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西高考實行3+3高考模式後,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在小學、初中階段應該如何培養?

東霖木雨


新高考實行3+3科目組合,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和長遠的學業、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因此,實行新高考改革後,各地的學生在小學、初中學習期間都要做好以下三方面準備:

一、\t培養自己的學科興趣。從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選科看,不少學生沒有自己的興趣,選科主要的出發點是獲得高等級(高分)。這和之前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習,也主要是為了獲得中考高分,並不重視培養興趣有關。

二、\t培養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規劃能力。相對於小學、初中學習,高中學習本就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實行新高考之後,高中教學將推進選課走班,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在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高中的選課走班從全員走班(類似於學分制教學、管理),逐漸變為局部走班(部分科目走班),甚至“套餐制”(即只給學生有限幾種組合選擇),除了學校的師資、場地缺乏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自主性,選課走班後學習成績下降。因此,從小就要培養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不能習慣於被老師、家長管理、規劃。 家長陪讀,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就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

三、\t在初中階段,要結合自己的能力、興趣進行初步的升學與職業規劃,中考面臨著普高和中職的分流,而新高考也實行分類高考——分學術型高考(針對普通高校招生)和技能型高考(知識+技能考試,針對高職院校招生),這需要學生做出初步選擇。目前,由於職業教育低人一等,一些學生選擇職業教育還出於無奈,但從高等教育結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進行通識教育的高校最多佔10%,絕大多數高校(包括所有地方本科院校)應進行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和應用技術人才。這要求同學們對自己未來成為學術性人才還是應用技術人才,要有初步定位。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不僅是江西,包括河南在內的十幾個省份都將實行“3+3”高考模式,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起新高考制度。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在小學、初中階段應如何培養呢?


首先:注重孩子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新高考 改變“一考定終身”的招生模式, 從招分轉向招人 。 新高考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將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內容作為招生錄取時的參考。從“招分”轉向“招人”,打破了過去以分數錄取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高考更加註重孩子的整體素質的考查。改革後,學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都將作為自主招生或者高考錄取的參考。這就要求家長不止關注孩子的學習,還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要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人品是,最好的學歷,注重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養,是孩子一生的大事,應該從小做起。

其次,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日前,“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在一次北大舉行的寫作大賽啟動儀式上甩下了一句“聳人聽聞”的話: “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今後的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不僅是語文試卷增加了閱讀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由此可見,現在你孩子不閱讀,根本應付不了考試!所以適應新高考,提高成績主要方法,就是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的提高。閱讀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從小抓起,勢在必行。



第三: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新高考後,學生面臨選科,學校開始實行“走班”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亂。學生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老是依靠老師的管教去學校,沒有好的習慣和方法,恐怕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肯定要影響到學習。

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未雨綢繆,先行一步,會走得更遠。


靜靜助學


有些人把新高考改革當成了是一種“減負”的改革

在我看來,並不是,非凡不是反而意味著“高考提前”!

關於新高考改革的具體舉措我就不多說什麼叫,網上各種解讀文章已經非常多了。

今天我只談談面對新高考改革,我認為的中小學生家長應該做哪些“改革”,至於中、小學校面對新高考問題的各種“改革”就留給學校系統自己去琢磨吧。不過我相信,用不了兩年的時間,大多數中小學校就應該能完成相應的調整了。

別整天惦記著“減負”

別整天抱怨學習辛苦,學習從來就是辛苦的,只要你還想參加高考,還想讓孩子考入一群好的大學……那就別把減負太當回事兒!

學習的本身不需要減負,最需要的是心理減負!有那個抱怨的功夫,不如花點時間,花點精力,多陪陪孩子、多引導一下孩子。

各科學習提前準備:

語文

第一難!廣度的增加,能力的要求提高,大量閱讀、記憶和理解的要求等等無不提醒著我們——學校學的那點東西最多隻能算是“方法”。

是的,在我看來中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其實就是在學習一種方法罷了,如果僅僅是考那點教授的內容和習題是根本沒有幾個人能夠突出重圍的。而這些方法確實行之有效的!畢竟是一些專業的人士在漫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如果沒能夠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日常的學習(尤其是自學)中去,那麼才能真正的做到事半功倍!

面對國學(傳統文化)的佔比增加,家長應該趁著孩子們記憶能力最強、時間最為充裕的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多給孩子們積累積累!你可以不需要讓孩子們都去理解,但是“語感”這東西真的很有意思,哪怕是你堅持誦讀,你都會發現孩子在這方面會變得越來越好,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背誦速度、理解力越來越強!

什麼必備古詩詞、小古文還有那些啟蒙國學,從小學就開始給孩子們積累吧,哪怕僅僅是混個眼熟呢!每天讀點、背點,不辛苦的!

至於作文……這個也應該會讓很多人從小學就一直頭疼再頭疼吧😂😂有時候並不是孩子們寫的不好,而是有一部分孩子寫的太好了……

數學

不分文理科自然意味著題目的難度降低,但是我想說:如果這就讓你輕視的話,你會吃虧的!

英語

可以多次考試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高分甚至滿分是你唯一的目標!

至於聽力、口語(目測後面可能還真說不準會有)——一個不能少,中小學家長們提前準備吧。

其他6(7)選的3

在孩子還沒有高考之前,或者說孩子還沒有上高中之前,你會選擇讓他早早就選定“3”還是會讓他儘可能把“6(7)”都學好呢???

我想多數人會選擇儘可能都學的好一吧……

那麼問題來了——會輕鬆嗎?

起碼我認為不會!

另外,除了這些“常規”的,還有一條自主招生的路子……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嘗試走這條路,我們只看到了成功的,卻忽略了失敗的大多數——而這些人的付出恐怕不一定少多少……最要命的是,這些東西仍然是超出常規的學習,只要你學就意味著你一定會或多或少的犧牲其他的學習,如果你還想著“齊頭並進”那麼從小學、初中就應該開始做好計劃了……而這一切都不太可能輕鬆了不是嗎?

我們常說:如何準備?

——

就讓我們從中小學開始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高考雖然可以提高同學們學習興趣,但是也增加了負擔,學習科目變的多了,學業相比較會重一些,所有科目都要學習。高考時候選擇科目時 ,可以根據自己興趣特長和愛好,綜合選擇一個自己喜歡,有利於發揮的組合科目,使自己的成績在興趣的基礎上發揮到最大化,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同學們全面發展,找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


寶和小螺絲


學業水平考試,象高考一樣規範,不是現在的抄襲,幾乎是全省的高中都不能執行教育部規定開課,計算機課被絕大多學校認為有毒有害的課,文科生幾乎不上理化生,理科生幾乎不上歷政政,培養了幾十年不合格的高中生。而新高考把學生的學業水平成績包括進去了。也就是每個學生都要學習完整的語數英,理化生,歷地政,技,外音體美。江西各中學需補充大量,小三門課的老師,高考不再是高三了,高一新生入校就要吹學考風,讓學生,家長緊張起來了。所以什麼小學,初中,怎麼應對?扯蛋罷了。


qzuser205906372


高考改革對學生來說,挺有好處的。考試的科目和以前一樣,但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來隨意選擇組合,給他們減少了壓力,也增加了學習動力。所以家長在掌握基礎知識之餘就以孩子興趣為主,為他們鼓勵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