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我喺唐妹崽


東南亞新視角,緬甸新思維,歡迎關注。

軍政府為什麼在緬甸不能實現統一?

有人自居正統,有人自居民族大義,有人自恃有法律依據,有人還活在“金三角夢碎”之中,無人在意國家利益,無人關心黎民生死,從來就沒有過共同的目標,何來統一?

說個簡單的例子,4月初,克欽邦內茵佳延、曼西、塔奈、莫岡等地區,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KIA)爆發激烈戰事,戰事已經致使當地5000多民眾淪為難民。

5月5日午間1點多,克欽邦移民局副局長吳挨郭郭等3名移民局公務員,塔奈鎮行政管理局局長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們及公益組織人士,前往塔奈鎮昂洛村難民營處,進行統計工作及為難民提供幫助的車隊,遭不明武裝襲擊。

省移民局、塔奈行政管理局車隊共5輛車,總計車隊中共有27人,遭不知名武裝攻擊。

5月5日午間,車隊從塔奈鎮出發,駛抵塔奈城市警局東南面6英里時,遭5名不知名武裝人員使用輕武器攻擊。為車隊執行安保任務的安全部隊,隨即進行了還擊,之後不名武裝人員撤離。

攻擊致使車隊最後一輛車,愛心公益組織的車輛左前輪被子彈打爆,萬幸襲擊中,未造成人員傷亡,輪胎被打爆的車輛更換輪胎後,繼續前行前往了昂洛村。

車隊抵達昂洛村後,發現村莊房屋等都完好無損,但卻未發現任何人,只發現了50多頭牛和部分雞豬,傍晚6點30分,車隊只得返回了塔奈鎮。

在許多交戰地區面就是會出現這些神神鬼鬼的人物,不知道來路,也沒人為此負責,反正就是肆意妄為,不僅公開攻擊政府車隊,而且連公益組織也不放過。這些人就是希望水更深、更混。

另外就是村莊裡的百姓又到哪去了,作為一個普通的緬甸農村家庭,是不會放棄家中的耕牛的,到底是什麼人、以什麼目的,用這麼大的壓力將他們遷走,還走的如此匆忙。

這些都是亂象的一角,要到什麼時候緬甸才能實現和平?


緬甸中文君


緬甸自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獨立以來已經有70年的光景,可是卻至今沒有實現國家統一。在統一的問題上,緬甸政府曾多次與民族武裝舉行洽談,但基本沒有什麼收效。那麼,阻礙緬甸統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時至今日,諸如果敢族、克欽族、撣族、佤族等少數民族武裝還在與緬甸政府軍作戰。這些少數民族武裝在對抗緬甸政府軍的衝突中雖然不佔優勢 ,但他們善於利用緬北地區山高林密的優勢,大力發展游擊戰爭。

眾所周知,緬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分散的多民族國家。目前,其國內已經擁有130多個少數民族,有近三分之一的緬甸人口都屬於少數民族。然而緬甸軍政府在處理民族問題時始終奉行沙文主義,排斥和打壓少數民族,導致緬族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徹底尖銳化,成為阻礙緬甸統一的重要原因。

時間回到1947年2月,當時的緬甸獨立運動領導人昂山與克欽族、撣族等少數民族簽署了《彬龍協議》,承諾會在建國以後賦予少數民族高度自治、相互平等的地位。可是後來由於昂山被殺、政局動盪、軍政府掌權等原因,這個協議的內容未能實現。民族武裝為了爭取生存空間,不惜與緬甸聯邦政府火拼到底。
(動盪的緬北)

最可怕的是,這種民族武裝還不只一支,諸如果敢同盟軍、佤邦聯合軍、克欽獨立軍、撣東同盟軍、克欽自衛軍、巴奧民族軍等勢力,堪稱一個又一個的“獨立王國”。他們不僅在自己的地盤內保持著各自的文化傳統,還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形態,擁有獨立的武裝、獨立的行政、獨立的司法,儼然成了緬甸治下的“國中之國”,只是沒有得到緬甸政府的承認而已。



除此之外,國際社會也在干涉緬甸的國內問題。早在上個世紀,就有美國以國際警察的身份干涉他國內政的先例(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北約指責緬甸政府在對待少數民族的問題上不講人權,並對緬甸政府進行經濟和政治制裁,迫使緬軍放鬆了對少數民族武裝的圍剿。因此,造成緬甸無法統一的真正原因是來自於國內的歷史遺留、民族矛盾和來自於國外的政治干涉。


世界人文通史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不能統一緬甸 觀點:緬甸內部的各方勢力不妥協

