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在大家對於生二胎的態度是:90後不想生,80後不願生,70後搶著生,為什麼?

創意優選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了兩年,不僅沒有預期的人口猛增,拉昇生育率,反倒是出生人口、人口出生率出現了“雙降”現象。

到底是沒有生育的意願,還是 “孩子不是你想生就能生”的現實無奈?

我身邊很多80後確實不願生孩子,一是壓力太大,二是自己還是個孩子,一想到還要養個孩子,頓時感覺不那麼自由了。

90後們呢,一部分人已經走出婚姻,一部分人享受著佛系人生,一部分人沉浸在喪文化中,你拿什麼勸人家生娃?!

的確,對於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的80、90一代,想要自我實現的意願大大高於70後們,本來生育的動力也不足,再加上各種客觀環境的制約,就更不想生孩子了。

生二胎的主力軍,據說是75後85前的居多,我沒有查到官方統計數據,但身邊30+,35+,甚至40+選擇生二胎也的確不少。身邊一家兩百來人的小國企近兩年見到了8個要二娃的(實際應該還不止這個數),年齡都在30+以上。

客觀環境來講,70後的生娃壓力貌似是要小一點,畢竟那時候的房價沒這麼高啊,工作也部分是分配,本科畢業找個央企國企不難,現在經過多年工作經驗積累也都小有所成。

有專家分析這是獨生子女一代的“報復性生育”,倒也不無道理。

不管有沒有生育意願,經濟條件都是生娃的重要考慮因素。

畢竟,孩子看個感冒一百塊的時代都過去了。大部分城市房價萬元以下的時代也過去了,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7-2016年這十年來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和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都比10年前增長了一倍左右,別墅、高檔公寓平均銷售價格比10年前增長了2倍左右(見圖)。而2016年統計的7203元/平方米的住宅房平均銷售價格恐怕與大家對房價的實際增長感覺差了很大一截。

但平均工資漲的並不是很快。對於傳統買房觀念根深蒂固的我們來說,恐怕很多人都不忍心讓自己的下一代在租房中成長,所以,這孩子,還真不是你想生就能隨便生的。


槓桿遊戲


我是自己開兒童攝影店的,最近幾年來拍照的很多大齡父母,你見了都得先問孩子給你啥關係?畢竟弄錯輩分很尷尬的

就我接觸的這些客戶來分析一下為嘛年齡越大越想生

首先我的一個長期客戶:

孩子爸媽都是70後,大女兒20歲了,生了個龍鳳胎二胎。

跟他們聊過為什麼要生二胎呢。他們給我的回答是 當年就想多要一個,因為計劃生育查得緊,沒辦法只能生一個。其實還是傳統觀念,就想多生個,多個孩子,以後老了多個照應。另外就是經濟壓力小,事業都穩定了,也有能力負擔二孩的經濟。

80後的客戶:

一般這個年齡段大孩在2-8歲之間,比較好帶了,但是生活壓力還是不小的。孩子上學,接送都是問題。生二胎對於他們來說壓力確實是有的。

生二胎大多數是基於兩個原因。

1 頂不住家裡老年人催,政策都開放了你們幹嘛不生,生了我幫你帶。

2 意外懷了,那就生吧,反正也開放了

90後的客戶:

我也是90後,和這個年齡的客戶聊得比較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願意這麼早生娃的。都希望趁年輕,多賺點錢。在事業上多做突破,小兩口出去旅旅遊,過過二人世界。不過往往這個時候容易懷上。。。結婚了懷了,那就生吧。這個心態站大多數

我家的二胎也快出來了,也是雙胞胎。生活的壓力很大很大滴。只希望努力工作,為他們撐起來。


三個娃親子小課堂


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不同時代造就不一樣的思維價值觀。例如,70後,大多數步入中年,而對於他們而言,身處那個年代經歷了幾輪投資黃金期,當時90年代隨意投資股票、投資房產的成本極低,而長期持有下來就是一筆豐厚的財富了,而對於早年積累到一筆財富資金的他們而言,只要稍微做一些資產配置,年收入也會比較可觀。至於80後,要分85前與85後,85前的年輕人同樣也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受益者,而85後大學畢業後如果沒有把握住08年那一輪機會,那麼基本上很難逾越階層固化的壓力。至於90後,僅僅依靠自己奮鬥,買房買車並不輕鬆,甚至工資收入增速趕不上物價與房價漲幅,而對於時下多數85後、90後的年輕人,基本上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要麼就是做起了長期房奴,要麼就是越來越買不起房子。對於生活成本壓力越來越高的當下,他們多數人往往沒有生二胎意願,甚至出現剩男剩女的情況。而與之相比,70後或部分80後,資產財富靈活性較高,甚至實現財務自由,而此時他們生二胎的意願反而更高。


