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唐朝是不是真的有我們想的那麼強大?

我的未來在哈佛


唐朝到底強大不強大?這裡面有一個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的問題,從橫向對比上來看,在當時的世界上,中國的唐帝國確實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唐朝的聲譽亦遠播海外,直至明清時期,海外諸國仍然稱中國人為“唐人”。

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唐朝先後滅了東突厥與西突厥,並控制了西域地區,至唐玄宗時期,疆域一度到達今天中亞和西亞的廣大區域,與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接壤。

(唐太宗畫像)

在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前,以伊朗高原為中心的地帶有一個強大的波斯薩珊王朝,這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帝國之後的第三個波斯帝國,公元632年,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被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擊敗,公元651年,波斯薩珊王朝滅亡,之後,波斯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王子俾路斯逃到中國的唐朝,希望唐高宗出兵中亞和西亞,幫助波斯薩珊王朝復國,於是唐朝就在今天的阿富汗一帶設立了波斯都督府,並任命俾路斯為波斯都督府都督,俾路斯在唐朝的官職是右武衛將軍。

在東北方向,唐朝則滅亡了高句麗和百濟,公元636年,唐朝、新羅聯軍與百濟、日本聯軍在白村江(今日韓國錦江)的入海口發生了一次大海戰,史稱“白村江海戰”,此役,唐、新聯軍獲得全勝,大敗日本、百濟聯軍,震動了日本列島,由於害怕唐軍會進攻日本本土,日本人把都城從難波遷往近江,日本天智天皇還在九州北部建築了一些城堡用來防禦唐軍。

在南亞,王玄策、蔣師仁率領軍隊大戰印度戒日王朝的篡位者阿羅那順,並俘虜了阿羅那順的妃子、兒子、大臣共計1萬餘人至長安,獻於唐太宗。

唐朝在當時世界上的強盛不僅體現在軍事領域,而且還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唐朝的政治制度對東亞各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以“律令完備”的唐朝政治制度作為藍本,王建建立的高麗,其政治制度也以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為典範,高麗的中樞機構也是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區劃則為道和州,時至今日,日本的有些行政機關仍然稱為“省”,如外務省、財務省、文部科學省、法務省等等,地方行政區劃仍然有“道”、“府”,如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韓國的行政機關,仍然有“部”,如教育部、外交部等等,地方行政區劃則有“道”,如京畿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等等。

(日本聖德太子畫像,聖德太子曾大力引進中國隋唐的政治制度。)

唐朝時期,中國的儒學、漢字進一步傳播到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在東亞形成了一箇中華文化圈,唐朝是當時東亞世界的文明中心。

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火藥也是發明於唐朝,造紙術在唐朝的時候,還傳播到了阿拉伯帝國。

正因為唐朝疆域遼闊、繁榮富強,所以,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經常被宋朝的知識分子所稱頌。

(《虢國夫人遊春圖》,展示了盛唐時期的人物風貌。)

從縱向上來看,在綜合實力上,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但若單獨論經濟和文化,可能要遜色於後世的宋朝,畢竟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最富裕的朝代,宋代的思想家、哲學家也遠遠多於唐代,唐朝的疆域雖然遼闊,但是對於邊疆地區的經略遠不如清朝精細,唐朝的強盛以安史之亂為界,安史之亂以後,國勢開始衰微,其遼闊版圖的存續時間,也不如清朝久遠,此外,唐朝的海軍亦不如明朝海軍強大,明朝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在對外交流上,唐朝似乎更傾向於陸路交通,而忽略了海上交通。


騰飛說史


唐朝建立之初,天災連連,國家千瘡百孔。外有強大的突厥。有重蹈五胡亂華的覆轍可能。

大唐的基礎如此之差。李世民不但開創了貞觀之治。還開疆擴土,遠勝漢朝十倍。

大唐的開疆擴土,主要集中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時期:

