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覺得威海這座城市怎麼樣?

李蕭卿


威海,取名威震四海的寓意,是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最東端,是一個三年臨海,氣候宜人的海濱城市,東部與韓國隔海相望,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宜居城市,車牌號魯k。



威海,又名,威海衛,是七子之一。下轄區縣有: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乳山市,共4個區縣,政府駐地環翠區。經濟發展程度在全省17個地級市中位列第10位。是山東省著名的港口城市,有石島港,龍眼港等。





在威海,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劉公島,成山頭,威海華夏城,威海國際海水浴場,中日甲午戰爭紀念館等。威海有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山東交通學院分校,威海職業學院等高校。




威海的美食也是非常多的,例如:乳山喜餅,榮成大花生,海鮮手擀麵,蝴蝶海參,威海清湯等。


自然341


威海張姐觀點:

要說威海,這幾年發展的挺迅速的。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剛上威海,就感覺威海太小了,一條馬路一盞燈,這是更久遠的事情了。那時候公交車很少,上下班稍微晚了就沒有車了。那時候坐車擠,沒有點勇氣,你都坐不上車。因為我家在文登,週末去車站坐車更是難,人多車少,那時候就想找對象,要找個司機,之前回家方便點[害羞]。

再後來威海都在慢慢的改變,公交車多了,回家的小公共也多了,擠的現象慢慢在改變。一轉眼快三十年了,威海現在變化的真快,有了接近大城市的模樣。私家車到處都是,高樓一座又一座,放假也是天天變,只是工資漲得太慢了,跟不上房價的腳步。現在要想買房,真的是太難了。

威海的環境優美,四季還算分明。特別是春暖花開的時候,迎著海風,真是愜意呀。夏天這幾年溫度也變高了,還好熱的時間不是特別長。大家去洗海澡,各地的遊客都喜歡威海的沙灘。秋天天高雲淡,到處都乾乾淨淨的。天藍藍,海藍藍,喜歡。冬天威海和煙臺被稱為雪窩子,雪特別大。這兩年氣候變化,雪少了好多,但並不影響喜歡你。如果你喜歡威海,就到這裡吧,走遍四海,還是威海。這樣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歡迎您[微笑][微笑][微笑]





威海張姐


我已經拿威海評論了多少次了。今年又有一個新的感受,八月初威海以及乳山都夠熱的,因有急事,八月八號去了深圳,哎呀!南方的熱和北方的熱不一樣,屋裡連電扇吹的都是熱風,外面更不用提了根本沒法出去,只能到下午五點以後去超市。這不,最近幾天又去了唐山,濟南,一個字~~亂~~。就是人多,特別是唐山市外圍,道旁的樹和綠化帶都是黑的,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唐山人,也矯情的說了~~太髒啦~~。還有這個季節,唐山早晚賊冷,中午賊熱,回到銀灘再看看秋高氣爽,藍天白雲,一個字~~美~~。轉正題,一句話~~哪也不如威海,乳山,銀灘好。


用戶53031324594


我在外地工作了12年後調入威海,在這裡工作了20年,於去年在這裡退休並定居。三十多年來我走過了中國的很多城市,對比一下,我感覺威海這個城市有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優點,一是淨:空氣如洗,不潮不燥,呼吸非常舒服;衛生環境十分乾淨,大街小巷都如同水沖刷過的樣子,垃圾桶每天專人清洗;綠化好,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二是人好:這裡的土著市民祖輩漁民,他們民風淳樸,仗義疏財,疾惡如仇,好打抱不平,雖然後來由於移民越來越多風氣稍差,但主旋律是向善的,所以這裡治安狀況良好,一派祥和氣象,人們和睦相處,互幫互助。 正因為以上突出的優點,威海是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第一個獲得聯合國全球宜居範例城市的亞洲城市,連續多年評為國家文明城市。


