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職場上非常聽話的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SmileTotoro


最近公司突然說沒就沒了,公司最最聽話的發哥懇求總部讓他五月份留下來做收尾工作,發哥說,“這樣子五月就可以邊收尾邊找工作,壓力沒那麼大。”

發哥是我們分公司的HR,平時負責招人,行政後勤。為什麼說他聽話呢?

首先,對於總部下達的指令,他會義無反顧地擁護,不管政策如何,他從不會反對,有時候一些同事覺得不合理,讓發哥向總部說明,發哥是絕對站在所謂的“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角度的,“不可能,總部做了決定是不會改的,我們提啥都沒用。”

其次,只要是涉及領導的利益,跟領導有關的,發哥在這方面的關照有超人的細膩。如果茶水間紙杯用完了,你跟發哥說,他會說好,但一般一個月後才採購到架,但如果你說老總最近需要,當天你就能看到紙杯;公司去年業績不景氣,本來就有的福利如員工生日會,都被省卻了,發哥說經費不夠省著點,但是銷售總監、老總的生日宴就一次比一次盛大。

最搞笑的一次是,15年中旬我們去外地團建,回來後總部說那幾天要用年假來抵消,很多同事意見很大,讓發哥幫忙去跟總部解說,爭取下,發哥回:“你們傻啊,總部怎麼可能會理我們這種投訴呢,我也跟你們一樣要扣四天年假呢。”

突然我們老總也有意見在微信群裡發火說:“這是什麼意思,二季度的獎勵,怎麼讓年假抵消?”發哥立馬尋思,火速向總部發郵件,最後兩邊都退一步,抵消一天年假。

發哥在公司有六年了,原本我們都覺得他是穩穩的鐵飯碗。沒想到最近總部突然來了個雷人的決定,要撤掉分公司了,原因是公司體制要大改革,已經研究出很多機器人來代替很多崗位職能了。

不過我們老總早就有先見,後路硬得很,帶著公司部分運營同學自行創業了。其實從去年中旬開始,公司的中上層就走得差不多,平時經常對公司政策或者各種方案提出反對意見的幾個同學,也表現得很淡定,他們說:“公司的產品確實需要革新了,這樣對我們也好,有個機會刺激我們出去承受更大壓力,謀求更大發展……”

我也同意,正是迫使我們走出舒適區的時候。

前天回來公司辦離職手續,看發哥一個人在凌亂的座位做簡歷,我有種說不出的惋惜。

發哥真的很聽話,聽公司,聽領導,但最後也沒被公司記住。

這很值得深思?在職場中,要聽誰的話好呢?

這個真實案例深刻驗證了:公司、領導看實力,看真心、真情、真理。

  • 第一,在職時面對問題,要有自己的看法,保持中正做法,“領導至上”也會有下崗的一天。

  • 第二,在職時要居安思危,勿忘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時刻要想到如果離開公司我還能做什麼?

我們做這樣的人,走出去才是自己,不會因公司倒閉而下崗。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職場,太老實聽話的人,最後結局往往都不會太好,有時甚至會讓人很心酸、很悲涼。

九十年代末期,我在國企工作。見習期滿後留在車間辦公室。辦公室有六個人,除我和張工外,其他人都有背景。張工比較老實,因為沒有後臺,所以做事小心翼翼,對領導言聽計從。他比我大幾歲,見他活的如此窩囊,我曾問過他,他說:我不能跟你比,你是正兒八經的大中專畢業生,進廠就有幹部身份。我也不能跟他們比,雖然我們幾個都沒什麼學歷,但是其他人有關係。比如張姐,他老公是……



當時,車間幹部每週末都要輪流值班,別人都藉口家中有事經常請假,車間主任沒辦法,只好安排張工和我值班。我當時未婚,值班不值班無所謂。他就慘了,老婆是工人,四班三運轉不固定哪天休息,孩子剛三四歲,他一值班,孩子就沒人看。對主任如此安排,他雖然心裡很委屈,但是什麼也不敢說。