郭施亮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真的有不少七零後在備孕和生二胎的路上了,反觀80和90後,面對二胎倒退避三舍!究其原因,如下:

70後有錢又有閒

  1. 經濟基礎:又或者說是有錢任性!七零後現在最小的都是四十歲以上!家庭穩定,工作穩定,第一個孩子基本都已經上高中或大學了!正是有錢又有閒的階段!
  2. 原生家庭觀念影響:這些人很多都是出生於多子女家庭,從小習慣了兄弟姐妹的相處,反而到了他們生育的年齡,因為計劃生育,一家只能生一個孩子!
  3. 社會因素:七零後就業階段,升學的一部分工作分配;不上學的早早出來工作,但大多安守在家;九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興起,這一部分人也是最早投入商海的人!

80後壓力山大的一代

  1. 經濟基礎:不得不說現在的八零後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有很多成功的八零後,他們的事業穩定,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是他們的壓力同樣很大,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雙層壓力,現在八零後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養老壓力遠遠大於七零後。
  2. 原生家庭觀念:本身就出生於獨生子女家庭,雖然有感覺成長孤單的,但是更多的人還是習慣了獨生子女。特別是現在養育和培養一個孩子的壓力,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3. 社會因素:八零後也是遠離家鄉的一代,很多人無論是求學還是務工,都走出家鄉,來到城市裡!沒有穩定的生存環境,面臨失業、購房、醫療、等種種因素!讓大多數人對生二胎不敢提起!

90後追求自我

隨著九零後的長大,他們開始成為社會的新生力量,很多九零後,自小生活條件優越,習慣了唯我獨尊,也習慣了自己還是孩子需要人來照顧。他們可以結婚卻不想生孩子。這一代人更加尊重自我,只要自己舒心,其它都是不重要的!

總結的也許有些片面,但是確實是各個年齡段存在的實際問題!我本身是八零後,也是畢業後留在城市!家有萌娃一個,一個足矣!因為真的養不起


鑫喜閱


作為一個普通80後已育一兒的媽媽,我對二胎望而卻步。身邊也有不少80.90後媽媽們,對二胎持觀望態度。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經濟條件制約。

我和先生都是小鄉鎮出身,父母都幫不上忙,靠自己努力好不容易買了房子車子,兒子也快五歲了,生活逐漸走上正軌。雖說不是捉襟見肘,但仍是滿懷憂慮。我們這樣的家庭,如果大家都平安健康就過得去,一旦有人生大病或者發生意外,就會一朝回到解放前。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支出所佔家庭支出比例也越來越大。二胎意味著降低現有生活水平,對未來的經濟規劃也有制約。

2、 教育觀念改變。

因為老一輩人帶孩子大多不注重早期教育,所以常說以前帶七八個也是帶,怎麼現在一兩個都帶不了?很大原因是現在大部分媽媽都秉持科學育兒的原則,在孩子的餵養和教育方面花費的心思越來越多,也就越發覺得要真的養育好一個孩子,要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想著教好這一個就可以了,不願意再生二胎,

3、 家庭觀念改變。

中國傳統家庭重視傳宗接代,所以重男輕女。近年來這種封建思想在年輕父母中多被摒棄。很多家庭能接受獨生女兒,尤其是城市工作的夫妻,隨著社會保障的完善,養兒防老的思想已經不再盛行。而另一方面,舊式大家庭生活模式已被獨立小家庭模式代替,即便是家裡有兄弟姐妹數人,但很多並不生活在一處甚至相隔甚遠,兄弟姐妹之間關係慢慢疏遠。這也使得舊式家庭兄弟多有難處能互相幫助的觀念逐漸淡化。

