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你還在淘幾十元的“大師建盞”?看了這條新聞你會追悔莫及……

近幾年,建盞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隨之而來的就是燒製建盞的作坊也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建盞不就是實用器嘛,就是做容器使用而已。其實不然,建盞不僅僅是用來盛裝茶水的茶具,更是經得起細細把玩的藝術品。那麼,隨著建盞市場的不斷髮展,建盞該如何定位?幾十款的“大師建盞”真的好嗎?

你還在淘幾十元的“大師建盞”?看了這條新聞你會追悔莫及……

建窯建盞的燒製技藝,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恢復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宋代,建盞就倍受皇帝還有士大夫的追捧,全國各地窯口爭相效仿。當時建盞全部為手拉坯,龍窯柴燒。而現代,極少採用柴燒,大部分也是壓模,有極少數為手拉坯。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宋代老盞大多為較為普通的,雖然是老的,但是品相單一。而現代燒製的建盞,尤其是現在龍窯柴燒的新盞比較好的還原了古代建盞之風格,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及收藏價值。

你還在淘幾十元的“大師建盞”?看了這條新聞你會追悔莫及……

那麼建盞的價格是如何定位的?走訪福州一些茶城、茶葉專賣店或者茶器店,你會發現,標稱“正宗”的建盞售價相差甚遠,有的幾十元,有的要上百甚至幾千元。當你在一茶舍內喝茶,邊上一友人從包裡拿出自己的個人杯,一把黑色的茶盞,你可能會好奇的問他,這茶杯是什麼材質的?多少錢買的?友人說:“這是建盞,1000元購得”。你可能馬上拿起手機某寶一下“建盞”,咦!不是才賣幾十元嗎?

你還在淘幾十元的“大師建盞”?看了這條新聞你會追悔莫及……

不過許多茶友的主人杯都說是名家的,孫建興、李達、陳大鵬的一個都說大幾千,上萬元的都有。搜搜看果然辣眼睛:名家大師的盞這麼貴啊!萬花漸欲迷人眼,究竟何去何從?這裡建議想入手建盞的朋友多看、多聽、多學,不要被網絡上的標題或銷量迷惑。許多賣家為了提高自己頁面被搜索的幾率亂用標題、關鍵詞,這個雖然情有可原,但不能誤導消費者。

你還在淘幾十元的“大師建盞”?看了這條新聞你會追悔莫及……

通常不同大師所制的建盞,往往不具可比性,但就算同一個工藝師製作出來的器型、釉色、尺寸都相同的建盞,價格往往也只是一個參考值,為什麼呢?業內人士表示,因為建盞本來就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通常是根據瑕疵大小、釉色的均勻、窯變的變化等等綜合因素來定價的。

在建盞市場,不僅我國臺灣和日本的生產商在搶注商標,景德鎮和德化的工藝師也在大量進入,這些現象導致市場有些魚龍混雜。

建窯建盞協會副會長周建平表示,正常的建盞價格一個要兩三百元,而現在市場上品質差,甚至外地假冒的建盞低至幾十元,擾亂了市場秩序,建立原產地保護格外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