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刚刚过去的戛纳电影节,《2001太空漫游》上映50周年之际,70mm胶片版本全新亮相。

克里斯托弗·诺兰观映后感慨,《2001太空漫游》是自己的电影启蒙,多年过去仍是自己最喜欢的电影。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不只是诺兰导演,广义上讲,这部电影是很多人对科幻电影的终极定义,更是成为历代的创作者在电影中建构自己宏大世界观的榜样力量。

作为科幻电影类型的先驱,《2001太空漫游》真的值得大书特书——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1968年,人类尚未登月,平板显示器闻所未闻,电脑的能力还只能算个加减乘除,3D效果光影处理一概没有……

这部电影的横空出世,当即成为先锋精神的代名词。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2001太空漫游》剧情非常简单,讲述为了解开神秘黑石攻击人类的秘密,原子动力飞船出发前往相距八亿公里的木星的故事。

对白也是少得可怜,加上时不时长时间的黑幕,贯穿全篇的黑色石板……使这部影片乍看起来枯燥无聊

,快进播放的小手一直躁动不安。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但当你领会到影片中传达的星际旅行、外星智慧,甚至是人工智能的潜在危机这些如今看来也毫不过时的问题,在这部半个世纪前的电影中就得到了思考。

你一定会对这部片子肃然起敬,转变态度,贪婪地观看每一帧每一秒。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影片的缘起,是斯坦利·库布里克与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合作,决定要拍一部关于“人与宇宙的关系”的电影,讲述古代外星人遗留在月球上的一件神秘文物的发现。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青年库布里克

绕开了对空间进行荒诞、夸张的描述,相对的,影片着重强调了现实主义科学的准确性。

选择更艰难的一条路,往往意味着更多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两年时间构思小说和剧本,另两年时间的影片制作,使得投入完全超出了预算

以至于米高梅高层直接质问库布里克,2001究竟是片名还是上映日期。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终于,1968年也就是立项后的第四年,《2001太空漫游》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全球首映式。

影片虽然坐收当年票房冠军,但却毁誉参半

很多人抱着猎奇心理,走进影院观看,却发现完全不合自己胃口,对缓慢的节奏和钢铁般的基调表示爱不起来。

而影片上映的20世纪60年代正是欧美影评人的黄金时代。

影评界的前辈宝琳·凯尔给这部片子的评价是“缺乏想象力”,斯坦利·考夫曼则干脆指出“沉闷到爆”

还好有罗杰·伊伯特扳回一城,称这是一部堪称伟大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天才之处不在于丰富,而是简洁,没有一个镜头是为了取悦观众,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敢这样做。”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此去经年,在反复的争议和被时间的见证中,《2001太空漫游》终于被奉上神坛。

赢得了对电影视觉风格和哲学内涵的反文化观众以及新一代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卢卡斯、斯科特诺兰的赞誉。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2001太空漫游》之所以划时代,首先是因为其对电影工艺和技法边界突破

它呈现了近乎不属于那个时代的视觉特效奇观。

片中有一个十分钟的堪称惊世骇俗的漫游特效,宇航员艰难的穿越星际,眼前看到的是斑斓的,诡谲的,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飞船的复杂模型被仔细拍摄,以获得真实的景深,而飞船的内部照片则是由旋转离心机等大型设备拍摄的,被用来产生科幻电影的感觉。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带来了那个年代的观众从未体验过的沉浸感。

影片最为人称道的写实的科学准确性,正是与这精心制作令人信服的特效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还有大师般匠心独运的拍摄手法。

史诗般的蒙太奇注定是影史中最惊艳的一笔——

人猿在狂喜之中将骨头抛向了天空,镜头一转,骨头变幻成了太空中悠然漫步的长形宇宙飞船。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它带给观众的是震撼,是一眼万年,是弹指一挥间,是波澜壮阔与豪迈情怀。

再有,就是古典音乐和管弦乐的配乐。

影片上映后,两部交响曲作品立即重新流行起来——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蓝色多瑙河》

几次在情节发生重大转变时用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为尼采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这部书中,尼采阐述了他的超人学说,认为人类终将还原成最原始的赤子,以超人的形式存在。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这些影像方面的影响,我们在之后一大批的科幻片中,都能窥见一斑——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中,汉斯·季默宏伟华丽的交响乐响际太空,我们都能想到那首曾经在太空漫游的《蓝色多瑙河》。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丹尼斯·维伦纽夫的《降临》

里,以库布里克的哲学展现非线性的外星语言,将观众淹没在巨大的异世界氛围中。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除了对后期科幻片的启明,《2001太空漫游》还以超期的制作周期却带来的巨大收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变革

60、70年代好莱坞制片厂体制开始转变强硬态度,导演有了创作的空间,不再是制片人独大的标准化操作,本片就是

好莱坞转型的标志之一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当然,《2001太空漫游》影响后世最为深刻的,当属它的精神内核

有关人类进化、人工智能的命题以及“黑色石板”“星球巨婴”

等意象的探讨,非常具有哲学的意味。

影片除了讲述一个经典的太空冒险故事,它还有一个关于人类内在兽性和进化性的母题思辨。

比如人工智能“HAL9000”,面对内部故障后断开连接的处境,它打开了宇航员的电源,将其杀死。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HAL代表了一种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在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意识之后,人工智能的存在

是否最终会危及它的创造者人类?

而当我们最终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计算机时,我们是否将面临一些疯狂的道德困境。

黑色石板又是什么?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黑石是一种将纯意识抽取出来的终极智慧的能量体

它们冷静地、永恒地存在,高高俯视着宇宙,并在宇宙中四处穿行,寻找具有生命的星球驻足,帮助他们迈出向着智慧的第一步。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星球巨婴呢?

一个像是在母体里的婴儿,漂浮在地球上方,凝视着下面的星球,激发了惊奇和沉思。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人们第一次知道地球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到那里去呢?

它并不是个体孤单的敬畏和恐惧,而是关于时间、空间和意识的哲学思考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这些关于哲学理念、价值观的思考,影响到了美国各大制片厂,后来的许多影片都遵循库布里克的科幻世界观。

对于人工智能,库布里克的HAL9000,为邪恶的科学技术树立了标准,并催生了后来者。

《西部世界》美国机器人牛仔,《终结者》机器人T-800,《黑客帝国》的矩阵特工史密斯等等。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2001太空漫游》影史再无其二。

它对太空探索的宏大处理,对先进技术和星际旅行的真实概念,以及它对世俗和形而上学的混合,为科幻电影和大银幕电影设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多年过去,电影的胶片上或许积累不少灰尘,但对于电影中科幻片这一类型的影响却是历久弥新。

50年过去了,它依然无人超越

《2001太空漫游》和《星际穿越》剧照

诚如诺兰导演所说:“我的很多灵感来源于他,不是踩着他的脚印走路,而是用灵感创造出新的东西。”

未来的科幻类型片一定会看到前辈的影子,但对于创意,对于未知的探索,对于人类生命的本体,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