QW234


我在威海讀了四年大學,非常喜歡威海這個城市。

威海被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有以下幾個特點。

1,是個衛生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乾淨,穿的皮鞋一星期不擦還是很乾淨的。

2,空氣質量好,一星期至少有五天空氣質量是優,每天都是藍天白雲,心情棒棒噠。

3,海岸線很長,有天然浴場,在海邊游泳很棒,最主要的是有很多外國美女奧,很養眼的。

4,威海是主打旅遊產業的,有很多旅遊景點,所以消費水平也比較高。

總之,威海是一個美麗乾淨適合旅遊居住的城市。


贏牟小兵


我覺得威海還可以吧,挺精緻的小城,適合養老,沒什麼發展活力的城市,畢竟人口少,到頭了 。這幾年廣告打的響,口號喊的有點虛高,走遍四海,還是威海。我記得好幾年前,上海曾想用過走遍四海,還是上海,結果覺得不妥,放棄了。沒想到被威海用上了,可見信心勇氣可嘉。威海最大的發展還是應該做自己的強項,好好打造自己休閒旅遊,養老的慢生活。只是美中不足的就是氣候,冬天北風大,雪多,旅遊城市也就每年的五月到十月還可以。


用戶6416438144260


我在威海住了四十年了說實話從來沒覺得威海有哪好,空氣好只是暫時的,現在已經比以前差的太多了,霧霾也時有發生,一個人少消費高的養老城市,一個沒有支柱產業的沒有活力的城市,一個幹什麼事都拼關係的城市,一個人口增長率極低的城市,一個留不住打工崽的城市,一個不適合年輕人的城市


狼圖騰220162831


1,威海是一座土地面積小,人口少的城市。

威海位於山東半島的最東端,是距離日本和韓國最近的大陸城市。據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類生存活動的痕跡。明朝海上倭寇侵擾頻繁,明政府為了抵禦海上倭寇,保護沿海漁民安居樂業,正常的生活,在1398年現在的威海境內,設置3衛1千戶所,分別是威海衛,成山衛,靖海衛和寧津千戶所。1403年建立“威海衛”城,寓意“威震東海”,“威震邊疆”之意。

到了近代,雖然被英國有一段租借的歷史,但是沒有發展起來,無論是經濟狀況,還是土地面積,或者是人口數量,都無法和相鄰的兩個城市青島和煙臺相比較。威海人口只有282萬左右,土地面積只有5797平方公里。去年萊蕪劃入濟南後,威海人口位於山東16地級市倒數第3名(東營203萬,日照280萬)。土地面積位於山東16地級市倒數第3名(日照5399平方公里,棗莊4564平方公里)。所以威海在山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城市,沒有人口紅利,不太適合年輕人來此創業發展。

2,威海在山東16地級市中是一座經濟發達的城市。

2018年,威海經濟總量3641億元,位於山東16個地級市第10名。但是人均GDP位列前3,僅次於東營和青島。所以威海在山東地區來看,經濟還是可以的。尤其是威海榮成市的沿海漁民,是相當富裕的。每個省份都存在一個窮富鄙視鏈,山東也不例外,青島鄙視省會濟南,榮成鄙視上級單位威海。由於榮成成山鎮和石島比較富裕,所以很多榮成石島人鄙視威海,不太認同威海管轄。大概是1987年以前,榮成和威海是同等級的縣級單位有關。

榮成沿海漁民發家史大家都懂的,此處省略1萬字。威海除了富裕的榮成,威海的環翠區主要是商業,高區經區和臨港區主要以工廠為主,但是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沒有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本地比較著名的有威高,三角輪胎和威海廣泰,屬於威海的納稅大戶,威海的魚竿產業在中國是最厲害的。威海的外企 比較少,以前有一個韓資企業三星電子,是威海最大的外資企業,可以說幾乎養活了整個高區和張村的電子廠,基本上都是三星的供應商(威海喜歡稱呼為“外協”),不過現在威海三星(主要打印機業務)被惠普收購。

