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初中語文高分是怎樣煉成的

語文學習重點在基礎知識、閱讀和作文三大塊,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談談初中語文高分的修煉。

一、 初中語文高分之基礎知識修煉篇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得基礎者得天下”。同理,要想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成績,夯實基礎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不能拋開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去侈談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必須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

根據考試大綱,初中語文考試大致考查以下基礎知識:

1.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

2.正確識記常用字的音、形、義;

3.仿寫;

4.默寫課文中要求背誦的文言篇段、詩句;

5.識記重要作家作品的時代、國別、出處及代表作等;

6.名著導讀

7.課內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我結合著近兩年的萊蕪市萊城區中考語文試卷第一大題的真題來談一談如何進行基礎知識的複習。特別強調一點,對於基礎知識的複習其實是沒什麼捷徑可走的,需要的是平時的積累,但研究真題,總結一些方法,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小題,考查漢字書寫。要求工整,旨在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重視書寫,以考促寫,“逼迫”學生練寫一手漂亮的漢字。一句話,不管平時字寫地是“龍飛”還是“鳳舞”還是“鱉爬”,老師要求你在寫這幾個字的時候要橫平豎直,垂針彎弓。

第二小題。對於字音的複習以下方法可供借鑑。立足課本,勤查字典,讀準字音;在此基礎上找出錯誤規律,如形聲字讀半邊(頹、恣)、生字想當然誤讀(遊弋)、習慣性誤讀(瑣屑、黃暈)。找出了錯誤規律,複習時即可做到有的放矢。對於字形,我們必須要重視課本,因為考查的字基本上來自課本,沒有生僻字,因此掌握課本中的生字詞非常重要。字義要學會結合語言環境解釋詞語。

第三小題,考查仿寫,形象地說,就是比著葫蘆畫葫蘆。關於仿寫的方法在語文寶典中早有論述,這裡不再遨述。只想跟同學們說,老師給你2分鐘思考時間,你一定能做好,對嗎?

第四小題,表考查默寫,實考查背誦。每學期默寫主要考查課本上要求背誦的古詩文、課外古詩10首及古詩文讀本中指定的內容。默寫對字詞要求很高,不能有錯別字,一字錯,全錯,因此,在平時背誦過程中要邊背邊寫。沒得說,背地遍數多了,就背過了;背過了,又寫了,就可以正確默寫了。

第五小題考查文學常識。對於這些知識,我們只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對付,那就是“背”。

第六小題考察名著閱讀。老師認為要應付考試可能僅僅讀讀書上的精彩節選就夠了,可老師還是要求你們抽出點寶貴時間去閱讀,或看看相關的電影也可。

第七小題考查課內綜合實踐活動。這可是送分的題,去看看吧,讀讀吧,實踐吧,在活動中收穫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分為什麼不去做呢?你真傻!嘿嘿。

最後我要強調兩點,一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切不可離開課本,因為語文試卷第一題中所有考點基本上來自課本,絕不會出現生僻的內容。只要課本弄熟了,這20分應該是不在話下的;二是基礎知識重積累。老師知道你們認為字詞不起眼,所以視而不見,更不願意去寫,去背誦,即使老師再三要求,你們依然無動於衷。其實,你們錯了,錯大了。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動起來吧,從基礎做起!

初中語文高分是怎樣煉成的

二、初中語文高分之“閱讀修煉篇”

真不知道找一個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現在以2005-2006學年初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為例來闡釋閱讀我想更直觀、更有說服力。

這份試題共3個大題,分值120分。第二題為閱讀,共4個小題,其中第一個為課內文言文閱讀,第二個為課內現代文閱讀,第三、四個為課外現代文閱讀,分值共計50分,佔總分值的41.7%。閱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呢?

1、多讀。閱讀閱讀,沒有讀哪行,讀是認知文本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徑,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宋代大學者朱熹也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訓學齋規》)。2005級6班有一個叫亓鵬飛的同學,在課堂上3次聽讀《枯葉蝴蝶》錄音後,這樣談及其閱讀認知文章的過程:“聽了第一遍,我真的有些搞不懂,作者到底寫了些什麼?聽了第二遍,我以為本文的是告訴我們有優勢要發展,不能默默無聞,更不能埋沒自己。聽了第三遍,我懂了作者借物喻人,表達了對虛偽作假的人的憎恨,對真善美的渴求。”顯然,閱讀也符合“多讀多得,不讀不得”的閱讀理解法則。這讓我想起一部分同學在解答閱讀題時,讀一遍就自以為是地開始答題,這種做法我給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自殺”;待匆匆做完後翹著二郎腿,點頭哈腰,筆竿在大拇指關節上旋轉飛舞,也不去檢查,我也給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等死”。

