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了母親遺願!66歲老人跨越萬里尋找烈士父親遺骨,路邊哭成淚人


這是一個與抗美援朝有關的故事,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更是無數名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烈士家屬的寫照。他叫張細海,已經66歲了。1988年,張細海老人的母親去世時,一再叮囑他要尋找到父親張玉政的遺骨。也由此,張細海踏上了漫漫的尋父之路。2016年3月31日,當張細海聽說第三批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要回國時,他不願萬里從河北老家乘車16個小時來到瀋陽,只為碰碰運氣,看看是否能夠找到父親的遺骨。

老人揹著象徵著軍人的迷彩包,上身穿著破舊的老軍裝,他說雖然父親為了保家衛國犧牲了,他從小也沒有享受過父愛,但他從不埋怨父親,他一輩子都將自己當成“軍二代”看待,啥時候都不能丟烈士家屬的臉。如今,老人年紀越來越大,他也越來越渴望能早點找到父親,好讓母親和父親“說說話”,他也和父親說說話。“我和俺娘等了父親一輩子!在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找到他!”老人倔強地說。

無論走到哪裡,老人都抱著父親的烈士證明書。

一大早,張細海老人手捧鮮花和父親的烈士證明書就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外,累了,他就坐在地上休息等待。

13時20分,第三批36具在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運到,老人目不轉睛地盯著。

老人說,1950年父親張玉政去了抗美援朝戰場,1951年在第五次戰役中不幸犧牲。據悉,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共有197653名中國志願軍戰士壯烈犧牲。

載有第三批36具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遺骸的大客車過去了,忽然,老人孤零零地站在路邊,手捧鮮花和父親的烈士證明書哭了,瞬間哭成了淚人。

66歲的張細海老人與另外兩位同樣尋父的烈士子女一起來到烈士陵園,他們要一起尋找自己的父親。

老人手捧鮮花左顧右盼著,此刻,他多想立刻就能找到父親啊!

一時半會兒,老人沒有找到父親,他就將鮮花放在了牆壁上“1950”幾個大字上,他說希望父親能夠收到。

後來,再次經過一遍又一遍的尋找,老人終於在烈士碑上看到了父親張玉政的名字,此刻,對已經是別人的父親的父親66歲的張細海而言,他看著父親的名字哭得像個孩子。他拿出母親的遺照捧在手裡,哭著說到“娘,我找到我父親了,您等了他一輩子,您和他說說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