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一個國家影響有多大?

去年買了個大老表


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超級大國,“世界警察”美國不僅僅是是20世紀以來世界上發動戰爭次數最多的國家,還是對別國實施制裁次數最多的國家,戰爭和經濟制裁是美國政府最常用的手段。俄羅斯、朝鮮、古巴、伊朗,敘利亞等許多國家的團體和個人都被美國製裁過,這也讓這些受制裁的國家蒙受了巨大損失。

根據以往的受制裁的對象來看,受美國經濟制裁的國家要麼是那些戰略位置或者資源及其重要的國家,要麼就是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國家。為了打壓別國,或者掠奪這些國家的資源,美國往往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口號,動輒揮舞大棒,對別國實施經濟制裁。那些受到經濟制裁的國家只有兩種命運,要麼屈服美國,成為美國的原料供應地,要麼咬緊牙關,堅決同美國抗爭到底。

美國之所以可以肆意揮舞經濟制裁的大棒,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當今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不斷地加快,各國之間的經濟越來越相互滲透和依存,美國發起經濟制裁,可以對融入了全球經濟體的國家進行“精確打擊”。經濟制裁帶來的影響就是受制裁國家的股市、匯市和股價大幅度下跌。

當然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今,經濟制裁影響的可不僅僅是受制裁國家的經濟,美國及其盟友的經濟也會遭受負面影響。因為不光美國會進行經濟制裁,受制裁的國家會也會採取反制措施,受制裁的外國企業不能和美國企業繼續正常的商業往來,也會影響美國的貿易、投資、合作和就業。

收到一系列事件的影響,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聯手對俄羅斯進行了嚴厲的經濟制裁,致使俄羅斯每年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但歐盟也因為受到了俄羅斯的同等的反制裁措施,每年損失400多億歐元,如果任由這種制裁持續下去,預計歐盟的損失將會更高。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方制裁在傷害別國的同時,也對自己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希望美國能夠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好國際分歧,而不是頻頻揮舞經濟制裁的大棒攪亂世界秩序。


環球網


在新聞中常常報道美國經濟制裁某個經濟體或者國家。從意識、初識中可以知曉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並且對於受到制裁的經濟體、國際來說都是傷害。可是,到底美國的經濟制裁對於一個經濟體、國家的影響有多大?

一、瞭解美國經濟的地位以及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美國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管是從經濟體量、消費體量還是整體GDP、人均GDP,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國家。失去了美國經濟的合作,諸多的經濟體國際貿易的總量可以說能夠直線下滑30%,甚至更多。這不僅僅是數據上的下滑,而是對於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衝擊”,增加失業、企業倒閉等等問題都會呈現。

而美元呢?世界外匯結算的模式雖然以美元為主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在1971年宣佈結束,但是在1972年宣佈浮動匯率的“牙買加體系”仍舊是以美元作為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美元依舊是最重要的結算貨幣。計價黃金又計價石油,更多的經濟體對於美元的認可是最高的。所以在國際中,如果失去了美元會顯得格外的蹩手蹩腳。

二、對於美國的經濟制裁來說,影響有多大?

美國擁有世界最高的GDP經濟地位,人均GDP也是居前,擁有世界領先的科技、技術、醫療、設備等等。可以說失去了美國等同於失去了世界更大的市場以及更為先進的技術支撐。

更為嚴重的是美元的支付能力,由於世界各個經濟體所使用的貨幣不同,而最認可的就是美元,如果拒絕使用美元,那麼在國際貿易的道路上會十分蹩手蹩腳,甚至國際貿易的道路無法前進。


厚金說


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世界上其它國家來說,就是經濟界的核訛詐,核武器有多恐怖大家都應該聽說過,兩顆原子彈直接讓日本屈服,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1986年核洩漏後,到現在該地區仍然不能從事生產和居住,美國的經濟制裁一點不比這些差。先來看一下美國經濟制裁的手段有那些。

1.通過打擊進出口商品進行直接打擊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終端,至少到目前為止是這樣,美國成為很多國家商品最終的消費地。同時美國又是世界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有很多科技成果是其它國需要但又找不到替代品的商品,如苾片、軟件系統等。美國最常規的經濟制裁手段就是在這方面做文章,提高關稅、對壟斷商品提高價格等,很多國家是不反抗會受傷,反抗受的傷更重。

