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蘇聯是發達國家嗎?

請叫我熱水器之神


一提起蘇聯,人們想到的更多的是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想到的是蘇聯軍隊的鋼鐵洪流,還有蘇聯的諸多領導人。蘇聯的經濟水平到底怎麼樣則是一直被人們所忽略的。實際上,蘇聯曾經長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一直到80年代才被日本超過,在蘇聯解體前蘇聯的經濟實力依然是世界前三位。

不過要確認蘇聯是不是發達國家,首先應該弄清楚的是發達國家的定義,目前世界主流的關於發達國家的定義主要包括四個評價標準,分別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工業技術先進、科學技術先進和社會福利高。

蘇聯國內的工業和科學技術誠然是先進的,不過也僅僅限於以軍事工業為代表的重工業,蘇聯的輕工業和服務業長期發展畸形。蘇聯長期將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用於軍事工業,所以蘇聯的經濟被嚴重拖垮。

實際上,從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蘇聯領導人就是開始執著於建設“發達的社會主義”,1967年蘇聯領導人勃涅日涅夫正式宣佈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不過由於蘇聯經濟結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缺陷,所以雖然蘇聯的經濟總量一度達到美國的百分之七十,但是蘇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達國家,所謂的發達社會主義只是蘇聯領導人的一廂情願。所以到了八十年代初安德羅波夫執政的時候,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即蘇聯正處於發達社會主義的開端和起點,發達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也就意味著蘇聯並沒有完全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

1990年,即蘇聯解體前一年,蘇聯的實際GDP為美國的百分之三十九,人均GDP為美國的百分之三十四。僅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而且蘇聯當時還面臨著物資嚴重短缺的問題,所以不管哪一個時期蘇聯很難被稱為發達國家。


青年史學家


不是發達國家,蘇聯是個世界級大國,鼎盛時期的3億人口,發達國家是指國家人民平均收入高的國家,同時也側面反映了國家的強大,打個比方把,當時二戰中的蘇聯,人們的作戰裝備不差,這是重工業發達的重要因素,但是呢,蘇聯輕工業極為薄弱,人民生活也十分苦,餓一頓飽一頓的,我還記得有一本書上說蘇聯打仗時,士兵的黑麵包斷貨了,只好吃樹皮什麼的,而一旁的發達國家德軍呢?他們自己就帶了飯盒水杯,充足補給十分充裕,吃的也很好,國內的重輕工業也支持人民生活,僅僅說是重工業發達是蘇聯的弱點,因為它沒有使人民富裕,高收入,所以稱不上發達國家,雖然它是當時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均不足!發達國家看的是人均!


thdd


以現代的眼光去看的話,蘇聯算不上一個發達國家,只能單純的算一個重工業強國。

蘇聯在二戰後長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80年代初才被日本所超越。但這並不能表示蘇聯就是一個發達國家。(龐大地蘇聯版圖,幾乎和整個北美洲差不多大)

發達國家是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

發達國家的普遍都是完成工業化的國家,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以及十分優越的人民生活品質。

而蘇聯除了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以外,其他作為發達國家的條件都不具備。(圖中藍色的是現在國際銀行認定的發達國家和地區,蘇聯的前加盟共和國只有波羅的海三國現在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蘇聯經濟是一個計劃經濟為基礎的系統,特點是國家的全權掌控經濟發展。高度集中的經濟發展體制沒能帶來高度發達的物質基礎。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同西方差距巨大。

除了畸形的重工業以外,蘇聯經濟幾乎無話可說。

輕工業爛到家,像什麼餐具、衣服,在市場上可挑選的餘地都非常小。

農業也是非常落後,糧食竟然不能自給,每需要從西方進口上千萬噸小麥才能保證不被餓死,白瞎了2200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領土。

第三產業就更不用說了,幾乎就是沒有!1990年時,蘇聯的小型服務業只佔其全國生產總值的區區地0.82%,而同時期的西方國家大都已經超過50%。

(90年代初,蘇聯老百姓排隊購買麵包)

蘇聯人民在吃穿用度這些基本生活上都十分匱乏。這樣的國家怎麼能算的上是一個發達國家。


千佛山車神


蘇聯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存在,要說他是一個超級大國,我覺得這個沒有人可以反對,但是要說蘇聯是一個發達國家我覺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深究一下了。眾所周知,發達國家是經濟發展,社會福利,法律制度等等方面都是高度發達才能算得上是發達國家,比如蘇聯當年的對手,也就是現在的美國就毋庸置疑是一個發達國家。


