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有人說CPU的時代已經過去?

hongse12304


客觀的說,CPU時代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過去!

CPU,中央處理器,是所有電子設備最核心的靈魂,猶如人的大腦,怎麼能真正成為時代的過去…

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AI湧現,賦予產品更多生命,思考和智慧…隨著大型遊戲的出新,圖像處理芯片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革新和創舉,可以不誇張的說,圖像顯示單元的種類和更新速度遠遠快過中央處理器。表面上讓人簡單的看到CPU已經不在那麼重要,延伸的外在才是產品的神奇…

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雲服務,彷彿一夜之間,雲平臺成了一切核心的主宰,成了控制天地的神奇,自覺感到自己終端感到何其渺小,何其無知,自己的CPU再先進也無法和雲平臺匹敵…那麼自己的CPU真的就不在那麼重要,真的要成為過去嗎?

答案是否定的,CPU永遠不會成為過去,理性的說,現在的智能也好,AI也好,還是圖像處理器也罷,都是源於核心CPU的精細分化,嚴格的講,無論它們多麼優秀都是CPU的一部分,是CPU的加強,而不是CPU的弱化.

雲時代,互聯網+,讓互聯互通體驗更佳…如果沒有好的大腦,沒有優質的基因,雲平臺的效能也無法發揮到及至…就如同一個人,你有再高端的設備,在懂你的機器,如果沒有你足夠的聰明才智,你也不會徹底熟練的駕馭它…

聰明創造奇蹟,智慧駕馭未來,我們無法脫離CPU的時代…


力通科技論壇


沒有過去,它的浮點運算不是蓋的,視頻製作,等等的壓縮處理,永遠離不開cpu!不要拿手機說事!昨晚拿老掉牙的英特爾e7200-超頻到3.2ghz後,和高通驍龍820(次旗艦)-2.15ghz!運算圓周率英特爾504萬位用了18秒,而820運算圓周率5萬位,用了19秒!性能差距大於104倍!


淺笑如風


硬件方面沒有深入研究,無法作答。

有幾個問題可能印證這個說法:

1、出現可能替代CPU的東西,例如GPU,雖然這個說法很不靠譜,但是一直有這個說法存在;

2、新量級的處理器,將變更名稱。就像是,8位遊戲機叫FC,16位叫MD...

3、整體雲計算和網速的升級,cpu也都雲端化,買機子只要找個顯示器、傳輸網卡、輸入端口(鍵盤、語音、鼠標等)就可以運行。 這裡並不是沒有了cpu,而是隻運作簡單程序,將負責運作放在了雲端cpu上,但是,網速是問題,最起碼足夠快,短期內貌似有點想象力。


二次更新:再次重申,不懂硬件,和朋友聊天瞭解的部分內容,專業人士可以指正。

看到大家的留言,上來跟進下:

1、CPU的主要作用“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件中的數據”,說是電腦的大腦不為過。其他答案中有提到技術瓶頸,需要集成較大模塊才能短時間內提高處理速度,而云技術可以將cpu雲化,比較像現在的虛擬服務器或虛擬主機。

2、GPU的主要作用“是一種專門在個人電腦、工作站、遊戲機和一些移動設備(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圖像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因此,GPU算是工藝技能。所謂GPU取代CPU可以查一些新聞,討論一直沒有斷。但是並非單項論斷取代,也可能CPU弱化,將GPU完全雲化。

3、雲化的基礎是光纖網絡的普及應用。

純屬瘋言瘋語的探討,不要當真!


三次更新:看到大家的留言,過來添加些內容!

未來的很多設備,未必需要自身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只需要有本地圖形處理和數據傳輸既可。例如:pc或手機,未來集成到衣服扣上。這裡需要的功能就是,圖形展示+網絡傳輸,當網絡傳輸速度足夠,為什麼不能取消本地數據處理,進而縮小硬件大小或形態。

從創業者角度,提出一個問題的看法,不一定是大眾理解的範圍,反而是自己認為的可能未來方向。

希望留言者可以參考!


