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作為2018年開年第一熱度的科幻片,《湮滅》能在內地上映,其實還挺意外的。

在前陣子,影片就已經在各種自媒體討論一圈了,而昨天,影片也正式內地上映,不知,你們有沒有去看呢?

不過,抱著科幻片的目的,去看了《湮滅》的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反而是影片驚悚的部分。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電影以其詭異的理論,打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讓人不寒而慄、細思恐極的未知世界。尤其是最後那個燈塔的內部設置,在影院看,還真是驚到我了。

這是一部特別有嚼頭的電影,讓人越琢磨越怕。所以,這才是我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不知,有沒有嚇到你呢?

實際上,《湮滅》導演亞歷克斯·嘉蘭涉及科幻反人類題材其實已有多年,當初做編劇的時候,就獻上過好幾個很有意思的編劇作品,包括《別讓我走》,與丹尼·博伊爾合作的《驚變28天》和《太陽浩劫》。

而這幾部電影在觀點上,其實也都挺獨特的,看過的可以好好琢磨下。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丹尼博伊爾 《太陽浩劫》)

前幾年的人氣科幻片《機械姬》,作為嘉蘭的導演處女作,也讓他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他的科幻片,也許格局並沒那麼大,但世界卻很完整,並且都很有哲學深度。

劇情上也總會有很突破的地方,至今還記得其中那場魔性的舞蹈。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機械姬》

《機械姬》之後,《湮滅》作為嘉蘭又一部科幻片,加上又是星雲獎獲獎作品的改編,所以《湮滅》在開發製作時就備受多方期待。

尤其是,《機械姬》的成功,不僅讓Alex Garland名氣大增,也保證了觀眾對他的信任度和期待值,並且有娜塔莉·波特曼、詹妮弗·傑森·李、奧斯卡·伊薩克等實力派演員加盟,確保《湮滅》成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科幻題材電影之一。

自北美上映以來,《湮滅》口碑也是一路走高,尤其是媒評和比較熟悉這類題材的觀眾對本片評價甚高。爛番茄現在也仍然保持著87%的新鮮度,7.6分。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相比專業評分,普通觀眾的評價卻始終維持在7分多,而豆瓣,也同樣是7.3分的評分。實際上,這也跟我們帶著何種預期來期待這部電影有關。

實際上,《湮滅》仍是一部主打概念以及心理驚悚的科幻片,無法與《星際迷航》《星球大戰》之類的科幻大片相比較,如果你帶著看超級視覺大片的目的,一定會有落差。

但是,從其他角度,無論是懸念設定還是科學假想,尤其是詭異的驚悚與恐怖元素,都將是本片意外的收穫,也是我喜歡本片的原因(真心後怕)。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湮滅》改編自美國小說家Jeff Vandermeer的星雲獎同名科幻小說,是《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兩部分別是《當權者》和《接納》。

由於原著的結構和寓意都十分複雜,且怪誕意味明顯,多數人認為無法改編成電影。

所以亞歷克斯·嘉蘭其實對原著進行了不少改編,甚至直接跳出原著進行大量再創作。而這也成為本片遭吐槽的原因之一。不過,拿電影和著作比較,認為其“缺乏深度”“毀原著”的評價其實並不公平,畢竟電影就是電影,小說就是小說,重要的還是創作者有沒有在改變過程中,貫徹或發散出他自己的內容。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電影由一個女生物學家Lena(娜塔麗·波特曼)的遭遇展開。在丈夫(奧斯卡·伊薩克)失蹤一年離奇出現、又突然大出血並陷入重度昏迷病危等一系列事件後,得知丈夫的上一個任務是深入並探索一個叫“The Shimmer”的幻境。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這個幻境包裹在一個巨大的、色彩斑斕的膜裡面,並且逐日延伸,最終會吞滅整個世界。

而Lena的丈夫是上個遠征隊中唯一一個生還的人,且如今生命垂危。組織上決定派出另一支由科學家組成的全女性隊伍,深入其中心燈塔進行科考採樣。Lena處於想要挽救丈夫生命的目的,自願加入了這個隊伍。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這個彩色的膜的設定就挺詭異的其實

影片是通過閃回的方式敘述劇情的,所以一開始就給出了只有Lena生還的結局。並以此為懸念,讓大家猜測她到底在那個未知世界中遭遇了什麼。甚至是她的身份,也非常值得懷疑。

而影片,也隨著Lena這個五人隊伍在進入The Shimmer之後,遭遇的各種離奇事件展開,這其中,既有非常哲思的部分,也有很多驚悚和詭異的元素,相當奇特。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說當今的主流科幻電影多少都受了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是有憑有據的,尤其是像《機械姬》這種人工智能題材的。

在《機械姬》裡,圖靈測試的原理和《銀翼殺手》中Deckard對Rachel的是否是複製人的測試極為相似。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但《湮滅》在原著世界觀和設定的幫助下,也是將“非主流科幻”推進了一大步。

首先《湮滅》比大部分人想的還要有深度。看過全片後不難對The Shimmer會“折射”一切有生命物體的DNA的設定和“自毀“的定義絕對好奇。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就像心理學教授的話,人都是有著自我毀滅傾向的。我們喝酒吸菸,做著或破壞健康或自我放逐的事,自毀難道不是基因裡帶著的嗎?

本片有很大一部分依賴於這個定義,包括結尾也表達了這個意思:自毀與接受。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但《湮滅》放到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的體系中也說得通。

克蘇魯神話是美國著名怪奇小說家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造的一個世界觀,在該世界觀下的小說中,結尾經常是以一個角色因為過分深入未知領域而陷入瘋狂,世界觀被新領域取代,從而開始質疑自己所處的世界和生活,最終的結局大多是死亡或者自我毀滅。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Lovecraft有一種對於恐怖小說的哲學是,人類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懼,而最大的恐懼則是對於未知的恐懼。這些元素都存在於Alex Garland的《湮滅》之中,尤其是他對於結尾的處理(包括對於原著的改動),即使是開放式,仍然能看出其自毀,湮滅,也是一種接受的設定。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而《湮滅》出色的地方,還在於Alex Garland對於整部片的操控能力。

他對這個世界觀的認知還原,包括佈景設計和畫面視效等都非常精美,作品以它的視覺方式,呈現了一個獨特、甚至有些恐怖的未知世界。

而本片的攝影和配樂也都是《機械姬》的老班底,在電影裡也同樣有著出色的發揮。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而對我們內地觀眾來說,娜塔莉·波特曼的加盟,也是影片一大看點。

仔細算算,娜塔莉·波特曼也算是影生一代了,從《殺手萊昂》的小蘿莉至今,很多觀眾是看著她在大銀幕上,從一個小女孩,一點點成為女人。我們通過電影,看著她長大,也算非常獨特的體驗了。

這也恰好是電影留住時間的魅力。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至於影片本身,雖然,關於《湮滅》,確實存有一些爭議,卻不妨礙這是一部非常難得的科幻片,甚至可以稱之為科幻背景的驚悚片或恐怖片,讓人背後有點涼涼的。

同時,無論評價如何,也不妨礙亞歷克斯·嘉蘭是一位非常優秀且獨特的科幻片導演。尤其是在影院看《湮滅》,更該是非常獨特的體驗了。

在影院看這部科幻片,還真有點讓人後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