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物體會保持慣性運動?

地球公社總機


在中學的時候,我們學過「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慣性定律」。這個定律其實發源於伽利略時代,最初,這一定律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之下依然可以保持運動。然而,當這個定律到了牛頓時代的時候,它的根本意義已經開始發生了變化:這個定律開始被視作是「慣性系」的定義——也就是說,「所有表現出慣性現象的系統是『慣性系』」。因此,對慣性的理解至少分成兩個層次:

(1)在伽利略時代,大家覺得「各種各樣的慣性現象需要用一個定律來刻畫」;

(2)而在牛頓時代,物理學家們開始認為,「所有存在慣性現象的系統具有等價性」,再說得大白話一點,就是說:靜止的系統跟勻速直線運動的系統中有相同的物理規律。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慣性運動?因為系統中中存在某種不變性,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下,這種不變性就是伽利略不變性,在相對論的框架下,這種不變性就是洛倫茲不變性。

如果沒有了慣性定律,就是這種等價性(伽利略不變性或者洛倫茲不變性)被破壞了,那麼也就是說,物理規律與所選擇的(靜止或勻速運動的)參考系有關,選取勻速運動的汽車為參考系,跟選取勻速運動的高鐵為參考系,得到的物理規律不一樣。而慣性定律就是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傅渥成


空間、物體、運動是宇宙根基,是本性,是規律,簡單說,物體在空間的運動過程中的狀態是不規則慣性,為什麼是不規則慣性運動的,是空間沒有直線運動的方式方法,之前沒有大爆炸,之前沒有引力,之前沒有引力場,之前沒有磁場,之前宇宙一直是直線的運動方式方法,撞擊之後形成不規則的運動慣性,循環至今。


聊天選手九段


物體保持慣性運動,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受到的所有外力合力為零,效果上看是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外力干擾,所以他就不會改變自己的運動狀態,就稱其是保持著慣性運動。(靜止的物體也可以稱為運動物體,只是速度為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