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亮劍》中趙剛用手榴彈把重機槍炸了,現實中可行嗎?

郭江永


戰場上萬不得已的時候,毀壞武器以免資敵是正確選項,包括但不限於帶不走的重武器和軍需物資、彈藥等等,這一點財大氣粗的美國佬做的最好,《坦克大決戰》裡幾百萬加侖汽油站說炸就炸,絕不留給德軍人一滴,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撤退前的大型倉庫和志願軍繳獲的汽車,美國空軍一定要炸乾淨。



《亮劍》裡九二式重機槍是日軍重要的步兵掩護武器,八路軍繳獲一挺殊為不易,不是情況緊急當然捨不得毀壞。可九二式重機槍總質量高達55.3公斤,日軍快速行軍時也得四人抬行,在李雲龍獨立團必須輕裝,馬上撤退轉移的危急時刻,這挺九二式是肯定帶不走了。

毀壞武器其實不用炸得粉碎,關鍵部位比如槍機、供彈槽等零件損壞後,在戰場缺乏精密維修的情況下,這挺重機槍基本也就廢了。所以趙剛用兩顆手榴彈置於九二式正下方拉火,完全可以摧毀重機槍的重要部件,是可行的。



戰爭影視裡經常出現用手榴彈炸燬火炮的情形,即將手榴彈塞進炮管裡,同時炸掉瞄準具等關鍵部件,這門炮也就廢了,因為修復成本過高,況且當時這些裝備也不是在中國生產的,也沒有迅速修復的條件,一般棄之。


度度狼gg


完全可行。

說不行的,是因為思維被固定了:總覺得炸得稀巴爛才叫炸!

第一,手榴彈能炸爛機槍嗎?

以手榴彈的威力而言,想把九二式重機槍這樣的鐵疙瘩炸得稀巴爛,肯定不現實。手榴彈無論是破片殺傷還是衝擊波,都沒法達到這樣的效果。


第二,那為什麼還要炸呢?

對於重機槍這樣部件多、機件配合緊密、設計精巧的武器而言,只要某一部分缺失、變形、損壞,就失去了作為武器的意義。無論是槍管變形、槍機缺損,輕則失去射擊精度,重則無法射擊。

這樣,足夠了。被炸過的機槍,修復成本過高,只能廢棄。


第三,能不能帶走?

如果不是因為情勢緊急,趙剛也不捨得炸掉機槍。可是在當時,這是唯一的選擇。以當時敵我的態勢,攜帶這樣的重武器,無疑會拖慢速度,喪失突圍良機。

畢竟再好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的生命。


脂肪故事


《亮劍》這部電視劇相信有不少的粉絲,而對於軍迷們來說,其中有一集講的是趙剛他們在撤退時拉不走一挺鬼子的重機槍,最後用手榴彈把它炸了的故事,不少軍迷還是對此有些懷疑的,畢竟我國“神劇”這麼多,那麼這到底有沒有可能做到呢?

重機槍在戰場中的作用那是無法言喻的,在巷戰和或者堡壘戰的時候,一挺重機槍的作用足以抵得上一個排的衝鋒,而在亮劍中,那是一款九二式重機槍,在撤退時,本想把繳獲的武器一起帶走,可是機槍太重,足足有五十五公斤,在平時也需要四個人一起抬著才可以行軍,迫不得已才炸燬這挺機槍,當時八路得到這挺機槍也是很不容易,但是為了避免被日軍重新利用,所以才用手雷炸掉。

那麼用手雷到底能不能把它炸燬呢?其實,這是一個大鐵疙瘩,即便是現在的手雷,也不能說可以完全摧毀它,何況是當時的手榴彈技術,但是如果只是讓機槍落入敵軍手機不能使用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機槍也屬於比較精密的武器,摧毀一些零部件,比如供彈槽,或者槍托部分,這把槍基本就廢了,在那個時候,哪怕是一點影響射擊的問題也會變得很嚴重,因為這把槍並不是在中國在當地造的,很難找到可以替換的零件,而在其他影視作品中,撤退時物資能帶走就帶走,帶不走就炸燬,哪怕一顆子彈也不給敵方留的精神才是正確的。


水鏡曉先生


戰爭中,撤退或者臨死前摧毀自己的武器不被敵人繳獲,尤其是在雙方比較缺乏武器的時候,這種做法十分常見,抗戰中有很多記載,日軍士兵在重傷無法撤離的時候,都會將步槍摔斷,而當年馬家軍對付西路軍,也是騎兵每次攻擊只攜帶10發子彈,打光了再回去取,以免攜帶過多子彈被缺乏彈藥的西路軍繳獲,正是因為無法獲得補給加上持續減員,西路軍才最終覆滅。

