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高君宇的生死戀,再美也經不起猶豫和等待

今日女報“‘今天’的她”專欄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高君宇的生死戀,再美也經不起猶豫和等待

民國有四大才女:“揮毫女俠”呂碧城、“文學洛神”蕭紅、“奇才異女”張愛玲、“和淚煮詩”石評梅。隨手翻翻她們的情感簿,發現每人都有著一兩段讓後世側目的愛情。

而石評梅的生死之戀,更令人扼腕感嘆。

  石評梅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自取筆名“石評梅”。從小,石評梅就聰慧過人,琴棋書畫詩詞文賦無一不長,風琴演奏更是聞名遐邇,12歲時就被譽為“晉東才女”。

1919年,18歲的石評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入校後石評梅醉心文學創作,並開始發表作品,很快聲名鵲起,成為北京“著名女詩人”。也因為寫詩的原因,她認識了身為詩歌編輯的吳念秋。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吳念秋風流倜儻,也很有才華。交往中他愛上了清秀可人的石評梅,便費盡心思特意為石評梅製作了一疊精美的信箋。每頁信箋上面印有千姿百態的梅花和古人詠梅的詩句,下方印著“評梅用箋”四字。他將這疊信箋遞給石評梅時,深情萬分地盯著石評梅的雙眼說:“這一切,是因為我愛梅。”情竇初開的石評梅哪能禁得起這樣的愛情攻勢?當即做了愛情的俘虜,並對吳念秋許下了“終身不嫁第二人”的承諾。

  沉浸在愛情中的女人智商常常餘額不足,但石評梅卻懶得去充值。待她發現吳念秋早有家室時,他倆已戀愛三年多。

感覺受到欺騙的石評梅決定離開吳念秋,而吳念秋既不想拋棄妻小,又不願放開石評梅,於是想盡辦法要留住她,甚至以公開兩人的情書為要挾,但石評梅卻去意已決。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高君宇的生死戀,再美也經不起猶豫和等待

高君宇與石評梅

  此時,另一位一直守在石評梅身邊的男子向她發起了愛情進攻,這人就是高君宇。

高君宇出生于山西省的一個富商家庭,20歲考入北京大學。“五四運動”中他非常活躍,曾和許德珩等幾位青年帶頭“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後成為中共早期創始人之一,並在黨的“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後來,他還熱情地當過周恩來和鄧穎超的“紅娘”。

  石評梅是在山西同鄉會上結識高君宇的,那是她到北京的第二年。碰巧高君宇又是石評梅父親的學生,石評梅曾多次聽父親誇獎過這個學生。從此兩人書信不斷,友情日深。

  得知石評梅與吳念秋分手後,在北京西山碧雲寺養病的高君宇寄給石評梅一封信,信中夾著一片心形的紅葉,紅葉上題了一句詩:“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在信中,高君宇坦陳在老家有一名包辦的妻子,自己患了當時很難治癒的肺病,且選擇的是一條極其危險的革命道路。石評梅此時還沒從初戀創傷中走出來,高君宇又是有婦之夫的事實更讓她不敢再靠近。

她在紅葉的背面題了一句“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並寄還給高君宇,固守著“冰雪友誼”的藩籬。

  儘管石評梅不接受愛情,但高君宇對她的愛卻沒有退縮。他在給弟弟高全德的信中說:“現在,我對評梅的感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深了。”

然而高君宇表現得非常男人,他給石評梅回信說:“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不能這樣,我怎能說是愛你!”高君宇冷靜而執著的愛讓石評梅心慌意亂,她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我現在恨我自己,為什麼去年不死,如今苦了自己,又陷溺了別人。”

  1924年,兼任孫中山秘書的高君宇在廣州參與平定“商團叛亂”,掩護孫中山夫婦脫險時被子彈擦傷。事後,他訂製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連同一個子彈殼寄給石評梅,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隨後高君宇因張國燾被捕叛變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通緝,他秘密潛回山西老家。

  第二年3月1日(93年前的今天),高君宇患急性盲腸炎,動手術後突然逝世。石評梅聞訊痛不欲生,她將所有的悔恨與痛苦都刻在了高君宇的墓碑上:“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此後的每個星期天和清明節,她都要到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墓地拜奠,並寫了十多篇文章寄託哀思,其中《墓畔哀歌》更是字字帶淚,句句滴血:“假如我的眼淚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綴織成繞你玉頸的圍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顆一顆的紅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愛心。哀愁深埋在我心頭……”

  因悲傷過度,3年後,年僅26歲的石評梅突患腦膜炎病逝。臨終前,她的手上仍然戴著那枚白色的戒指。好友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她“生前未能相依共處,死後願得並葬荒丘”的遺願。

民國版“梁祝”:石評梅高君宇的生死戀,再美也經不起猶豫和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