4、 媽媽們的心理變化。

有很多新手媽媽生頭胎時心理準備不足,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容易挑剔丈夫並對丈夫產生失望牴觸心理;加上很多家庭需要老一輩人幫忙照顧孩子,在孩子的餵養教育問題上,媽媽們容易與老一輩人產生分歧矛盾,要與他們順利磨合,時間漫長;還有些媽媽身體不好,產後恢復漫長,由此對生二胎產生恐懼心理。

5、 女性職業選擇。

現在社會對全職太太和全職媽媽十分不友好,加上女性自我獨立意識普遍增強,相比在家帶孩子,更多女性願意步入職場。而對一些職場精英女性來說,懷孕生孩子對她們的職業發展必然有影響,二者權衡之下就可能會放棄生二胎。

對於網絡上所說70後搶著生二胎的狀況我瞭解得並不多,70後的思想與80、90後思想差距較大,也不敢多作評論,但終其考慮原因不外乎經濟基礎、家庭觀念、心理變化等。



不要二胎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但不管要不要二胎,都是自己的選擇,大可不必為了父母的期待、旁人的勸說而生二胎。但我們要記住一點,既然選擇了生下他/她,就一定要盡心盡力教育好他/她,做負責任的合格的父母。

(網絡圖片,侵刪)

關注我“南面有樹”,一起討論家庭瑣碎和育兒心經。


南面有樹


我是87年的,也是一個2週歲孩子的父親。


說說我的親身感受,我在自己家鄉一個遼寧的小縣城,有一個穩定的工作,收入不算高,孩子母親也有穩定的工作,雙方父母也不用我們操心,背景交代完畢。

我本身不是特別喜歡孩子的,可是嘴裡這麼說,當看到自己的孩子時,心裡還是100個喜歡,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份責任,起初我們喜歡到處旅遊到處玩,現在也只能拴在家裡,哪裡也不能去,怕孩子冷怕孩子熱怕孩子遭罪。相信每個初當父母的都這樣,現在孩子大些了,可以出去走走了,可每次出去的時候光鮮亮麗,回來就是一副剛打完仗的樣子,身心疲憊。一週我們也就週末可以出去走走,平時上班都是父母幫著帶孩子,可父母身體也不算好,現在孩子有28斤多,父母抱著都費勁,偏偏孩子還鬧人,就是喜歡讓人抱著,家裡大大小小的推車也不坐,試過找一些育兒嫂幫忙帶,可孩子大了 就是不跟。


孩子是家裡的大寶貝,誰都喜歡,可是也是因為孩子,家裡也出現不少矛盾,我就是覺得想要二胎經濟條件是前提你可是也要有時間和精力。

我們完全被這個小傢伙折服了,所以也不準備要二胎,我就想所有精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能讓他以後幸福快樂就好。


灰色頭像38903682


我就是70後,大寶11歲了,二寶2歲多,對於題主的這個疑問,談一下我的看法。


70後有很多不是獨生子女,體驗過兄弟姐妹多的樂趣和好處

我媳婦一家就是姐妹5個,五朵金花,我媳婦76年的最小,姐妹幾個感情很好,經常想聚,對父母的感情很很深,聚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聊起童年的趣事,這樣的樂趣,是我這種第一批獨生子女所不曾擁有的,也是我所羨慕的。

我們的父母長輩都有很多兄弟姐妹,我們小的時候,總是和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在一起玩的,雖然不如親兄弟姐妹那麼親,樂趣也還是很多,但是,長大以後,畢竟隔了一層血緣關係,走動的不是那麼多了,感覺上明顯不如親兄弟姐妹那麼親切、暢快,遇到有什麼事情,也沒有一起商量、想辦法、出力的人,只能靠自己獨立來扛,這種感覺挺落寞的。

前幾年,二姐要買一套房子,手頭錢不夠,無姐們湊一起,你家出5萬,她家出7萬,妥妥的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類似的例子真的很多,親兄弟姐妹在一起互幫互助,心裡踏實。