2000年前後,公司搞減員增效。其實,公司效益很好,純屬響應上面的政策。當時,我們辦公室必須裁掉一個人,這是公司下達的指標。裁掉的人,只能去車間當工人。張工開始坐不住了,又是找主任,又是找書記,每天都愁眉苦臉的。我勸他想開點:“你這麼老實,又聽領導的話,下雨打著傘,怎麼也不會輪(淋)到你的”。

後來,結果出來了,既不是飛揚跋扈、人人討厭的張姐,也不是連個請示報告都不會寫的劉師傅,果真是張工。主任跟他談話的時候,他當場嚎啕大哭。那種絕望和悲涼,我至今記憶猶新。

有一次跟劉師傅一起吃飯,談起了此事,劉師傅說:他是很聽話,主任也不想裁他。可是不裁他裁誰?辦公室除了你和他,個個都是黃馬褂在身,主任都惹不起啊!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看是哪種聽話。講我身邊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我曾在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老大。

老闆創業之初,這位老大就跟著,可以說算開國元勳那一類。這位老大要說學歷可能就中專,能力嘛也一般般,人品不予置評。但是在早些年老闆打拼的時候,比較困難,各種難得累得棘手的事情沒有人願意做他就去做,不能說上刀山下油鍋,但也基本上是對老闆言聽計從, 忠心耿耿。曾經聽說為了老闆還去別的企業臥底(當然這個有點誇大成分),老闆就曾經放話說:只要公司不倒,就有他一席之地。順便交代一下:公司的高管基本都和老闆有血緣或裙帶關係,他算唯一一個“外人”還能被如此重用和信任的人。

當然,原因主要也和他跟著老闆早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比較“聽老闆話”,還有這人擅長察言觀色,會來事兒。同期一起打拼的所謂元老走的走,在的也就頂個“老員工”的頭銜而已,他算是那樣一個家族企業當中的一朵“奇葩”。



第二個例子我曾經的一位同事,老實巴交的類型。

偏偏上司是一個奸滑無比欺軟怕硬的人。部門裡有人是刺兒頭,有人是實幹派,有人是關係戶,還有就是這個老實人。照理說每個人各司其職,互不干涉,但偏偏有些活兒比較棘手,不好乾還容易得罪人。有一次上司安排工作,把這種活兒安排給了一個刺兒頭,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刺兒頭在會議上直接就開始推脫說自己能力不行,肯定做不好,還是XX比較合適(XX就是這位老實人)……然後一番唇槍舌戰之後,活兒就落到了這位同事頭上。這是個項目類的工作,需要協調好幾個部門,吃力不討好,項目做好了是上司的功勞,做不好他就得背鍋。果不其然,項目中出了一些問題,導致很多人返工,最終項目結束的時候,這人還被扣了績效工資。而上司沒有就此事說一句話,這個老實人也不知道該如何爭取。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很多福利類的事情沒有他的份,背鍋的倒是不少,最終他受不了只好離開。

這人的性格特點是隻知道埋頭苦幹,不會在領導面前表現,更不會主動為自己爭取什麼。雖然聽話,但也對職場發展沒起到什麼作用。

所以,聽話的人如果不懂得利用特點,結局是完全不同的。面對不同的領導,你的聽話可能效果完全不同。而且工作中要學會察言觀色,和領導互動,聽話的效用才能發揮,否則只能淪為炮灰。

我是流沙,更多職場建議,歡迎關注流沙言職。

流沙言職


還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小玲瓏那時候還沒有做品質,在一家做吸塵器,電鑽,電鋸的做成品的公司上班,親眼目睹一個妹子在職場中聽話的下場,屬於個案,大家看看就好,不做深究哈。