公元630年,李靖率軍滅東突厥,唐朝的實際控制區達到了貝加爾湖以北。

之後在東突厥故地薛延陀崛起,公元646年,唐軍擊敗薛延陀,進至鬱督軍山,可汗咄摩支降。漠北鐵勒回紇諸部百餘萬戶,全部歸大唐管轄。

公元640年,侯君集滅高昌,大唐版圖擴至今新疆烏魯木齊一帶。

公元648年,王玄策滅中天竺。

公元650年,突厥車鼻可汗被擒。

公元657年,蘇定方滅西突厥。

公元660年,唐滅百濟。

公元662年,唐軍在天山擊破鐵勒。

公元668年,李績滅高句麗,在平壤設置安東都護府。

公元679年,裴行儉在西域碎葉城平定西突厥叛亂。

至此,唐朝版圖達到極盛。



唐朝在邊疆地區先後設置了安東、安南、安西、安北、北庭、單于六大都護府。

極盛時期的大唐,最西達到鹹海之濱,最北到達西伯利亞,最東到達庫頁島,最南到達越南北部。

之後大唐版圖有兩次大幅度弱小:一次是武則天時期,把李世民、李治開闢的新疆域喪失了一半。(大家不要被電視劇騙了)

一次是安史之亂後,大唐蕃鎮不斷被蠶食。

大唐遠比漢朝強大,富庶。

下面是大唐與漢朝版圖對比


唐初與漢初版圖對比


漢朝極盛時(昭宣中興)與唐朝極盛時(永徽之治)版圖對比


中國開疆擴土最牛的兩個帝王。排第一的是唐高宗李治,排第二的是漢宣帝劉病已。


楊朱學派


那麼就從軍事和文化兩個方面來說說大唐吧。

軍事

資治通鑑記載:

貞觀七年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園,戊午還宮。從上皇(指唐高祖,當時已讓位。)置酒故漢未央宮。上皇命突厥頡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蠻酋長馮智戴詠詩。

頡利可汗在貞觀二年兵臨距長安僅40裡的涇陽,逼得唐皇李世民不得不簽下“渭水之盟”,但是在兩年後,就被活捉回了長安,後半生以歌舞為業……而馮智戴是冼太夫人之後,雖然是純正的漢人,但被稱之為“嶺南蠻王”。


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唐朝有個都護府叫做“波斯都督府”,坐落在如今的伊朗扎博勒,波斯王子俾路斯為都督,名義上統治被大食滅國的薩珊波斯。有人曾笑言“阿富汗,伊朗自古以來就是……”在萬里之外,干涉波斯,阿拉伯內政,大唐的勢力遍佈中亞,唐朝的影響力已經無遠弗屆。


在唐朝,軍隊的鎧甲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冠絕當時所有國家。

唐朝的錦袍扎甲和吹反兜鍪。“吹反”是皮質質地縫甲片的帽沿,翻下來後用以擋流矢的,為隋唐鎧明顯特徵;扎甲由鐵甲片用布繩編織複合堆疊而成,在當時已經是最為成熟的甲種,相對於鎖子甲容易被箭和矛穿刺的問題,堆疊複合的扎甲可儘量確保生存率。

唐朝的山文甲是鎖子甲和鱗片甲的複合版,對流失的防禦能力很強,同時也能有效防禦刺擊和砍擊。今年來電視劇中對唐甲的還原程度,已經很高了。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瞭解一下。

(山文甲製作猜想圖)

(獅子頭山文甲手辦,並不是日本的盔甲)

(獅子頭山文甲原型圖)


在來說下王玄策吧,一個七品小官,出使西域各國,但走到印度貢品被搶。於是王玄策在尼泊爾借兵七千,在吐番借兵一千,帶著不足一萬的兵馬差點把印度滅國。回朝後,也僅僅封為朝議大夫,算是個從五品的“中官”吧。


