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丘挺

【本期話題】美術實踐類博士策劃:顏培大 李振偉

編者按: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話題經過兩期的持續討論,眾多專家參與其中,有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設立之初便參與的專家,如劉巨德、曹意強等;有在美術院校擔任博導的導師,如靳尚誼、薛永年、楊曉陽、張曉凌、孫津等;有目前在高校美術專業擔當重任的學者,如王林、牛宏寶、李凇等,他們或從美術自身屬性,或從學科構建等方面闡明觀點。本期時評繼續此話題,邀請藝術實踐出身並有博士經歷的相關專家,就目前美術實踐類博士學位設置所遭遇的困境以及未來的出路等相關問題展開討論,他們的話語會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和思考。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丘挺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屆美術實踐類博士

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丘挺

從現行的中國藝術教育的角度來講,我認為設立美術實踐類博士是可行的。當代的藝術教育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陳陳相因而造成的心靈的狹隘和對價值的漠視。借用梁啟超先生《學與術》中的概念來解釋我們的藝術教育,我們的學院教育往往注重“術”,即學術的“術”(動手致用之“術”),而缺乏與“學”(思考以明其理)全面發展的平衡。實踐類博士培養目標實際上是理論和實踐兼修的,追求知行合一,追求“學”與“術”的平衡。所以在當今的教育格局裡,它有存在的必要。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當代學院教育最核心的問題不是“實踐類博士”的問題,而是經濟熱潮下文化與教育產業化的市場效應,講產值、逐利潤、重實效,純學術研究與實用性市場應用嚴重不平衡,藝術創作和所謂的一些“活兒”“資本化”等相混淆,對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純美術、純人文學科的漠視、短視等。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作為在學院從事教育的畫家,其身份首先是位教師,然後是藝術家,好教師必須通曉畫理,對畫法、畫理、畫史有一定的認知,即知行合一。這種結合,是中國文化生成最重要的特點。在美術實踐類博導的甄選上,當今教育界風行用官本位的思想來衡量本、碩、博學位形態的高低,學歷競賽嚴重,高校之間博士點爭相攀比。在博導資格的認定和甄選上,能折射出中國社會特有的一些不足,比如裙帶門閥關係與行政權力壟斷,博導認定的資格鬆散、人才評估扁平化,導致某些專業學術能力不強的“專家”或行政官員也能成為博導,這不僅僅是藝術類博導的問題,也是整個人文學科博導資格認定中多少存在的問題,是中國現在教育管理制度下導師資格審查系統裡的生態問題。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關於實踐與理論結合的博士的入學考核和培養,我覺得應該制定一個比較嚴格和規範的制度。雖然教育部關於這方面有比較明細的規定,但是,一些學分的分配以及與專業相配套的學科的規劃因學校、導師的不同還是多少有些差異的。中國美院、清華美院、中央美院在美術實踐類博士生的培養方案和管理上已有各自可取的多年培養經驗與成績,我認為可就此進行多層面的得失檢討,優化後再撮合形成一套有效的、相對科學,同時又具備開放性與自由寬容的課程管理制度。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我在2000年於清華美院讀博期間,張仃、袁運甫、盧沉、杜大愷、劉巨德、王玉良、姜寶林、王魯湘、陳丹青等先生對培養方案的制定都是非常重視的,我們除專業學習之外,清華大學強調博士研究生的博約與專精,專業的學習建立在一個寬博的學科平臺之上,在跨學科的視野培育方面做得比較成功,讀博期間收穫非常大。尤其是清華大學的外語課程與政治課,都是邀請當今各領域最前沿的學科帶頭人,從政治學、科學前沿、文化、經濟到航天、軍事、國際形勢、WTO、環境保護、水資源等方面開闊我們的眼界和視野,讓我們站在中國各前沿學科的高度來審視自身的專業學習,這方面有其它學院難以比擬的優勢。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對於是否拿掉美術實踐類博士設置的思考,我認為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我個人意見是實踐類博士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重新檢討這麼多年該學位設置從緊到松、增量不增質的現象,嚴格來講是慢慢的退步——從導師學術能力到人才考核的標準越來越低,培養規模過量,從招生到教學都比較鬆散,學術上不夠自由寬容與學科規範性不足等問題同時存在,反思並重新整合是必要的。■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丘挺:美術實踐類博士的設置需要重新檢討

丘挺 江山勝景冊 紙本墨筆 11cm×18cm 2018年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