緬甸軍政府的由來。1962年,奈溫將軍推翻了吳努政府,開始實行由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一黨執政的一黨制。1963年初緬甸軍政府對地上眾多新老緬族政黨,如反法西斯自由同盟、聯幫黨、聯合工人黨等,進行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誠邀和談”,半年後就追殺圍剿無赦,大規模屠殺各政黨領袖。1988 年9月18日,緬甸軍隊接管政權以後,緬甸政治迎來了短暫春天。成立了以蘇貌大將為首的軍政府,取消舊的人民議會和國務委員會,成立了新的國務委員會,宣佈解散原來的社會主義綱領黨,廢除一黨制,實行多黨議會制。


看似日益穩定的社會,危機卻此起彼伏。緬甸當時有三方勢力,一方是軍人所把控的緬甸民族團結黨,一方是以現在的國務資政為首的緬甸全國民族聯盟,一方是以僧侶為首的宗教!

1990年,在軍政府的把控下進行所謂的“民主”選舉。看似一切盡在把控在手,一切盡在算計之內,在多年的掌控中道貌岸然的給緬甸帶來的經濟發展下,在高壓手段下,軍政府以為他們所領導的團結黨可以在大選中勝出,以便於名正言順。不過讓他們大跌眼界的是以昂山素季領導的民族聯盟,以外勝出,根據聯邦憲法規定,軍方得交出軍權。但是結果可想而知,在某些場合下軍權才是決定性的。再加之以前對緬甸和黨派的殘害,交出軍權意味著什麼他們是知道的。所以方法就只有一個廢除聯邦憲法,殘害更多的人!用更加高壓的手段進行通知,抓捕各黨領袖,屠殺小部落部落的人,以及包括在緬甸的華族。


這就是緬甸軍政府所高舉的沙文主義。但是在更多的人看來這就是現代文明的倒退!其實百姓是清楚的,由軍政府統一下的國家,遲早會畸形發展,從二戰中也可以看出來。所以為了國家的長期發展,選擇政客治理比軍人治理更為合理。業餘的與專業的還是有區別的。就像普京說的,除了政治什麼都不會,他又得養家餬口,所以只能從政!

就這樣昂山素季又繼續被軍政府控制,在此之前他也是被控制的!但是在緬甸還有另一股勢力也是不滿的,緬甸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但是佛教卻是主導,那些僧侶拒絕給軍人家屬做法事,拒絕收取軍人的香油錢,拒絕買東西給軍人。由於宗教的勢力巨大,所以軍政府不敢掉以輕心,但是在交談下軍政府並沒有取的什麼大的進展,仍然採取了大規模的武裝鎮。以至於全國陷入了更加混亂的局面!


一邊是緬甸人的信仰被扼殺,另一方面是自己支持的領袖被扼殺。或許也就是這些種種原因才使緬甸軍政府無法統一!

或者是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外界勢力。就在緬甸軍政府在國內大刀闊斧的進行白色統治的時候,外國勢力悄悄進入前面我們也說到了,昂山素季被軟禁,在她被軟禁20年期間英國,美國,聯合國,等各方勢力,給緬甸軍政府施壓,難道在這種情況也他還能統一全國,那就是說夢話!再加上本來就有反政府武裝的存在,就算現在看似平靜的緬甸,北方仍然久久不能平靜,那麼作為軍政府時期要疲於應付各方勢力,又怎麼可能統一呢?就算是現在昂山素季又是總統又是國務資政什麼的,在我看來終究沒有擺脫軍人的控制!


樹先生776


在國際政治中,緬甸是一個“奇葩”的國度,不僅僅是軍政府不能實現緬甸的統一,就算是改變政體後眼下的“民主”政權也難以實現緬甸全國真正的統一。這一點別的政治家也許還抱有幻想,但經歷過昂山將軍統治時代、軍人政府以及現今“民主”政府的昂山素季恐怕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小編作出這一判斷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

其一、緬甸民族眾多且歷史上獨立性比較強,別說融合,和平相處都難。

緬甸全境有13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在緬甸歷史上各自長時間獨立,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政權形態。這些意識形態迥異的民族之間,別說相互融合了,就是能不能和平相處都是個大問題。

此外,在緬甸,部分民族迄今仍保持著相當獨立的狀態,比如說若開、克欽、果敢、佤族、羅興亞人等等。他們不僅保持有各自的文化傳統,還有基本不屬於緬甸聯邦政府的政權形態、擁有獨立的武裝、專門的行政體系、特立獨行的司法……堪稱獨立小王國,緬甸中央政府想要統一這些地區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其二、緬甸國內各民族武裝戰鬥力強悍,有“好戰”傳統。

