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蘋果新專利“邊緣操作”,又要向HTC致敬了嗎?

xwaicdd


只要我蘋果打一個響指,你們一半的手機都別想賣了

作為在美國市場除了蘋果外最熱銷的手機品牌,三星入美之路走的也並不輕鬆。來自“友商”蘋果的專利攻擊從 2011 年至今已經拖了七年了,這場專利大戰中雙方有來有往,除了近 10.5 億的賠款,更令三星難受的是時不時的禁售限制。
本週蘋果和三星將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展開為期一週的博弈,但無論最終判決如何,這場戰爭除非有一方倒閉否則是絕不可能落下帷幕的。

而圍繞著蘋果三星進行專利壓制的這 7 年,一切都是從一個小小的圓角開始的。


Geek君有話說

有關專利這件事,真細說起來確實很難吵清哪些是聰明人的不約而同,哪些是打著侵權的擦邊球。要做好界定很難,而大公司之間的鬥爭出發點也都不過是商業上的博弈罷了。蘋果最近申請了圓形手錶專利,有很大可能只是為了在專利上壓制競爭對手。
▲蘋果圓形錶盤專利

過於寬鬆的知識產權氛圍會造成抄襲成性,體現在手機上就是千機一面,而過於嚴苛的專利制度,則會造成漏洞,被專利流氓趁機得利。


一個圓角引發的慘案

時間倒回到 2011 年,在蘋果最初對三星提出的侵權訴訟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蘋果認為三星的設計語言中對圖標的圓角設計是明目張膽的抄襲,這讓當時的三星最新款機型看起來界面與蘋果很相像。
▲也沒有很圓
“三星的最新款產品無論是從硬件外觀還是用戶界面,甚至是包裝方式都與 iPhone 和 iPad 很像,這絕不是巧合。”
面對蘋果的質疑,三星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回應,認為三星在電子設備界獲得長足發展是因自身對核心技術的不斷鑽研,面對蘋果的訴訟他們也會積極應對,並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隨著這場大戰的逐漸深入,蘋果充分顯示了自己作為科技巨頭的老道經驗,那就是無論是什麼專利都申請到手再說,在法庭提交的資料中,蘋果方十分清楚的標明瞭被侵權的地方,如編號 '647 的地址和數字鏈接專利以及編號為 '721 的滑動解鎖專利,這些三星也都在自己的產品中使用了,因此構成了侵權。
▲蘋果滑動解鎖專利
也正是因為蘋果對於專利細枝末節的管理,所以導致三星在法庭上並不能以科技共通作為反駁點,而只能轉而聲稱這些只是合理的市場競爭。所以這場專利大戰幾乎演變為了菜市場吵架,各自都無法認同對方只能以聲音大小來論對錯。
在主場美國蘋果贏得了法院的青睞獲得了勝利,三星部分產品遭到禁售,而不甘示弱的三星便將戰火燒到了其他地方。澳洲法庭認為二者之間的爭論簡直是荒謬,建議庭外和解。英國方面則認為,三星平板根本就沒有蘋果的“酷炫”,構不成抄襲和侵權,這場訴訟三星贏得很苦澀。
▲左:Apple 右:Samsung
有趣的是,正當蘋果與三星為專利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二者還正處於長足的合作之中。彼時蘋果的手機與平板的 A4 、A5 芯片都由三星製造,屏幕訂單也逐漸向三星轉移。
可以看出對於兩家科技巨頭來說,這場專利大戰是一次無關金錢的互相牽制和博弈,所以官司才會像老太太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始終結束不了。
即使是被判決並賠償了 5.48 億美元,三星方面也始終不懈上訴,終於 2017 年 10 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將於 2018 年也就是本週再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利用美國的專利制度來遏制競爭對手這事蘋果做起來算是輕車熟路,許多國產廠商明目張膽的抄襲其中一個大前提就是絕不會跑到蘋果眼皮底下賣。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蘋果在手機方面對其他廠商最直接的專利限制大概就是圓形的 Home 鍵了,就連自稱“東半球最好用”的錘子,發佈自家 M1L 時也不敢往西半球賣。
▲左:iPhone 右:錘子M1L
當然國內小廠商諸如紅綠大廠這種對蘋果 UI 像素級的抄襲,沒賣到蘋果眼皮子底下也就被無視了。但如果想走國際市場,那麼一筆鉅額的過路費是少不了的了。
▲左:VIVO X21 右:iPhone X
不過美國的司法女神也並不總是眷顧同一方的,作為常拿專利作為武器的蘋果也曾吃過虧。今年 4 月蘋果就在一場長達八年的專利案件中敗下陣來,因蘋果軟件中 FaceTime 及 iMessage 侵犯了 VirnetX 公司與安全數據通訊相關的所有相關專利知識產權,德克薩斯州法院判決蘋果要賠償該公司高達 5 億美金的專利費用。
當然這對於第一季度營收 200 億美金的蘋果來說算不上什麼,並且這種以專利賠付為主要營收來源的專利流氓也不存在什麼商業上的威脅,所以蘋果也沒有戀戰。
不過被 VirnetX 公司坑過的不止一家,微軟、谷歌等也都吃過同樣的虧。不知是否是看透了專利之間的鬥爭所帶來無休止的爭吵,谷歌於去年承諾不會因部分專利而起訴別家公司,特斯拉也曾在微博中宣佈過同樣的理念。

