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瞭解的重症監護室是什麼樣子?

搞笑突擊手


重症監護室即ICU,是在現代醫療護理技術、新型醫療設備和醫院管理體制的進步下衍生出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技術為一體的新興科室。它把危重患者集中起來,給患者提供比普通病房更潔淨的環境,更專業的醫療、護理技術,每個床邊都配備除顫儀、呼吸機、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急救設備,每張床配備一名護士,這是普通病房沒辦法達到的治療條件。

ICU收治的患者一般都屬於病情比較危重的,最常見的就是呼吸衰竭、多臟器衰竭、休克、重症感染、隨時需要進行心肺復甦的病人,除此之外,嚴重創傷、大手術後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徵的病人也會送往ICU,這些病人在經過系統治療之後,如果病情有所好轉、病人情況穩定,則需要及時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很多患者覺得ICU是比較燒錢的地方,最不能理解的是隻能在規定的時間進行探視。其實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ICU不同於其他科室,由於其病人的特殊性,需要更加嚴格的預防各類感染,上最有效的治療,不讓患者探視是為了減少感染幾率,因為對於危重患者來說,輕微的感染可能會引發很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失去生命;花錢比較多是因為醫療資源的佔用也比普通科室要大的多,比如各種醫療設備和人員的配置等。

總而言之,ICU的存在是為了能夠在患者最危急的階段儘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給患者提供最佳的生命保障。

本期答主:陳泳淼 醫學碩士


杏花島


首先,我在重症監護室工作,是一名icu醫生,在值班時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常常可以調動全院的資源來搶救病人,僅限於搶救病人!

今天我值班,接班以後下班後有五個批次,不同職能部門的人來夜查房:

1,醫院總值班夜查房,瞭解危重病人情況,一般是問問數字,問問哪個醫生值班,問問有無特殊情況,算是查房,也算是到科室打考勤吧。

2,第二批是,醫療二線值班主任來查房,帶登記本來,值班醫生填寫,順帶看看危重病人,如有特殊情況隨時要到床邊看病人,及時處理病情。

3,第三批是值班護士長來夜查房,這一批是瞭解哪些護士值班,也是告訴值班護士,哪個護士長值班,有事情時直接找這個值班護士長即可。

4,第四批,是保衛科查房,來看看消防,看看門窗等,安全第一。icu還有一個安全就是用氧安全。

5,第五批,後勤物業查房,晚上沒有物業打掃了,來看看有無應急需要馬上處理的衛生狀況。

這些不同的查房,可以陪同,可以不陪同,有事隨時聯繫相關科室及值班人員。icu醫生護士就集中精力盯著病人,定點做治療,及時發現變化的病情,分析處理。

很多人關心患者怎麼睡覺,怎麼吃飯,怎麼上廁所,怎麼刷牙洗臉等等與醫療救治關係不大的問題,下面我們一個個的來回答。

ICU患者與臥床休息為主,所以大部分時間是處於睡眠狀態,而有一部分在使用,呼吸機機械通氣的病人,如果需要鎮靜的,那就處於一種深睡眠狀態。

關於病人的吃飯的問題,根據病情能夠經口吃的儘量經口,有護士或者護工來一口一口的喂。如果不能經口的可以通過鼻胃管,給流質飲食直接打到胃裡面。不能進食的,他可能需要經過靜脈來補充營養,給能量支持。

ICU的病人大小便都在床上,清醒的病人可能會,用便盆便壺來解決大小便的問題。對於,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可能需要尿管,來引流尿液,大便的話可能就在床上,解了大便以後有護士做會陰清洗後更換護理中單。

至於刷牙洗臉,這個呢,我們ICU病房裡面,每天有護士給病人做兩次,洗臉,身體擦拭,洗腳,還有口腔護理。

無論五星級還是七星級的酒店,他的房間無論多貴,都比不上ICU的病床一天的開支。

再名貴的床也跟不上icu的病床,不是沒有道理的。很多人經過icu的搶救,病情逐漸好轉,就可以及時轉回普通病房。

icu也是一個檢驗人性,愛情,親情的地方,到了這裡,這些真實或偽善都會暴露無遺。


康駿朋醫生


就實習的時候在重症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呆過兩週,對ICU的瞭解可能不如專科醫生。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在心內科重症監護室的時候,經歷的一次搶救。