舉個例子,若開民族解放軍擁兵4000人,果敢同盟軍有兵力6000人,佤聯軍有兵力60000人,克欽獨立軍有官兵4.5萬人。這些武裝不僅人員眾多,而且裝備也較具水平,有遠程大口徑火炮、便攜式地對空導彈、最新型號的輕武器。

更為重要的是,緬甸獨立70年來,這些民族地方武裝一直在與政府軍展開游擊戰爭,並且多半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區作戰,所以戰鬥力相當強悍。相比之下,緬甸政府軍不熟悉地形,難以爭取當地民心,再加上緬軍的綜合戰鬥力本來就弱,所以在與民族地方武裝作戰的過程中很難形成絕對的優勢。

其三、緬甸軍人集團過於強硬不利於、也缺乏民族和解意願。

迄今為止,緬甸強硬的軍人集團對部分少數民族並不包容,具體表現在緬甸國民身份被劃分不同等級,而少數民族地區的民眾甚至連緬甸最末等的身份證都無法擁有,更別提公平合理的受教育、平等就業以及全國出行的機會。

無法獲得平等的國民待遇正是許多緬甸地方民族武裝持續與緬甸中央政府對抗的原因所在。

其四、國際勢力也在影響緬甸的統一。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美國與歐洲對緬甸實施全面制裁,原因就是緬甸對少數民族不講人權,進而對緬甸政府施加強大的壓力。

如果政治太過宏觀,此處可參見好萊塢大片中緬甸軍人政權始終是反面的典型,比如說《第一滴血》就有將緬甸軍政府描述成惡魔形象的。此外,近期的羅興亞人問題也是一例,這也影響了緬甸軍政府統一的進程。

終一句,緬甸這樣的一個國家,想真正實現上緬甸、下緬甸、民族地區的統一,就一個字“難”!


陳一諾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上未能實現真正意義的民族融合。英國對緬甸各民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加深了緬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成為影響緬甸國內關係,造成族群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幾十年來,緬甸軍政府一直沒有找到國內民族問題的妥善的解決方法,使得緬甸無法真正實現統一。

緬甸的民族非常的多,在6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緬族、克欽族、撣族、克倫族等135個民族。從古代起,緬甸的民族關係就非常複雜,很少形成穩定統一的局面。直到11世紀,緬甸才建立起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但其後八百多年都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融合。許多地方依然保持著高度自治的形式,世襲的頭人和土司有相當大的獨立權。

客觀上來說,因為緬甸的地理條件來說,是很容易形成割據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多為山區,地廣人稀,交通非常不便,緬甸中央王朝即使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能力。當時緬甸中央王朝和各少數民族的關係多半是朝貢和徵收賦稅,並沒有進行過直接統治。到了殖民地時期,英國對緬甸各民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加深了緬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成為影響緬甸國內關係,造成族群矛盾最主要的原因。

二戰結束以後,緬甸開始積極爭取民族獨立。緬甸的國父昂山將軍為了儘快建立過渡政府,實現民族獨立。他成功說服緬甸少數民族加入緬甸,並1947年和緬甸的撣邦、克欽、欽族代表簽訂了《彬龍協議》。《彬龍協議》為緬甸的民族和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促進了各民族一起建設緬甸聯邦。


《彬龍協議》中承諾給予少數民族完全的自治權,同時其後續的相關自決權的解釋也給了少數民族以信心。《彬龍協議》的影響是深遠的,其後緬甸民族國家的構建過程及其民族矛盾的發展都離不開《彬龍協議》的影響。

不過,隨後昂山將軍便被刺殺了。其後吳努繼任,由於少數民族地區更加動盪,他不得不求軍方奈溫將軍。奈溫將軍採用強硬措施,使得緬甸得到短暫的平穩。後來吳努又定佛教為國教,試圖利用佛教等多種手段來通化少數民族。這使得國內更加動盪。奈溫趁機奪下政權,從此緬甸進入軍政府時期。


此後奈溫一直使用軍事鎮壓來構建統一的民族認同。20世紀60-70年代曾經有效打擊了各地武裝,不過其後又面臨著更嚴重的反抗。到了1988年的時候,緬甸再一次發生了軍人政變,蘇貌軍政府執政。新軍政府採取的方式更加靈活,“剿撫並舉”,甚至還改國名來增加認同感。然後,民族矛盾沒有根本上解決,一直持續至今。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緬甸軍政府不能統一緬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利益問題。要怪就只能怪緬甸古時候沒有出現秦皇漢武這樣的君主,沒有形成統一的思想與文化基礎;近代沒有出現出如同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美國國父華盛頓這樣的政治強人,用鐵與血來完成國家的統一。當前緬甸不能完成真正統一的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緬甸國內民族眾多,彼此之間水火不容,難以實現真正的統一。緬甸的人口組成為:緬族68%,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目前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的少數民族地位,他們只能改變民族屬性。除了政府軍外,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武裝部隊,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果敢同盟軍、撣邦軍、德昂武裝等,大大小小有17支反政府武裝。雙方打打和和,無法實現真正的統一。

