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以史为镜 中兴「芯」痛与三星半导体30年卧薪尝胆启示录

行业关注

近期,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实施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并处以3亿美元的罚款。4月20日中兴董事长殷一民承认:美国的出口禁令可能导致中兴通讯立即进入休克状态。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是中兴、中兴究竟做了什么?

完整认识『中性事件』需要将时间线退回到2016年:中兴因违反美国对伊朗出口商品禁运条约(中方未投反对票),受到了8.9亿美元的处罚并承诺开除4名高管及追究其他35名涉案员工的经济责任。在实际执行中,中兴并未完整履行『追究其他35名涉案员工的经济责任』的条款。这才有了两年后正值所谓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兴事件。

以史为镜 中兴「芯」痛与三星半导体30年卧薪尝胆启示录

然而,事情远没有就此结束。禁令中『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的表述基本上是一种全产业链的封锁。举一个离消费者最近的例子,谷歌母公司可能会依据禁令不再为中兴手机提供授权、系统更新和技术支持。原则上,这样的手机是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换言之,禁止美企对中兴出口,也就禁止了中兴对外出口的可能性.

中兴『芯』背后的大国之痛

翻开科技资讯,上一次我们提及『中华酷联』这件事是2013年。然而,中兴终端业务与中兴通讯是两个概念。完整版的中兴通讯还有个身份: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在中兴官方表述中,手机及家庭终端业务在十六主营业务中排在倒数第五顺位。

其主要产品包括2G/3G/4G/5G无线基站与核心网、IMS、固网接入与承载、光网络、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换机、政企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手机及家庭终端、智慧城市、ICT业务,以及航空、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传输设备。

或许,你可以理解为中兴处在整个通讯行业产业链的中上游。在产业下游,中华酷联之后,自然有花酷小妹崛起。然而,中兴和华为的相对上游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豁免了这种眼花缭乱的市场纷争。

可是,中兴的这种相对优势是不完整的。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表示『中兴通讯在各个主要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大量使用自己研发设计的专用芯片,但是我们还是有大笔的通用器件不可避免的外购』。

一句『不可避免』道出了行业现状,这或许是科技与商业全球化的常态,同时也道出了中兴们的无奈——我们无法考证『大量』占比有多大,也无法统计『大笔』究竟有多少 ,但至少已经到了『立即休克』的状态。实际上,中国庞大的芯片市场一直被海外半导体巨头掌控,目前的自给率仅为10%左右,不得不每年从海外进口超过2000亿美元的芯片,相当于年原油进口额的2倍。

根据郎咸平教授的产业链理论,越处在产业链的上游越不容易被替代,越处在产业链的下游越容易被替代,或许此时的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睡觉都能笑醒。

如果通讯行业的竞争是一场『杀和』游戏,那么中兴就是一个在四人排位赛中唯一一个靠着一个一级头和手枪进入决赛圈的选手:背后是跑毒失败的队友,面前是垄断着天命圈、制高点、8倍镜和满配顶级装备的满编一队人。此时,对方如何围剿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真正应该恐慌的并不只有中兴,而是整个中国科技圈。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我们在芯片等核心技术上产业布局的整体滞后性——不是一两项技术和一两个企业的滞后性。『不可避免的外购』最可怕的不是不可避免而是『外购』,我们有理由相信殷一民所指的外是外国,无队友可以依靠或许中兴悲壮的另一个原因。我们该讨论的不是美国商务部处罚的合理性和中兴操作的合规性,而是在这次贸易战或者下次贸易战中谁会是下一个中兴以及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中兴。我们真的就没有前车之鉴?

邻家三星的30年产业布局

从经济全球化开始,产业转移就在产业链这个纵向维度和全球这个横向维度上进行。中兴事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过换一个角度讲,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能够学习的对象有很多。

让我们来关注下隔壁的三星,别誉为韩国人一生无法回避的三件事之一。在2017年以来的三星可以用『屋漏偏逢连夜雨』来形容:Note7全球禁售并召回与实际接班人李在镕被收监。任何关于三星有可能『休克』的推断都是合理的。然而,三星2017年财报却出奇的好看:

仅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净利润达到11.1万亿韩元(约合98.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53万亿韩元增长145%,运营利润为14.53万亿韩元(约合1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79%,营收达到了62万亿韩元(约合52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与中兴通讯颇为相似,手机并不是三星最赚钱的业务板块。消费电子类仅排在三星的第四位。企业级设备解决方案和半导体芯片最为成功,利润都是在10万亿韩元左右。

从2018年来看,三星最擅长的存储类DRAM芯片和图形CMOS,在上个世纪70年代,都被美国企业垄断。70年代末,逐渐从美国转移到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东芝等顶级芯片制造商。而三星的登场并不完全是一种自然,更多的是韩国政府与企业的集体行动:

一、科研机构陪跑

1971年和1978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和韩国产业经济技术研究院先后开始半导体技术试验与研究;1981年,研制出4英寸晶圆制造亚微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设计并生产了8位微处理机和2KBSRAM。

二、举国之力的资金扶持

1981年,韩国政府制定了“半导体工业育成计划”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性长期规划(1982-1986);1986年10月,韩国政府推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并推动韩国三大半导体制造商及6所大学结盟研发,注意,政府承担了其中57%的研发经费;1997年,韩国政府实施“新一代半导体基础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地开发出了256M DRAM的基础技术和1G DRAM的先进基础技术。

