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二戰初期,日本海軍的實力排名如何?

划船的小石頭


二戰初期,日本海軍已經越居世界第三,其實力已經相當於美國兩洋艦隊總實力的70.6%,如果僅考慮太平洋地區,其實力已經超過了英、美、荷三國海軍實力的總和。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日本海軍的大致情況。

1939 年日本海軍擁有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6艘,巡洋艦37艘,驅逐艦122艘,潛水艇 62艘, 這數據幾乎與當時的美軍不相上下。而且在艦艇技術水平上,日本海軍也屬世界前列,畢竟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就誕生在日本 。

在頂峰時期,日本擁有戰列艦12艘,攻擊和護送航空艦20艘,巡洋艦31艘,驅逐艦78艘以及130多艘的潛艇。除此之外,日本海軍還擁有幾千架飛機的海軍航空部隊。

日本之所以敢主動招惹美國,自然與其強大的海軍實力也有一定的關係。不過,當美國的戰爭機器完全啟動的時候,日本海軍的實力還是與美國差的太遠了,畢竟不是哪個國家都可以造出一百多艘航母的!儘管如此,我們仍不能小看日本海軍!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戰情解碼



兩者海軍的實力取決於兩國對海軍的需求,和不同的作戰想定。空泛的談所謂實力是沒有意義的。先以航母為例,日本的航母雙層機庫,開放式非裝甲甲板(大風除外),那是因為太平洋低海況,島嶼分散缺乏密集的岸基航空基地。這種情況下,航母的穩心高無所謂。儘量多的飛機索敵,先敵發現對方然後進行全甲板攻擊一擊至命才重要,不然後手被攻擊了不沉也沒什麼機會拖帶回去。而英國航母封閉機庫,裝甲甲板,不惜降低載機量和艦速。一方面因為北大西洋海況惡劣,日式開放首去北極航線護航對蘇航運怕是機庫裡整備的載機都全給拍爛,更別說日式勺首的回覆力,顛簸中放飛都難。而且無論地中海還是北大西洋,雙方基地密集,航母大型艦隊隱蔽困難,假想敵德國意大利法國的裝備都談不上玩艦隊航空兵決戰模式,英國的航母就是在岸基航空兵支援下短促突進如塔蘭託或者長期護航作業。機群數量沒那麼重要,也確實不需要太大,反而艦隻抗損能力很重要,這時候裝甲航母的主甲板優勢就出來了,捱上幾枚250公斤航蛋英國佬可以直接繼續放飛接收,就算失去作戰能力,堅持到回本土基地也就往往一晝夜,還有機會搶救回來。日本嘛就得甲板大破加開放機庫油氣猛烈揮發殉爆,不然請雪風補槍吧。同樣的再看巡洋艦:英國數量巨多的輕巡重巡適航性好續航力強防護合理,可以隨時維持在全世界廣大殖民地的存在,單艦戰鬥力可以做犧牲。日本的輕巡重巡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水雷戰隊領艦,和夜間水雷突擊的艦隊保姆,火力必須重才能砸開美國重巡防線上的突破口,速度必須快才能跟上全速突進的驅逐艦水雷戰隊。防護是什麼東西?可以吃嗎?本來就是準備一個戰隊換一條美國主力艦的一次性艦隊,防護有什麼用。指望打殘了還能從所羅門小笠園衝破美軍的航空和潛艇封鎖線拖回本土修復嗎?…日本的強化水雷能力的驅逐艦和英國強調均衡和適航性部族級,也是同樣的道理。大家都是針對自己的需求捨棄和強調不同的方面。實力誰強誰弱不如說看看在誰的主場和針對的戰術想定再比較吧。

英國航母的戰績,簡單的說,珍珠港婦科塔蘭託。大西洋反潛的成效就能讓內海被擊沉主力航母的日軍羞愧。以及艦隊航母彈射器斜角甲板助降透鏡這些引風氣之先的應用……………………………補充分割線……………我只想說,日軍換到歐洲來也一樣是醬油的命。就友鶴號第四艦隊事件這樣的海軍,扔北極護航航線,甲板結冰半米這種氣候,來一次就得有一半自己回不來了。大和的460在北大西洋海浪下,就不說射擊,大橫搖能否順利裝填先打個問號吧。地中海澡盆裡,蛋戰的航程不但沒有用,反倒是持續作戰能力低下抗損性弱全暴露出來。直布羅陀亞歷山大港開羅塞浦路斯馬耳他…各基地持續突擊,再牛的艦戰也成了無暇補彈補油的廢鐵。木甲板捱上一發就得跪,岸基航空兵可不是日本那群最大隻能帶250的艦爆…再等晚上地中海艦隊戰列艦出來補槍才是真酸爽……………………………………補槍………………………世界第二海軍現在還是英國?兵員素質訓練或許還行,規模的話,不用說其他,就和大陸海軍比比吧…另外日本海軍當初所維持的規模是建立在一隻使用一戰技術水平的陸軍裝備,布爾戰爭水平的技術裝備數量和火力投送量,普法戰爭水平軍事思想的落後陸軍;和農民一輩子吃不上的白米飯,數量眾多的南洋妹…這種對國民壓榨的代價上上的…

