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二月中國外儲下降270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進程是否反轉?

2月7日,中國央行公佈數據,截至2018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345億美元,較1月末下降270億美元,降幅為0.85%。2月SDR口徑的外匯儲備為21678.61億SDR, 較前期21696.57億SDR環比下降0.08%。黃金儲備保持5924萬盎司不變。

二月中國外儲下降270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進程是否反轉?

這是中國外匯儲備連升十二個月後出現首次下降,且二月份外匯儲備縮水規模還不小。

2月份外匯儲備出現下降,又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

時間回到2015年的夏天,中國股市出現暴跌。8月11日,中國央行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調1000點,人民幣一次性貶值2%,創下歷史記錄。股市匯市連續下跌,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及國內普通民眾的恐慌。

國內的大媽們紛紛把手中的人民幣換成美元,羊群效應導致外匯儲備不斷縮水,外匯儲備的不斷縮水又進一步引起人民幣匯率的下跌,形成惡性循環。

人民幣對美元一度跌破6.96,央行動用一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捍衛人民幣。

時間進入2017年,官方的一系列政策發揮了作用,嚴格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以及居民的購匯需求,限制資本外流,人民幣開始企穩。

到了2017年5月下旬,央行再次調整匯率形成機制,在定價模型中加入了逆週期因子這一新型定價機制,極大地增強了央行的公信力和市場的信心。隨著中國經濟在二季度繼續走好和美元指數繼續下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突破一系列整數關口,終於走出了“8·11”匯改以來最強勁的升值行情。

我國的外匯儲備也開始了十二個月的連升。

到了今年二月,我國外匯儲備再次出現下降,這透露了什麼樣的信號?

筆者研究發現,中國二月外匯儲備下降只是暫時現象,人民幣升值趨勢並未出現反轉,仍看好資本回流邏輯。

二月外匯儲備下降主因:非美貨幣貶值帶來的外儲估值效應

二月外儲受非美貨幣貶值帶來的外儲估值效應影響較大。2018年開年美元指數下跌至近兩年的低點,而二月美元指數有所回升,上漲1.66%。其中,歐元和英鎊兌美元分別貶值1.55%和2.75%,日元兌美元升值1.98%。其主要原因包括歐元區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不及預期;主要國家政治不確定性引致避險情緒存在;經測算一月由於匯率變動產生的估值效應令外儲資產減少約260億美元,估值效應負面影響較大。

二月外匯儲備投資資產中,美歐日英國債收益率延續上升勢頭,資產估值效應負面。2月28日美國5年期國債升至2.65%,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2.87%,分別上升13BP和15BP,英國國債收益率上升2.52BP,日本國債收益率和歐元區公債收益率分別下跌3.1BP和0.08BP。佔外匯儲備比例較大的美債短端和長端價格均有所下跌,而歐債和日本國債價格微上升。美財政部最新TIC報告顯示中國持有美債11849億美元,以此估算美債價格下跌給外儲負面影響約在100-180億美元。

二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上升勢頭有所減緩,中國延續跨境資金雙向流動、總體平衡的發展趨勢,外匯儲備連續上升後回落情理之中。2018年2月人民幣匯率全月上升0.07%,升值幅度小於1月份的3.07%,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從月初6.3339微升值至月末6.3294。從外匯供求看,銀行結售匯和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最新數據一月份銀行結匯同比增長28%,銀行售匯增長11%,結售匯逆差9億美元,同比下降95%,總體延續了近期小幅順逆差交替態勢。

筆者認為,美國經濟領先其他發達經濟體復甦,是推動每輪美元進入強勢週期的核心因素,隨著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經濟和貨幣政策越來越趨近美國,美元持續升值邏輯不再成立。

筆者認為本輪美元週期已經來到大週期向下拐點,未來美元長週期貶值會引導資本回流新興市場,謀求更高的資本回報率。中國在新興市場中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速都具有比較優勢,中國將成為承接回流資金的主要國家。

雖然官方外匯儲備2月份出現負增長,但是全年人民幣升值趨勢並未出現反轉,仍看好資本回流邏輯。

此外,二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44.5%,大幅好於14%的市場預期。在強勁的出口帶動下,預計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或超預期的升至6.9%以上。

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將繼續吸引全球資本流入中國,帶動人民幣繼續升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