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有編制嗎?

樂聖傑


村幹部和村主任是沒有編制的。

村幹部和村主任是村委會的組成人員,他們是本村村民按照《村委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選舉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民主選舉產生的。

在選舉過程中,本村村民只要年滿18週歲,沒有受到刑事處罰及其他條件,就可以參加選舉。每次換屆選舉時,鄉鎮黨委政府都會派出工作組,到村內對村委會民主選舉進行監督與業務指導,以確保村民委員會選舉程序合法,防止賄選、強選等現象的發生。



特別說明一下,現在村委會選舉程序越來越嚴,對村委會成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人因拖欠貸款等被法院列入黑名單的人是不可以參加村委會選舉的,即使被選上也過不了政審這一關。

村幹部與村主任現在雖然沒有編制,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利好的現象。一是一些地區開始為村委會成員購買養老保險及按月發放工資等,這對村委會成員的日後保障夯實了基礎。二是開始為優秀村幹部開闢了編制通道,一些鄉鎮公務員招聘或者專門從優秀村幹部中遴選,使他們真正獲得編制。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務員考試、體制內問題答疑解惑等。

東愛雨小公


那麼村幹部有沒有編制呢?可以準確地說:“有!”凡是我上邊點到的全部都在編制,而且這些村幹部,都是依法選舉,鄉一級批准,組織部門承認定編的,他們的工資都是由縣統一標準發放的。

以前這些幹部的工資都由各村自己籌集發放。農村三糧五錢不收後,就由縣財政轉移支付給組織部門,定期發放。

而村會委主任,就是村幹部中的一員,他是負責村委會工作的具體責任人。也就是說是村裡的法定代表人。

他們的工資,村三大員一個標準,其它副職二作一個正職標準,以前村民小組長沒有,現在也給一定的補助。

村一級幹部是農村工作中的中堅,他們不但在編制,而且會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現在大學生都在考做村幹部呢。


鮑宜龍


村幹部有編制嗎?所謂的村幹部,是在大家選舉中產生的,也就是說一個村十八週歲以上的村民,都有選舉或被選舉權,通過選舉,產生的人員任職,這就是村幹部。村幹部的工資有財政承擔,每個月按時發放,根據到底村幹部的工資來看,750到1500之間,工資也不是太高。

村幹部是選舉出來了,沒有什麼編制,如果被選舉為村幹部,就會把村幹部簡歷,任職時間,身份證複印件,交到財政部門,按月按級發放工資。如果任期到了,再次選舉,選上就繼續幹,選不上就不幹,工資也會立即停發了。

由於區域不同,村幹部的身份也有所不同,有些區域的村幹部是有編制,也就是說上級單位下派事業編制人員到村裡任職,支部書記,村主任等職務,因為編制都是通過公開考試取得的,而不是村裡選舉產生的。

在我們單位,所轄九個社區,三個城市社區,六個涉農社區,城市社區是單位下派的招聘人員,到招聘人員是沒有編制的,也不繳納社保,拿的是全市平均最低工資。農村社區村幹部都是選舉產生的,工資是根據農村村幹部有關規定發放。根據我們當地村幹部情況來看,村幹部是沒有編制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三農信息。


周口視窗


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肯定沒有編制。

村委會是我國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幹部包括村支書、村委會主任都是村民選舉產生的,代表村民議事、管理和決策。村幹部名義上我們稱之為幹部,實際上他們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編,充其量是屬於領取國家定量補貼的自治組織負責人代表(。在我國,獲取編制(公務員、事業編)最低一級的政府機構是在鄉鎮街道,鄉鎮街道以下的單位和組織,比如村委會和社區,根本不在幹部序列,其與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的幹部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村支書或主任還有轉事業編或公務員的機關。現在公務員和事業編逢進必考,已不可能直接獲得編制,想要入編,必須通過考試。不少省份都出臺過相應的傾斜政策,要求各地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額,設定條件,面對大學生村官和村幹部招考公務員或事業編,解決了部分村幹部的入編渠道。但這樣的比例總體來看還是比較少,大多數情況,村幹部還是村幹部,與國家幹部的那道鴻溝仍很難逾越。

不過,雖然村幹部不是國家幹部編制,但也別拿村幹部不當幹部。在城郊地帶或者一些發達地區的農村,村支書或者村委主任可是熱門崗位,現實的福利和待遇比公務員都好。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有編制嗎?

