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東埠位於高嶺山下的東河岸邊,東河則是景德鎮的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它曾是景德鎮的重要交通運輸動脈。宋代這裡名叫鴻潭,明代時這裡是高嶺土的集散地,商業繁榮,漸漸形成了一條商業街,成為碼頭集鎮,因此改名東埠,意思是東河邊的碼頭。到清代,街面已發展到一公里之長,為浮樑四大古街之一。這裡現今仍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街巷、古店鋪、古碼頭,是《閃閃的紅星》等電影的外景拍攝地。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東河:景德鎮的母親河——昌江的源頭之一

東埠大橋全長113米,為仿明代式7孔石拱橋,是迄今為止江西省最長的仿古石橋。連接東河南北兩岸的萬年橋,在波濤滾滾的東河上已經屹立了幾百年。因年代久遠,人們稱之為“萬年橋”。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村頭的雕塑靜靜訴說著當年繁忙的景象 獨輪車可以說是一特色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悠悠東河水

這是一座安靜的村莊,四周被層層疊疊的山頭和霧氣環繞,一條河水靜靜地流淌,千百年來滋養著兩岸的村民。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人從橋上過 青山綠水間一抹靚影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東埠古街,是瓷土運輸造就的古街,是古時候啟運高嶺土的大碼頭和集散地,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在東埠古街下街頭, 設立了一個高嶺-東埠陶瓷博物館;這是反映製陶全過程的陶瓷長卷畫。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踏著青石板的小女孩,鮮紅的裙子和牆上的青苔相映成趣

街道的青石板上至今有一條深深的凹痕——獨輪車運送高嶺土留下的車轍。兩邊的建築鱗次櫛比,東街集中了客棧、酒坊、茶館和米、布、藥等幾十家店鋪,這些店鋪一般為兩層結構,一樓為店鋪,臨街的一面是活動的木排門,可裝可卸,後門臨河的房屋則是吊腳樓或木樓建築,間間相連。西街除了店鋪外,還集中了大戶人家的住宅。讀到這裡,再看東埠的“埠”字,是不是覺得恍然大悟,古人造字,實在是妙不可言!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何其自在!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一條河,穿過村子、流淌四季。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碼頭客棧

東埠古街分為上街頭,中街頭和下街頭,兩邊鱗次櫛比的店鋪夾著3米寬的街面,前門正對著街面,後門房屋為吊腳樓,對著碧波盪漾的東河,與鳳凰古城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水而興,莫不如是!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一條小巷分陰陽 歲月如梭

這裡的櫃檯都砌的很高,當地人稱“水碼頭”。而店家之所以砌的高,主要是在古代,方便騎馬、坐轎的人選購。現在東河上築了攔水壩,船開不動了,東埠人也就不再開店了,只留下這些店鋪古貌依舊。車如流水馬如龍,這樣的盛況後來人也只能靠想象了。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不知年歲的石碑記載著村子裡的歷史,也看著旁邊的老爺子從孩童到古稀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方便過往客商和運送高嶺土的工人遮風避雨的廊亭

在過去,為了方便運送高嶺土,靠河的店鋪每隔幾家的樓下面,都特意建有一個通道,沿著臺階可以直通到東河邊。上街沿河均沒有建房,每隔幾戶人家的門前,建有一個方便過往客商和運送高嶺土的工人遮風避雨的廊亭。看到了那些遺留下來的古碼頭,依稀可以想像高嶺瓷土在這裡卸下。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桶在碼頭上 打水的人哪去了?

如今的東河水,水位很低,站在岸邊,遙想眼前碼頭當年裝運高嶺土時一派繁忙緊張的景象,往事越千年!

瑤裡東埠:因水而興的碼頭集鎮,因何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

村中即景

而今,古碼頭基本上已經廢棄,紅紅火火的古商業街又回覆到了最初的平靜,默默地排列在這裡,只有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和牆角的青苔於無聲處訴說村子的往昔。靜靜的東埠,守著靜靜的河水,只留青山綠水任人咀嚼。驀然回首,那籠罩在蒼茫中的古鎮,就如一個歷經風雨滄桑的老人,呈現著一種古樸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