那個妹子是廣西的,長的挺好看,細腰園臀,個子只有156,但是比較會打扮,19歲,平時做助拉,執行力槓槓滴,領導說啥就是啥。

有一個晚上,部門聚餐,領導生日大家都挺開森,吃飯完之後大家就有些回家有些又去K歌了,據說K歌之後有幾個喝大了,人家領導喊這菇涼一起陪著,人家就乖乖陪著。

後來那天晚上有三個妹子沒有回宿舍睡覺,其中另外兩個是住一個房間,這個廣西妹,是單獨一間,第二天大家傳言,第一次被領導奪走了,下不了床,沒有來請假還是領導給她領班說的,給她三天假休息。



過了三天之後,那菇涼來上班,看著人可憔悴,後面人家都說她那麼傻,她就說,沒有想過後面會有事,不過她也沒有追究。因為她再過一個月就回去訂婚了,不想給家裡面找給她的男朋友知道。然後這個事情就沒有然後了。

其實我一直都不能理解,一個人聽領導的話,聽到把自己推進萬劫不復也是夠可以了,江湖套路深呀!這個世界遠沒有我們表面看到的人那樣單純和善良。我們可以不去坑人,但是也需要學會自保呀

大家好,俺是小玲瓏尋匠心,俺是80後,及時行樂的射手座,目前任職TWS藍牙耳機模具廠網絡營銷,喜歡讀書,運動,自媒體寫作,現代詩愛好者,影視局愛看諜戰片,工作中的女漢子,生活中的軟妹子。熱情奔放不是俺的正確標籤,但是樂於奉獻是俺的打開方式。希望遇到擁有有趣靈魂的朋友們和我一起在頭條的路上,共同成長!來吧,來吧,來撩吧

一根蠟燭可以點燃一千根蠟燭,而它的生命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幸福是不會因為分享而減弱的。 ——Tal Ben-Shahar 幸福的方法 我願意做這根蠟燭,你願意 靠近我,溫暖你嗎?


么妹愛跳舞


往往最聽話的,結果很多都是被迫離崗, 表面看起來受大家歡迎

其實內心都在說你是傻子

我以前有個同事,做什麼都要叫他, 哪怕很小的事,整理資料,都要叫他。

我出差了,回來的時候,他已經離開了。這個在辦公室已經是第二個人了

第一個,只要有外出任務,工地需要人駐守,必然是他,最後黯然離開。

而我前面說的那個,可能因為他心情不好,領導叫他做事,他有點煩,而且本來也不是他該做的事,最後選擇離開了

往往太老實的人,很聽話,一心踏實上班,但是不會迎合領導,拍領導馬屁。受領導喜歡,但是不會提他

基本只能在底層。



2019努力奔跑的蝸牛


聽話不會決定命運,聽不聽的懂話,才會決定結局。

聽話和聽話之間差距很大

有的人老闆或者領導要求他幹件事,他倒是聽了,但沒聽懂,也沒辦妥。

譬如,老闆要某人和他出差去北京一趟。

①有的人,聽進去了,就說一句好;
②有的人,聽進去了,確定時間、地點,買好車票,訂好賓館;
③還有的人,聽進去了,做了思考,向老闆詢問了目的,提前做了出差前的準備,訂好了車票,安排了接送賓館車輛,瞭解了行程,考慮了這個過程裡是否有意外發生!

三個人,都聽話,結局會一樣嗎?

聽話不是愚忠,而是因地制宜

三國時期北魏的曹操,到了宛城以後,隨後就向典韋要女人,而典韋就向曹操推薦了張繡的嬸嬸。我們不能說曹操要女人就是壞人,但是典韋有非常厲害的過錯,你曹操要女人你就隨便找個就好了嘛,但他偏偏選了一個不該選的人。

最後結局如何,張繡設計帶領將士殺死了喝醉酒的典韋。

典韋夠聽話了吧,曹操要女人,發現張繡的嬸嬸很漂亮,於是獻給了曹操。但他從未考慮什麼後果,最後還落得身死人亡的下場!

總結:

  • 聽不聽話和命運無關

  • 聽不聽的懂話才會決定命運

  • 懵懵懂懂的愚忠聽話,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大有更好的想法可以分享! 歡迎點評、轉、贊,我是鵬君,關注我,與1萬職場人共同成長!