那時是晚上10點鐘,外院轉進來一個肺癌大出血,出現心臟驟停的病人。病人是50多歲的男性,入科後心跳已經停止,進行了立刻的搶救,持續胸外按壓,緊急建立靜脈通道補液,迅速運用升壓藥提高血壓升壓藥。



醫護腳步快速地移動,在這病人跟旁有條不紊地施救,還有我們輪流給病人做胸外按壓,搶救持續了一個小時左右,最後無力迴天是由負責指揮搶救的副主任醫師宣佈臨床死亡,死亡時間23:43。

當醫生對家屬宣佈臨床死亡的時候,病人的妻子嚎啕大哭,一直說著下午還好好的去出去喝茶,怎麼一回來人就沒有了?

也許生命就是如此脆弱,即使是重症監護室,也未必能夠起死回生。

在重症監護室裡面,病人很多都是意識不清醒的,身上連接著多種監測儀器,這些儀器一旦出現異常,就會發出警報聲音,醫護人員在聽到警報聲後,會迅速到病人身邊,尋找警報原因,並快速解決問題。

在重症監護室裡的病人,毫無疑問,病情都很重,因此,死亡的病人數量會比較多,死亡討論是常有的事情。

還有一些病人是做完手術後到重症監護室暫時觀察的,這些病人需要非常細緻的關注,以確保病人能夠維持正常生理代謝,正常康復。


婦產科小超人


#段醫生的第60次悟空問答#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眼中的ICU都各有千秋,作為ICU醫生,ICU就像戰場,沒有硝煙,但異常激烈!


我入行ICU時間不算很長,大概6年多,經歷過PICU和綜合ICU。在我眼中,ICU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封閉的空間,開放的治療。因為ICU的封閉性給人們帶來了些許的神秘感,如果不是跟ICU有交集,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曾瞭解ICU,包括很多醫生。儘管如此,ICU的治療總是開放的。所有的治療我們都會試圖跟患者及其家屬講明白,甚至有時候需要簽字。很多人總以為這是在推卸或逃避責任,其實不盡然。不得不承認這裡面有責任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達到儘可能的信息互通和知情告知。在這一塊上,醫生有這個義務,患者及其家屬有這個權利!


第二,評估,反饋,再評估,再反饋……有時,很多人包括很多醫生都在嘀咕,幾個大夫守著7-8個病人,一天能有多忙?危重病人跟普通病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危重病人的代償能力已經快要耗盡或者已經耗盡,此時他經不起治病因素的打擊或者說經受打擊的時間有限,稍有不慎可能就會灰飛煙滅。所以,重症醫生需要時時評估患者,時時調整治療方案,甚至有時會推翻以前所有的治療,抑或是停止一些治療。所以,在ICU工作的護士總是在處理即時醫囑。這一切都有賴於重症醫師密切的觀察和隨時的反饋思考!


第三,ICU裡面患者抽血化驗多,有創操作多。基於危重患者的特殊性,沒有及時的病情及其治療的反饋,很容易出現治療偏過或偏欠,這將直接影響其生命。對於危重患者,ICU總是試圖儘可能獲取準確的、更接近患者真實情況的身體指標,而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有創的操作去獲取患者的信息。另外,很多搶救措施需要有創介入,以確保患者有機會去恢復。


第四,ICU有很多新技術和新儀器。這個大多是是同仁眼中的ICU,誠然ICU集合了全院的“新式武器”,這些儀器為的是給危重患者更好的救治機會,不過現在很多ICU人也在反思,如此繁瑣多樣的儀器真的會帶來更高的生存嗎?

第五,ICU收費高!!這一塊不止是患者及其家屬這麼想,其實有時醫生也會這樣想。不過,面對危重病人,我們ICU醫生想的更多是如何救下人,費用的高低有時也會限制一些純粹的醫學。不過,現實就是這樣,有時可能在足夠的經濟支持下,才能給生命更好的守護。

