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商業競爭的勝負,往往決定在經營者的格局上。誰能看到更遠的未來,誰就能佔到先機。

這在馬雲、馬化騰、李彥宏這些互聯網領軍人物中同樣適用,因為先人一步看到互聯網的風口,才成就了百度、阿里和騰訊這樣巨量級的公司。

但一次看準時機還不夠,成就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步步為先。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PC端的搜索霸主讓百度盆滿缽滿,也讓李彥宏曾經錯失了進入移動互聯網的先機,這導致百度市值未到千萬億量級,而騰訊和阿里市值已過3000億,拉開了不小的差距。

馬雲曾經不看好遊戲的發展,他曾說過“餓死也不做遊戲”,如今眼紅著騰訊的變現能力,阿里在遊戲產業的佈局動作頻頻。

對馬化騰來說,如今社交和遊戲給他帶來了強大的變現能力,微信和王者榮耀為騰訊注入了新生,但是在電商和雲計算領域的佈局,騰訊始終起跑慢了。

那他們是如何判斷下一個未來的呢?

李開復、孫正義等大佬紛紛把未來的賭注押在了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上面。

李彥宏更是把人工智能當成救命稻草,除了大搜索,百度的勝敗就在此一舉。馬化騰也說過AI的風口到了,騰訊在佈局AI、雲計算等方面也在加大力度。

但是佈局最早的是馬雲,2008年阿里全面進入雲計算,2009年阿里雲已經商用,充分抓住了2013-2014期間雲計算發展的紅利期,在資源、佈局、資歷等都有著早期積累與優勢。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不過直到2010年,在一次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人關於雲計算的討論中,馬化騰和李彥宏還是沒有認識到重要性。

當時馬化騰認為,這個理念,現在來看還為時過早。可能過幾百年、一千年後,到“阿凡達”那時確有可能,但現在確實還是過早了。

李彥宏則說:“雲計算這個東西,不客氣一點講它是新瓶裝舊酒,沒有新東西。”

然而非技術出身的馬雲則說,我們做雲計算因為市場需要、客戶需要,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成本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做,將來要死。

後來馬雲還是這樣調侃過,“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

發展至今,阿里雲的服務非常廣泛,涉及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人工智能等平臺,併為遊戲、多媒體、金融、政府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2016年的雙11,阿里全天交易額達到1207億元,這背後是阿里雲在後臺支撐,幫助應對淘寶和天貓瞬間湧入的消費者和訂單,並實現了零漏單。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當前三家公司中頁只有阿里雲進入了領導者象限,與IBM、Oracle旗鼓相當。

而李彥宏直到2014年才開始正式佈局雲計算,雖然百度雲也在發展小規模的雲計算,但真正認同雲服務的價值比馬雲整整晚了5年,近兩年,與雲計算密不可分的人工智能成了百度未來的重點方向。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馬化騰稍微慢了半拍,在說完“阿凡達”的論調後,他也認識到了雲計算的價值,2010年騰訊雲成立,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騰訊雲還是國內該領域的排頭兵。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很多人不解,李彥宏和馬化騰都是工程師出身,理應比馬雲更懂互聯網,特別是在技術方面,更應如此,但為何是非技術出身的馬雲更看好雲計算。

不懂技術反而成了優勢,馬雲道破和馬化騰、李彥宏的格局差距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一語道破真相,“不懂技術”恰恰成了他看得更遠的優勢。

“我是不懂技術的,但是正因為我不懂技術,我比誰都支持技術,我老是覺得不懂的東西要出事。”

馬雲認為,相反BAT裡面,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工程師出身。他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技術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斷基於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會不會死人,如果這件事情我們不這麼做下去,明天一定會倒黴,明天我們公司跨不過去,哪怕做不到,也得想辦法做到。正因為這樣,阿里巴巴九年以前全面進入雲計算。

這三家公司你更看好誰? (單選)
0人
0%
阿里,馬雲格局更大
0人
0%
騰訊,社交和遊戲主宰人們生活
0人
0%
百度,看好人工智能的方向
0人
0%
都是互聯網巨頭公司,勝負難分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