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喜歡明清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明朝曾擁有過一種新式武器,叫做“紅夷大炮”。其原型是歐洲在1600年前後製造的艦用長炮,明朝後期傳入中國,在引進該類火炮後不久,明朝就仿製成功了。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要比當時明朝本土所使用的“大將軍炮”先進許多。其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整體形狀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可承受爆炸時的衝擊力。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還有兩個圓柱形的炮耳,火炮可以此為軸調節射擊角度,並配有準星和照門,使得射擊更為精準。

1626年,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發揮巨大威力,將攻城的後金大軍轟得血肉橫飛,屍積如山,並將努爾哈赤本人首次打傷,最後鬱鬱而終。一年後的寧錦之戰中,紅夷大炮再次發威,明軍大勝。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那麼明朝的這些紅夷大炮都是哪裡來的呢?最早是打撈沉沒於東南沿海歐洲商船上的大炮而來的。

1620年九月,荷蘭海船在廣東曲江近海沉沒,地方當局派人下海打撈。經過三個月的努力,除了中小銃之外,一共撈得大銃36門。其中24門運往北京城。第二年,又從另外兩艘沉船上打撈出一批大炮。

這些沉船“大銃”中,就有一些出現在了寧遠的城牆上,將後金的八旗鐵騎打得落花流水。

當然了,這些先進的紅夷大炮也並非全部都是來自打撈,1624年,中國南方就已開始自主製造紅夷大炮了。虎門白沙巡檢何儒就鑄造了14門,其中幾門也被帶去了寧遠。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在後來不斷的仿造過程中,明代工匠改進了鑄炮技術,使得製造出來的新型火器不但管壁更薄了,重量更輕了,花費也更少了,而且也比之前更為耐用了。而後金這邊,皇太極自從在火炮上吃了大虧後,也開始募集漢人工匠,最後終於製造出了超越明軍水平的大炮,比如現北京首都博物館珍藏的一門於1643年鑄造的“神威大將軍”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不過儘管明軍對紅夷大炮的防止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但一直以來都有個弱點,那便是其炮手的操作方法,還只是停留在全憑經驗來發射的傳統階段,而此時西方科學家早已經用數學知識,發明了很多簡明實用的輔助儀器工具,比如有增進瞄準技術的“炮規”,有幫助炮手迅速計算出不同材質的炮彈和不同口徑的炮身所要填裝火藥量的“銃尺”等等。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後來,西方的傳教士將這些先進技術輸入中國,徐光啟是最先學習的。

而他的學生孫元化在1630年被授予了登萊巡撫,先後起用了王徵、張燾等官員或將領,並裝備了大量的西洋火器,還聘請了以葡萄牙軍官特謝拉·科雷亞為首的顧問團。銃規、銃尺和矩度儀的使用以及裝彈填藥技巧的掌握等等,都是當時孫元化軍中十分重要的一項訓練內容。

就這樣,孫元化的部隊最終成為了一支受西式訓練、採用西方武器的中國軍隊。軍事力量再一次超越了後金。然而,這支本該受到重視的精銳部隊,最後竟然卻因為一隻雞的緣故集體兵變,直接就導致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大反轉。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1631年,皇太極親率大軍進攻大淩河城(今遼寧錦縣)。孫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率八百騎奔赴前線支援。

這支部隊雖然是奉命北上,可沿途卻得不到官府的給養,行至吳橋時,風雪交加,百姓懼兵,紛紛閉門罷市。一士兵因耐不住飢寒,便偷了當地望族王象春家中的一隻雞。對方要求孔有德將此士兵“穿箭遊街”,引發了軍隊的不滿,遂擁戴孔有德為主,發動了“吳橋兵變”。

次年,在耿仲明的協助下,孔有德率眾佔領了登州。特謝拉·科雷亞及其葡萄牙炮手除三人倖存外,全部戰死。巡撫孫元化雖被叛軍放還,但最終還是被朝廷斬首。徐光啟苦心經營多年的事業就此毀於一旦,一年後鬱鬱而終。

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二人投降後金。孔有德的歸順,不僅令後金獲得了大量精良的西洋火器,而且還得到了全套鑄彈製藥的技術,以及瞄準的知識與儀具。再搭配他們原本就強悍的八旗步騎兵,在當時立馬就形成了一支幾乎就是無堅不摧的勁旅。

一隻雞,居然改變了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

但可惜的是,清朝在康熙年間穩定了政權之後,因為軍事威脅的消失,對火炮的重視程度開始日漸降低。一直到了道光、咸豐之交,中國軍隊連明末的水準都達不到了,這也難怪在後來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挑釁時,毫無招架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