綜上是一個ICU醫生眼中的ICU,“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段醫生答疑在線


重症監護室(ICU)裡我住過,而且不止一次,兩年來17次手術6次腰穿,生不如死!第一次手術重症監護室醒來後感覺特別燒,我醒來後發現我的兩隻胳膊是綁在病床的護欄上的,腋窩和頭低下有冰袋,有個罩子罩在嘴上,不過醒來時間不長就拔掉了,拔管時很噁心,有護士時不時過來量體溫!重症監護室很安靜,安靜的可怕!第二天早上查房交接班時會報告病人的各項具體情況。醒來後家人可以在床前探視一次。第二天下午就回到普通病房了!只記得交接班時接班護士問當班護士給我用什麼設備(名字忘了)了沒,當班護士說欠費了就沒用。感覺重症監護室是恆溫的,因為一直不冷不熱!重症監護室是嚴重燒錢的地方,也是醫院創收最好的科室!只要賬戶裡有錢,能用的全都給你用上。重症監護室裡病床很多,有的是術後監護過度一下,有的是住了好長時間的,什麼時間能出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會評估的。第一次手術前醫生談話時說術後要進ICU,心裡挺害怕,進去住了一次,後來進去就沒之前那麼可怕了!重症監護室的醫護人員還是比較負責的!


境由心造YJJ


24小時醫生護士看護 最主要的就是貴 這一天沒一千塊錢估計過不了這一天 不用家屬看護 每天特定的時間段可以讓家屬進去送飯 照顧 其餘時間都是護士醫生

有些醫院也是看人對待 有次我爺爺住進去了 我進去過一次 裡邊有個大爺 說話 吃飯一點事沒有 說住了好長時間了 出來聽家屬說 老爺子是醫療費是百分之百報銷的 估計醫院想從老爺子身上撈點錢 家屬也挺好 不用耽誤時間陪病人 這也算一舉兩得吧 呵呵


騎牛撞交警271443373


去年的五月份到六月份我女兒生病就住了重症!心情慘到極點,飯吃不下,睡不好覺,每天都在絕望,老婆也住院!一輩子都不願再見到icu!開始兩天就一萬塊左右,穩定了每天差不多兩千多塊。每天不敢離開病房門口,怕醫生找!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那段時間怎麼過來的,醫生們看到我都很可憐,說話很委婉!謝謝那麼多好醫生挽救我女兒的生命!但做好事,莫求前程!願每個好醫生、父母、孩子都能健康幸福!🙏🙏🙏


little寇


我媽媽直腸手術後,由於年齡大,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導致術後心臟衰,呼吸衰,在甦醒室兩天,送監護室,在監護室待了四天,我們只能下午兩點才有半個小時的探視時間,媽媽的病床前,有個小桌子,二十四小時,有護士在監視,看吊瓶,看儀器,一天三次,幫助我媽媽擦臉,擦身體,我媽媽說,那些小孩都特別好。對她特別好,經常把媽媽扶起來,讓媽媽靠著坐一會兒,監護室真的看著很神秘,卻很溫暖。我生我兒子的時候,在監護室觀察三個小時,小護士,一會兒過來看看監護儀,我每隔五分鐘問一次時間,因為,沒有家人在身邊,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漫長


用戶6182168116


當年手術後在ICU住了一個星期,我屬於裡邊情況最好的,做的移植手術,護士都特別忙碌,很多病人不能自理,時刻都忙著給病人吸痰,倒尿等各種護理,家屬只能指定時間探望,天天都能聽到病人痛苦呻吟聲,這種的還相對好點,大部分人都不能自主發聲,再有就是家屬的哭聲,因為基本天天有人去世,所以感覺進到ICU裡能活著出來的人很少,在這也要感謝當時的醫生護士對我的照顧,沒有他們的悉心照顧,我不可能恢復這麼好,謝謝他們,鄭醫可愛可敬的醫護人員!



用戶8776551105009


作為ICU醫生,先聊聊老百姓比較關心的話題。

1.住ICU意味著高額費用,是不是專門設立用來坑錢的?