事實上,唐朝也有對外戰爭失敗的時候,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恆羅斯之戰”,以及對突厥,吐番,高句麗的戰爭也多有失敗,但是認真看大唐的對外戰爭,還真是勝多敗少,大唐是唯一一個漢人王朝在漠北建立過行之有效的統治的。而且唐朝有效的統治西域時間長達130年,甚至在唐朝後期,也統治著安南地區,河套地區,和部分漠南地區。唐朝雖然也有和親,但是一般都是佔據優勢之後的和親,是靠實力實現和平之後才用和親這一手段加強關係。

文化

就不說整個唐朝有名有姓流傳到現在的詩人一共有2300多人。我們來看看自莫高窟出土的丈夫給妻子寫的離婚協議書。

《放妻書》全文

蓋說夫妻之緣,伉儷情深,恩深義重。論談共被之因,幽懷合巹之歡。凡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夫婦。夫妻相對,恰似鴛鴦,雙飛並膝,花顏共坐;兩德之美,恩愛極重,二體一心。三載結緣,則夫婦相和;三年有怨,則來仇隙。若結緣不合,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怨,故來相對。妻則一言數口,夫則反目生嫌。似貓鼠相憎,如狼羊一處。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以求一別,物色書之,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韻之態。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三年衣糧,便獻柔儀。伏願娘子千秋萬歲。那句“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現在讀起來還會有淡淡的惆悵與祝福。
而且,唐朝做到了對外文化的強勢輸出,那時長安的外國人口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有無數心懷夢想的老外不遠萬里來長安求學,當時唐朝的政策是這些“留學生”的各項費用全免。我們大詩人李白的好基友日本人阿倍仲麻呂就在大唐整整賴了54年,直到去世。同時,他還做官做到了御史中丞。同時,還有許多外國人在大唐做到了高官,這足以說明當時文化的包容度。
有許多人“考證”說唐人街只是“chinatown”的音譯,但是事實上,遠在“chinatown”之前,唐人街的稱呼就已經流行開來了,如果是音譯,那麼在當時“支那”這個詞還不帶貶義的時候,音譯為“支那街”才更符合邏輯,現在,之所以有唐人街,唐人的稱呼,正是說明了大唐當時的強大和她對我們如今文化的影響。
至於題目中所說的“大思想家”,這個唐朝確實很少,因為當時道教是國教,同時佛學文化也是無孔不入。當時的高端人才大多數都去研究道經和佛經去了,所以說科技和思想界就受到了壓制。於是才有了後來韓愈的“古文運動”,但是少,不等於沒有,韓愈和柳宗元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他們就完全稱得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只是他們的名頭都被他們的詩文給遮住了。
(韓愈)
(柳宗元)
所以說,大唐是強大的,甚至如今我們的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時佇立在長安開遠門外的里程碑碑文“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大國氣象,鋪面而來!

等風少年樂趣多


沒有一個朝代是從頭到尾地強大,即便是漢朝,漢初跟匈奴也是處於劣勢,唐朝要說強大的確很強,要說弱小也弱小,因為具體的國力要看具體的時期來劃分。眾所周知,唐朝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的國力各不相同。

初唐最開始,唐朝還處於草創階段,對內要進行統一戰爭,面對一群敵人,所以對突厥只能採取稱臣納貢、被動防禦的政策,而這個時候的突厥也是強盛不可一世,唐朝就算要硬拼,很可能還拼不過突厥。

在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初,東突厥(突厥已經分裂成東西兩部)就曾進逼長安,嚴重威脅到唐王朝的首都安全,李世民在對內治理取得巨大成效後,開始對外用兵。

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東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但是李世民在高句麗這邊吃了虧,多次征討都以失敗告終。

此後唐高宗滅西突厥、滅高句麗等,唐朝的領土達到最大,但只維持了短短几年,到武則天統治時期,突厥復起,回鶻、契丹等也相繼興起,還有吐蕃也在鬧騰,唐朝的邊境不得安寧,北部領土大大萎縮。

