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腦洞”打開:2018湖南高考作文題他們這樣寫

“腦洞”打開:2018湖南高考作文題他們這樣寫

6月7日,長沙市一中考點,老師豎起大拇指給考生加油鼓勁。圖/記者辜鵬博

一道高考作文題,激發全民暢想2035年。為此,本報邀請了各行業人士以及網友開啟“腦洞”,寫下他們對2035年的想象。

如今,坐在考場裡的你們,正揹負親人、友人,甚至陌生人的祝福,完成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挑戰。2035年,又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正躊躇滿志地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出發。

希望每個被祝福的少年,能把所有的愛凝聚成一道明亮而溫暖的光,照亮你們前行的路,也為2035年的孩子儲存力量,讓他們更堅定、更有勇氣、更自由地去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18湖南高考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名師點評

用辯證眼光看中國發展軌跡

長郡中學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王衡保

今年的全國卷I作文題,還是體現了全國卷一貫的特色:即在一個宏大的時空領域講中國故事。同時,今年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創新,主要在於七則材料是通過年鑑的方式來展示中國故事。

仔細讀題發現,題目中出現了際遇、機緣、挑戰、目標等熟悉的關鍵詞,命題者的用意就在於通過關鍵詞的指引,引發考生對中國發展的持續關注。

相比去年的作文題,今年的作文題通過2020年、2035年這兩個時間點的設立,要求考生不僅要立足當下,更要面向未來。而這部分內容,同學在審題立意過程中極有可能忽略。

學生可不可以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立意?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可以的,如何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中國的發展軌跡,進而去強化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軌跡自信,命題者也願意看到當代青年的解讀。

結合國家發展表達人生規劃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級教師鍾武偉

備受關注的全國卷高考作文題具有鮮明的新時代特色。

作文題型繼續採用任務驅動型,這類作文要求考生在設定的交際情境中作文,帶著具體交際任務來寫作,從而增強寫作的針對性與情境性。考題列舉的2000年至2035年的素材與第二段前兩句提示基本框定了寫作的主題:青年都要胸懷家國,與時代砥礪同行,為未來的美好夢想而奮鬥。同時,考題為考生設定了寫作的具體情境:假設將寫好文章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人閱讀。這一寫作情境要求考生行文做到真實表達,從而有效規避了以往“高考體”作文看似高大上,實則假大空的弊病。具體寫作時,考生需密切聯繫現實與親身經歷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同時要結合國家發展規劃、民族復興夢想與新時代的前行方向表達自己的人生規劃。文體比較適合寫成書信、議論文等文體。

從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與要求來看,寫作教學要回歸本真,關注現實,真實表達。平時指導寫作不能只注重套路訓練、素材堆砌與文辭雕琢,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深入體驗生活、多關注國家大事與社會熱點。這將是今後高考作文命題的導向。

整理/記者沈顥

殷殷叮囑

這道光是內心最明亮的導航

鄉下的清晨是寂靜的,彷彿整個世界都在沉睡。

“‘奶奶’‘喝奶奶’!”一歲大的女兒哭叫著劃破這片寂靜。“寶寶乖,寶寶乖!”我從床上翻下來,三步作兩步,麻利地往桌邊跑,打開奶罐,一勺一勺地將奶粉舀進奶瓶。

“咕嚕,咕嚕……”喝完奶,女兒睜著她那圓溜溜的眼睛望著我,呢喃地叫了幾聲“媽媽”,雙手習慣性地抓住了我的頭髮。而我就想這樣永遠抱她在懷裡盯著看,一聲雞鳴打斷了我對女兒的迷醉,天要亮了,門口的班車不久就要來了。我掰開她緊抓我頭髮的手指頭,把她輕輕地放到床上,利索地起床收拾,背起遠行的包,搭上了第一班回城的車。此時,天空的一輪紅日恰巧升起,照進了那個安靜的睡著女兒的房間,明亮卻不刺眼。

我痴痴地望著女兒的房間,我想,如果這一束光可以用時光瓶封存到17年後,那麼,我想借這束光的力量告訴女兒:媽媽不是狠心,而是為理想,為生計,也為了你,媽媽必須奔忙。希望2035年的你,以及你們,在最美好的年紀裡,理想就可以當面包吃。而吃著這樣的“麵包”,你必然可以扛起時代的大旗。

我祈禱自己種下的希望能發芽,就像18年前,父親送給我的一道電筒光,在後來的日子裡,那始終是我內心最明亮的導航。那一束光,一定也是父親努力為我儲藏的。記得初中時,學校離家很遠,要走將近20裡的山路。天還沒亮就要出發,當時我走在前面,父親打著電筒走在後面。老式電筒的光有些昏暗,他每次都高舉著電筒超過我的頭頂,方便我完全看得清前面的道路。每當我在黑暗的道路上感到畏懼時,父親總是說:“往前走,不要回頭!”

