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現在的人很喜歡看古代的影視劇,雖然有的情節跟歷史有很大出入,但多少能瞭解點東西。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戰爭爆發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兵符這個東西,因為是虎的形狀,所以又叫虎符。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虎符的出現適應了君主集權的需要,但是就算君主的權力再大,如果不能控制軍隊,隨時都有可能被推翻。歷史上這樣的事不是沒有發生過,趙匡胤就是最好的例子,擁兵造反成了開國皇帝。

君主不能時刻待在軍營裡盯著軍隊,於是想出了用兵符調兵的方法:君主和將領各執一半兵符,兵符上刻有文字防止造假,如果要調兵的話必須有完整的虎符。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照這樣來看如果能偷到虎符,造反成功的幾率不是很大嗎,為什麼沒人想過這樣幹呢?其實通過竊符救趙這個故事就能知道原因。

秦國掃蕩六國的時候趙國被打的很慘,眼看就要撐不下去了,但是魏王態度很模糊,沒有明確說要救趙國,並且命令主將晉鄙不要輕舉妄動。戰國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知道救趙國的必要性,於是他用了一個不太君子的方法把虎符偷了出來,但是因為只有虎符沒有詔書晉鄙不肯發兵,信陵君的門口侯贏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讓信陵君去的時候帶上大力士殺手,殺手把晉鄙一錘捶死後才成功發兵解救趙國。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只偷到虎符是不行的,要想發兵還要出示詔書。信陵君能殺了晉鄙成功出兵是因為他自身的名望,要是換了個平頭百姓拿著兵符無法出示詔書還把晉鄙弄死了,別說發兵了,你看晉鄙手下的士兵會不會把他砍成肉泥。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因為虎符下場悽慘的人可不少,就像巫蠱之禍中的劉據,因為士兵們只認虎符,就算統帥認出是太子來了也不敢發兵。還有秦朝的嫪毐,她仗著太后的權勢造了假玉璽,但是當時各地的兵符不同,嫪毐只能用自己的私兵造反,結果當然是被掌握軍政大權的嬴政徹底打敗。

虎符是古代調兵遣將的兵符,為什麼沒有偷去起兵謀反呢?

除此之外,前兩年大火的《琅琊榜》中也提到了虎符:譽王想要謀反,雖然慶曆軍的主帥已經被他拉入麾下了,但是調兵的時候軍隊副手要求看虎符驗真假,譽王也心虛啊,只能來硬的直接把這個副手殺掉,其他人這才不敢再多話了。不過他雖然出兵成功,謀反卻沒有成功,最後淪為階下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