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作者 | 廖文明

來源 | 物流沙龍

物流管理成本水漲船高的當下,固定資產佔據了絕大比例,以至於可變資產管控在降低成本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與集裝箱和叉車一樣,像托盤這種高頻使用的物流器具,到底是自購還是租賃,一直是行業爭論的焦點。

產業背景與展望

總體來講,中國物流的變遷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1979年改革開放初始,中國把物流詞彙引到國內,然後國內大量的貨運站、倉儲都掛牌,叫專線、小三方的大量湧現,守著個小檔口,坐在家裡等著,有來貨了就收,屬於“釣魚”。

1994年是較為關鍵的一年,中國第一家以物流詞彙註冊的公司成立,它就是寶供。寶供這種三方物流具有一定的方案和營銷能力,可以主動找客戶,和工廠對接好一系列服務,主動出擊,屬於“叉魚”。

2003年電商風潮又一次推動了物流的前進。這個時候有兩個角色會出現,一個叫快遞,一個叫快運。快遞行業全部上市以後,市值翻番,快運也慢慢地會形成一個資本湧動的市場。網絡越來越成為資本重要的決策考量,因為物流的本質就是網絡,將這一理念延伸到托盤,就出現了“互聯網+托盤”,所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托盤產業鏈市場規模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據我整理各行業數據後,得到了如下結論和預測。托盤大致可由5個產業合併而成,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主要是木材和塑料粒供應,到托盤的製造,再到托盤的租賃流通,然後到托盤的運營維護,以及最後的二手托盤交易和交換,這是一個完整的托盤產業鏈。相關市場容量數據如下:原材料是250到280億,托盤製造是320到350億,托盤流通是100到120億,然後運營維護是40到50億,外加無法準確統計二手市場,預期到2020年整個托盤產業鏈市場差不多1000億。

托盤製造業的“天”變了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首先第一個板塊,托盤製造業。從產品的製造產線到整個物流的流通環節,以及到電商業和末端配送,基本上物流供應鏈的全環節都用托盤。但我們製造企業是區域銷售多,它的發貨半徑是有限的,長距離運輸,會導致得不償失,喪失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托盤作為易耗品,其實它不是一個附加值很高的東西,它的生產方式也是勞動密集型,那我們看一下數據,據托盤委統計,在中國有一萬個生產製造企業,可能是在註冊,它的年產值2016年是250-280億,可以算得出來,一家是200到300萬,全國5億級別的龍頭企業可能就3到5家。

那生產該怎麼做呢?我覺得是要服務化,意味著不只是做一個木頭片子而已,要轉型。如何從生產製造到服務,擴大銷售半徑?

第一,你能不能首先達到規模化生產;第二,你有沒有這種低成本向全國運送托盤的能力;第三,能不能夠及時維修;第四,除了甲乙雙方簽約,有沒有其它的創新的可能,用租跟售結合去改變它的交易模式;最後一個,需要一個回收和流轉的系統,無論你是買還是租還是交換,目的是什麼?促進流通。

托盤租賃業將迎來“爆發”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談及租賃市場,先看下國外的數據,美國保有量20億片,租賃托盤3.2億片,佔比16%;歐洲托盤6億片,租賃1.5億片,佔比25%;中國2016年的數據11.7億片,租賃1700萬片,佔比1.45%,這是對比。2006年,外資集保、路凱進入中國,我國租賃市場開始形成。

目前為止,中國租賃市場十年了,十年有很多企業產生,又有很多企業關閉。2014年是一個分水嶺,由於政策出臺,商務部關於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計劃的推出,推動租賃公司很大的增長。

我們做了一個大致的統計,在2014年之前大約有30來家,可能到2017年之後,全國已經超過100家。我們看下這個市場的格局,誰是老大?毫無疑問是路凱。2017年底的數據是950萬片,集保550萬片,其他600萬片,其他的佔比是多少?28.6%,由此可見“雙寡頭”的格局逐漸被打破,換句話說,各個地方都在開發的時候,它會慢慢去蠶食或者去佔比這個市場。

共享經濟時代的“托盤玩法”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內,托盤模式可謂是千變萬化。共享經濟時代的托盤玩法,也正在從封閉式在到開放式;此外,從靜態租賃到動態租賃,在倉庫用和在倉外、在車裡面放著用這是兩種狀態,完全不同;資源型和平臺型,像集保、路凱,買托盤再租出去,那屬於資源型,重資產。

但像目前愛幫提倡一種平臺化的操作,是利用一種資源組織方式,通過這種開放和協同,把資源吸引到平臺上來,再租出去,這是有區別的。

實際上,每家企業的手段和方式都有差異,以普洛斯、中集、傳化為例,普洛斯憑藉它的金融資本,非常便宜的金融資本,能大量的形成它的“托盤池”;中集是搞製造的,有先進的製造工藝,它會在產品選型上,會在這個智能化上去做文章,所以我界定它是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傳化全國有幾十個上百個物流園區,它會把物流園區通過托盤串聯起來,形成物流的大通道,打造單元化物流,但什麼時候落地,現在定論尚早。