蘇聯的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無疑是高度發達的,在70年代蘇聯軍事實力巔峰時期的軍事工業水平甚至在美國之上。蘇聯當年的一些經典的軍事工業產品在幾十年後的今天還在作業其他國家的主力產品使用。而且蘇聯當年的航天工業也相當發達,擁有著自己空間站,有著自己的發展體系,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航天強國。

但是在和美國進行激烈的軍備競賽,瘋狂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帶來了一個弊端——蘇聯的輕工業陷入了尷尬的欠發達。有一句話叫做“蘇聯是一個瘸腿的巨人”非常形象把蘇聯的發展情況描述出來了。我還記得那年的蘇聯向我國出售武器時我國資金不足蘇聯的要求是輕工業產品和各種農產品進行抵扣,其中甚至包括了幾萬袋方便麵,寫到這裡腦海裡就浮現出多年前歷史課本上蘇聯公民排隊買麵包的插圖。



只說這兩個大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蘇聯產業結構的極度不合理。和人們息息相關的輕工業欠發達直接導致了居民生活幸福度的降低,我覺得蘇聯在這一方面與西方的發達國家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居民幸福度是一個具有主觀因素的指標。比如,就算我吃不飽飯生活用品得不到保障,可是我還是覺得幸福,那就沒辦法了。總結一句就是,巨人瘸了腿也還是巨人,我們無法否認蘇聯當年的成就,所以我認為就算是某些方面還不夠,但蘇聯依然是一個發達國家。


赤焰噠噠噠


蘇聯,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在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國土面積2千多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一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一個偉大的紅色的帝國從誕生到落幕一共是69年。他曾經統治半個歐洲,他曾經震撼世界。他曾經是嚮往和平與公義的國家的希望。他曾經代表了最先進的國家的制度,我們也曾經說,蘇聯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但我們也曾經要打到蘇修。也曾經兵戎相見。

我們必須要承認,蘇聯在他的全盛時期,絕對是一個發達國家。這是毋庸置疑了。這個存在了69年紅色帝國一共有七位最高領導,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任職到終身,和歷代的沙皇一樣,到死亡以後才放下手中的權杖。(赫魯曉夫除外)。

蘇聯的強盛時期是在20世紀70.80年代。此時蘇聯的GDP大概是美國的百分之85%左右、由於是冷戰時期,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無疑最重要的,這也是蘇聯最先進和發達的。這樣導致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輕工業和民生產品極度缺乏。在1989年的是時候,我們也沒有外匯。以易貨的方式兌換蘇聯米格-29飛機,用的是暖水瓶,狗皮褥子。羽絨服,雞蛋,棉服,高壓鍋換飛機。可見蘇聯民生的匱乏,但當時蘇美核力量佔世界的百分之95%,用英國首相卡拉漢的話說,在蘇聯的眼裡,英國就是一個奶牛。尤其在軍事上蘇聯完全可以和美國叫板。蘇聯的航天技術也高度發達,在1961年早於美國把自己的國家的宇航員便進入了太空。


而強大的軍事力量更讓歐美不安,在1981年的五十萬人參加的軍事演習震感世界,光坦克就一萬輛。超過德,意,法,英兩倍還多根據華沙軍事計劃的構想,戰事一旦展開,一個星期,蘇聯紅軍就可以在埃菲爾鐵塔閱兵,與其異曲同工的是,北約的估算也是一個星期北極熊就可以在凡爾賽宮宣佈,巴黎公社重降人間。而在自然科學方面也是名列前茅。六次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金。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震驚世界,大數學魯金更是享譽全球。等等。

普通蘇聯民眾則是高福利待遇,歐美的搖滾以及西方電影,在莫斯科也可以隨便播放,高檔酒樓裡也有專門找老外的小姐。比當時中國開放得多。蘇聯的電影院直接播放暴露性器官美國電影。廣告詞是,讓我們看看美國是如何的墮落和腐敗的。讓當時的美國駐蘇聯大使竊笑不止。每個蘇聯公民每年都可以免費療養一個月,免費的醫療制度,從小學到大學的免費教育,可以說蘇聯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國家,在1987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給蘇聯外交部每年高達25萬盧布約個和18萬美金的房租。但簽約定蘇聯副外長做夢都想不會想到不到5年以後蘇聯會解體,25萬盧布不到5個美元,世事無常可見一斑。

蘇聯在他最強大的時候,轟然倒塌,猶如一個壯漢走在大街上,被樓上的一塊飄落的磚頭打暈了,但實際上這個壯漢已經是步履蹣跚額,疾病纏身了,他的疾病就是腐敗,極度的腐化墮落,以及頂層設計的失敗和信心的喪失。

蘇聯他不僅失敗了而且解體了,自彼得大帝以來最嚴重的失敗,他的失敗是蘇聯的不幸,卻是全世界的幸運。屬於紅色帝國的時代已經也不會到來,他將永遠走進歷史,任人憑弔。去訴說他的強大和聯盟。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蘇聯當時是發達國家嗎?