92式重機槍重量為空槍27.6 公斤,槍架27.7 公斤,合55.3 公斤,機動性很差,這還沒說彈藥,如果戰場上需要緊急撤離,這麼重的傢伙,需要三四個人抬著跑,這還得保證其中沒有在撤退過程中被打倒的,機槍重要,人更重要,既然帶不走,也不能落到鬼子手裡,將重機槍炸掉。

《亮劍》裡,用來炸掉92重機槍的是木柄手榴彈,如果是正規軍工廠生產,諸如晉造木柄手榴彈的話,很可能會對92式重機槍造成嚴重損毀,內部零件被炸壞甚至炸飛,不過,如果要是邊區造,那就不好說了,當年的邊區造,外殼大多是鑄鐵,質量不怎麼樣,至於裝藥很少是炸藥,不少都是土造黑火藥,一旦扔出去,如果運氣好能爆炸,扔出去不爆炸也正常,畢竟,當時的條件和水平談不上什麼質量控制,如果爆炸,黑火藥威力能有多大?很多時候就是外殼一炸成兩片,沒有多餘破片,一陣黑煙看起來不賴,可威力就是個大號炮仗,這也是老李不願要邊區造的原因。不過,既然趙剛打算炸掉這挺92式,又算是個經驗豐富的軍人,應該用的是威力更大的正規手榴彈,這挺92式肯定是沒法用了,但零部件或許能拆下來作為備件使用。


深遠防務觀察


這個主要看手榴彈威力和手榴彈爆炸位置!

劇中李雲龍向軍需部長要手榴彈的時候也說了!邊區造的手榴彈有時候爆炸只有兩半根本炸不死人!可見八路軍使用的手榴彈威力並不是很大!威力大小不好判斷!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威力肯定不是特別大!



槍用的鋼材肯定都是最好的鋼材!重機槍用的鋼鐵肯定又是其中的佼佼者!所以剛才是非常好的!由於其採用氣冷的方式!九二式重機槍是由一整塊鋼鐵銷制而成的!自身重量高達五十千克!說明其做工是十分紮實的。


由於當時八路軍手榴彈的威力不是很大!如果把手榴彈放置槍管的位置或者扳機的位,還是有可能將其稍微破壞一下的!破壞程度最多也就是在當時無法使用!回去修修應該還是可以用的!


這個世界有病嗎


以抗日戰爭,八路軍邊區造手榴彈的威力來說,憑藉這兩三顆手榴彈就想把一挺重機槍徹底摧毀,難度還是很大的!

九二式重機槍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陸軍步兵常用重機槍火力,不但體積龐大,並且重量高達百斤,由於是制式槍械,槍身槍管等零部件自然也是用上等的鋼材製造的,八路軍的邊區造手榴彈,裝藥量有限威力也不如,因此難以對機槍形成太大的破壞。

但是威力在小畢竟是手榴彈,即便不能將九二式重機槍徹底摧毀,但損傷重機槍身上的一些零部件,使重機槍無法使用,這種傷害還是可以造成的。

由於八路軍的武器,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戰鬥中繳獲而得到,因此,在戰鬥保養中、或者因為彈藥供應以及撤走轉移等因素,在戰鬥中損毀或者遺棄一些武器也是經常發生的事,為了避免武器重新落入敵人手中,也會盡可能的對武器進行破壞,由於當時獨立團正在突圍,混亂之下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完整的爆破損毀遺棄的武器,因此緊急扔幾顆手榴彈,將重機槍殺傷一下,造成其暫時性無法使用,這種做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事後日本鬼子得到該挺重機槍之後,理論上是可以對這支重機槍進行修復的,但畢竟日本軍隊在當時是標準化軍隊,武器配置也是標準化的,對於八路軍來說這樣的武器很珍貴,但對於日本鬼子而言,這只是他們常見的武器,並且在一般時間段不缺乏補充,如果在戰場上發現了損傷需要修復後才能使用的武器,日本鬼子一般是不會在花費時間和精力來修復這支槍的,很有可能也會進行遺棄和破壞,如果是這樣,也不會對八路軍產生太大的威脅。


遼寧資深球迷


在戰場上不得已的毀掉武器是上策,帶不走,就等於便宜了敵人。便宜了敵人,就等於坑自己。繳獲武器,在很多國家都是可以用的,尤其中國戰場。


抗戰中,抗日隊伍很多都是要靠繳獲的武器裝備部隊的。一挺重機槍,對於任何一個部隊來說都非常重要。國軍的一個團,也就配兩挺馬克沁。這就能看出,對於八路軍來說,重機槍更難得。

任何一支部隊都知道,殺傷性大的武器都是很重要的,八路軍比誰都清楚這一點。撤退時帶不走重機槍,對他們來說,必須毀掉,不能落在敵人手裡,落在敵人手裡,就要拿著打我們。


很多人非常狹隘的理解為,炸了這個重機槍,就是把它炸碎,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這個環節不合理,覺得八路的邊區造威力小,無法摧毀日軍重機槍。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摧毀武器,不是把武器炸碎,而是讓武器不能再用,拿回去就是一堆廢鐵。