如我們國家對美出口有5000多億美元的商品,而我國進口的芯片、新材料等很多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的生產技術都在美國手裡,美國對這些商品出手,手中的牌顯然比我們多,受傷顯然是我們更重,這一點不承認是不行的,當然美國也不會好受到那。

2.通過金融制裁、訛詐對被制裁國進行經濟孤立,進行間接打擊

美國通過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在經濟界建立一套全球性的交易系統。在這一套體系內,可以輕鬆的進行國際貿易,這就猶如在我們國內的銀聯一樣,是一套全世界都信任並在使用的體系。但是這一體系掌握在美國的手裡,如果那天不高興了就可以把誰的名字從這個系統中抹掉,就如我們在銀行系統中進入黑名單一樣,以後銀行不會再給我們提供各項服務。這樣的後果就是被制裁的國家,有商品賣不出去,手裡有錢也買不到商品的尷尬境地,現在的伊朗就是這種處境,被美國踢出這個系統後有多大的危害看看伊朗就知道了。

美國還會利用這一點去威脅世界其它國家,讓大家做個二選一的選擇題,選擇被制裁國就是和美國做對,也會被踢出這個系統。如果在這個系統中的國家少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這個系統在的國家太多了,世界上幾乎90%以上交易是通過這個系統完成的,因此美國給出的這個選擇題不是二選一,而是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聽美國的話,要不後果就和被制裁國下場一樣。

美國就是通過直接和間接這兩種手段對其它國家進行經濟制裁,把被制裁國孤立在世界經濟體系以外。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的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各國之間分工合作,只做自己的優勢項目,生產力自然大幅提高。在這個體系中少一個小國家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但被孤立在外的國家就不一樣了,朝鮮和韓國的經濟就是很現實的例子,經濟上相差恐怕有幾十年的差距吧。

美國的經濟制裁對很多小國家來說就是亡國的災難,如津巴布韋、委內瑞拉等;即使經濟基礎脆弱的大國也很難抵抗,如土耳其、阿根廷;就是俄羅斯這種世界級的強國,在美國的經濟制裁沒有全面開火的情況下,都扛不住,可以想想美國經濟制裁影響到底有多大。而對於有完善工業體系的大國來說,經濟制裁就有點不夠看了。

經濟制裁比的不是誰的攻擊手段多,而比的是誰的承受能力強,因為在你攻擊別人時,自己就已經開始流血了。例如,如果美國對我們國家5000多億的商品全部徵收關稅的話,受傷的不止是我們國內的企業,美國的物價直接就會進入高通脹時期,因為美國從我國進口的商品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抗生素,96%的是從我國進口的,提高關稅後,誰來為關稅買單,當然是美國人民,如此龐大的用量一時到那裡去找替代品。

美國對各國經濟制裁後的效果不同,主要是國灰各國的經濟體量和質量不同,這直接關係到了承受能力的高低。美國對各國經濟制裁其實就是一種耍流氓的打法,比的就是自己的經濟基礎好,體量大,單個國家沒有誰能耗的過它。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一個國家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最典型的就是前蘇聯和日本,上世紀70-80年代,美國作為第一號強國,蘇聯作為第二號強國,兩強對抗之下,在軍事上難分伯仲,但是老美還是憑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制裁最終拖垮了蘇聯,在這期間,日本迅速崛起,經濟發展非常迅猛,於是老美又把矛頭對準了日本,結果在美國的貿易制裁之下,日本最終國內爆發了嚴重的通脹,國內經濟也是一落千丈,十幾年才得以修復。

要知道美國作為經濟頭號強國維持了100多年,靠的就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在全球也是到處施行霸權主義,對伊拉克的戰爭,對伊朗的制裁皆是如此。靠著美元在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以及美元的強大流通性在整體戰略上也非常容易壓制冒頭的老二,如今在蘇聯和日本都被按下去之後,中國逐步崛起,所以美國把矛頭又對準了我國,今年老特不斷製造貿易摩擦就是最典型的經濟制裁,對於我國而言,也到了發展相對艱難的時刻。

除此之外,老美的經濟制裁在一些綜合國力不那麼強的國家,體現的就更加的淋漓盡致了,比如今年美國在土耳其經濟遇到問題的時候,只是對土耳其加徵鋼鋁關稅,結果土耳其里拉一下子就崩了。


大家怎麼看呢?