蹩腳烏鴉


【職場筆桿子創業】獨特觀點:職場中非常『聽話』的人,背後的“潛臺詞”就是『老實』、『沒有主見』,這裡面沒有絲毫的“貶低”或“看不起”,只是對『聽話』的人進行一種品性剖析。他們往往會守著一份工作,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執行力』是他們的優勢,總能按時完成工作,讓領導放心、安心。同事間,『聽話』的人沒有心機,不會講是非、說閒話,不會表現、不愛爭強好勝,引不起大家的目光。所以,在領導的眼裡,『聽話』的人不會講條件、不會提要求、不會懷疑方案,只會“一板一眼”地跟著領導的思路和步伐去前行;在同事的心裡,『聽話』的人好說話、好打交道、沒有競爭力、不會傳流言,主要還是他們會覺得能夠『領導』、『使喚』和『掌控』這些聽話的人,有一點領導的感覺。所以,職場中“聽話”的人,結局並不好。

職場中『聽話』的人,在領導的內心,他們『好用』!何為“好用”?好用就是不用考慮他的感受,不用在意他的想法,不用顧慮他的實際情況,每人乾的工作也能交給他,累活、髒活、差活,都可以交給他,只要說幾句暖心的話、認可的話、鼓勵的話就萬事大吉。反正,『聽話』的人不會提意見、不會講條件、不會說拒絕。在同事的眼裡,『聽話』的人“沒有主見”,是典型的『好人』和『老實人』,可以隨意『使喚他』、『命令他』、『支配他』。而且,『聽話』的人沒有過多的“想法”,構不成“競爭力”,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放在眼裡”,從內心看不起、瞧不上,這是實話,只是我們不願說出口而已。

我將圍繞“職場中『聽話』的人,結局會是什麼樣”的論題展開闡述,著重從“領導和同事對『聽話』的人的影響”方面進行論述,下面的回答可以作為類似職場問題的標準教材來使用:

一、『聽話』的人,本質上就是『沒地位』的人

1. 領導眼裡,“聽話”的人可以『不用考慮』

聽話的人,背後的潛臺詞就是“好說話”,不講條件、不提要求,領導安排下啥工作就幹啥工作,從不問“為什麼”,從不講“實際困難”,從不會挑三揀四、挑肥揀瘦。

在領導眼裡,“聽話”的人“挺好用”,什麼髒活、差活、累活等,都可以給他分派。不用過多考慮他的感受,過多關注他的思想動態,過多顧慮他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個人利益的時候,領導總會找“聽話”的人談心。為什麼?原因很簡單,讓本該聽話的人該得的利益讓給別的同事,因為領導認為他“好說話”,不會“鬧”。

所以,領導對“聽話”的人說得較多的一句話就是:“這次讓你受委屈了,下次一定會優先考慮你!”“我知道你有度量,這次你先讓下他,到了明年,我肯定會讓你首先上。”其實,領導說得都是“鬼話”,通俗點說,就是在“糊弄鬼”,在內心根本就有沒有產生對“聽話”的人要負責的意識。

2. 同事心中,“聽話”的人被大家『看不起』

同事眼中,“聽話”的人就是“老實人”,是“好人”,誰都可以隨便說兩句,誰都可以使喚他、命令他。雖然大家口頭上都會說,他幹活讓人放心、踏實,但是到了關鍵時刻,誰會在意他、誰會關注他,“被忽視”似乎就成了他的現狀。

另外,聽話的人被同事認為是一個沒有“競爭力”的人,也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從內心深處,同事根本看不起他、瞧不上他。所以,關於他的利益,經常會被忽略。

二、『聽話』的人,容易掉入『五個職場坑』

1. 在領導面前,認為“聽話”就能被提拔和重用

如果“聽話”的人認為,自己聽話, 領導說幹啥就幹啥,從來不質疑,從來都說能行,從來不提建議,儘管領導喜歡,但是這類員工的優勢僅僅就是“執行力”,這樣的員工到處可以找到。