流程書


摘要:CPU的墜落就像童謠中的蛋頭先生摔下牆頭變成碎片那樣,英特爾的兵馬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將它復原了。


有幾次我們差點就倒閉了。”公司創始人通常都不會談論自己公司頻臨破產的經歷,不過英偉達(Nvidia)的老闆黃仁勳沒什麼理由要避忌。他的公司近來捷報頻傳。過去一個季度,這家開發微處理器和相關軟件的公司收益增長55%,達22億美元,股價在過去12個月幾乎翻了兩番。

英偉達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們對其生產的芯片需求增長很快。這種名為圖形處理器(GPU)的芯片能讓個人電腦成為快速遊戲設備。不過GPU還有了新的用武之地,特別是為數據中心提供人工智能程序耗費的大量計算能力。

這些芯片飛漲的銷量是迄今為止信息技術長期轉型最顯著的標誌。摩爾定律放慢了腳步(不久之前這個定律還保證計算能力大約每兩年會翻一番),加之雲計算和AI的快速崛起,計算的體系正趨於碎片化。這對半導體行業及業內主導企業英特爾有著深遠的影響。

摩爾定律以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在該定律完全應驗之時, 情況很簡單。無論是在個人電腦(PC)還是服務器(數據中心裡性能更強勁的計算機)中,名為"中央處理單元"(CPU)的一類微處理器都可處理大多數"工作負載"(各類計算任務的總稱)。英特爾製造的CPU性能最為強大,因此這家公司不僅在PC處理器市場一家獨大(佔據約8o%的市場份額),還幾乎完全壟斷了服務器的處理器市場。2016年,英特爾的收入接近6oo億美元。

如今這個單極世界已開始崩潰。處理器性能提升的速度並不足以滿足例如機器學習以及其他AI應用程序的需求。這些應用都需要大量的數據,消耗的數字運算能力比幾年前所有數據中心加起來還要多。英特爾的客戶,如谷歌、微軟和其他大數據中心運營商,正在選擇來自其他公司越來越專門化的處理器,而且還開始設計自己的處理器。

英偉達的GPU就是一個例子。這些GPU最初是設計用來運行交互式視頻遊戲所需的大量複雜計算。GPU有數百個專用"核心"(處理器的"大腦")並行工作,而CPU只有幾個強大的核心來按順序處理計算任務。英偉達最新的處理器擁有3584個核心,而英特爾的服務器CPU最多隻有28個。

英偉達上次瀕臨倒閉是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不過它也是在那時時來運轉。它發現自家芯片在對沖基金和研究機構那裡有了新用途,例如用來計算複雜的投資和氣候模型。英偉達開發了一種被稱為CUDA的編程語言,幫助其客戶就不同任務為處理器編程。當雲計算、大數據和AI在幾年前勢頭漸勁時,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正是英偉達芯片。


逆光微涼


不是的,更飛快的cpu,Intel已經秘密研究出來了,這叫技術儲備。但冤家amd還遠未趕上,所以舊架構還可以每年賣錢。因為CPU沒什麼發展,阻礙了軟件向要求更高計算能力的方向發展,就出現了所謂性能過剩。如果有快10倍速度的CPU,很快軟件例如人工智能,就可以榨乾你增加的9倍運算能力。不信你看大型計算機集群,那個速度如果能放進臺式機電腦,計算機軟件就會天翻地覆的把性能榨乾


鴨梨山大20122012_174


CPU是人們常用的個人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縮寫,現在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雲計算大數據時代即將或已經開始,如果量子計算機在若干年後進入實用化,地球上的一切信息數據都不夠它算的,瞬間就出結果。那塊餅乾大的CPU還有什麼用呢!


老馬不識圖1


CPU(中央處理單元)的時代不但並未過去,而且正在走向輝煌: 所謂移動互聯網(包括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把CPU從專業人士的工作間帶到了普羅大眾的衣服口袋(每臺智能手機都有CPU)。後續量子計算的應用,更會讓CPU達到一個新的巔峰(不妨可以定義為後摩爾定律時代)。CPU當然一定會有盛極而衰的一天,這一天從概念講應該是非馮.諾依曼機時代,目前還不好預測。說明: 現在比較熱的所謂GPU(用於人工智能效率更高),只是原來和CPU分工不同的處理單元(負責圖形處理,有強大的並行計算能力),如果把它用於核心數據處理,也可以認為是GPU在這種應用方式下變成了CPU。


新青年93616426



孤痕楓飛


這個應該並不是說CPU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且芯片的發展。就像一個公司一樣,以往這個公司只有CPU一個老闆,卻要處理數據,圖像,聲音等等一大批事情,而現在硬件的發展讓這個公司新進了許多員工,顯卡GPU負責圖像處理,聲卡負責聲音處理,蘋果還在手機中應用了運動處理器用來處理傳感器減輕CPU負擔。以後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可能還會有AI處理芯片專門負責人工智能這一部分數據。CPU的功能被簡化但是它的時代並沒有過去,現在應該是說芯片的時代


軒軒丶Loveyear


CPU又叫中央處理器 手機和平板,包括PSP 和其他遊戲機也有CPU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個

電腦的CPU不可能時代已經過去 有些辦公還是需要電腦的 手機和平板是不可能代替的

包括軍用也是一樣 你別把自己的無知當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