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在37歲就攻克生物界的世界難題的顏寧?

樹葉275579348


對於顏寧這個名字,估計很多小夥伴都沒聽過。有人說, 她是科學界的梅麗爾斯特里普。這話一點也不誇張。

顏寧本科就讀於清華,畢業後留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入施一公團隊。30歲回到清華,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女教授、女博導。37歲,顏寧攻克了困擾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39歲,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選名單,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科學之星”,而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為74歲。

這樣一位註定在科學史上留名青史的女神級人物,百度搜索排名第二的卻是為什麼她不結婚,這就有點唏噓了。遵從內心,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連這樣女神級的科學家也難免會受輿論指點。顏寧的回答倒是從容:很少看見討論女性自己想要什麼的我,我很喜歡小孩子,但這勢必會影響我的生活自由和事業自由,我終歸還是愛自己多一點。

也曾有人這樣問她:一個女孩子成天泡在實驗室裡,苦不苦?而在她看來,“所謂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從小到大,顏寧都是標榜的三好學生,從小熱愛文學。由於成績一直排在第一,本來想讀文科的她,硬是被班主任塞到理科班去了。但不管文科理科,對她來說都是遊刃有餘。超強的自律,讓她學什麼都能投入12分的精神。

高考填志願,顏寧第一次拒絕父母提議的學醫,選擇了生命科學這個專業。高手雲集的清華,顏寧始終如一地認真學習,大三那年就被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選入了自己的實驗室,在那裡她首次體會到了科研帶來的幸福感。還沒畢業,就有名企向她開出優厚的薪水。

一次偶然的機會,顏寧在同學口中得知普林斯頓生物界大牛施一公來校招生。第一次,她無比熱烈的嚮往一所大學。於是乎,義無反顧地給施一公寫了一封特別拽的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施一公親自面見了這個大膽的學生,顏寧也被他一眼相中。

在普林斯頓大學,一向自信的顏寧卻遭遇過一段十分痛苦的經歷。每天早出晚歸,晚上枕著論文睡著,但成果卻一直出不來,同行的博士同學卻接連發布論文,無形中壓的她喘不過氣,每天處於臨界爆炸點的她,一下子暴瘦30斤。

2003年1月11日,他的導師對她說:你終於會做實驗了。 這一天,她連日期都記得十分清楚。從那天起,她彷彿像打通了任督二脈,火力全開,30歲再回到清華時,已是全國最年輕的女博導,並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在這裡,她決定繼續向這結構生物學彙總最難攻克的膜蛋白領域進攻。在過去近半個世紀內,世界各國頂尖的實驗室都為之全力進攻,但是轉運蛋白的高度動態性質卻讓眾多頂尖科學家一籌莫展。但顏寧就是不死心,帶著一群清華學生決定和這個課題死磕到底。在經歷無數次失敗,和顛倒日夜黑白的實驗,顏寧團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5月18日,這一成果在《nature》雜誌上得到發表, 並立刻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關注,被譽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學成就。”

而顏寧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眾多科研學子的偶像。之後,顏寧和其團隊更是像開掛般,一路狂奔,取得無數佳果。

如今,這個瘦小柔弱的女子已經在科研路上走過了20個春秋,以一種特殊的魅力吸引著無數年輕人走上科研之路。20年後的她,扎著一頭清爽的馬尾,以一身簡單的學生裝扮,在實驗室裡繼續耕耘,而這便是她最享受的一生。


乾視頻


在頭牌觀點上看過她這樣對自己的評價“我覺得我可能不是一個那麼入世的人,雖然我其實在科學家裡已經算是被大家所熟識,某種程度比一般人好像更接地氣,更摻和所謂這個塵世的,可是我在心態上確實覺得我始終一會兒是觀察,一會兒是體驗一下,可能主要原因是我還是不太願意跟人打交道,只願意跟實驗打交道,我覺得人類的複雜其實是超乎想象的,我不太願意去做一些我完全抓不住規律的事情。”她的想法很獨特,所以才會成就這樣優秀的她吧。


用戶5497541659989


顏寧,1996年就讀清華大學,2007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畢業,30歲就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39歲參選中科院院士,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這位清華最年輕的“學術女神”的科研之路又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顏寧。