侯哥財經


對能源行業的經濟制裁是美國的慣用手段,這可能也是由於美國製裁的國家通常為俄羅斯或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能源制裁能最直接最有效地對打擊這些國家的經濟。

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引發了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克里米亞以公投的形式決定脫烏入俄,導致美國和歐盟的不滿,在多個領域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

美國凍結了俄高管和公司在美的資產,封鎖對俄的科技產品出口,授權美財政部對俄羅斯的金融,能源,金屬和礦業,工程及國防等經濟支柱產業及相關人員實施制裁,後又對俄羅斯能源企業進行嚴格制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產油企業-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以及涉及能源領域的多家俄羅斯銀行。之後美國聯合歐盟制裁俄羅斯銀行進入美國和歐洲的資本市場,禁止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進行能源開採合作。

美國對俄的制裁大致是在能源領域,這與俄羅斯本身的經濟有關。俄羅斯的經濟對能源出口有著嚴重的依賴,對俄的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俄股市於2014年底下跌約20%。盧布大幅貶值,盧布兌美元的匯率已經從2014年的38:1跌到了現在的61:1,最低時曾達到了80:1。盧布貶值最高超過100%,不僅對俄羅斯內部經濟,還對俄羅斯對外貿易和外來企業在俄的商業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


經濟制裁是現代市場經濟建立之後才廣泛使用的一種政策工具,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或者說美國擁有世界經濟霸權,因此依靠美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不對稱的經濟關係而可以施加經濟制裁。
經濟制裁的手段是多樣的,貿易、金融、貨幣、財政等等,核心在於經濟制裁是在經濟領域的強制外交手段,如果到了動用武力的程度,那就超過了經濟制裁的範疇。經濟制裁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被制裁對象涉入市場經濟體系的程度,以及對世界市場的依賴程度。同時,評估經濟制裁影響的時候,也要看經濟制裁要追求的目標,換句話說,經濟制裁有自己的邊界,無法取代戰略性的手段。
被美國製裁的國家也非常多,對於那些加入到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國家,經濟制裁當然是有效果的,尤其是依賴美國市場的國家,即便經濟制裁的信號和信息都可能會起到威懾的作用。而那些半條腿踏入到市場交易網絡的國家,如果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的話,也會收到制裁的影響。伊朗就是一個例子,伊朗依靠石油出口,但是石油市場的交易主要掌握在美國手中,2012年以來美國對伊朗採取了非常嚴厲的制裁,對伊朗經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衝擊,伊核協議的最終達成與美國的經濟制裁也是分不開的。
另外一個石油大國俄羅斯也是受到了美國及其盟友非常嚴厲的制裁,俄羅斯的經濟縮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在於,如果美國以經濟制裁迫使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出的話,那也是難以達成的目標。同時,俄羅斯的資源稟賦非常好,在制裁之下,俄羅斯的農業開始復甦。經濟制裁倒是給俄羅斯一種倒逼機制,從石油的詛咒中超脫出來。
經濟制裁無疑是在破壞和切斷既有的市場經濟聯繫,任何制裁之下都難免會出現走私,這也是經濟制裁的特性釋然。對於封閉的經濟體,經濟制裁的效果是不明顯的,朝鮮需要從外部獲取外匯,但又不是關乎生存的,對朝鮮的制裁持續數年,但依然沒有達到追求的目標。經濟制裁的效果要看情境,尤其是市場聯繫的情境。

孫興傑


應該說,就國家層面來說,美國實施的制裁是影響力最大的制裁,這是由其強大的國力、影響力及盟友體系決定的。

歷史已經證明,二戰以來美國製裁過的國家,其經濟發展、國力提升、人民的生活都飽受影響。比如古巴、昔日的伊拉克,當今的俄羅斯、朝鮮、伊朗等。


美國對外經濟制裁的影響力大小與四個因素息息相關:一是美國製裁的力度,是輕描淡寫還是置之死地?被制裁者的痛感肯定不同;二是被制裁國家的承受力,包括本國的工業基礎、資源多寡等;三是追隨美國製裁國家的多寡,單挑與群毆的受傷度是不一樣的;四是被制裁國與美國密切度,如果一個國家嚴重依賴美國,美切斷這些聯繫的打擊力可想而知。

經濟制裁別國畢競是把雙刃劍,尤其是在傷人1000,自傷800的情況下,美國也會核算制裁的成本。隨著全球化的持續推進,國家實力的相對變化,美國經濟制裁的牌會越來越難以舉起。


