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奪命殺手”來勢凶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指腦實質內的血管自發性破裂引起腦內的出血,約佔全部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是死亡率和致殘率較高的一種常見病,是我國腦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臨床類型,被稱為現代人的“奪命殺手”。

“奪命殺手”來勢兇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以往本病在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中多見,但近年來研究發現,腦出血這種疾病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被它盯上。在有腦出血症狀的人群中,40歲左右的人成為了腦血管疾病的高發群體,甚至還有20多歲就有輕微病症,30歲便病發了的患者。患者的年齡越來越小,表明現在突發腦出血已經不再是曾經的“老年病”。 它的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腫瘤或者癌症,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患病數日內便會死亡,就算熬過危險期也會有半數的患者會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行動障礙等等。

“奪命殺手”來勢兇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腦出血臨床表現

1、多數在情緒緊張、興奮、排便和用力時發病,少數於靜態發病。氣候變化劇烈時發病較多。起病前多無預感,僅少數患者發病前有頭痛、頭昏、動作不便和口齒不清等症狀。

“奪命殺手”來勢兇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2、發病突然,一般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高峰,急性期多表現為突然頭痛、頭暈、嘔吐、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和大小便失禁等。

3、血壓可增高。

4、因出血部位不同,表現有差異。

內囊出血:是最常見的出血部位。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對側“三偏”(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內囊出血病輯範圍較大,神經損害症狀較重。但若出血偏於內囊外側,主要損害外囊部位,則臨床症狀多較輕些,多無意識障礙,偏癱也輕,預後較好。

丘腦出血:如屬一側丘腦出血,且出血量較少時,表現對側輕癱,對側偏身感覺障礙,特別是本體感覺障礙明顯。如果出血量大,受損部位波及對側丘腦及丘腦下部,則出現嘔吐咖啡樣物,嘔吐頻繁呈噴射狀,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癱瘓、雙眼向鼻尖注視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預後不好。

腦葉出血:也稱為皮質下白質出血,可發生於任何腦葉。除表現頭痛、嘔吐外,不同腦葉的出血,臨床表現亦有不同。如額葉出血可出現精神症狀,如煩躁不安、疑慮,對側偏癱、運動性失語等;頂葉出血則出現對側感覺障礙;顳葉出血可出現感覺性失語、精神症狀等;枕葉出血則以偏盲最為常見。腦葉出血一般症狀均略輕些,預後相對較好。

橋腦出血:橋腦是腦幹出血的好發部位。早期表現病處側面癱,對側肢體攤,稱為交叉性癱。這是橋腦出血的臨床特點。如果出血量大,則影響對側,出現四肢癱、瞳孔縮小、高熱、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腦室則出現抽搐、呼吸不規則等嚴重症狀,預後多不好;

小腦出血:若出血量少,臨床表現常常是先出現頭暈,繼則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走路不穩、講話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壓迫延髓生命中樞,嚴重者可突然死亡。

腦室出血: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腦室出血為腦室內脈絡叢破裂出血,較為少見。繼發性者是由於腦內出血量大,穿破腦實質流入腦室。臨床表現為嘔吐、多汗、皮膚髮紫或蒼白。發病後1~2小時便陷入深昏迷、高熱、四肢癱或呈強直性抽搐、血壓不穩、呼吸不規律等。病情多為嚴重,預後不良。

重點關注:假如突發劇烈頭痛,尤其是類似爆炸樣頭痛,或發現身邊的人突然出現頭痛,大汗,噁心,嘔吐,甚至突發昏迷,立刻拔打120,就近入院治療。

“奪命殺手”來勢兇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患者發生腦溢血後,親友應進行如下緊急救護:

1、保持鎮靜並立即將患者平臥。千萬不要急著將病人送往醫院,以免路途震盪,可將其頭偏向一側,以防痰液、嘔吐物吸入氣管。

2、可用冷毛巾覆蓋患者頭部,因血管在遇冷時收縮,可減少出血量;

3、患者大小便失禁時,應就地處理,不可隨意移動患者身體,以防腦出血加重;

4、迅速鬆解患者衣領和腰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冷時注意保暖,天熱時注意降溫;

5、如果患者昏迷併發出強烈鼾聲,表示其舌根已經下墜,可用手帕或紗布包住患者舌頭,輕輕向外拉出;

6、在患者病情穩定送往醫院途中,車輛應儘量平穩行駛,以減少顛簸震動;同時將患者頭部稍稍抬高,與地面保持20度角,並隨時注意病情變化。

“奪命殺手”來勢兇猛,救命知識請您知道(腦出血篇一)

願大家多瞭解一些醫學常識,健健康康的工作和生活。不讓一個疾病毀了一個家庭!如果還有什麼不瞭解的或者是還想了解更多健康生活知識的朋友都可以關注和私信我,一定答覆哦!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