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90後女孩年入百萬 還沒結婚已是70個孩子的“媽媽”

90後女孩年入百萬 還沒結婚已是70個孩子的“媽媽”

90後女孩年入百萬 是70個孩子的“媽”

在武漢江夏區一個偏僻的小院子裡,住著70多個孩子來自大涼山的孩子和他們的“媽媽”——90後女孩餘婷。2015年,餘婷和男朋友無意中瞭解到大涼山彝族孤兒的生活狀況,決定為這些孩子創辦一所學校。

在這所學校裡,餘老師和她的男朋友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吃住、衣物,教授他們文化課和才藝。2017年,這裡的16個孩子登上央視,主持人撒貝寧還打趣說,餘婷和張明安是中國絕無僅有的一對,還沒有結婚就有這麼多的孩子。

餘婷有著自己的公司。學校一年的開支高達150萬左右,但她覺得自己所賺的足以供給孩子們開銷,所以不願意接受外界捐款。餘婷的男朋友張校長說:“來看望孩子的我們都很感激……比起物質,孩子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心和支持。”

90后女孩年入百万 还没结婚已是70个孩子的“妈妈”

在武漢江夏區一個偏僻的小院子裡,這裡住著一個被網友稱為 " 最美 90 後媽媽 " 的年輕女孩,和她的 70 多個孩子們。這些孩子來自大涼山,他們之間毫無血親關係,70 多個孩子在她的身邊生活、上學,長大。

在這群她創辦的學校裡,孩子們時常聚在一起快樂地唱歌。在校園的角落裡,他們清脆的歌聲迴盪四周:"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 來來往往的人們,聽到這樣的歌聲紛紛駐足,這些孩子就像美麗的花兒,也許狂風驟雨將他們吹落在懸崖邊,可是世界總有陽光,花兒始終能綻放。

這位 90 後女孩名叫餘婷,她和男友張明安一起將這群孩子從大涼山帶到武漢。2015 年,她無意中瞭解到大涼山彝族孤兒的生活狀況,於是她和男友親自去看了那些孤兒。那一次的所見所聞,讓他們做了一個決定:如果這群孩子不能上學讀書,不會說普通話,他們將會像大山裡的上一輩人一樣,無法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這所他們創辦的學校裡,餘老師和她的男朋友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吃住、衣物。他們教孩子們學習文化知識課語文、數學、英語,還教孩子們音樂、美術等才藝。2017 年,16 個孩子從這裡走出登上央視,一曲《隱形的翅膀》在舞臺上讓人落淚。節目主持人撒貝寧還打趣說,餘婷和張明安是中國絕無僅有的一對,還沒有結婚就有這麼多的孩子。餘老師笑得特別燦爛地回答," 真的。所以我覺得我們非常幸福,因為我們有這麼一群可愛的孩子 "。

90后女孩年入百万 还没结婚已是70个孩子的“妈妈”

這群孩子,最小的 4 歲半,最大的 16 歲。這些孩子有的父母雙亡,有的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沒有撫養能力或者不知所蹤。和這群孩子們住在一起,餘婷一天的生活是從早上查房開始。武漢的早春,溫度還是相當低的。孩子們在自由活動,餘婷看到沒有穿棉襖的,一個個的喊住叮囑。

在女生的宿舍樓,一個小女生聽到餘婷的聲音,早早地跑到宿舍門口等她。當餘婷的身影一出現,小女孩張開雙臂,滿臉都是笑容,滿滿地投入到餘婷的懷抱裡。懷裡的小女孩沒有穿上足夠厚實的棉襖,餘婷心疼地責備道:又穿這麼少。一邊去親著她的臉,一邊牽著她去換衣服。她叫色扎,今年才四歲多,是這裡最小的孩子。

90后女孩年入百万 还没结婚已是70个孩子的“妈妈”

色扎的爸爸去世了,媽媽出門打工杳無音訊,小小的她,童年顛簸流離,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她最害怕的是,被旁人問起 " 你媽媽呢 ";最開心的是,每天能在餘婷媽媽般的懷抱裡依偎片刻。懷抱很溫暖,又是很短暫,餘婷的事情太多太雜亂,即使她最心疼這個最小的孩子,可是其他還有很多孩子等著她。

一位叫木扎的女孩子,是這裡的小名人。她在舞臺上穿著翩翩白衣,小小的身體裡爆發著巨大的感染力唱起《隱形的翅膀》,那雙含淚的雙眼讓不少人動容。剛來到武漢時,木扎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女孩子。

" 常常一個人坐在樓梯上發呆 "," 一整天不言不語 ",餘婷描述中的昔日木扎和今天已經判若兩人。在和她聊天后,她時常懷念起在家鄉的日子,在放馬的草原上放聲歌唱,在種土豆的大地上哼著小曲 ……。木扎天生一副好嗓子,張校長和餘婷決定送她去上聲樂課,為她請圈內著名老師培訓,希望她能有一技之長。

慢慢的,木扎變得開朗了,休息的時候她會帶著同學們,一起在宿舍唱著歌,聊著天,少年的時光也慢慢恢復了彩色的光芒。原本就是能歌善舞的孩子,他們的唱歌天賦很快會發掘。和木扎一起的 16 個孩子,一起被央視《出彩中國人》欄目選中。經過層層過關斬將,他們進入最終決賽取得優異的名次。當木扎留著淚,對著鏡頭說:" 感謝餘老師,雖然她沒能來北京 "。這樣發自肺腑的感謝,讓人看到一種改變的力量。

90后女孩年入百万 还没结婚已是70个孩子的“妈妈”

因為有些孩子是一天都沒進過課堂,文化基礎基本是零,大家的第一步就是從普通話學起。學校目前有 6 位固定的老師,包括餘婷和張明安。週末的時候,也會有外教過來做義工。學校雖然分了 6 個年級,但是由於人數不夠,合併成了 3 個班,分班上課。不上課的時候餘婷讓大家幫忙學著擇菜或是搬物資,大一點的孩子就照顧小孩子,防止小孩子們磕著碰著。" 他們必須得學會生活技能," 餘婷說。

教室裡還有一個叫東作的女孩,10 歲,上四年級,普通話說的很標準。東作是孤兒,對她來說,張校長就像爸爸一樣,餘婷就像媽媽一樣。餘婷每天忙來忙去的時候,屁股後面總會跟著幾個小尾巴,東作她們一會兒拿本書給餘婷看,問東問西,一會兒要幫忙搬東西,餘婷笑著讓她們去操場玩兒。她明白小朋友們只是依賴自己," 我想看你在不在 "、" 我想跟著你,待在你身邊 ",就像小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那樣。

到了午飯時間,這裡的孩子都喜歡端著碗吃飯。

友色最喜歡聽的歌是周杰倫的歌曲,在他的藍牙喇叭裡,都是周杰倫的歌曲。(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學校一年的開支不菲,張明安說大概一年支出在 150 萬左右。餘婷有著自己的公司,和男友張明安在教育培訓行業也投資了很多地方,她覺得自己所賺的足以供給孩子們開銷,所以不願意接受外界捐款。一天時間裡,張校長的電話響個不停,不斷有人來詢問這些孤兒的事情。張校長不停重複著:" 來看望孩子的我們都很感激,並不是說非要帶物資來,比起物質,孩子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心和支持,你們能來抱抱他們,和他們聊聊天就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