姜運倉


經濟制裁是指一國或多國或國際機構,為了政治或包括政治在內的多重目的而對它國採取的強制歧視性經濟措施。包括貿易制裁、投資制裁、援助制裁、海外資產凍結罰沒、通航過境制裁等。

冷戰結束以後,經濟制裁方式逐漸成為美國處理國際問題時的主要工具。在美國的對外政策體系中,佔重要地位。美國的實力及其在全球經濟地位,使得美國能夠在無法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實施制裁的情況下發出單邊制裁。對於受制裁國家而言,這些單邊制裁的嚴重性並不低於由聯合國安理會發布的制裁。

雖然,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經濟制裁的效果受到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制約,但是由於其巨大的政治影響力和低成本、低烈度的特性,目前為止依然是美國在對外政策領域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那麼經濟制裁能達到哪些目的,這裡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1.造成目標國家產生相對溫和的政策改變,使其行為在國際、地域甚至國內的層面上發生改變。國際案例有:美國對敘利亞實施的隱約可見的制裁。

2.破壞目標國家政府的穩定。隱藏其後的目標可能是顛覆目標國家政權、扶植其國內的反對派勢力。例如,美國製裁古巴以動搖其總統菲德爾•卡斯特羅。

3.遏制軍事衝突,防止目標國擴大為軍事行動,並阻止其他國家參戰。案例是 1974至1978 年美國對土耳其的制裁。制裁理由是土耳其為保護土耳其籍塞浦路斯人,對塞浦路斯進行了軍事幹預。

4.削弱目標國家的國力,遏制其軍事發展。例如1948 年美國及其盟友為阻止前蘇聯軍事實力的增長對其展開的制裁,以及90年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

5.造成目標國家的政變。例如美國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

先貼一個網址:https://www.treasury.gov/resource-center/sanctions/Pages/default.aspx

這裡能看到美國政府財政部官方網站對外發布的近期經濟制裁國家以及相關文件,歡迎感興趣且英語好的朋友自行閱讀。

(表格來自《美國經濟制裁的歷史沿革及戰略目的與手段》,作者李崢。)

例如,對伊朗,美國則以金融制裁和“間接制裁”為主,將重點放在阻止其他國家與伊朗政府及國有企業進行交易、切斷其經濟來源上。不僅如此,在對伊朗實行了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仍達不到目的後,美國開始遊說、拉攏更多的盟友國家,試圖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對伊朗進行多邊制裁,加大制裁力度,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

比如,1995年3月,克林頓政府發佈決議,禁止美國公民、美國公司在伊朗開展財務或管理石油項目,決議波及了與伊朗簽署的約 10 億美元的附加協議。

1995年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與阿塞拜疆簽署了一項 74 億美元的油田開發協議,伊朗石油公司擁有5%的股權。美國政府向美國公司施壓迫使其凍結伊朗的配額。白宮宣佈將凍結與伊朗所有的直接貿易往來,包括美國直接從第三方購買的大約 40 億美元的伊朗石油,以作為法國、德國和英國繼續同伊朗政府有貿易往來的回應。

1996年7月美國通過了達馬託法案,規定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要受到美國的允許和限制,《達馬託法案》修訂版發佈,將對外國公司在伊朗投資的制裁標準從 4 億美元降至 2 億美元。還包括以下處罰:拒絕批准或對任何通過美國銀行開展的進、出口業務進行擔保;拒絕對任何特殊商品或複雜工藝授予出口許可證;12 個月內美國金融機構不對其提供任何超過 1000 萬美元的貸款;不允許投資美國國債;美國政府不與其建立任何合夥伴關係或簽訂政府合同;在進口操作上設立障礙和限制。

2002 年美國挫敗伊朗試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嘗試。同年,美國以停止伊拉克戰爭作為掩護對 9 家中國公司展開制裁,理由是其向伊朗出售禁售商品。

2003 年5月,迫於美國施壓,俄羅斯通知伊朗,如果拒絕簽署國際原子能機構附加議定書,俄羅斯將不會為布什爾核電站供核燃料。

2003 年以後伊朗石油價格持續增高,由於出口需求擴大和國際油價上漲造成的。然而同一時期伊朗石油進口額也在持續增加,其中大部分被用於滿足國內。因為伊朗無法依靠國內的石油精煉廠滿足生產需求而導致的。美國將伊朗的汽油需求作為對伊朗施壓的突破口,2009 年國會參議院通法案用以懲罰伊朗的汽油供應商,逼迫伊朗把合作伙伴範圍侷限在亞洲,不僅如此,伊朗政府逐漸減少石油消費,而轉向依賴天然氣消費。

