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對宇宙和時空運行的基本規律進行了極具想象力的預測,很多假說已得到科學實驗的驗證。
但是,聰明如愛因斯坦也想不到在他逝世後,自己的大腦會經歷一段如此奇幻的旅行。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這位天才去世的那一刻。
1955年4月18日凌晨1點15分,愛因斯坦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醫院嚥下最後一口氣。臨死前,他嘴裡嘟囔了幾句德語,可惜醫院值班的護士不懂,錯過了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人的臨終遺言,或許愛因斯坦最後吐出的這幾句話暗藏玄機,能夠使科學的發展少走幾十年彎路呢!
當天晚些時候,愛因斯坦的遺體在特倫頓被火化。第二天,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阿爾伯特卻意外得知,棺槨內父親的遺體已經被人動了手腳!
《紐約時報》隨即發佈了這條驚人的消息,稱“提出相對論和實現核裂變的大腦已經被摘除並用於醫學研究”!
而在愛因斯坦死後進行屍檢的就是病理學家托馬斯·哈維醫生。他通過解剖,確認了愛因斯坦死於大動脈腫瘤破裂。按理來說,哈維醫生的職責到此為止,接下來將屍體移交給其他機構就算完成了任務。那樣的話,歷史書上就永遠不會留下托馬斯·哈維的大名。
也許是對天才大腦產生了強烈的研究慾望,抑或太渴望青史留名,或者只是出於純粹的好奇心,總之,在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春天早上,半生籍籍無名的哈維推開工作室的門,發現曾經名噪一時的大科學家正靜靜的躺在解剖臺上,任由他擺佈。
在完成了例行檢查後,內心強烈的慾望驅使哈維醫生拿起骨鋸,掀開愛因斯坦的頭蓋骨,取出了他的大腦……
聽聞父親的大腦被私自取出,漢斯·阿爾伯特憤怒了,愛因斯坦一生謙遜,生前就曾表示死後不必舉行悼念儀式,骨灰也秘密拋撒,不給那些狂熱的朝聖者留下“祭拜聖地”。但愛因斯坦也曾暗示,他願意醫生對他的遺體就行科學研究。
或許正是利用這一點,哈維醫生巧言說服漢斯允許他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以揭示“造物主最大的奧秘——天才的造就”!
時至今日,人們對於哈維醫生此舉的真正動機仍然莫衷一是,究竟是出於崇高的目的?還是出於醜惡的私利?也許,這就是複雜而晦暗的人性最神秘之處。
從此,哈維醫生名正言順的佔有了愛因斯坦的大腦。雖然他不是神經科醫生,不具備研究人體大腦的專業知識,但哈維聲稱,他會盡快找到美國最優秀的專家來研究這個造物主的傑作。
然而,數年光陰轉瞬即逝,對愛因斯坦大腦的研究卻毫無音訊。時間一久,大家就將這件事慢慢遺忘了。
直到1978年,一位報社編輯偶然想起這件事,想從中挖掘新聞線索,於是派遣年輕的記者斯蒂芬·利維去調查。利維來到當年的普林斯頓醫院,23年過去,這裡早已物是人非,更名為普林斯頓醫學中心,哈維醫生也不見了蹤影。
初出茅廬的利維決心追查到底,他多方打探,輾轉來到堪薩斯州的威奇托,找到了哈維醫生。
在表明自己的來意後,利維驚訝的發現,哈維還在重複那套“大腦科研”的說辭。記者問他為何這麼久沒有研究論文發表,這位醫生卻始終避而不談。
利維堅持要看愛因斯坦大腦的照片,無法推脫的哈維嘴角泛起古怪的笑容,站起身來走到房間的角落,從一堆紙箱裡取出一個大玻璃罐,裡面有塊拳頭大小,顏色灰白的海綿狀腦組織。在另一個更大的罐子裡,還保存著幾十個花生糖大小的腦組織切片。
利維在隨後的調查中發現,早在1955年,哈維醫生就對愛因斯坦的大腦拍照並測量,他還將大腦分成240塊,逐一登記編號,製作了12套共200張幻燈片,還將其中一些樣本交給當時最有名望的專家進行研究。
更重要的是,哈維醫生當時的工作得到愛因斯坦的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奧托·內森的支持,愛因斯坦的好友——神經病理學家哈里·齊默爾曼也參與其中。
但是,哈維醫生滿懷希望送出的那些大腦組織樣本幾乎都石沉大海,沒有從專家那裡得到任何天才大腦的研究有驚人突破的消息。
僅有的幾個回覆內容大同小異——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常人沒有太大區別,這也符合哈維醫生最初的判斷,他曾稱過這個神奇大腦的重量,發現只有1230克,比同時代的男性大腦平均重量還偏輕許多!
此時的哈維失望至極,但仍然牢牢把持著這些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的腦組織,拒絕交給其他人。渴望破解“天才秘密”遠不止哈維一人,美國軍方一度對天才大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蘇聯人也在收集並研究著名科學家的大腦,美軍希望憑藉愛因斯坦的大腦壓老對手一頭。
最終哈維成功地挫敗了美軍和其他人的“奪腦陰謀”,但如同傳說中受詛咒的寶藏一樣,從佔有愛因斯坦的大腦那一天起,哈維就厄運連連——先是失去了醫院的工作,接著妻子離他而去,職業生涯也戛然而止。
歷經人生大起大落的哈維在23年裡顛沛流離,一直珍藏著這些看似普通的人腦切片。也許他從心底裡不願承認愛因斯坦的大腦和平常人無異——構思了相對論和量子假說的大腦怎麼可能平平無奇?證明不了天才的生理基礎,就是現代醫學的奇恥大辱!
命運女神在1978年的夏天第一次向他露出了微笑——利維的採訪見諸報端後,哈維在一夜之間成了媒體的焦點,《科學》期刊登門拜訪,記者在他的家門外排隊等候,後來者只能在屋外的草坪搭起帳篷。眾多知名學者聯繫哈維,希望能得到一份腦組織切片進行研究。
“愛因斯坦大腦研究”時代終於開啟!
隨後科學家發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人聲稱,神經膠質細胞是愛因斯坦聰明的根源;還有人證明,天才大腦的神經元密度更高;其他人的發現包括,大腦左右半球的頂葉下區域明顯更厚,或者大腦胼胝體更厚,說明大腦左右半球間的合作比常人活躍的多……
可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這些大腦的獨特生理特徵是愛因斯坦與生俱來的呢?還是他長期從事抽象思維工作而逐漸形成的?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溝回自出生起就差異巨大,如果將一個普通人的大腦仔細研究,同樣能發現很多獨特之處。而且人生經歷如何影響大腦發育,程度有多深,這些都不得而知。
拋開這一切不談,從1955年起直至今天,“愛因斯坦大腦的奇幻旅行和火熱研究”這件事本身就如同一部曲折離奇的現實主義小說,從中折射了人性的複雜和難以捉摸。
包括主角哈維醫生在內,報社編輯、記者、科學家、政府、醫院、軍隊、學校的諸色人等先後粉墨登場,或為名、或為利、或為公、或為私,圍繞著愛因斯坦的大腦演繹了一幕幕人生話劇。
愛因斯坦若泉下有知,也許會不禁感慨,宇宙和時空的運行規律雖然晦澀難解,但科學總有個盡頭,假以時日,人類的智慧可以破解一切科學奧秘,相比之下,唯有人性才是宇宙間無解的終極秘密!
閱讀更多 宇宙V往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