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了以後,放棄當前。這句話有道理嗎?


有人說,為了以後的幸福,放棄當前的享受。

什麼是幸福?
幸福首先就是我們活著,或者說存在著,可以自由地呼吸。
幸福其次就是,我們有眼睛,可以看,看這世間的一切美好。我們有嘴和舌頭,可以嚐嚐這世間的一切美味。

讓生命存在、讓生命愉悅、讓生命提升,這是生命的本能。

生命的基礎是存在。然後是愉悅。愉悅其實是表象,其本質還是生命的舒展,也就是“自由”。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只為存在而存在。為了讓生命存在,為了這第一個本能,他們通常已經精疲力竭了,不會有太多心思和精力,來想到其它。或者也會想著,但是,終究也只是想想而已。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這些人,就在精疲力竭中,就在一層層的無奈與麻木中,走過自己的一生。

或者出身較高,或者資質較高,或者才華較高,又或者心志非凡。總之,就是這些,讓他們的人生,也不同一般。他們可以輕易或較輕易地達成生命的第一個本能。


然後,他們有時間,有心思,也有能力,來追逐生命的愉悅,感受著生命的第二個本能。

更進一步,讓生命提升,也是為了讓生命更好地存在,以及更好地愉悅。

一種人,提升著世界的高度。
一種人,在世界中,提升著自己的高度。
前者比如科學家,後者比如政治家。比如商人。
這兩種人,孰優孰劣、孰是孰非呢?這一點不太好分辨。但有一點是沒有疑問的,那就是,這兩種人,彼此之間,真是截然分明。

前者,對後者是相當不屑的。同時,後者對前者,也是淡然一笑的。

有兩位師兄弟,都很刻苦學習,比絕大多數的博士同學都刻苦。然後,天道酬勤,他們的刻苦換來了回報,這兩位都早早地晉級教授,他們可以活得舒舒服服,且受人尊重了。
師兄仍然如以前一般地刻苦研究著。
師弟卻完全地放棄了學術研究,投身於身為教授可以影響到的學院事務。


面對這種情況,師兄看不下去了,便對師弟道:‘師弟,為什麼你前後的變化會這樣大?難道你以前的刻苦都是假的嗎?
師弟說:師兄,我以前的刻苦,就是為了今天啊,也是為了我們的以後。

你覺得這兩個人,誰是,誰非?

這兩個人,所行所為,都是本心。我分不出,誰是誰非。

誰是誰非若不好說,那麼,誰高誰低呢?

也分不出。

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職員,只需大約一半的時間來勞作就可以了,還有一半時間,他們可以閒著,可以做些喜歡做的事情。

隨著一步步地往上走,有些東西,終是會由很在乎慢慢變得無所謂,由很重要慢慢變得無足輕重。同時,以前一些無所謂、漠不關心的東西,也會慢慢走進生命之中

從衣食富足,到安閒舒適。從自由自在,到縱橫尊榮。這是人的生命在一步步得到伸展和滿足的過程,也是人的本能。

一個人的所思所想,所願所望,總體來說,就以這樣的一個方向。在前進著,在向前拓展著。千年萬年以前,是這樣,千年萬里以後,還會是這樣。也可以說。自有生命以來,一直會是這樣。

這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發展方向。

將來就在當下。

為了以後,放棄當前。這句話有道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