達馬託法案規定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要受到美國的允許和限制,使得伊朗不得不繼續增加向東方的進口,激活絲綢之路、鞏固與海灣國家的關係,在商業和金融領域建立相互協

議,及獲得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於擔心聯合國對伊朗制裁的不利影響,伊朗還鞏固了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

奧巴馬政府簽署了“免籤計劃”,在過去五年中訪問過伊朗(也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等中東地區國家)的遊客,將不能享有免籤訪問美國的待遇,因為伊朗仍然被美視為“支持恐怖主義”。

儘管存在上述的積極現象,但伊朗經濟仍然遭受著由經濟制裁引發的問題,如高水平的通脹和失業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的伊朗的通脹率達到 18.5%,失業率為 12.3%。2016年的通貨膨脹率為9%,這是伊朗在過去26年中首次將通脹率控制在個位數。

2015年,經過兩年的艱苦談判,伊朗在7月與六大國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如今17年過去大半,伊朗不僅無法收回在受制裁期間被凍結在海外的資產,更嚴重的是來自美國單方面的制裁壓力始終籠罩在對伊朗市場感興趣的外國投資者頭上。14年,巴黎銀行就由於為伊朗轉移資金觸犯美國法規,認繳了近90億美元罰金。

自2015年後,來自歐美國家的商務考察人士頻頻造訪伊朗,但落地的項目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歐洲的銀行仍然受到來自美國的單邊威脅,不敢全面放開對涉及伊朗的融資渠道。受制裁期間,伊朗有大約1500億美元的資產被凍結在海外銀行。

根據協議,資產將歸還伊朗,但是美國財政部仍根據國內的法案給歐洲的大銀行和財團施加壓力,不允許它們對伊朗放款,而且這些伊朗無法拿回的海外資產還有縮水的風險。自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後,美國以伊朗堅持試射導彈為藉口對伊朗不斷施壓,相繼出臺了延長制裁期限、限制伊朗人進入美國等措施。

雖然經濟制裁不造成平民傷亡,但仍然有人批評制裁會使被其他國家的人民陷入饑荒、缺醫少藥等人道主義災難。也有人認為貿易禁運、金融封鎖等制裁效果不佳,因為政府會將制裁後果轉嫁到民眾身上,最後被制裁國民眾會對美國產生強烈牴觸情緒,


破破的橋


可以這麼說吧,沒有被美國製裁,經濟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壞,但如果被美國製裁,經濟就只能是壞。

當然,壞到什麼程度,就要看被制裁國家的實力,比如冷戰期間,美國一直在制裁蘇聯,但蘇聯依然屹立不倒很多年,甚至在爭霸的有些時候佔據上風。

但被美國製裁的朝鮮、伊朗,經濟就可以用崩潰來形容了,伊朗最起碼還有石油這個硬通貨,但朝鮮卻因為缺少石油導致農業破產、餓死人。

在所有的經濟制裁手段裡,金融制裁是殺傷力最大的,因為沒法進入國際支付體系,就出口都沒有辦法開展,等於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會。


劉權林


軍事打擊和經濟制裁,是美國最常用的手段。其中由於軍事打擊需要大量的軍費,並且有時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近段時間以來,並沒有大大量的採用。

但是經濟制裁由於成本較小,並且效果很明顯。因此美國十分擅長和頻繁使用經濟制裁這個手段。

美國的經濟制裁是全方位的。包括金融、科技、貿易等手段。到目前為止,列入美國經濟制裁名單的國家有朝鮮、敘利亞、伊朗、古巴國家。

前段時間美國對中國的中興集團實施制裁,拿出的理由就是中興在和伊朗貿易中違反了美國製裁伊朗的條款,向伊朗出口了違禁技術產品。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的制裁手段,不是限制美國科技公司的產品向中心出口。而這些產品不都是核心技術,是中興集團生產出來的電信產品的核心元器件。一旦這些產品不向中心出售,就等於宣判中興的死亡。

再比如,對朝鮮的制裁包括金融和貿易方面。任何國家的企業在距朝鮮的經濟貿易中,只要違反了美國製裁朝鮮的條款,都會受到美國的制裁。



因此,一旦美國對某個國家實施的經濟制裁,很多國家的企業將會從被制裁的國家抽離出來,以防止美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