ICU巨花錢,病人一天的費用抵得上一個月工資,醫院最賺錢的科室,這是很多人的看法。不可否認,ICU的花費是比普通科室高。花費和病人的病情成正比關係。一般的危重病人,不動用呼吸機、血濾機等儀器,一天大概2000-3000元。費用構成包括:24小時特級護理費、床位費、輸液費、藥費、化驗檢查費。如果極危重病人,比如急性重症胰腺炎,出現休克、多器官衰竭,應用呼吸機、床邊血液淨化、有創血液動力學監測(picco)、頂級抗生素,反覆化驗檢查,消化科、肝膽外科、康復科等多科室協助治療。這樣一天花費大概幾萬。如此令人咋舌的費用,我們普通老百姓很難承受。很多家屬為此東挪西湊,借遍親戚,甚至賣房賣車貸款。

很無奈,急危重症就這個特點,生命垂危,病情進展迅猛多變,常常伴有多臟器衰竭,需要搶救儀器臨時代替某些臟器工作,給身體一點緩衝修復的時間,直到最終恢復,脫離危險。這意味著高頻率的檢查——胸片、彩超、CT、核磁共振、抽血化驗等,高強度的搶救手段支持——呼吸機、血濾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除顫儀、有創血液動力學監測(picco),精細縝密的臨床治療——計算每天攝入熱量、電解質酸鹼平衡、抗生素選擇、液體出入量、鎮靜鎮痛效果評估等。

所有的努力只為挽救一條即將消逝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生命≤金錢+努力+搶救+運氣。請注意是小於等於,有些病花再多錢也救不過來。但是也有很多疾病,經過積極救治,可以脫離危險,恢復健康。

相信其他ICU醫生和我一樣,在病人入住後的第一時間,醫生會把病人病情、花費、可能預後都向家屬交代清楚。醫生有解釋清楚病情的義務,決定權在病人、家屬手裡。很多時候,一些不好預估的疾病,我都會勸家屬,治療幾天看看效果再做下一步決定。

2.住ICU後,病人護理、心理情況如何?

護理:我所在醫院,白天護理床位比是1.5:1,即三個護士管理兩張床。夜晚是1:3-4。護士以醫療護理為主,包括監護、口腔壓瘡護理、抽血、打針輸液、輔助醫生搶救操作等。生活護理為輔,包括:餵飯、處理大小便、拍背、每兩小時翻身一次,剪指甲,不忙的時候甚至會給病人洗頭、洗澡、剃頭等等。每天下午有固定探視,家屬穿上隔離衣鞋套,時間是五分鐘。

病人心理:白床單、白被罩、所有床上都躺著垂危病人,監護儀不時報警,每個清醒病人乍來到這樣一個環境,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心理障礙。焦慮、恐懼、憤怒、絕望,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有,有人為此失眠、譫妄、攻擊家屬、醫護人員等等。一般情況下,我們做心理護理同時,會用少量鎮靜、鎮痛藥物。這不僅有利於減少應激反應,有利於病情恢復,還能減少、遺忘各種創傷、痛苦回憶。鎮痛鎮靜是ICU救治工作中重要的一項。

寫這麼多,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化繁為簡,再聊幾句我們醫護同胞的感想吧。

有很多人說,醫生最是無情,護士最為冷漠。一個病人離去,他們居然無動於衷。陶淵明詩云“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人不是冷血動物,與之朝夕相處,醫護盡心竭力救治,從血壓心率體溫,到大便性狀、尿色尿量,每天病情變化、心理變化,事無鉅細無不知曉。傾注了這麼多心血,可最終病人沒能搶救過來,誰都會沮喪難過。但醫生這個職業,沒有時間讓你去難過,因為這張空床很快就重新躺上病人,因為還有其他無助的病人在等著你。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會想起曾經某個離去的病人,他的姓名,相貌,診斷,救治過程,和他雙眼對視時的點滴。這大概是醫生對逝去病人另類的紀念方式吧。

ICU病房沉重、壓抑,在這上班雖不至於整日裡愁眉苦臉,但你很難保持微笑服務,因為強笑起來不僅很難看,說不定還會捱揍。所以,請理解我們的護士。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人,下班後會有說有笑,會開心會悲傷,會八卦會追劇。是很可愛的姑娘、小夥子。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工作中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一個成年人都不會把不良情緒帶回家。醫生也如此。無論今天有多忙多累,走了幾個人,被不理解病情的家屬喝問,厭倦、沮喪、失望、憤怒,這些不良情緒,在走出醫院大門那一刻,你要搖搖頭,深呼一口氣,然後把它們通通呼出。

因為,沒有哪個家人願意看到垂頭喪氣的你。沒有哪個拿著玩具的孩子,願意走近一個怒氣衝衝的家長。

無論如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