進入盛唐以後,唐朝的經濟文化達到巔峰,綜合國力極其強盛,但是四方威脅並沒有完全剷除,為了抵禦各方威脅反而導致地方節度使的做大,催生出了安史之亂,盛世終結,進入中唐。

中唐時期的唐朝已經慢慢由開放包容轉向保守,經濟文化都沒有以往那麼活躍軍事力量變得削弱,對外戰爭多有敗績,內部又還有怎麼也解決不掉的藩鎮問題和宦官專政,難題成堆。

但是中唐的皇帝和大臣們還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的,皇帝們有勵精圖治創造中興局面的,大臣文人們也有提倡文學改革力圖振興文化的,但最終都沒能完全解決問題。

到了晚唐,整個國家已經風雨飄搖,宦官問題已經積重難返,藩鎮尾大不掉,唐朝只是在苟延殘喘而已,在黃巢的農民起義軍衝擊下,唐朝這棟大廈已經搖搖欲墜,最終被朱溫給推倒了。

唐朝,可以說是從頭到尾都在打仗,也曾有過碾壓四方的輝煌,但更多的是疲於應對四面八方的威脅。

當初唐和盛唐經濟文化強盛的時候,唐朝自信開放,大街上見到外國人絕不稀奇。但當進入中晚唐的時候,文化自信不知道哪去了,經濟文化試圖復興,卻以失敗告終,唐朝的氣運可以說是盡了,最後大廈崩塌。

盛唐淪為夢影,再不可見了。


平沙趣說歷史


的確很強大。十六個字概括:軍事強盛,經濟繁榮,社會發展,文化昌盛。


軍事最強盛的唐高宗時期,唐朝疆域達到一千一百餘平方公里,蘇定方等名將縱橫東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經濟最繁榮的開元盛世,無論是國家還是普通百姓,都相當富裕,杜甫詩中說當時小城市都有許多萬元戶。

從唐初到天寶前期,近百年時間裡,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李唐王朝的文化繁榮,來自於內心的自信與寬容,詩文創作的文學水平,直到今天都鮮有人可以達到。


董狐筆


“唐朝很強大”是一個泛概念!強大是分時期的!而且強大是經濟,文化,政治的綜合強大。

先說表面上的強大。說唐朝疆域遼闊,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等等,不好意思,總共維持了三年,唐高宗總章元年到總章三年。安史之亂以後,朝廷連敦煌都控制不了,後期各種藩鎮割據。所以說表面上的強大是分時期的。

一個朝代,甚至一個國家,強大的原動力是文化的強大。中華文明幾千年從未斷流的原因,正式中華文化的強大。儒家思想貫穿歷史。“胡虜無百年之運”,縱觀歷史上那麼多強大的少數名族,匈奴,鮮卑,契丹等等,都在與中原王朝的交往中(或交戰,或入主中原,或來往貿易等)被同化。為何我們腦中一直有漢唐強大的這麼一個概念?大概齊唐朝的強大無非是因為文化上的強大,包容並蓄。唐王朝是一個開放的王朝,各種胡人來往於大唐,甚至宮廷。完全不像後世明清,各種封鎖,閉關鎖國。從歷史上看,正是這種,開放,包容,造就了強大的唐王朝。正如現在,我們很多新一代的中國青年,被美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文化薰陶,被韓國的嘻哈潮流文化引導,是一樣的道理。美國為什麼強大,不僅軍事上牛,文化上更是無敵。

所以唐朝的強大是一個泛概念。看自己怎麼理解吧。


確湯次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有一個從頭到尾都強大無雙的朝代,那他至今都不會滅亡。但盛唐階段的唐朝必然是無比強盛的,無論是從西方人對國人的稱呼“唐人”,還是太宗李世民當時被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一時長安幾成世界中心,萬邦來朝,都無不印證著唐朝在經濟、文化,亦或是社會的強盛。但在玄宗朝,安史之亂之後,雄壯的唐王朝開始一蹶不振,直到滅亡,四分五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