終於,我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城市。離開家的那天,我起得很早,天還沒亮。吃完母親做的早飯,我大包小包拎著,坐上了哥哥的車子。父親拿著手電筒照著我們上車。車轉了個彎,就跑到了家門前的馬路上,我抬頭,看見星星大小的電筒光還在照著我們的車子。那一刻,我想借著那一束電筒光告訴父親:您的女兒,一定會不負大山,不負理想,不負時代。

車子顛簸了一下,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出來。我聽到了披著日光的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彷彿在告訴我,新的一天已在路上。(湖南省作協會員楊豐美)

親切祝願

確認過眼神,我們都一樣

Hi,2035年的少年!這是一聲來自2018年的問候。

17年的時間如沙漏,或清新、或沉重、或虛浮,荏苒著青春少年的小心思;

17年的時光又如歌,或恢弘、或磅礴、或迸裂,刻錄著一個社會的靜默變遷;精細如沙漏,宏大如高歌,它們始終以恰當的姿態,勾連著彼此。

17年前的今天,我們站在時間的座標軸上,以千禧年為起點,提拎世紀寶寶、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天宮一號、村村通、精準扶貧、互聯網、全面小康等關鍵詞,既是串聯一個時代的重要片段,也是記錄一個群體的成長軌跡。

既看到了社會的巨大變遷,時代的飛速發展,國家的蒸蒸日上,也會看到無數人的生活,甚至是命運,發生著激烈變化。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前世今生”。

身為80後,在前18年的時光裡,我能打撈出許多有著時代氣息的瞬間:曾像個追風少年,迎著千禧年的晨曦,許下千年之願;在地震之哀、奧運之喜中,體悟無數人複雜的表情,記住災難和榮耀,學會敬畏和尊崇;在清脆的QQ消息提示音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地球村的精彩,我更記得初入因特網,那個虛擬的世界帶給我的震撼;村村通、精準扶貧,讓我回鄉之路不再泥濘,讓我在貧困的鄉民臉上看到希望,那種可感知的時代之幸,讓人興奮不已。

今天,年輕的你們,同樣能提拎出不少關鍵詞,比如人工智能、太空旅遊、無人駕駛、社會主義現代化等,甚至還有一些突破我想象力的新生事物,來描述你們所看到的17年。我相信也會有一種東西,會讓你無比興奮。

你我都無比幸運,躬逢盛世,同享現代文明。但文明不是坐享而來,不是時代的施捨,而是每個個體的努力付出而來。所以,我們得感謝自己的勤奮,感謝自己的努力。

當然,一如我當初所處那個時代,有光彩靚麗,也有黯淡甚至讓人失望的地方,比如環境問題、社會公平問題,我想你們或許也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晦暗。

無論明亮或黯淡,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觀照當下,記住使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你我一致的選擇。

Hey,少年!無論時光荏苒,確認過眼神,我們其實都一樣。

(媒體從業者,高亞洲)

熱情鼓勵

致2035的中國少年

親愛的少年:

展信佳!

現在是2018年,正是你來到這世界的那一年。或許對你而言,這是一個早已模糊在記憶中的時間節點,畢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切都更替得如此迅捷。然而今天,我要先帶你複習一段百多年前,民族危難之際的先賢文字: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或許你會覺得,國家命運與自己很遙遠,但請記得,個體永遠逃不脫時代的蔭庇,我們都是經歷者、見證者與未來的創造者。猶記得,18年前,千千萬萬世紀孩童誕生在千禧之年。如今,我們真切地沐浴在新時代的光輝中,但我仍然有一些話要告訴你,願漫漫求索之路,我們共勉。

少年,我願你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對想做、愛做的事要敢試敢為,努力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理想變為現實。願你熱愛新事物,熱衷新挑戰,痛恨一切墨守成規,嫌惡任何千篇一律。以驚濤駭浪、洶湧澎湃之勢遍遊世間每個角落,遍飲世間每杯雨露。

少年,我願你永葆初心,誠懇勤勉。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魯迅先生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18歲的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磋,有浩瀚的書籍引路,須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

少年,我願你永懷家國之心,意氣風發,敢於擔當。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鬥無悔。17年來,你和祖國一起成長,願你敢於拼搏甘於冒險,對人對己誠懇真實,願你始終以中華之崛起為己任,更願你看到這封信時,你也和祖國一樣,敢問天地試鋒芒,披荊斬棘無人擋。

2018.06.07

×××(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大二學生漢雨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