相反,領導內內心並不重視這類員工,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思想”,或者不敢發表“看法”,經常是“人云亦云”,給領導提供不了任何思路。其實,領導看重的員工就是能夠給自己出點子、出計策、出思路的員工,提拔晉升時,領導考慮的經常也是這類員工,聽話的員工,總是排在後面。

2. 在同事面前,認為“聽話”就是“人緣好”

面子上,聽話的同事經常會被同事誇讚,性格好、為人踏實、做事勤奮,似乎大家都願意和他打交道。殊不知,同事願意和聽話的人共事的背後,是想獲得他的無償幫助。

職場中,經常會遇到同事之間工作上的協助,但是“能拿得住”的員工,經常會以吃飯等為藉口,不會白白費力幫忙;而聽話的員工,似乎沒有什麼地位,什麼人過來都會要求他幫忙。如果他幫了,會有兩個字“謝謝”也就完事了;如果幫不了,還會被人說兩句,“你昨天幫小王就幹了啥,今天我有事就讓你幫忙幹兩下,你都不幹,是平實我哪裡得罪你了麼”,反而還會在無意間得罪同事,好像你就有義務去幫別人。

沒辦法,“聽話”的人,身上早就貼上了“好人”的標籤,而“好人”就像免費的資源,誰都想過來佔便宜,佔到便宜頂多說下“謝”字;沒有佔到便宜,心裡還不爽,會抱怨兩句。

3. 『聽話』的人,容易變得『無原則』

“聽話”的人,有時候就是一種心理和行為的“偽裝”,認為自己這樣,領導和同事就會喜歡自己,自己的人緣也會變好,別人記住了自己的好,其實,這樣的“好”很『廉價』,時間一長,人們不僅不會記得,反而還會因為你下次沒有幫忙而記在心裡。

所以,“聽話” 的人就容易陷入職場誤區,凡是同事要求的,自己都會盡力去滿足,甚至是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無厘頭”的事情,“聽話”的人都會接受,結果自己慢慢就變成了一個『濫好人』,容易變得『無原則』,從而朝向自己目標的相反方向發展。

4. 職場工作中,慢慢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員工在職場的價值體現就是“思考力”和“執行力”,做工作有頭腦,懂得技巧,能夠創新舉措,這樣的員工領導欣賞,同事也欽佩。如果一味“苟同”、一味“點頭”、一味“說是”,這樣的人資職場幾乎沒有任何發展前途而言。

“聽話”的人長此以往,基本會失去思考工作的能力,沒有自己的觀點,習慣跟著別人的步伐前行,沒有自己的主見,習慣踩著別人的節奏幹事,無論是刻意地偽裝也好,不管是內在的心性也罷,總之,“聽話”的人會慢慢失去自己的思考力。

5. “聽話”的人,會陷入一種舍“己利”為別人的“錯覺認知”

“聽話”的人,在職場中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知”,認為自己通過捨棄一些利益,比如時間、精力等來換取同事的好感,為自己今後積攢“人脈資源”,其實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觀念認知。

職場從來信奉就是“叢林法則”,誰強大別人就會信服誰,別人就會尊重誰,別人就會在意誰,希冀通過自己捨棄一些在別人眼裡“一文不值”或“看不上眼”的東西來換得想要的結果,終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傷懷的還是自己。

三、『聽話』的人,有『三個好結局』、『四個差結局』

1.『三個好結局』:一是守好一份工作,二是平穩幹到離職,三是擁有“好人”稱號

(1)守好一份工作。“聽話”的人,在職場的優勢就是“執行力”,領導指到哪自己幹到哪,同事說到哪自己走到哪,所以工作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和紕漏,能夠踏踏實實地盡到本分,守好自己的工作。