總之,威海的外資企業少,和南方城市相比,簡直是鳳毛麟角。我感覺總個山東省的外資企業都沒有蘇州一個城市的多。其次本地企業待遇偏低,一線工人薪水普遍在3K-4K左右,在企業上班拿到5K就等於比較高的收入。工資低不說關鍵很多企業不正規,週末加班沒有加班費,在威海第一次聽說“大禮拜和小禮拜”之說,不給員工繳納五險的有,拖延工資好幾個月的也有,本地企業的通病。


所以很多在外地上大學的威海人,家裡沒有關係的好多選擇在外面大城市發展。總之,威海是一個不適合創業,不適合就業的城市。

3,威海的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是一座適合宜居城市。

威海的氣候無論是在山東,就是放眼全國,都是值得驕傲的。威海三面環海,擁有接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線,在海洋環境的影響下,造就了威海“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適合居住”的環境。現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關閉很多汙染嚴重的企業。在前幾年的秋冬季,北方很多城市都籠罩在霧霾的陰影下,尤其是山東的濟南,冬天每次經過都是灰濛濛看不到太陽的天氣,人也感覺比較壓抑。山東威海在前幾年冬天雖然也有霧霾,但是和內陸城市相比,不算嚴重。全年很多時候都是藍天白雲,“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景象。


威海是中國著名的“雪窩”,冬季下雪頻繁,並且降雪量比較大,主要受海洋和昆嵛山的影響。像我老家山東泰安屬於魯西南,現在冬季很少會下雪。所以對於喜歡雪的人來說,威海是一座不錯的城市。但是威海氣候中有一個缺點就是在冬季和春季,風比較大,會比較刺骨。曾經有一個南方同事到威海出差,就被凍感冒了,適應不了威海的大風。但是對於我和北方大部分人來說,基本上都能適應,反正我感覺影響不大,不會感覺到寒冷。


威海夏天不算太熱,在夏季內陸很多城市都會出現40度的高溫天氣,但是威海很少,最熱的時候也就是35-36度左右的樣子。聽威海土著講,以前威海夏天最熱的時候都不會超過30度,只不過現在,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夏季才會這麼熱,但是和內陸城市相比,已經幸福涼爽很多。

所以,威海“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吸引很多大城市的人來定居養老,尤其是北京和東北的人來的比較多,其中也有威海房價比較低的原因。

4,威海購物環境

威海購買生活用品比較方便,每個小區都會有一個神奇的超市家家悅存在,所以購買生活用品特別方便。還有威海有兩個著名的早市,古陌早市和塔山早市,蔬菜肉類比較新鮮,深得威海老年人喜愛。

威海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市區有很多商場,比如威高購物廣場(威高有很多產業,首先威高醫藥類的多家企業工廠,其次威高購物中心和威高房地產),華聯購物中心,振華商廈,九龍城購物中心。雖然比不上北京三里屯太古裡和上海南京路,那種大城市的購物環境,但是小城市老百姓的著裝衣物,購買還是比較方便的。

5,威海醫療條件

威海作為3線小城市,醫療條件沒有大城市好,但是貴在人少,不用預約排隊很久,看病還是很方便。市區有威海市立醫院,威海中醫院,威海骨科醫院,威海口腔醫院等。但是聽說文登骨科醫院很牛,很多外地很多跌打損傷患者專門去文登骨科就醫。

6,威海飲食條件

威海飲食感覺外面菜系不太正宗,尤其是川菜,找不到正宗的味道好的。由於威海距離韓國最近,大街上有很多韓國料理烤肉店。還有威海的海鮮豐富,本地菜還是不錯的。

7,威海旅遊景點

威海雖然是一座旅遊城市,但是旅遊資源相對匱乏,沒有特別突出震撼的景點,就像山東省一樣,景點是多,但是拿出手的比較少。同樣威海也不例外,著名的有劉公島,成山頭,赤山風景區,環翠樓。不過景色一般,個人感覺不喜勿噴。


不過本人強烈建議來威海的遊客去海驢島看看,海驢島是威海唯一超出期待值的景點。威海的環海路也建議去走一走,還有威海的英租時期的百年老洋房也值得看一看。威海的鄉村東楮島和留村,有很多膠東特色的民居海草房,全世界都很少見,只存在山東膠東半島,尤其是榮成的這些村落最為集中。