從小,顏寧就是標榜的“三好學生”,高中的時候成績拔尖,考進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儘管清華人才濟濟,顏寧一如既往認真學習,大三就被學術大牛饒子和選入其實驗團隊,還沒畢業,就有名企向她開出優厚的薪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普林斯頓生物界大牛施一公,來校招生,便立馬寫了一封自薦信,最終也被施一公一眼相中,開啟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之路。

在普林斯頓,她也曾多次研究無果,輾轉難眠,暴瘦30斤。但憑藉死磕到底的精神,終於完成了實驗。她畢業後,再回到清華時,已經成為了最年輕的博導,還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帶領團隊潛心科研。2014年,37歲的顏寧在《Nature》發表了重量級文章,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機制及相關疾病的致病機理,攻克了困擾生物學界50年的難題,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同年,她還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作為女性科研人員,她把最美的年華貢獻給了祖國的科研發展。在知乎上,有人提問過,“為什麼顏寧不結婚?”或許,沒有真正醉心於一項事業的人,可能無法理解,那種全身心投入,超然物外的感覺。對顏寧來說,穿著一身簡單的學生裝扮,在實驗室繼續耕耘,或許就是她享受的人生吧。

科技公元,帶你瞭解最創新的技術,最創意的產品。


科技公元


看到這個問題,我搜索了一下顏寧的成就(如下圖所示),萬分佩服,頂禮膜拜。至於題目中的問題如何評價在37歲就攻克生物界的世界難題的顏寧,我個人覺得我自己是無法評價的,除了佩服還是佩服。那麼,有人會問,我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主要是因為她主攻的是生物,中國還有一個生物大牛那就是施一公,這些人其實經常會出現在各種媒體之中,成為各種宣傳的典型。當然,顏寧好像去普林斯頓了,宣傳可能會少些。

現在我就要潑潑冷水了,生物這個領域,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特別是家境不大好,或者家境一般的學生,上大學的時候選擇專業,以及要不要讀博,是否走科研這條路,一定要慎重。有一句話說的好,真正厲害的人其實做什麼都厲害,就像長得極其好看的人披個麻袋也是好看。但是大部分的人選擇真的很重要,像顏寧,施一公那個樣的人,其實做什麼都能取得很好的成就。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他們選擇了生物這條道路。

對於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讀大學選擇生物這條路,畢業的時候多半是找不到工作的。走科研這條路也是極為困難的,大學需要讀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或者直博五年,但是國內五年畢業的少,一般都會延期一年)。人生20到30歲這10年,基本上沒有什麼收入,那個時候你要結婚,要買房子,要生孩子,生活壓力太大了。科學研究太需要錢了,中國大學生一年畢業生估計現在都有800萬人,就業都成了大問題,以現在的經濟水平,很多行業是不可能吸納太多的研究者。

說一千,到一萬,“人怕入錯行呀”。


歷史是什麼


初次知道顏寧,是在《開講啦》的節目上。談吐優雅,還有點點小幽默。而她的那句“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向死而生,我們每個人最後的歸宿是一樣的”讓人深受啟發。

在她的開講中,會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沒有活在世俗眼中而是活在自我中的女科學家。她知道她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或者說生命的意義。她的所有決定自由自在。

同時,她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攻克了世界難題的科學家,是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佩的。


紫蘇初陌


很美,才華橫溢,顏值巔峰!


荷西hx


有人說中國注重科學理論及其體系的研究,而實驗科學很多是拚經費、拚設備,易出成果,所以評院士時,搞實驗科學的人吃虧,但美國則非常注重實驗科學,所以搞實驗科學的人在美國吃香。不知我的說法對不對?


樓上老王20


如何營造適合人才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才是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acme56


有點知識,人年輕,嫌官位小,錢少,跑美國賺大錢。掙院士當。何樂不為。哪知浪費了資源,因小失大。在美國也不會有多大作為!回國才是硬道理!向屠老學習,搞幾個諾獎多好!科研成果講究的是經濟價值和社會最大價值。失去這一標準,就沒存在研究的意義。

美好的年華,可惜!


藍天9856079199319


一個不願學術造假的人,怎麼能在學術造假的環境裡金雞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