70後尤其是75後,體驗了很多獨生子女的不便和問題

我就是這種典型,77年的,父母都是工廠的,當年如果再生的話,可能要開除工作了,所以父母也沒敢生了,我的同學裡面7、80%都是這種情況吧。

我們當年的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一般,沒有什麼父母、老人寵不寵的問題,吃得飽、穿得暖而已,也不用擔心有弟弟妹妹會搶走本來屬於我的父愛母愛或者家裡的資源,因為父母都要忙於工作,沒時間沒心思也沒有能力管教輔導我們,這種情況下,沒感受到獨生子女的好,卻要眼巴巴的看著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裡面的各種溫馨,隨著我們長大成人參加工作,需要獨力面對很多問題、挑戰,卻沒有兄弟姐妹可以傾訴、商量的時候,那種孤單的感覺,非常深刻。

70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體驗兄弟姐妹的樂趣

70後應該說是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兄弟姐妹的,意願最強烈,以前政策沒有放開的時候,就有不少朋友寧可罰款也要生二胎,現在政策放開了,那肯定是抓住最後的時間窗口努力生二胎啊,不然再考慮幾年的時間的話,身體條件和精力不允許,大寶也不會同意了,畢竟,要考慮帶孫子的問題了。


70後的經濟能力有更好的基礎

70後算是現在的社會中堅力量了,40多歲的年紀,大多在企事業單位裡面擔任管理職務,或者自己開公司、經營小生意,經濟實力比較優越,而且70後相對買房比較早,沒有在買房的事情上花太多的錢,有經濟頭腦的人還通過買房子賺了很多。總的來說,70後相對經歷了一個比較好的機遇期,有利於家庭資產的積累和儲備,更有經濟條件來養育二胎甚至三胎。

現在養個孩子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我之前算過一筆賬,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各種費用支出的開銷,保守來看,沒有120-150萬是基本搞不定的,上不封頂。


80後尤其是85後,對於二胎,只能無可奈何的嘆息

這一代人,尤其85後,經歷了讀書收費高、畢業就業難、買房高房價等一系列頭痛的問題,揹負了很大的經濟壓力,好不容易結婚、買房、生了一個孩子之後,已經覺得疲憊不堪了,揹負著高房貸,經濟上已經壓的喘不過氣來了。

而且80後相對來說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的一代人,對自己,對孩子都會期望有更好的生活、教育品質,捨得投入,支出更大,這種情況下,養一個孩子已經很吃力了,再養一個孩子,不得要了老命了?


90後更自我,生孩子都是為了老人生的

跟很多朋友交流過,包括元寶上幼兒園的老師,最大的感慨就是現在的90後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是真的不如對自己生活品質的關心多,很多人為了過的更自由、沒有那麼多壓力,即便結婚了也不願意要孩子,別說二胎了,就是一胎都懶得生,這樣的話可以不受拘束的生活、旅行,過二人世界。

前兩天和元寶的老師聊天,提到90後父母,老師感慨的說這一代人很多時候都是把孩子直接扔給老人帶,自己出去玩,平時也不怎麼管孩子,問及原因,很多人的回答說孩子本來就是受不了老人的唸叨才生的,是為老人生的孫子,不是為自己生兒女!


離婚率的高企,影響著人們的生育意願

說不好是社會發展的原因,還是現在的人接觸的觀念多了,見的人多了,總之,對婚姻不滿意的情況越來越多,也就導致離婚率日漸高企,不少90、00後都是單親家庭,這樣的家庭裡面成長起來的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對於婚姻和生育更容易產生恐懼感,你讓他(她)結婚生孩子,比登天還難。


就這種情況下,你想提高生育率和生育意願?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實踐家,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聊育兒


我也有同感,我是70後,去年要了二胎,而且我們許多同齡人在開放二胎以後,都積極踴躍的要了,但是比我小的90後、80後大多都沒有這樣的想法,我想還是有原因的。

80後我覺得比我們要倒黴,那時候我們大學畢業了都可以分配工作,而80後大都都要自己努力找工作,小時候的他們被稱為“小皇帝”,而長大了面對就業、彩禮、房價等多方面的壓力,可以說生活的有些忙不開交,所以再生一個孩子無疑給他們增加了很大的負擔。



90後我覺得他們好像更喜歡閒暇優雅的生活,就像是一個大孩子一般,我覺得好像大多的九零後都會把孩子交給父母去照顧,然後自己一邊打拼一邊享受生活,所以,他們不想要二胎自然是情理之中。

而我們70後,在四十多歲的年紀,雖然經濟上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深感“人多力量大”的魅力,一個是給孩子們一個溫馨的環境,看著他們成長是一種快樂,