(2)平穩幹到離職。“聽話”的人,工作中不會犯太大的錯誤,因為永遠執行的是領導的指示,縱然有錯誤,也是領導擔責,和自己沒有一點相干關係。給同事幫忙,那也是同事心甘情願的事情,即使有所紕漏,擔責的也是同事,自己只是一個幫忙的。人際關係上,“聽話”的人從來都不會給同事構成競爭,因此也不會招致別人的嫉妒,不會讓人穿小鞋和使絆子,平穩幹到離職似乎是能夠看到的結局。

(3)獲得“好人”稱號。“聽話”的人要說能夠在職場中擁有什麼,恐怕只會有這麼一個“好人”的稱號和虛銜的結局,其實,當我們聽說某某人是一個“好人”時,我的意識裡首先想到的就是“悲哀”。

2. 『五個差結局』,一個比一個“難受”,一個比一個“慘”

“聽話”的人,在職場中的結局讓人值得同情,可以說,凡是“好事”,似乎永遠都會離這類人很遠。

(1)加薪提拔,從來不沾邊

“聽話”的人,面對“加薪提拔”這種職場競爭激烈的領域,領導根本不會考慮,因為凡是能夠提拔的員工,起碼的標準就是有主見、能擔責、敢質疑的員工,像“聽話”的人,四平八穩的性格,基本和提拔加薪不沾邊。

因此,“聽話”的人,從來都是平平凡凡地做一名員工,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自己的工作。

(2)實際利益,永遠沾不到

“聽話”的人,因為工作平凡,只能兢兢業業地按時完成基本工作;人際交往中,也不會與人進行競爭,一副隨遇而安的樣子,期望自己的“讓”能夠換來同事的“好”,所以很多時候,“聽話”的人在內外因素的結合下,都會選擇退出競爭,捨棄自己的利益,而成全周邊的同事。

(3)領導內心不重視,同事眼中看不起

“聽話”的人,表面上領導對你很欣賞、同事對你很認可,其實在背後,領導從內心來講,並不重視你,不會過多顧慮你的感受、考慮你的實際情況,只會給你分派一些基礎量較大的工作;同事也從心裡看不起你、瞧不上你,覺得你就是一個“好人”,一個可以任意使喚、隨意說教的人,並不會在意你的感受,理解你的難處。

(4)初衷想要“好人緣”,結果卻是一場空

“聽話”的人,內心想著要維護好自己與身邊每一位同事的人際關係,因此在無原則的幫助下,自己反而還會有意、無意間得罪一些同事。其實,這樣的人際關係比較“脆弱”,就像“水中撈月”一般,其實都是虛幻的東西。要知道,人家關係的維持,從來都是相互的,並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四、總結

職場中,“聽話”的人,從來都會佔得一個“穩”字,除此而外,似乎再沒有什麼好的『名利』會落在這類人的頭上。所以,“聽話”的人,一定要有主見、要有原則、要有底線,要有自己的觀點,要有思考力,這是職場立足的基礎。

—END—

我是【職場筆桿子創業】,一個在筆尖“錐心跳舞”的『職場答人』,我始終相信“一支筆足以撼動職場,一支筆足以結識你我”。【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評論交流。

職場筆桿子創業


聽領導的話做事,結局不會很突出,但肯定也不是最差的那一種!

對於大部分公司,混的最好的是:未必全聽領導話,但能為領導分憂解難,處理難題的人。

混的次之的是:聽話,但可能做事能力差一些,不能超出預期的人。

混的最差的:就是不怎麼聽話,還不能幹成事的人。

第一種人會被提拔重用,第二種人相對安全但難有大的起色,第三種人最快被淘汰。


聽話分2種,一種是能聽明白老闆想要什麼!一種是能聽明白老闆安排什麼任務!

