辛亥革命勝利後,由其主要領導者孫中山先生組閣成立了國民政府,孫中山就任中華國民政府的臨時大總統,針對當時貨幣款樣多元化的混亂局面,孫中山倡導鑄造屬於中華民國的機制幣,這種錢幣因為流通時間較少,流通區域受限,所以它的傳世量極少,再加上時代的變遷,使貨幣受損或遺失,更使其珍貴和罕見。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銅元收藏研究中數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銅元的主體品種。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當二十為主,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非常珍貴。民國初期銅元主要指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其種類有“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及鑄有省名的民國銅元等。這一時期新式銅元與清末舊式銅元混合流通,使銅元的混亂程度進一步惡化。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此中華民國雙旗幣正面中央為左十八星、右五色旗所組成的兩面交叉國旗圖案,上環為“中華民國”四字,下環鑄“開國紀念幣”五字;背面圖案為兩株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中央豎寫“十文”二字。這兩枚銅幣雖經歷了無窮歲月,但紋路依然清晰可見,上面的鏽跡也見證了其歷史的積澱,具有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徵。此幣為錯版幣,正面和背面形成明顯的錯位,現存世量極少,且保存較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

雙旗幣起源於民國,1911年清帝退位後,中華民國宣佈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河南省造雙旗幣

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河南省造雙旗幣,因民間很多仿製而出名,在錢幣保藏界以其存世量稀疏而遭到大家的珍愛,並且,還因為它的製造反常精巧而倍受大家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也被列入我國近代機制幣10大珍。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河南省造雙旗幣

“河南省造雙旗幣”,經鑑寶專家權威驗證,此枚雙旗幣屬錢幣稀罕珍品。此幣為銅質機制鑄幣,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河南省造雙旗幣

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鑄造工藝精湛,錢文端美,品相極佳,有著極高的研究及收藏價值。 近年來,銅元價格不斷攀升,成為轟動收藏界一時的響雷,學者認為,“河南省造雙旗幣”的收藏價值難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場的黑馬,加之這些機制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河南省造雙旗幣,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罕見的精品,在錢幣收藏界以其存世量稀少而受到人們的珍視。由於它的製作異常精美,倍受人們的寵愛。在我國近代銀幣中,它是久享盛名的一種,頗受收藏愛好者青睞,收藏價值極高。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在頒佈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這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銅元的由來。 無庸置疑,這種銅元的幣名很明確,就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根據錢幣收藏界的一般共識,對一種錢幣,應該把可以明確幣名或顯示錢幣最主要特徵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相對的另一面稱為“背”,據此我們應該把此幣最能區別於前朝銅元,並具有鮮明的劃時代革命和進步意義的有“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以下簡稱開國紀念幣)字樣的一面稱為面,而把其對應記值的另一面稱為背。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觀近年錢幣交易市場,有幾個現象值得人們關注:一是傳承有序質量上有保證的古錢珍品格外受寵,藏家見了趨之若鶩,即便價格高些也有人追捧。二是名家舊藏拓片異軍突起。前些年交易人們重視的都是錢幣實物,對資料性的東西不太在意,但近來錢幣文化的載體(如拓片、書籍等資料)也逐漸受到關注。三是品相愈加受重視。過去集幣主要集品種,對品相沒那麼挑剔,但近年來錢幣的品相被高度提升。

相比近兩年不斷低迷的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今年錢幣交易顯然要活躍很多,各板塊精品迭出,精彩依舊,珍稀錢幣成交價穩步提高,尤其是明清民國錢幣異軍突起,因存量稀少受到高端藏家青睞,成為錢幣交易市場一個新的熱點。

民國成立後,銅元仍繼續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

據介紹,雙旗幣是近段時間比較熱藏品,銅黃色的外形不僅給人一種凝重的歷史滄桑感,且整個錢幣的版面分為內外圈兩部分,整體設計非常細緻,英文字母、中文楷體以及花紋設計圖案精美,因而在拍場上也吸引了相當一大批業內藏家們的關注。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由於雙旗幣產生於民國時期,民國在中國歷史上僅僅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錢幣在經歷了無窮的歲月之後,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價值、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品鑑價值。雖說民國時期的錢幣版本較多,但能夠收藏到這種正面鐫刻有“十文”楷體字、反面印製著“中華民國”雙面旗幟的全真紀念幣,也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並不多見。

因此,我們在客觀上見證民國雙旗幣歷史沉澱的過程中,也意識到了這枚來自於民國期間的雙旗幣的完美品相以及居高不下的市場價值。

雙旗二百文直纓版又分紅、黃銅質兩種。其黃銅質者,鑄工精美,文字規範,英文書寫正確,紋飾清晰,當為民國2年(1913年)四川建幣廠早期鑄造品。現存世之雙旗二百文銅元中,直纓版數量較少,僅佔百分之一二。雙旗二百文直纓版紅銅質者,大多鑄工粗糙,文字浮淺。英文書寫大小不一。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與黃銅質直纓版相比較,二者大相徑庭。紅銅質直纓版非成渝兩地造幣廠所鑄,應無疑義。曾有人認為雙旗二百文直纓版紅銅質者為川陝蘇維埃根據地仿鑄,其用途是為了前往白區購買物資。據現在所知的材料證明,川陝蘇維埃根據地正式鑄造銅質貨幣的時間為1933年(民國22年),其早期生產工藝為手工打製。1933年10月,紅軍攻佔達縣,繳獲四川軍閥劉存厚的造幣廠。同年11月,川陝蘇維埃造幣廠在通江正式成立,從此開始機鑄銅質貨幣。1933年時.四川境內已全部使用川銘嘉穗圖200文銅元(即俗稱之小200文銅元),川銘嘉穗200文銅元重僅四錢,其從民國15年(1926)出籠以來,原在四川境內流通十餘年的雙旗二百文(重七錢)及“漢”版一百文(重五錢八分)、“漢”版五十文(重五錢)盡皆隱匿不見,或被收回改鑄,或流入兩湖地區。川銘嘉穗小200文銅元在川省白區已流通多年的情況下,川陝蘇維埃根據地如仿鑄白區銅幣。亦不會仿鑄雙旗二百文直纓版,而只能是仿鑄川銘嘉穗小200文銅元。這樣更合乎情理。更何況1933年(民國22年)時,四川境內大小軍閥紛紛自設造幣機構,大肆濫鑄川銘嘉穗小200文銅元。劉存厚設在達縣的造幣廠亦不能例外。故紅軍繳獲的劉存厚造幣廠機器設備中,其鑄幣模具亦應當是小200文印模。川陝蘇維埃造幣廠以其仿鑄白區銅元順理成章,完全沒有必要另行刻制雙旗二百文直纓版新模進行仿鑄。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之鑄主,應為川省境內某地方軍閥。民國初年,四川軍閥私自設廠鑄幣之風尚未興起.即有少數亦未成規模,多為購置手搖機具,小批量鑄造,其雕模製版及鑄造工藝皆不能與成渝兩地造幣廠同日而語。故鑄工粗劣的雙旗二百文紅銅質直纓版存世量頗少,甚至少於黃銅質直纓版的存世量。雙旗二百文直纓版無論紅、黃銅質者,皆可按其幣面之嘉穗圖麥穗大小,有無麥芒及麥芒長短、麥粒疏密,而分為若干小版式。

為什麼有些投資商熱衷收藏古錢幣,文化價值及它的升值空間怎樣?

近幾年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動輒上百萬的天價。長期以來,收藏價值一直穩步攀升,表現出良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潛在的投資價值不可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