龍帥林vlog


1939年的日本海軍。

1939年的美國海軍。

1939年的英國海軍。


1939年的法國海軍。

從紙面實力上來講,此時的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力量相當,和法國比遠在其之上。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是世界第一。


不過你問的這個戰爭初期所指不明,從時間上講,英法的戰爭在1939年就開始了,而美國直到1941年才參戰,那時法國都涼了,這要算那個的戰爭初期呢?而從空間上講,英國皇家海軍的紙面實力再強,能把他的主要力量調到遠東對日作戰嗎?所以你問的世界排名也沒有意義。

真正要比較的話,只能比較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時在太平洋區域裡日本與盟軍的力量對比。

從表中可以看出,1941年12月日本在太平洋的力量總體上明顯強於盟國。這也是日本在1941年敢下注豪賭的原因。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日本海軍力量在二戰時期,可以說是排名全球第三的,這是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時所確立的。原本在一戰之後,主要海軍國家進行了一場造艦競賽,原因為了避免惡性競賽,誰也不想把鉅額開支拖死,那時日本已將其絕大多數的財政收入用於造艦了。

最終各國在華盛頓進行了一個海軍軍備談判,當時日本做為主要海軍強國參與之中,為自己謀取了世界第三的位置,僅次於英美。當時的英國和美國達成協議,二者並列第一,日本只能拿第三的位置,當時主要競爭的還是艦艇位噸數量。

最後達成,5:5:3:1.75:1.75的比例,這就是美英日法意五國的軍艦比列,為此日本保有現役9艘戰列艦,另有一艘改裝為訓練艦,這樣一共10艘,英美則為各15艘戰列艦。

原本條約的有效期為十年,後來又延長了五年,直到1937年才中止,雖然在1937年之前,日本已決心擴充軍備,進行大規模的造艦工程,但是相差的比例大,而且英美也進行了造艦工作。到1942年時,日本也沒有能夠改變自己第三的地位,日本的戰列艦至多時,也只有12艘。

日本敢去招惹美國,不是實力有多強,只是不得不打,日本沒有其他選擇了。所能依賴的日本在亞太地區的相對優勢,幾乎相當於英法荷澳等國的海軍艦艇總和。這主要是英美都沒有將主力放到太平洋,這也是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取得大勝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對於英美,日本尚有差距,當美國的戰爭機械運轉起來之後,其海量的軍艦遠不是日本可以比及的,日本也就沒什麼機會了。


南國軍情


日本海軍在排水量上是世界第三的。

但是主力艦的噸位還是不如美國,美國3萬噸的9艘,2萬噸的5艘(開戰時3艘在大西洋艦隊,珍珠港內2艘)。日本3萬噸的6艘,2萬噸的4艘(後改裝增加到3萬噸)。

英國單艦排水量小,2萬噸的居多。

艦隊航空母艦才6艘,艦載機330多架。

英國4艘大型航母艦載機180架,美國5艘艦隊航母艦載機360多架。

在新建航母和戰列艦上,日本就不如英美了。美國造了9艘。英國7艘。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二戰初期,就以太平洋戰爭開始前計算吧。當時日本海軍要比美國弱一些,比英國稍強,比法國強的多,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二名。

可以做一個簡單對比,即只比較大型航母、主炮口徑在16吋(406毫米)以上的戰艦。

一、大型航空母艦

美國有六艘,列剋星敦、薩拉託加、約克城、大黃蜂、企業、黃蜂。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載機量90架

日本有六艘,赤城、加賀、飛龍、蒼龍、瑞鶴、翔鶴。

翔鶴級航空母艦,載機量超過八十架

英國有六艘,暴怒、鷹、光輝、勝利、可畏、不撓。不過暴怒和鷹建造於一戰時期,都已老舊,四艘光輝級載機量少,英國艦載機質量當時也不如日本,所以公認日本航母部隊強於英國。

光輝級航空母艦,載機量只有四十多架

法國零艘。

二、大型戰艦

美國有五艘,3艘科羅拉多級(8門406毫米主炮),2艘北卡羅來納級(406毫米主炮9門)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美國第一種快速戰列艦

日本有三艘,2艘長門級(410毫米主炮8門),1艘大和級(460主炮9門)。

大和號戰列艦,世界最強戰列艦

英國有二艘,2艘納爾遜級(406毫米主炮9門)。

納爾遜級戰列艦,也就只能用來欺負沒有16吋炮的歐洲小朋友了,不是科羅拉多和長門的對手,更別說大和了

法國有零艘。

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海軍之所以敢於挑戰美國,還是有點底氣的。但美國的工業能力遠勝於日本,戰爭機器一開啟之後,日本就很快處於下風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論海軍噸位,日軍在二戰初期的排名應該是世界第三。但就海軍實力而言,應該在美軍之上,甚至和英國皇家海軍不分伯仲。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把世界上最好的艦船,飛機和作戰人員亮了出來,他們的海軍飛行員都是經歷過上千小時飛行的老兵,經驗比美軍豐富多了。而聯合艦隊挺進印度洋和孟加拉灣,把皇家海軍驅逐出了印度洋,這種了不起的成就就連丘吉爾都表示出了驚懼。如果二戰初期日軍海軍不是謀求與美國海軍主力決戰而向西直搗蘇伊士運河佔領近東,二戰歷史就會改寫。可惜啊可惜,極權國家是不可能真正聯合作戰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