8,威海是一座乾淨的花園城市

威海三面臨海,市區多山,多公園,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尤其是威海的街道,來過威海的朋友,無不例外對威海的街道發出讚美,特別的乾淨。這和威海環衛工人比較多有一定的關係,威海的街道每隔不遠,就會有一位環衛工大姨或者大叔。尤其是下雪的時候,印象最為深刻,經常看到幾十個環衛工人一起掃雪鏟雪的畫面。

總之威海雖然有很多不足,就業創業大環境不好,城市活力欠缺,工人收入和房價不成正比。但是是一座生活節奏比較慢,氣候自然環境比較好,適合養老的美麗海濱城市,尤其是喜歡慢生活,喜歡冬天大雪的朋友,本人就是因為冬天雪,愛上威海城。





粗糙


路過回答,剛剛定居威海,比較有發言權。

在這裡,我就不去複製粘貼那些一點用都沒有的信息,來充字數了,看上一大堆數據,什麼多少平方公里、什麼有多少人口、什麼gdp每年多少。。。回答問題的朋友們能不能先看清楚題目啊?人家問的這個城市怎麼樣,不是這個城市的數據怎麼樣。說感想不就行嘛!費勁。

我是16年在威海買的房子,為了不涉及做廣告就不說那個小區了。來這裡兩年了,很多感受和其他朋友們一樣,空氣好、衛生好、適合養老。所以這些我不提,我們說點別的。

威海的整體消費和收入結構,有很明顯的交通末梢城市同病,就是我們所說的消費高收入低。為什麼提到這一點,是有很多的朋友不太清楚威海,是因為旅遊城市的原因還是交通末梢城市的原因,導致的收入消費不成正比。旅遊城市很多經濟體制,都是依靠當地的旅遊項目,有人就有錢,沒人就沒錢,不穩定的因素比較多,所以能訛一個是一個。而交通末梢城市,則是因為物流無法通過“路過”的形式,進行物流運送,都是專線專送,物流費用很高,所以導致物價高。為什麼我要說這一點呢?就是我要說的,威海人不排外,有部分收費你可能覺的高了,其實不是訛人,就是因為整體物流費用高導致的。這就是我對威海好印象的第一點,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威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從來沒有,這裡的人都很容易親近。在這裡消費你不會吃到“38元一隻”的大蝦。

威海空氣好,環境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來這裡之前,沒有人跟我說這裡。。風。。大。。啊。。!

都說沿海城市潮溼,有些地方確實潮溼,青島和日照就是這樣的城市,像我們這些內陸長大的人,就非常不適應。但是威海這裡就不潮溼,為什麼?因為這裡和煙臺一樣,刮東北風。青島和日照則颳得西南風。一個是亞寒帶吹來的風,一個是亞熱帶吹來的風,所以一些沿海城市潮溼,而有些就乾燥的很。威海就是屬於乾燥的沿海城市,但是這裡冬天的風,真的讓我無力吐槽了,反正穿的再厚都能吹透了似的。

威海的整體生活節奏都是很慢的,在這裡你看不到,早晨忙碌的一面和深夜疲憊的一面,沒有快節奏,沒有太大的生活壓力,甚至不工作,就去海邊找點吃的也餓不死人。因為競爭壓力小,所以這裡工資不高。但是這不是你嫌棄的理由,真的嫌棄工資低,你可以去兼職啊!喜歡這個城市的乾淨悠閒,又嫌棄和抱怨工資低的人,你們是什麼心理啊?我就同時同時坐著兩份工作,每月3000多的房貸,還要扣保險什麼的,不做兩份工作我也該去海邊撈吃的了。。

總的來說在威海居住,是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威海現在是中央要打造的一個世貿窗口城市,環翠區也會成為未來我們中國的RBD海港城市,所以來威海發展也會很不錯的。

就先講到這裡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不要忘了給個關注和贊哦!謝謝啦!

