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群農村美女生產著一種與秦磚漢瓦有關的產品,兩者光彩相得益彰


琉璃瓦,中國古建築的重要象徵。 據說,600年前哥倫布乘大船起航去東方,尋找傳說中遍地流淌著黃金的東方之城。這座西方人夢想中的城池就是北京的紫禁城。然而,讓紫禁城光彩流動的並非黃金,而是閃耀著金色光澤的琉璃瓦。

在山西運城,有這麼一個企業,有這麼一群女人,繼承和開啟了原本是皇家專屬的琉璃工藝,他們生產的琉璃瓦為中國的古建修復和園林建設增添了光彩。 圖為古建築用瓦企業,女工在搬運機制的古建材料滴水。

據考證,過去,一塊瓦,要經過十六道工序,花49天方可製成,燒製琉璃瓦的造價昂貴,有“一片瓦、一兩銀”的說法。而今,技術革命和生產方式的變革,使琉璃瓦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了,琉璃產品走進民間。 圖為一位女工正在晾曬瓦坯。

圖為三位女工把已經晾曬好的瓦坯運送到下一道工序。

圖為操作升降機的女工

圖為乾燥工序中的女工

圖為一名男工正在轉運已經熱處理過的瓦坯,準備上釉。

圖為女工正在為瓦坯上釉

圖為形式感較強的上釉車間,色彩,形式感與勞動場景渾然一體。

圖為非常簡約的上釉工具

圖為已經完成上釉的琉璃瓦排序規整,準備進入電爐煅燒。

圖為電爐的另一端,琉璃瓦燒製出來了。 以上是2012年攝影師記錄的一組圖片,一群美女既是這家企業的一道風景線,也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繼承了自北魏到明清以來的傳統工藝,生產的古建築用琉璃瓦,產品廣泛應用到北京、陝西、河南以及本省太原、大同、晉城等許多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