我們先了解一下,發達國家的定義,對於發達國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法,但是公認的標準是:有較高的人均GDP(這裡指的不是GDP總量)


蘇聯國家算是發達國家,蘇聯在冷戰時期,是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系,僅次於美國是一個經濟強國。

但是蘇聯實施的經濟體系和美國不同,蘇聯的經濟模式是按照高度集權的國家控制發展的,國家壟斷生產資料。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有48%上升到70%,無疑是一個工業強國。

其次是前蘇聯在軍事上,也非常強大,在冷戰時期,蘇聯就已經研製出了洲際戰略導彈,這讓美國十分緊張,於是兩國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核競賽)。這讓蘇聯的軍事有了很強的積累,成為了軍事強國。



綜上所述,前蘇聯是一個發達國家。它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也較為先進。前蘇聯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軍事科技教育等方面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蘇聯是發達國家。


水煮老牛慢火燉


雖說蘇聯掛著個超級大國的頭銜,但是掛著這個頭銜絕對不代表蘇聯就是一個發達國家啊。超級大國和發達國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超級大國一般指的是那些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擁有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有壓倒性優勢的國家,而發達國家則是指國民生活水平高,國內人均GDP高,社會福利高,科學技術發達以及工業技術發達的國家。很明顯,冷戰期間的美蘇兩國的確都是超級大國;但是發達國家的行列中是沒有蘇聯的。如果仔細分析當時蘇聯的狀態,會發現蘇聯的一些標準是明顯不能夠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的,沒有成為發達國家也是必然的。

蘇聯畸形的經濟結構和工業使蘇聯不能成為發達國家。支撐蘇聯經濟發展的完全就是靠賣武器和賣資源兩大買賣支撐著檯面。蘇聯的軍工產業和石油資源佔蘇當時聯經濟總量的70%,而服務業,農業和輕工業只達到了經濟總量的30%左右。和蘇聯做軍火生意的基本上都是像埃及古巴越南等由蘇聯一手扶植的親蘇政權,蘇聯和他們基本上都是半買半送,撈不到點什麼油水,所以通過出售軍火獲得的利潤只佔蘇聯生產總值的一小部分。不過資源卻是當時蘇聯經濟的命脈,尤其是石油資源;蘇聯經濟的好壞基本上是要看石油的定價,這使得蘇聯國內的生產總值曾在70年代達到美國的70%左右,但是這個時期取得的經濟成就完全就是借石油危機導致的價格瘋漲獲得的,這種單純依靠資源的經濟是十分脆弱且不可靠的,更何況蘇聯沒有掌握石油定價權。而這些不足也完全被暴露在了美國的槍口下。美國通過與其他石油出口國聯合,通過瘋狂開採石油的方式壓低石油價格,並通過一系列經濟制裁和減少對蘇聯的石油進口繼續打擊蘇聯的經濟;蘇聯由於開採石油成本高,而產出的石油又賣不了好價錢,最後導致蘇聯的經濟縮水再縮水,甚至於蘇聯在後期都窮的沒辦法進口糧食和輕工業產品。這導致了蘇聯國內國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在80年代甚至出現了排長隊領麵包的情況。
所以嘛,蘇聯這種及其脆弱的經濟和畸形的輕工業是使蘇聯始終不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靠著蘇聯的經濟的變化而變化,而蘇聯經濟又隨著資源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國內的服務業,農業和輕工發展空間基本上被軍工給佔滿,沒有發展空間。人民生活水平也在70年代之後開始倒退,最後民不聊生。經濟畸形導致國民生活水平和人均GDP被牽著鼻子走,最後一落千丈;這使蘇聯在這幾個方面一直不合格,自然也不是發達國家。