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但很常見:

領導要去給老闆做年度彙報,讓A去做,她按照正常流程收集資料和數據,規劃好內容,條理清楚的把彙報準備出來,東西肯定不會出大錯,但也沒有太亮眼的內容。

讓B去做的時候,她可能考慮市場競爭環境,公司明年的業務趨勢,和行業內人取取經。然後再去準備內容:只表達最有收穫的成績和經驗,同時對明年的趨勢做出預判,並整理出詳細的行動計劃,讓領導舒舒服服去做彙報。


A就是能聽懂老闆的任務,B是從老闆角度出發理解老闆要什麼!如果你是領導,你肯定會保住A提拔B。

中國人刺頭少,大部分是聽話能踏踏實實幹活的人,但對領導最有幫助的,是既能從領導角度考慮,也能提出自己建設性意見的人。


洋松果職場說


職場中非常聽話的員工,首先他在領導面前絕對是個合格的員工,但是永遠都不會是好的員工。
為什麼呢?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職場。當你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剛進入公司,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對上司言聽計從,遵守公司的任何規定和指令,對於同事更是有求必應。但是你會發現,你的升職速度卻遠比不上公司那些“麻煩角色”。
手頭上的工作需要同事配合,但是同事總是優先處理那個“麻煩角色”的,生怕找他麻煩,所以只能把你放到最後;
公司資源就那麼多,那個“麻煩角色”張口就要走了公司三分之一的財力支持,你也只能啃最難坑的骨頭了。
你處處聽從上司的話,沒有自己的意見,最後就變成了沒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人是很好管理。但是在職場上,這樣的人一抓一大把,註定也不會給老闆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反,那些偶爾闖闖禍但是又有一兩把刷子能力的同事卻會讓老闆印象深刻,自然升職加薪走在你的前面。

平庸且危險

職場上非常聽話的人,大多都混職場混得平平庸庸,一輩子都是在做最基本的工作,熬年頭再升遷;這樣的人不是最安全的,相反,往往裁員的第一把刀就會落到這些人身上。
因為職場缺的不是聽話的人,而是有能力的人。不知道你怎麼看呢?

》》》吾道(http://www.woodo.cn),強大的幻燈片在線協作平臺,你的職場好夥伴。

如果覺得有用,點贊分享出去,謝謝↓ ↓ ↓


吾道幻燈片


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把“聽話的人”分析清楚。聽話的人,不等於老實人,不等於受欺負的人。職場上聽話的人,能夠聽從上級的指示,能夠把上級安排的事情不折不扣執行到位。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聽話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能夠聽話,但能夠聽完後用自己的主張動腦筋把領導交代的事情做好,做圓滿;還有一種就是能夠聽話,但沒有任何自己的主張,只是傻傻地聽,傻傻地做,大事小事,什麼都徵求領導的意見,不願意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前一種,能聽,能想,能做,能執行,有結果,有業績,最後的結局就是慢慢會被提上來。後一種,完全是“順從”,能聽,但不思考,僵硬的執行,最後的解決就是永遠在基層,做一個貓咪一樣的聽話的基層。

聽者,要會聽。聽話的人不等於沒有自己的主見、主張。領導交代的一些工作,自己有自己的看法,還是會提出來,即便領導不採納,也不會使性子,而是保留自己的意見,按照領導交辦的去做;領導下達的指示,聽得懂,聽得進,用心做。前幾天接觸了一個集團的老大告訴我,我喜歡聽話的員工,而不是事事對著幹的員工;下達的指令,我希望“員工要專心做、幹部要用心做”。我問“幹部不用專心嗎”。他解釋到,用心包括了專心,但用心更是要動腦筋做事、想辦法做事,執行一項指示要勤于思考。他的這段話正好可以用到這道答題上:用心聽話的人,加上用心做事,才能是個好乾部。

我所認識的高層當中,還真沒有幾個做基層、中層的時候是刺兒頭的,到現在為止,照樣也都是會聽領導的話的人。沒有哪個領導願意提拔“事事不聽話”的人,事事對著幹的人。只是,聽話,不是簡單的唯唯諾諾、亦步亦趨。學會聽話,結局就會向好;把聽話定義成唯唯諾諾的人,確實也成不了什麼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