其二、緬甸的經濟基礎較差,缺乏向心力。很多問題都是錢的問題,如果錢分配好了,那麼事情就容易解決。緬甸以傳統的農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全國GDP十分的低,各地方的經濟發展都低且發展極不均勻,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中央想收回少數民族地區的資源,而少數民族想自由發展,因此在經濟上分配不均就導致了少數民族長期與中央對抗,時間一久雙方就更加離心離德了。如果緬甸政府有錢,大力扶持邊疆地區,那麼統一的可能性會加大。


大秦鐵鷹劍士


緬甸軍政府為什麼在國內不能實現統一?

答案就是緬甸軍政府實力不行,沒實力統一。

緬甸北部內戰打了六七十年了,緬甸剛獨立時緬族跟各少數民族勢力簽了條約的,大家公平參政議政,由此成立了緬甸聯邦(劃重點:緬甸是聯邦政府)。然而緬甸聯邦一獨立,緬族就翻臉了,撕毀了當初的條約,想搞大緬族主義。這下好了,各少數民族勢力不答應了,於是緬甸內戰爆發,至今為止緬北戰亂還沒停止,並禍及雲南,大量難民逃避到雲南境內。緬政府軍戰機在打擊民族武裝時還經常穿越雲南邊境領空,曾經還炸死了幾個雲南邊民。

緬甸聯邦緬族人口只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緬族實力不行導致至今無法統一全國。緬族毀約作死,導致國家無法統一,活該。


那人燈火


緬甸政府是想統一緬甸的。但短期之內緬甸政府是無法統一緬甸的。主要是因為緬甸民族地區人民不想統一。

緬甸政府跟印度一樣,有種族主義,民族歧視,但緬甸少數民族人民不同於印度人逆來順受,隨遇而安的思想,總是在努力爭取民族地位。在緬甸,一個民族,想提升在國家的地位,就需要依靠武裝力量來維護自己民族的權益。

緬甸緬族人最多,武裝力量最強大,有飛機大炮坦克艦艇,所以他們是頭等民族,緬甸政府也屬於緬族人民。至於其他民族,有一定的武裝力量的,那麼有可能是二等民族三等民族,而那些沒有武裝戰鬥力的民族是劣等民族,很多緬甸的少數民族連緬甸國家身份證都辦不到,去往或者路過緬甸政府統治地區都可能會被抓被罰款,想當公務員或者出國僅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緬甸很多很多的少數民族人民是沒有身份證,只能在那片民族領地範圍內生活活動,天災人害緬甸政府也基本不管,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緬甸政府是肯定想消滅那些民族武裝力量的,畢竟對他們自己有一定的威脅。不過這些少數民族儘管只是螞蟻,但他們是站在大象腳邊上的。緬甸政府也不敢輕舉妄動。

幾年前,緬甸政府武裝和地方民族武裝發生戰爭,緬甸政府不採取中國政府的和平談判解決的建議,危及中國邊境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損毀了數間中國邊境人民的房屋,導致數民中國境內無辜中國百姓死亡,且數萬緬甸戰爭難民湧入中國,給中國政府帶來很多麻煩。最終中國政府決定派出百萬大軍前往邊境地區進行軍事演練,以威懾緬甸。

今年,2018年5月前後幾個月,緬甸政府軍與地區民族武裝發生衝突,導致2名中國公民死亡,不過,這次是在緬甸地區死亡。所以今年7月,中國在昆明為緬甸政府與地方民族武裝創造和談的條件。

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勸架,喊他們不要打,因為他們打戰就危及中國邊境地區的穩定安全,由於大部分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總部和彈藥庫都建設在中緬國界地區靠中國一側的緬屬領地上。

所以緬甸政府一時是



一面天使半面魔鬼


緬北地區在歷史上就一直是土司林立,中央政府根本無力徹底剿滅這些地頭蛇

緬甸與中國一樣都是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是緬族,佔總人口數量的約70%,主要分佈在緬甸中南部地區。而緬北地區則掌控在:克欽族、欽族、若開族、撣族、漢族人手中,這些少數民族大多看不起緬族,不願意服從緬甸中央政府的統治,因此緬北地區也是緬甸分離勢力的重災區。