二戰吐槽君


這要看從什麼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了,如果單純從軍事指標來衡量蘇聯這個國家的話,蘇聯是當之無愧的發達國家,僅僅當時核武器所擁有的數量和質量,唯一能將美國毀滅N遍的全世界只有蘇聯一家。拋開核武器不談,在常規軍事力量上,蘇聯也能和美國一決高下。舉個例子,在冷戰中期,80年代蘇聯在東德的部隊就包括:10個坦克師,7個機械化步兵師,共計編成3個坦克集團軍,2個合成集團軍,1個航空師,總計37萬人。7000輛主戰坦克,2800輛步兵戰車,900輛作戰飛機,300架直升飛機。即使在1991年解體前夕,蘇聯仍有空軍兵力42萬人,編成39個師90個團,裝備各種型號飛機1.3萬架。如此龐大約兵力,即使咳嗽一聲也能讓美國以及歐洲小弟心跳不止,更何況蘇聯手裡還有著足以毀滅一個國家的大殺器呢?

但從經濟方面看蘇聯,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蘇聯把其國家發展重心放在了軍事和重工業上,導致輕工業和農業極不發達。蘇聯執行的是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二戰後隨著社會發展弊端重生,造成了經濟運行的緩慢和低效。加之貪腐嚴重,百姓的福利被特權階層排擠,生活日趨貪困。蘇聯嚴重依賴能源和武器出口,經濟模式單一,美國利用這一點通過控制油價打擊蘇聯,使本巳困難的蘇聯經濟雪上加霜。

從上述兩方面看,蘇聯不能算一個準發達國家,由於各種原因,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它充其量只能是一個軍事強國,或者是一個二流發達國家。



晨風中起舞


全盛時期的蘇聯是發達國家嗎?

〈不請自來〉

我們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蘇聯是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從而在世界上形成了兩極格局

那麼全盛時期的蘇聯是發達國家嗎?

先從軍事上來分析

  •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的軍事力量達到了歷史巔峰,美國都要挫其鋒芒
  • 當時的蘇聯陸軍,被譽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高峰時期,曾擁有6萬多輛坦克,將近8萬輛裝甲車,被世界各國譽為“鋼鐵洪流”
  • 海軍方面,裝備了彈道導彈潛艇79艘,巡航導彈潛艇和攻擊潛艇,268艘,小型水面作戰確定將近800艘
  • 空軍方面,遠程轟炸機752架,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5000多架
  • 核彈數量上,在巔峰時期比美國還多

如果只是在軍事力量上,蘇聯可以當之無愧的稱之為發達國家


工業方面

  • 蘇聯在1928到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上升到70%左右
  • 但是蘇聯的工業是發展不平衡的,那些關於國防的重工業.化工業.國防工業.軍事工業等從先進領先的地位,但是輕工業和農業比較落後



發達國家的定義

發達國家是指經濟發展水平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蘇聯當時的發展水平

如果單單以恩,是科技教育等方面,資本規模和經濟規模方面,蘇聯是當之無愧的發達國家

但是,蘇聯的重工業和輕工業之間嚴重失調,重工業比例過高

綜上所述:

蘇聯並不能算為一個發達國家,〈一粒老鼠屎攪壞一鍋粥〉,而且蘇聯當時的經濟極其不穩定,從蘇聯解體中就可以看出



特別是領導階層的決策失誤

小編至今還記得赫魯曉夫發起的玉米運動,因為在小編編讀書時,那一副赫魯曉夫拿著玉米的圖片,實在很形象生動

據說當時赫魯曉夫想學習美國種植玉米,不過蘇聯地理氣候因素,赫魯曉夫決定在前蘇聯推廣種植玉米




一般初高中歷史書上都有,赫魯曉夫改革,巴爾戈喬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 雖然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蘇聯的經濟問題,但是這三位領導人,都一致堅持發展重工業,〈冷戰時期,蘇美之間進行軍事研發,對抗〉
  • 我們都知道,在當時蘇聯的經濟發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美術對抗中取得最終勝利,是完全依賴於美國,當時經濟體制較為完善

綜上所述:當時的蘇聯最多隻能稱之為一個超級大國,並不能稱之為一個發達國家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收藏評論加關注哦,小編將每天不定時發表個性語句,歡迎大家的閱讀(≧▽≦)


生活百態品讀


蘇聯是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只有蘇聯才是美國懼怕的對手!俄羅斯永遠不是美國的對手!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趕緊恢復蘇維埃政府!恢復蘇聯國家體制!列寧!斯大林!普京敢快和15個加盟共和國總統恢復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蘇聯才是15個加盟共和國的家園!永遠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