壹曲納蘭詞,敘盡清秋殤!我是納蘭清秋。


納蘭清秋


威海是膠東半島的端頭,下轄環翠、文登、榮成與乳山。中心城區大約建成區100平方公里左右,現狀常住人口大約93萬,市域280萬人左右。威海歷史上源於明朝設衛,現市區範圍繁榮因於英國租借。
一、地理
威海市位於我國的東部沿海,有利於發展海上交通和海洋經濟,但不論是環渤海經濟帶還是山東省和內陸腹地,威海都是陸路交通交通的末端。交通盲腸,神經末梢,物流成本高,且跟青島、煙臺有同質化競爭之嫌。
陸路:威海的交通不方便,這是一個看著去哪都近,實際上去哪都遠的地方,位於交通死角,軌道交通很不發達(或者說山東軌道交通很不發達,對各地市沒有通盤考慮),目前的高鐵需要經過煙臺青島進入內陸。萊西-海陽-榮成高鐵目前還未開始動工。軌道客運尚無流通環路。
空路:2017年,威海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成功突破200萬人次,標誌著威海機場成功邁入全國中型機場行列。是200公里外青島機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威海飛韓國一個小時左右)
港口:首先威海區域基本沒有深水大港,所以無法成為最佳的出海口。威海港,東鄰日、韓、朝鮮,北望東北老工業基地,處於海路進入渤海的要衝,分為兩個區(老港區、新港區)。對比青島港、煙臺港在水深、航道、自動化程度、通關速度等都有所欠缺。且港口腹地交潛,給發展帶來很大難度,吞吐量不足青島港十分之一。而朝鮮半島基本上將煙臺和威海兩地給屏蔽了一下,所以作為東亞海上地區的重要地帶的日本,從九州福岡或者下關碼頭出發的話,最有利的選擇便是青島。這樣不僅保障海運的時間縮短,而且青島相比較煙臺威海更偏近於內陸腹地,更方便得到山東內陸工農業的出口支撐。
城市發展空間:威海地形多丘陵,平坦開闊地帶極少,逼迫只能沿南北地帶狹長髮展,形成不了發展帶,總體發展受限。
所以威海市也極力尋找發展突破口《威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規劃中心城區的城市空間發展方向及策略為:南北對接,西優東拓。南北對接:即重點發展臨港區,優化經區用地佈局,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和文登城區的空間對接。西優:合理發展西部雙島灣地區,加強城市近郊區海濱資源的保護與預留。東拓:依託威海新港的建設,發展東部崮山地區。泊於鎮、橋頭鎮一帶預留城市發展用地和生態空間,預先考慮行政中心建設的可能性。”但是有感覺方案設計的步子有點大,超前太多。未來幾年難有大的改觀。
二、企業家隊伍和市場意識
威海是一個新興海濱城市,工業欠發達,歷史是靠漁業起家。威海人現在是膠東人,東北人以及其他一些地區人文的混合區域,偏向北方的純樸,沒有太重的商業氣息。八十年代末從煙臺行署下單設地級市,九十年代初開始改革開放,90年代末的韓國水貨活動帶來民間財富的第一波積累,有個叫西霞口的村子因此成為華西村類似的傳奇。
威海企業在醫療器械、特種車輛、電子設備、漁具、輪胎、地毯、服飾、海產品這些領域,在全國有很強的實力。沒有重化工業,環境保持的這麼好,靠輕工業和高新產業創造這個GDP。
工作工作機會較少,大公司不多,國企、壟斷企業少,且內部裙帶關係嚴重,不是說不看重實力,而是相交於大城市,給年輕人的平臺不夠,考上名校的往往留在大城市。
其實整個膠東市場意識都不太強,青島稍好,煙臺次之,威海最末。煙臺和威海個人感覺有點官僚,在行政審批、市場服務方面跟青島有很大的距離,更不說南方城市了。
三、政經
從2000年末,膠東半島開始承接日韓產業轉移,威海首當其衝,開始了借韓資大力發展工業化的階段,當時政府及時通過規劃確立了城市發展的方向與定位。及時引導了工業企業向內陸落地疏解了濱海資源保護的矛盾。威海本地人更在乎山青海藍紅瓦綠樹的長者題詞。環境始終優於發展的訴求,這點上威海人的質樸是比較難得的。在重石化遍佈中國海岸的利益時代,也曾有子弟拿大佬批條來海邊佔地,未果。威海的發展潛力目前是在良好的產業結構與環境資源條件。
