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減少土地撂荒現象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記者日前從市農業局獲悉,自2015年啟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以來,我市嚴格執行政策規定,確保多種糧的農民多受益。去年,全市共兌付4.55億元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其中: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45億元,核實耕地面積385.63萬畝,惠及農戶111.35萬戶;種糧大戶補貼1058.65萬元,核實耕地面積26.55萬畝,惠及2179家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

2004年起,國家先後實施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以促進糧食生產和種糧農民增收。2015年,“三項補貼”實施改革,原農資綜合補貼的80%的存量資金、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資金和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合併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享受補貼的農民要做到耕地農業用途不改變、地力不降低、耕地不撂荒,採取秸稈還田、科學施肥用藥、綠色防控病蟲害等措施,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實現“藏糧於地”;原農資綜合補貼的20%和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用於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種糧大戶補貼是其中一種重要補貼方式,體現誰多種糧就優先支持誰。

為確保改革後的“三項補貼”政策落實到位,我市各級農業和財政部門強化工作協作,科學及時分解下達資金,明確“五個到戶”和“六個不準”,嚴格履行補貼資金專戶管理制度;通過宣傳手冊、公示欄、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宣傳覆蓋面達到90%以上;按照“鄉鎮組織、組核實、村複核、鄉鎮審核、公示糾正和縣確定”的程序,確保補貼面積核實精準。成立工作督導組,通過實地察看、走訪農戶和接受群眾公示監督等方式強化監督檢查,杜絕各類違規違紀行為發生。

“落實‘三項補貼’政策,不僅有利於保護耕地用途不改變、地力不降低,減少撂荒現象,同時提高了農戶種糧積極性,加速了土地流轉、促進了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對穩定全市糧食生產面積和增加產量意義重大。”據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我市新增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22630.8畝,較2016年提高6.7%,進一步夯實了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李靈越 綿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