日軍的92式重機槍加上槍架有50公斤,炸碎是不可能的了。手榴彈將機槍的重要零件部位炸壞就可以了,讓機槍變形,換新的零件也沒用了。這就是目的,炸碎,就是做夢。

毀掉武器,各國都是這樣做的,德國戰敗後,德軍的U型潛艇大多數也自沉了,不讓潛艇落到盟軍手裡。


軍武文齋


這問題關鍵要看邊區造手榴彈威力,李雲龍的部隊,裝備基本靠繳,那麼重機槍應該是日本九二重機槍,軍用品跟民用品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堅固、耐操啊!

重機槍這麼個鐵疙瘩,在戰場又有很重要的作用,設計製造時,當然要考慮戰場惡劣條件下的正常使用,應該是非常牢靠的,但如果用現在的什麼進攻型、防禦型手榴彈,存心炸壞它,或者起碼炸到它暫時無法使用,那還是可以做到的。電視裡趙剛用邊區造炸,我卻覺得不靠譜,最不靠譜的是人先跑,再順手丟個邊區造在重機槍邊上,這感覺真的不行,靠手榴彈破片對重機槍應該沒什麼破壞作用,炸重機槍用手榴彈的話,不說把手榴彈別在機槍那個地方,再不濟也得擱在機槍上啊!



最好是上膛那部分打開,把手榴彈放那裡,拉了弦再跑人,那部分精密要求高,炸壞可能性也最高。把手榴彈丟機槍邊上炸,九二重機我懷疑都不一定能炸翻,更別說炸壞了。不過電視嘛,就是那麼個意思而已,不用深究到這個程度,現實戰場上,自己主動用手榴彈炸壞機槍,應該是沒什麼問題,就是要走心點。其實是重機槍手的話,按機槍分解,拆卸幾個零件,邊跑邊丟掉就可以了,都犯不上去炸,自己拆的破壞效果還更保險點。


李三萬的三萬裡


《亮劍》中的九二式重機槍,是日本軍隊在二戰中最有名的重機槍,槍身和槍管佈滿散熱片,口徑7.7MM,射速每分鐘500發,槍重55.3公斤,在當時幾乎算是最重的機槍之一,而且其威力極大,抗戰時很多中國士兵犧牲在這種槍下。

《亮劍》裡獨立團好不容易繳獲了一挺九二式重機槍,結果卻因該槍太重,撤退時無法帶走,趙剛不得不用兩顆手榴彈將其炸燬,以免落入日軍手中。

趙剛的這種行為是有先例的,比如在反圍剿時,紅軍就曾繳獲過一架飛機,後來長征時不得不將它拆掉掩埋。這也是沒有辦法,要知道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有些師可能重機槍一挺都沒有,可見這是多麼稀罕的東西了,所以如果能帶走,趙剛也絕不會這麼炸燬它。

其實不光八路軍這樣,各國軍隊都是如此,二戰時美軍也經常這麼幹,我帶不走的東西,寧願毀掉也不會留給敵人,否則就是資敵啊。如古代戰爭中,一方撤退時往往會將帶不走的糧草燒掉,就是同樣的道理。

至於兩顆手榴彈能不能炸燬九二式重機槍的,該機槍的零部件很多,多達上百個,只要把關鍵零件炸壞就行了,如槍管、受彈器等,不需要非得把整個機槍炸的粉身碎骨。

以上,所以《亮劍》中趙剛炸燬重機槍的情節還是很符合歷史現實的,而這也正是《亮劍》被稱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漁樵講史


孫子兵法作戰篇中有一段:故智將務食於。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芑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所以在現實作戰中,一般絕對不會把武器、輜重留給敵手,否則將會造成敵我力量的巨大懸殊。留給敵人,等於送給敵人一大筆給養。

《亮劍》中趙剛炸的是九二式重機槍,這種機槍空槍的重量為27.6公斤,槍架277公斤,總重量為55.3公斤。在行軍的過程中需要四個人抬著。口徑7.7mm,理論射速450發/分鐘,史記射速200發/分鐘,在二戰中日本總共生產了4萬5千挺,其中至少3萬挺用在了中國戰場上。所以,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對雙方都是利器,重型武器,甚至是決勝的武器。

在戰場上,趙剛如果把九二式留給日本人,那麼等於自己送了一隻殺人武器給魔鬼,而自己又失去了武器,等於自己會被這個魔鬼殺更多。所以,趙剛用手榴彈炸燬九二式機槍是正確的。

這種情況老美就做的很果斷,戰爭期間,撤退時連炸帶燒,上萬桶汽油說燒就燒了,一點都不留下。在作戰中,如果不能夠戰勝敵人,堅壁清野絕不留給敵人任何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