三、韩国企业联盟共赢

1987年,由多家韩国本土企业组成的电子通信研究所联盟(ETRI)生产出4MDRAM原型,相关技术扩散到半导体研究开发联盟中。而小米和华为,中兴之间,彼此更多的是商业竞争的关系,并未形成任何半导体相关的联盟。

四、三星多年布局

1、必要的收购

1978年,三星集团进军半导体产业主要通过向不景气的美国小型半导体公司购买芯片设计与加工技术实现

:合资企业“韩国半导体”和美国仙童公司的韩国子公司;1982年,三星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从事双极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研制;1983年,三星混合美国美光与日本夏普技术建立第一个芯片工厂并开发出64K DRAM。经过四年努力,韩国在技术上仍落后4年。

注意,在这次中兴被禁之前,特朗普就直接出面,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打断了博通(被新加坡公司收购)收购高通的提议。两件事都在半年之内发生!

2、从追赶到并肩,用了15年

1984年,三星生产出6英寸晶圆并开发出了256K DRAM,进入行业6年后首次挤进全球芯片领域一线阵容;1985年,三星输出首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品64K DRAM;1986年,三星开始大规模生产256K DRAM并开发出1M DRAM;1988年,三星率先宣布完成4M DRAM设计,落后日本的时间缩短到6个月。1990年,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三个16M DRAM。1992年,三星电子开发出世界第一个64M DRAM。在追赶近15年后,韩国芯片技术终于与日本厂商实现技术同步。

3、长达24年的领先

1994年,韩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256M DRAM;1996年,开发出世界最快的CPU(中央处理器)Alpha芯片。从此,韩国在DRAM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至此,距离三星电子布局半导体芯片行业已经过去将近30年。此后,存储类芯片几乎成为了三星的独角戏:

  • 世界最小的半导体封装并成为世界第一个拥有4GB半导体处理生产技术的厂商

  • 世界第一个128MB SDRAM8以及128MB Flash内存9

  • 世界首个1G Flash内存原型并成为世界最先实现1G DDR10 DRAM芯片商业化的公司

  • 世界第一个1GHz CPU

  • 世界第一个24-英寸宽屏TFT-LCD

  • 第一批大规模生产的256M SDRAM芯片

  • 第一款可以具备DDR制造选项的128M SDRAM

  • 世界首款真正的双面液晶显示器和世界首个50nm 1G DRAM

  • 出世界第一款30nm 64Gb NAND Flash13内存

  • 世界第一款40nm DRAM

  • 世界功率最低的 1GHz移动CPU内核

  • 世界第一个0.6mm 8 芯片封装

  • 批量生产了世界第一款40nm DDR3 DRAM

  • 行业内第一款30nm级1GB DDR4 DRAM和生产世界首款64GB MLC NAND闪存

  • 世界上首款20nm 2GB DDR3 DRAM

  • 业内第一款依靠DDR4内存技术的16G 服务器模块

  • 最快嵌入式NAND内存和业内最高密度128GB嵌入式NAND内存

  • 行业第一款2GB LPDDR2手机DRAM

  • 三星研发出世界第一款4GB LPDDR3手机DRAM

4、为下一个十年提前布局

韩企居安思危的特性,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更为彻底:三星领导层在2014年调整存储器和非存储器领域布局,试图扭转品类单一的局面;而且三星的野心还延伸到人工智能(AI)芯片和远紫外线(EUV)7纳米芯片领域,这一切都是在日本那句『韩国用15年也无法超越日本』之后发生的。

知耻而后勇:国内科技行业当如何?

从韩国芯片行业30多年发展史中,我们应该学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加紧实现芯片自给自足,这不是商业问题,这是关系到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问题。认清行业发展规律,提前布局,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市场多方努力下,不仅可以避免中兴事件的再次发生,而且能够让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得更加主动和从容:

01 从行业竞争上升到国家意志

芯片产业发展具有周期性,韩国正是在行业低谷期猛烈投资才能连续超越美日,要实现芯片自给目标,必须兼有政府倾斜政策的扶持、新技术的应用载体和强大的资金支持,前期要能忍耐财务压力保持巨额持续投入。

02教育研发机构和企业抱团

市场开发已经足够企业去消耗精力,核心技术的攻坚战理应由各类科研机构来完成,积极学习美日韩芯片技术加强技术整合和独立研发。并且中兴、华为、以及所有国内厂商应当,尽快形成联盟,让华为麒麟变成中国厂商的麒麟,让小米的“松果”变成华米OV的松果。

03消费者与社会

中国市场巨大,可以帮助芯片企业快速缩短投资回报周期,且当前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有助于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请国内消费者和市场给这些企业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中国芯片产业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事实,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04媒体与舆论

过往的媒体报道中,对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关注太少了,让我们以这篇文稿为起点开始关注国产芯片技术,关心真正能够让中国科技变得更好的核心技术,让那些有价值的科技信息真正触达每一个国人的内心。

笔者是在一身冷汗中洗完这篇文章,为一群美国企业在美国政府领导下集体耍流氓所惊吓,为韩国企业30多年不停追赶世界第一的步伐所震撼,为尚有数年才能到来核心技术自主而焦虑。

以史为镜 中兴「芯」痛与三星半导体30年卧薪尝胆启示录

科技从未如此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