不知題主所謂的編制是否說的是公務員編或者事業編。不過不管說得是什麼編制,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都是沒有編制的,他們屬於基層村民自治,是村幹部,但不是國家幹部,這個是有區別的。



村裡的主要幹部一般是由村委書記、主任、會計、婦女主任等等組成。村委的主任、委員等都是由選舉產生,婦女主任和會計一般是由書記任命的,目前還是執行三年一屆的選舉方式,至於將來是否會執行五年一屆的換屆選舉,還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


有無編制的區別其實很明顯,有編制的人員是指通過了正式的公務員考試被錄取為公務員編制的,或者是有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資是由財政撥款發放。而村幹部不需要通過考試選拔,而且選舉產生,他們中只有書記和主任是根據每年鄉鎮政府對他們的考核,來進行工資的評定,在我們這裡執行的標準是,確定了書記的工資之後,主任的工資按照是書記工資的90%來發放,會計的工資按照書記的80%來發放。

不過不管他們有沒有編制,在村裡,他們都是有一定話語權的人,而且除了工資上的補助還有政府對於他們養老保險方面的補貼,這比一般的老百姓來說已經強多了,所以有沒有編制,沒有那麼重要吧。


一品小十六


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有編制嗎?這個提問句子是有問題的,村委會主任是村幹部的一員,不能跟村幹部並列在一起,其實問的就是村幹部是否有編制。

村幹部絕大部分是沒有編制的,可能有編制的,只有村支部書記。因為村書記,可以由上級黨委提名,參加支部選舉。指定的人選,如果本身是有編制的,任村支書後,其身份是保持不變的。

比如鄉鎮土管所所長,事業編制,到某村任支部書記,其還是事業編制。比如某小學校長,黨委提名參加村支部選舉,任支部書記,其本身是事業編制,任支部書記後,還是事業編制。

其餘的村幹部,都是沒有編制的。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其主任和副主任,都是由村民選舉的,大多是本村村民,戶籍在本村的。如果有例外的話就是戶籍不在村裡,但在村裡居住一年以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也可以當選。

當選的村委會主任和副主任,就是村委會幹部,其本身的農民身份不會改變,自然就是沒有編制的。任期屆滿後,可以繼續參加選舉,如果選上就連任,沒有選上,依然是農民。

從村兩委的人員來看,村支部除支部書記以外的支部委員,一般都是其他人員兼任的,也就不存在編制的問題了。而村委會的副主任、村會計等,跟村委會主任一樣,也都是從選舉的村委委員裡產生,也都是農民身份,都是沒有編制的。

其實,我們現在應該改變一下觀念,就是我們農民選舉的不是什麼幹部,而是為村民幹事的負責人,村兩委的負責人,是不在幹部序列的,這樣說,大家應該明白了。


農民子弟也自豪


村幹部包括村委會主任(就是俗稱的村長),還包括村支書,黨群副書記、治保主任、婦女主任等。

村幹部都是選出來的,有些是村民選舉的,如村委會主任;有些是黨員選舉的,如村支書。

也就是說,選上了,這個職位就是你的;選不上,這個職位就不是你的。

編制不一樣。一般來說,有編制的人不是選舉產生的,而是通過考試獲得的,包括公務員編制和事業人員編制。

但與此同時,村幹部也可以考編制。而且,每個地方基本上都有專門面向村幹部的公務員或事業人員考試職位。相對於一般的社會人員,村幹部考公務員和事業人員,有很多優勢,有些還可以加分。

有時,有些優秀的村幹部,還能直接成為黨政領導幹部,就是一個村書記成為鄉鎮黨委委員甚至縣委委員。成為黨政領導幹部後,自然就有編制了,享受編制待遇。

就說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END ——


土磚家


直接回答你吧,村幹部和村委會主任就沒有編制一說。這個群體不是國家公務員,更不是國家幹部,甚至連一些機關單位的臨時工都不算,他們的工資也少的可憐,可能有一些地區會適量給一些生活補助。

村幹部:遊離於國家行政幹部體制之外!