(圖中紅色的地區是緬族聚居地,而緬北地區則是少數民族地區)

在歷史上緬北地區長期處於土司林立的狀態,在明清時期緬北地區的大量土司都是臣服於中原王朝,具有很大的獨立性,類似於一個小藩國。

但是到了近代,英國人通過三次英緬戰爭滅掉了緬甸貢榜王朝,隨後英軍便開始向緬北地區推進。 面對英軍的入侵,緬甸諸土司紛紛派人前往雲南昆明向雲貴總督岑毓英求救。但是清政府不願意因此捲入與英國的邊境衝突,沒有理會緬北地區土司的求救。

1886年中國與英國在北京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清朝正式承認英國對緬甸的支配權。不過奉行不干預政策的英國殖民者並沒有徹底消滅緬甸所有土司。面對著緬北高大的山脈,英國人則繼續採取“以夷制夷”的方略,保留了許多少數民族土司,這成為日後緬甸長期內亂的根源。

二戰之後緬甸從英屬印度獨立,但是緬甸中央政府面臨的局勢卻十分複雜。此時緬北不僅依舊是軍閥林立,在中國內戰中敗退的國民黨殘兵也由雲南進入緬北,而在六十年代之後緬共勢力也在緬北崛起。面對緬北紛繁複雜的局勢,緬甸中央政府是一籌莫展。

1962年緬甸軍人奈溫將軍發動政變建立軍政府,宣佈緬甸為社會主義國家,此後緬甸開始遭受來自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緬甸政府更是無力統一全國。

從2008年起,緬甸軍政府迫於國內外壓力開始了民主化改革。2010年緬甸當局釋放了緬甸民主人士昂山素季,美國也在隨後解除了對緬甸的經濟制裁。

2013年緬甸中央政府開始了與緬北少數民族之間的談判,但是鑑於雙方分歧巨大,談判沒有什麼進展。

2015年緬甸政府軍率先向緬北果敢地區發起進攻,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攻佔了果敢首府老街,果敢同盟軍則退往周邊山區繼續抵抗。時至今日,緬甸政府仍舊沒有完全控制果敢地區。

緬甸政府軍在果敢的軍事動作立即引起了撣邦、克欽邦的警覺,加之這些地區緊鄰中國,緬甸政府也擔心引發邊境衝突,此後至今再無大的動作。

(緬甸各武裝分佈圖)

目前緬北局勢依然複雜,而在2016年緬甸結束軍政府統治之後,緬甸新政府該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政策還不甚明朗,是戰是和各方仍在觀望。依照政府軍現在的實力來看,武力是不可能徹底解決分裂勢力的,而談判又談不到一起,因此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緬甸的統一大業還是遙遙無期。


千佛山車神


從根兒上說,就是緬甸各民族對緬甸國家認同的問題,除了歷史上這些民族對緬甸無感,也有現實中緬甸中央政府的政策的原因,而後者佔的權重更大。

過遠的就不說了,從冷戰後開始。1990年,緬甸的軍政府做了兩件事,其一,在中央層面拒絕將權力移交給民選的昂山素季,將其長期監禁;另一件就是宣佈廢除各民族團結在一起的緬甸憲法,不承認除了緬族以外其他如撣、克欽等各個少數民族及其所在邦的合法權力與地位,並將此付諸行動,出動武裝力量殘忍對待少數民族人民,還監禁甚至殘殺個少數民族領袖人物。

法律與實踐兩方面的殘酷事實一方面引起了各民族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激起了獨立之心。他們痛苦地認識到,沒有自己的武裝是不可能保衛自己民族的,於是各民族武裝峰起。緬甸軍政府面對這樣的局面採取欺騙和鎮壓兩種手段,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已經激起的仇恨很難用武力平復,就像腳氣,泡泡腳舒服,可是第二天繼續癢。武力鎮壓並沒有完全實現統一,如果敢地區,長期自治,緬甸中央政府力量根本進不去。

同時,隨著時間推移,緬甸軍政府的合法性一方面面臨昂山等內部人士的衝擊,另一方面也引起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與禁運,嚴重削弱了自身的精神號召力與實際實力。這樣情況下更無力去投入更多地武力去統一那些廢除憲法以前已經團結在緬甸旗下的各個少數民族。

內外壓力之下,加之軍政府自身實力銳減,最終,緬甸軍政府隨著昂山領導下的緬民主聯盟勝選與和平交權而終結。但是,軍政府留下的爛攤子似乎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