我是焱垚


需求是個圈。

不管是搶著生的70後、不願生的80後,還是不想生的90後。誰都跑不開這個圈。

70後 都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項改革——計劃生育。那一代的童年就是和一群一群的同齡孩子撒歡的玩,家裡都有姐妹兄弟。一個家庭少則三四個孩子,多則七八個。70後說起他們的童年,是燦爛,有趣的,即使生活艱辛,經常吃不飽肚子,穿著打了一層有一層補丁的衣服。很多情況下,都是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姐姐穿完,弟弟穿。

70後生育的第一個孩子,生的早的已經成年甚至成家。生的晚的也已經上初中,或者高中,他們已經逐漸淡忘養娃時的一把辛酸淚。家庭和睦,又稍

稍有穩定的資產。還有點不得不承認,人慢慢老去,就越喜歡和年輕的人事物。這不,有閒有錢,生活無憂,國家也解開了一家只生一個的規定,還不趕緊生一個!再不生,只怕身體原因,不能生了。

80後 我就是80後寶媽一名,寶寶快兩歲了。在收貨為人父母的喜悅後,接踵而至的是全家人仰馬翻的照顧這一個寶。從出生到現在,白天父母帶孩子,下班回家我來帶,做遊戲,講故事,出門遛彎,一個都少不了。更別提每天母乳,換尿不溼,孩子生病時歷經的狼狽。

除了精力上的無限投入,你還得做好資金上的保證。不然,娃怎麼養大。

我們是正在育兒路上摸索戰鬥的一代,誰都想讓孩子更優秀,可事實就是,我們得賺足夠多的錢,才能提供給孩子優秀的環境。所以精力和金錢的雙重壓力,使得資產還不充足的80後望而卻步。真的僅限於資金有限的80後。

90後幾年前,90後只是人們口中跨了的一代。而現在,越來越多的90後像社會證明:那時的跨,只是我們在探索世界。現在,隨處能聽到90後創業成功,人生走向巔峰的例子。90後相比80後,活的更灑脫,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他們不斷的追求成長,尋求突破、而不像80後那樣束縛太多。正當年的90後,實在沒必要這麼早的生孩子。不是有句話說嗎,別再該努力奮鬥的年紀,只知道談情說愛。生存比情愛更重要。


刀筆小吏聊歷史


90後不想生:

1、我自己都還是個孩子,青春正當時,不想天天和屎尿為舞。

2、這點工資我要買化妝品,要去旅遊,要買車買房,生一個要花好多錢。

3、一個孩子多好,小時候家裡什麼都是我的,沒有人爭沒有人搶。

4、養老,以後自己老了住老人院,不需要這些後生養。

80後不願生:

80後可以說是比較慘的一代人,讀書開始是並軌生,要交更多的錢,畢業後工作分配取消,得自己找工作。工作後買房又是一個大手筆,房價在飛昇。

自己過得不好就不太想禍害下一代了,所以生一個就對得起國家對得起父母了。

我一個同事說不想生的理由:工作太忙了,而且房貸車貸孩子的興趣班等等都壓著如果自己不上班,家裡的生活條件肯定直線下降,自己老公的工資還不如自己高。而自己的工作如果懷孕生娃肯定會受到影響的。

另一朋友:80後夫妻感情不是特別好,現在生了一個都經常吵架,時時都面臨離婚的風險,不敢生啊,如果生了可能就是害了孩子。

網友:當年我媽生我的時候計劃生育局,把我家的牛啊,豬啊都牽走了,現在又叫我生,先把我們家的牛啊,豬啊還回來先。

網友:生一個孩子女人就是傻三年,再生一個又傻三年,過了六年世界都變了。

70後搶著生:

70後公務員朋友:以前夫妻都是公務員,國家不讓生,曾經不小心懷上了最後卻不得不把孩子做掉,現在國家讓生了,上天把孩子還給我們了,當然儘量生了。

70後創業朋友:當年我們的父母都是生好幾年,現在幾個兄弟姐妹,老人家老了有什麼事情可以幾個人一起商量。而且小時候兄弟姐妹一起玩也很溫馨。

70後做生意的:開了幾十家店只有一個孩子,家產大生多兩個來繼承。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