極客視界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今年3月份,據外媒 Patently Apple 的報導,蘋果的專利文件申請書曝光,專利申請書顯示,蘋果可能在iPhone 機身側邊的邊框上加入全新功能的“觸摸按鈕”。

蘋果可能在機身側邊設置的按鈕按鈕,有可能是虛擬的或者是實體的。有可能是將具有先進的觸摸反饋技術新功能,因為這個功能有按壓感應。這個功能可感應用戶的指紋甚至按壓力道,並可根據不同的按壓力道,使手機執行不一樣的任務,而且用戶可以自行設置。

有沒有感覺很熟悉?

當初HTC U11就是這樣做的,最新的HTC U12也有哦。

所以這不是什麼什麼新鮮的事情了。HTC早就有了。但是蘋果會使用嗎?我看不一定的。因為這一項技術還沒有成熟起來,功能使用都在比較初級的地步。這樣不成熟的功能,可能蘋果只是做一個技術儲備,而等到成熟了再使用。我們看到蘋果推出了3D-Touch之後,功能是一步一部開發的,使用用處還不大。還在晚上的階段。如果蘋果還上按壓的邊緣的設計,估計又需要大量的優化,擠牙膏的蘋果會冒險嗎?不知道。或者可能出現在最高端的機器上做做試驗吧。

不過我也不覺得蘋果抄襲,你看看,第一臺手機是摩托羅拉發明的,全世界都在抄襲摩托羅拉?反正智能手機發展到了瓶頸,大家都在找方向創新。

要是侵權的話,人家早就告了,你看三星告蘋果,蘋果告三星,一大堆這種事。

有人說,蘋果要是告廠商侵權,其他廠商就不用賣了?這就太naive了吧?蘋果專利很多,但是很多手機也有自己的專利。如果有人專利侵權蘋果,那肯定會放過你?想太多。蘋果還不是用了小米的“全面屏”做宣傳,用了安卓的管理中心、雙攝、快充?

蘋果因為基帶和專利還需要向高通繳納數十億的專利費用呢。有些人啊,就是naive了。


太平洋電腦網


嗨,這年頭蘋果的專利就像男人的承諾,都是不能當真的。

只要你活的足夠久,你就會知道,大部分蘋果申請的專利,或者被媒體挖出來的蘋果的專利,極大概率的,都不會出現在蘋果後來的產品上。

不信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早在06年的時候,就有蘋果專利顯示,蘋果在申請一個平板電腦的專利了,但是那個專利,怎麼說呢?就像一個去掉了鍵盤的MacBook 的屏幕,上面還有USB 接口,HDMI 接口的電腦,對了,和surface 很像,不知道微軟是不是看到蘋果當時的專利,有了靈感的。可是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蘋果拿出的平板電腦,是iPad ,和之前的專利千差萬別。

第二,iPhone x出現真機之前,有哪個媒體從蘋果申請的專利裡找到了這個專利?並且預測蘋果會推出這樣的劉海屏?一個也沒有。整個市場上,在蘋果的諜照機出來之前,都是一幫設計師用渲染圖在意淫所謂的新iPhone 。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把蘋果最近幾年被媒體報道出來的專利拿出來看一看,統計一下,基本上符合這個規律:申請的專利不會作為產品,作為產品的專利上找不到。

當然,這指的是外觀,界面等專利,硬件技術等功能性的不在內。比如蘋果的觸摸板支持識別手掌放上去而不會誤觸,這個專利之前早就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蘋果申請專利,無外乎這麼幾個用途:1,提前佔坑,防止其他人用專利對付自己。2,迷惑對手。3,公司內部有創意,就先申請了。

而這三點,以蘋果的尿性,都會為一個目標讓步,那就是新產品的保密。

儘管庫克時代,蘋果的保密性已經不如喬布斯時代,但是蘋果還是儘可能做到保密,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大家就理解了,蘋果現在能被大家發現的專利,大概率是不會用的。或者即使要用,也會做某種變形。

至於什麼致敬HTC,在這個前提下,只不過是一場自我意淫罷了,這和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心儀的女生,興奮的連自己和她生的娃的名字都想好了一樣衝動的不靠譜。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HTC在努力拼搏,創新,開拓市場,但其因某種原因被市場邊緣化。創新精神值得點贊,邊緣操作是一種新鮮玩法,方便操作簡單,運作方便,值得借鑑。蘋果就是抄襲,新專利它不配。借鑑功能玩法兒,提高手機功能操作還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