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精準扶貧 幫扶畢節 恆大累計捐款已達60億

精準扶貧 幫扶畢節 恆大累計捐款已達60億

恆大累計向畢節捐贈60億元扶貧資金

1月9日,貴州省扶貧基金會收到恆大集團捐贈的20億元扶貧資金,用於結對幫扶畢節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據悉,恆大集團計劃無償投入110億元幫扶畢節市1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目前已累計捐贈到位60億元。

隨恆大扶貧計劃的高效施行,勃勃生機輝映在烏蒙腹地,萬千新氣象,浮動在萬千顆感念新生的貧困戶心裡。自1988年成立開發扶貧試驗區以來,畢節積極利用各種社會力量,探索社會力量尤其是民營企業參與精準扶貧的“畢節模式”,以期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智慧。

從整縣幫扶到整市幫扶

在全國政協鼓勵支持下,恆大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三年無償投入30億,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和保障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確保到2018年底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目前,定向捐贈給大方縣的30億資金已經全部到位,103項重點援建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已幫助12.73萬人初步脫貧。

精準扶貧 幫扶畢節 恆大累計捐款已達60億

恆大七幼

在全黨全社會進一步聚力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2017年5月,恆大將幫扶範圍擴大至畢節全市10縣區,再無償投入80億,累計投入110億資金,派出2108人的扶貧團隊,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等措施,到2020年幫扶畢節全市現有92.4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幫扶畢節全市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很光榮!”朱飛來自安徽分公司,2017年5月入黔,已在大方縣理化鄉扶貧指揮部駐紮7個月,與鄉政府、各村委及各合作社緊密協作,解決貧困戶在脫貧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理化鄉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覆蓋率超過90%,有95棟蔬菜大棚,兩個肉牛育種場,137個易地搬遷扶貧家庭,26個辣椒烘烤房。因特殊原因未被產業項目覆蓋的少數貧困人員,也在鄉政府和扶貧部的扶助下通過就業、購買萬能保險等其他方式實現初步脫貧。扶貧成果的書寫只需百字,數字背後的支撐,除了一整套縝密的幫扶措施,還有創新的工作機制。

置身扶貧第一線,朱飛坦言,集團扶貧機構與大方縣各級黨委、政府水乳交融的協作,是扶貧工作順利、高效施行的前提保證。2017年9月5日,理化鄉育種場“開張”前夜,幾百頭從外省調運的安格斯牛次日就要入住,但因當日大雨堵塞了後山水井,牛場裡的供水中斷。“半夜十二點,縣水務局、鄉政府都有幹部趕到,和扶貧隊員爭著下井找原因。”疏通工作持續了四個多小時,凌晨四時許,山間清流順著輸水管道進入育種場。早晨7點,遠道而來的安格斯牛一入場,就喝到了甘甜的山泉水。“扶貧工作牽涉面廣,遇到的問題也多,有了政企協作的工作模式,所有問題都能被及時發現和高效解決。”朱飛說。

精準扶貧 幫扶畢節 恆大累計捐款已達60億

第一扶貧牛超市

大方縣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副局長吳勇,也是恆大扶貧公司的掛職幹部,從去年10月進入易地搬遷扶貧部,他與恆大人打交道已經有一年多。“最初是函件往來,後來就是面對面商談。我們的目標一致,所以力氣都往一起使,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他笑著說,恆大人的工作態度、扶貧態度激勵著本地幹部,“他們能把市場思維帶入扶貧工作,執行力很強,每一項工作都有時間表,言必行,行必果。”

政企協作的“恆大模式”

政企聯手的模式並不複雜,卻行之有效。在集團層面,恆大成立了扶貧辦,在大方縣,有恆大大方扶貧管理有限公司;人員配備上,恆大集團選派的管理骨幹與畢節市委、市政府從全市抽調的掛職幹部一起辦公。

兩年多來,坐在扶貧辦公樓的幹部們不分你我,但他們手頭的工作,卻有明確分工,大家各司其職,共同推進大方縣的扶貧大業。

整市幫扶畢節,恆大集團複製、推廣幫扶大方縣經驗和做法,以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吸納就業扶貧為抓手,確保到2020年幫扶全市現有92.4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7個月以來,共400萬平方米的九個易地搬遷安置區所有樓棟已全面開工,331個蔬菜、肉牛等產業基地已開工,全市已培訓47608人,推薦就業37485人。

精準扶貧 幫扶畢節 恆大累計捐款已達60億

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

中國社科院《扶貧藍皮書: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7)》指出,恆大一改過去局部式、間接式、單一式社會幫扶為整縣式、參與式、立體式、滴管式社會幫扶,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參與扶貧全過程,並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了農村的存量資源。恆大以企業自身的資源、渠道優勢,引入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特別是引入上下游龍頭企業,化解了產業扶貧中的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幫助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從而“創造了高質量的扶貧效率”,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

藍皮書還指出,在恆大結對幫扶畢節的實踐中,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以及企業管理優勢、決策執行效率高的優勢,通過政企聯席會議的方式,確保政府與企業各司其職、優勢互補、高效協作,“在扶貧領域創新性地實現了政府與企業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