看完這個問題我才發現,大家對於村幹部一次存在頗多的誤解,甚至很多人以為村幹部不僅僅是國際公務員,甚至是政府官員,其實不然。

據筆者查閱權威資料得知,村幹部其實並不屬於國家公務員,算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遊離於國家行政幹部體制之外的、不在編、不脫產的邊緣化幹部。

所以,從這點來說,村幹部是肯定沒有編制一說的。

村幹部如何宣佈選拔出來?

如果對我國農村地區的行政工作有了解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我們的基層組織每隔幾年就會舉行一次換屆,而換屆就是指更換選拔新一屆的村幹部。

也就說,我們國家各各村集體的村幹部選拔都是由村民自己來選舉出來的。

村幹部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厲害。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3.29


糧油市場報


沒有編制。

我們常說的編制,是一套建國後形成的社會分層制度體系(俗稱身份制)中的一個關鍵詞。要了解身份制,需要了解兩個:戶籍身份、幹部和工人

1、戶籍身份,主要有兩類: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這個制度從50年代開始逐漸嚴格,建國時流動限制不嚴,隨著工業化高漲,城市供給短缺,就開始嚴格限制農業戶口轉入城市了。按照1960年左右規定,全國每年只允許1.5%的農業戶口轉入非農業戶口(農轉非)。

2、城市戶口當時為什麼好呢?因為城市居民按計劃有各種配給福利:食品糧油供應、住房醫療、單位提供的子女教育等。然而城市中的各種配給也是有差別的,首先是身份差別:幹部和工人,其次幹部和工人內部也因為層級享受著不同的工資、住房條件、出差級別等,這就需要一整套的“檔案於身份管理制度”,即編制。

3、城市裡的就業者,進入幹部編制,主要有這樣幾條路:1、考學分配,2、根據分配的指標聘用上,3在職進修達到轉幹條件,轉為幹部;4部隊上一般連級以上幹部轉業到地方。城市裡其他就業者,不符合幹部條件的,就納入工人編制。

4、當年,農村的人獲得幹部編制的渠道,主要是考學,畢業分配進入幹部編制序列(現在演考公務員可視為演變),變成城市戶口。今天,大學已經不在分配,但是通過考學改變農轉非的渠道依然在,不過沒有後繼的福利,很多農村孩子反倒選擇不遷出戶口。

綜合以上所述,村民們選舉產生的村長、村委,戶籍上依然是農村戶口,是不屬於編制內幹部身份的。


微微光


我的答案,無編有制。

機構編制部門的老編繼續來繼續添磚加瓦,呵呵!

一、先說無編。

題目中的編制應該指的是行政編制或者事業編制。

上圖是中央編辦對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解釋,算是比較權威。對照這一解釋,可以知道要擁有行政編制或者事業編制,你必須是國家公職人員。

村兩委幹部是國家公職人員嗎?

NO!因為村民委員會只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村委會的這一性質決定了不管是主任,還是其他幹部,都不是國家公職幹部,是沒有行政或者事業編制的。

二、再說有制

廣義的編制是指各種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定額、結構和職務配置。村委會幹部的數量配置有規定嗎?

當然有!

村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了完成所承擔的各項任務,需要相應的組織機構和人員。我國的村委會組織法規定,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

這就是編制限額哦,從這個角度理解,可以說村幹部也有職數限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