2、閱讀題認識論。閱讀題並非空穴來風,更不是命題老師杜撰出來“治”學生的手段,而是將生活與文本聯繫起來的紐帶,它其實是命題老師聯繫生活,以文本為載體,以閱讀題為形式,以閱讀方法為指導,跟同學們開了一個玩笑,玩了一個捉迷藏的遊戲而已。又如“猶抱琵琶半遮面”古代仕女,閱讀題的答案一半在生活中,一半藏在了文章裡。

3、解答閱讀題的基本策略。①、走進文章,進入角色。唯有如此,自己才會與文章中人物感同身受,產生共鳴,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捕捉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旨。②、緊密聯繫生活。僅走進文章,進入角色是不夠的,還必須從文章中走出來,投入到生活的懷中去,原因由點:(1)、文章從生活中來,只有到生活中去,才會更好地把握文章,在閱讀文章過程中,能和生活聯繫起來,你會發現閱讀題不再那麼抽象、苦澀難懂。(2)、閱讀生活,閱讀文章。生活是最生動、形象、鮮活的文章。(3)、閱讀題答案在文章中,在生活裡。只要你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閱讀體會,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③、施行閱讀日。從一週教學時間中抽出一天來作為“閱讀日”,在“閱讀日”裡,主要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以練促讀。

4、閱讀方法作指導。閱讀方法是在閱讀活動中進行地一般性總結。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解答閱讀題的時候,閱讀方法會給予一定地方法層面上的指導,讓同學們更輕鬆、更準確地解答閱讀題。閱讀方法的歸納應遵循由易到難、由點到面,循序漸進,以教材為線索的基本原則。《初中語文手冊》就是同學們閱讀智慧的結晶,閱讀歷程成長的例證,同時同學們也是《手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長曆程的見證者。

5、解答閱讀題的一般步驟。

①、樹信心。在解答閱讀之前要告訴自己閱讀是你的特長。解答閱讀題如囊中取物,十拿九穩。

②、讀題。通過讀題,明確考查哪些內容,作到“知彼”,為接下來的讀增加了針對性;同時拋開內容,從閱讀方法的角度去審視它,這個問題是哪類問題?應該怎麼做?在解答時注意些什麼?

③、帶問題初讀。目的是增加解答問題的針對性,讓閱讀不再信馬由韁。

④、腦化文本。在初讀結束後應將文本內容在腦海中再現,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初步解答部分客觀閱讀題。經過初讀,簡單的閱讀題是應該能夠解決的。

⑤、再讀。有同學問我,再讀讀幾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讀地好,一好百好,讀不好,滿盤皆輸。如果一定要我給個說法,那麼老師告訴你們,讀的遍數上沒有標準,讀懂才是硬道理。

⑥、答題。此環節應信心,認真。簡單問題要作到萬無一失,複雜問題要結合閱讀方法,積極到腦,有所突破。

6、解答閱讀題應注意的問題。

①、不要僅憑記憶、定勢來答題,要靠思維來答題。

②、在解答閱讀題過程中,應靈活運用閱讀方法,要因文制宜。

③、回答問題應緊密聯繫文意,忠於文本。

④、解答閱讀題,特別是開放性題目,除了準確外,還要化簡為繁。

初中語文高分是怎樣煉成的

三、初中語文高分之作文修煉篇

說實話,我的學生寫作文也頭痛,其實沒有不頭痛的,連我也頭痛。學生頭痛的是作文的時候,感到無從下筆;我頭痛的是教學時間過去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不見提高。我們的作文教學,只注重“怎樣寫”,而忽視了“寫什麼”,把主要精力花在給學生講一些“審題”,“怎樣開頭和結尾”等寫作技巧方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寫作文,離開了素材,就如同加工產品沒有原料一樣。因此,學生作文就無話可說,感到頭痛。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寫作無從下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學生生活圈子較小;二是年齡較小,對身邊的事物不可能深入觀察。然而難就難在老師無法對症下藥,你擴大學生的生活圈子,領學生走出校園,讓學生上網等,我想沒有一個領導會同意,上網也沒有那個條件,你又不可能讓他們在一夜之間長大,懂事起來,怎麼辦?一個字“背”。

史上,才高八斗的曹植,10歲左右,便能背誦詩賦十餘萬言;漢代傑出的女文學家蔡文姬,年輕時能背誦其父蔡邕的四百多篇作品;唐代大詩人杜甫也“群書萬卷常闇誦”;蜚聲文壇的巴金,小時候也背了許多書,在背得很熟的幾部書中間有一部《古文觀止》,這是兩百多篇的散文選集。

初中語文高分是怎樣煉成的

最後,我想對同學們說的是,在經過艱苦修煉“基礎知識”、“閱讀”和“寫作”後,苦盡甘來,初中語文高分也就這樣煉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