總結:官本位思想還是比較嚴重,關係縱橫交錯。沒關係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發展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機會不多。威海儘管韓企不少,但總得來說還是個旅遊城市,產業結構單一。消費水平這幾年慢慢高起來,往年都是沒有夜生活的。晚上八點過,大街上基本沒人了。威海對比青島、煙臺有個明顯的優勢,也或許因為地方和人口少,領導在全域通盤考慮、謀劃比較多,各區市互動串聯交流多,有利於形成整體優勢。
四、政策優勢
中韓自貿區。早在1990年,威海與韓國仁川就開通了中韓首條海上航線。經過20多年的發展,威海已經成為中國對韓經貿往來最密切、交流最頻繁的城市。威海最近被設為中韓自貿試驗區,其實之前呼聲更高的是青島與煙臺,而最後落地卻在威海,有一說是韓國人選的威海,因為十幾年的感情,筆者認為威海人的確比較實誠,狡猾的韓國企業主經常幾易其主來保持三年免稅的優惠政策,有時候的確吃虧是福。威海和仁川只是現行示範區。模式成熟穩定之後會擴大到全國。
隨著對外形勢的變化,中日韓自貿、中韓自貿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且從最近的形式來看,韓國企業不斷撤離,三星一直傳聞要撤資,也沒見威海有大企業來落戶,自貿區之後的簽約項目除了食品等小商品的批發就是整容醫院,威海目前的發展方式的確是可以讓一些人富起來,但是沒有大企業。
五、人口
2004年末總人口248.39萬人,10年後,2014年威海人口280.92萬人。03年威海拿到人居獎便從此開始瞭如火如荼的宣傳,實話實講威海在全國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但就是這麼好的一個地方為什麼人氣就不旺呢??而且是十來年了依然沒什麼變化。城市在變大,人口在變多,但人口的密度卻是在變小,其中還有不少東三省的老鐵,威海市區人口本來就是90多萬人,這幾年一直變化不大。
《威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計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13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28平方公里以內。步子也是有點大啊。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學生90538人。
六、宜居程度
生活在山海間,壓力不大,節奏不快,非常宜居,但是真正可以玩的地方真的比較少,三面環海,海邊比較好玩,不大但很乾淨,風景很美,不適合創業但適合養老的地方。
溫泉比較出名,境內千餘公里海岸線上,每年都會有各路富豪買各種海景小別墅,養老,呼吸優質空氣,按盆/桶為單位吃海鮮。
威海消費不是很低,吃穿都不便宜(和青島比,甚至還貴點)。
17年房價漲得厲害,現在威海基本沒有8000以下的樓盤,再偏的城郊鎮上也是七千多,市區全部一萬兩三以上。本地的薪資水平真的不敢恭維。威海的房價是優美環境的變現產物,對政府來說是個天經地義的好事,但這也在斷送威海未來的潛力,沒法留住外來人才,只是招來一群一年只呆兩個月的候鳥,對經濟產業的發展沒什麼益處,很多一流的企業把研發、銷售職能外遷。
感覺這輪房價上漲一方面是由於16年棚改2萬戶(貨幣化安置率超過50%),17年棚改1.9萬戶,另一方面製造業脫實向虛,保持財力吧。18年到20年還有5.4萬戶棚改計劃,從投資來說,閒錢多的話,威海的房子可以考慮一下。配合房產稅及棚改二次出售,到20年到22年最好出手了。
總結:適合養老,不適合年輕人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