托盤行業未來發展軌跡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關於托盤未來的發展軌跡,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屬於生產製造的階段,著眼於服務化,品牌化,現在幾乎沒有幾個真的是做托盤品牌的,在全球都有他家托盤,這樣的企業沒有。還有規模化和自動化,所有的關於生產製造的這個轉變,一定是一個自動化的轉變,規模化生產,這是生產製造應該走的方向。

第二屬於

租賃流通階段,涉及到資本、網絡、系統、人才,四相驅動,這裡面涉及到誰來投資,誰來建網,誰來管理。

第三屬於單元化物流階段,單元化物流一定是托盤與物流的融合,那它的特點一定是共享、互聯和免費。

托盤租賃流通之未來——誰來投資?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托盤租賃行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誰來投資?

就整體中國托盤租賃市場而言,“托盤池”的投資集保8個億,路凱14個億,其他9個億,合計31個億,當然這個沒有算租金利潤重複投入的,如果算上可能是一半的樣子,十幾個億到20億,不到20億。

據瞭解,政府試點四批共50個城市,已經投了三批,大約26個億;按照這個趨勢,2020年保守估計需要50個億,很明顯這個缺口機構和政府暫時填補不了,所以我在這裡畫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模式,我們也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也有金融公司在做對接,也有個別可能到了直接去簽約的狀態,這是我設計的路線,我如果是個平臺,我會通過我們的營銷模式和其它方面的來吸引他們,給我們授信,把這個錢放下去放給托盤廠家,放給我們的用戶。

托盤租賃流通之未來——誰來建網?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第二個,誰來建網?目前的建網現狀是托盤人在單獨建網,最大的網點,也不過20多個,路凱有20多個,而物流的網點1萬多個,無法達到一個數量級。

由於還沒有讓托盤去跟物流融合,網絡無法開放。目前的解決方案就是共享,共享網絡。

首先我們會布五個核心節點,東南西北中,我們已經掛牌了武漢和上海,跟協作方在做標準的制定和試運行,我們的托盤已經落到了倉,按流量計費,不是按固定面積,而且可以利用他們的閒置的倉儲能力和工人的操作能力,來滿足我們這個存儲的需要。五個點布起來後,再往下面布,從一級到二級慢慢布,這就是一個共享。

當然未來為了提升我們的服務品質,這五個點能不能直營?是有可能的,但目前就我們而言不想去直營,因為共享網絡它的靈活性、它成本的降低是很顯著的,它是一種資源的共用,能大量降低系統成本,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如果這個模型跟集保、路凱的比,單片托盤一年的運營成本可能會下降1/3。

我們只是做測算,不是實際的,因為還沒有大面積去操作這個事情。所以提出一個大膽的目標,我們在2到3年內能不能完成全國500個網點的佈局?

托盤租賃流通之未來——誰來管理?

托盤變遷史:商機乍現,千億市場正加速滲透

最後,誰來管理?我分了三個維度,包括營銷管理、運維管理和數據管理。

營銷,其實托盤租賃的營銷比托盤售賣的營銷,是相對複雜一些,專業性相對強一些,它的模型,它的服務條款,那有沒有這樣的營銷、專門幹這個事情的人呢,從產品營銷到服務營銷,如何去做?誰來做?

所謂的運維,我們分為八個動作,從托盤的運送、回收、維修、清洗、倉儲、裝卸搬運、系統操作和庫存盤點八個動作,這八個動作你用共享模式如何計費,如何協同,對此有很細化的標準,否則就會發生糾紛,你質量不過關,客戶的滿意度下降了,所以這個事情沒法解決,那我們的結果就是,採取共享的模式,以低的成本達到最優的運維結果。

數據管理,數字物流是我們作為年青一代要努力的方向,從原來的人海戰術,慢慢的變成技術驅動擴張業務,是傳統管理方式的升級和數據價值的體現。

眾包方式在物流行業已不鮮見,這裡提出一個“托盤眾包”的一個想法,租賃分為三種,包括買賣。如果買賣是使用權跟所有權都集中在甲方身上,租賃是使用權跟所有權進行分離,能不能再升一級,把所有權跟經營權再一次剝離,平臺化的一個本質,它一定要有三權分離,各司其職,經營權其實還可以分離,那叫四權分離。四權分離簡單的理解為公司經營只掌管業務,但是它還有運維,運維通過網絡協同的方式去消化掉,就叫運營執行權跟經營主導權的分離,就導致了四權分離,只不過這個模型還沒有成型,現在屬於試驗階段。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誰來投資?誰來建網?誰來管理?我經過總結和分析,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解決:托盤眾包、網絡共享、系統連接、金融賦能。

作者簡介:廖文明,武漢愛幫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專門從事托盤行業3年有餘。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