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本文“雲旗神高”發佈“今日頭條”。謝絕轉載〗

先秦、秦漢、魏晉,這幾個時代,選拔人才不用考試。

比如周文王任用姜子牙、秦始皇任用李斯、劉邦任用韓信和張良、曹操任用郭嘉、劉邦任用諸葛亮,全部都沒有出題考試,都是聽到名聲之後去請,對方一點頭就算錄取了。此時的人才也最為清高,三顧茅廬是最典型的實例。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三顧茅廬

隨著歷史的發展,那樣的方法落後了,不利於人才選拔,還容易任人唯親。

在中國,科舉制應運而生,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世界上最後一屆科舉考試結束於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科舉制就是考試製,筆試是最基本的和必須的形式。

筆試就得有場地。

江南有個場地,起始建於宋代(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

建康知府建造,名“建康府貢院”。到了明朝(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集鄉試、會試於南京舉行。因此,縣學、府學必須另建考棚。當時東邊營的“下江考棚”,原為江寧縣學考場,雞鳴山下南京市政府大院是上元縣縣學考場。1421年(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為留都,考試仍在此按期舉行,同時又繼續派人,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建造了“江南貢院”。

發展過程:建康府貢院——下江考棚(等)——江南貢院。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江南貢院

經過明朝的多次擴建,到了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建造明遠樓“樓凡三層,作四方形,下簷出甍,四面皆窗”,明遠樓是貢院的中心建築,也是最高建築,既可號令、指揮全場,也是監臨、監視考場之處。

到了清朝,這個“江南貢院”仍然保留了下來。雖然在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軍佔領南京後,江南鄉試被迫停止,江南貢院建築也遭毀滅性破壞。不過,之後短短几年,在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努力之下,得到了迅速的修復。

1869年(同治八年)、1871年(同治十年)、1873年(同治十二年)又經幾次增擴,規模達“房屋四百九十九間,披廠七十四間,號筒二百九十五字,共號舍二萬零六百四十四間”。貢院佔地達數萬平方米,其規模之龐大,為當時中國23個行省的貢院之最。

“號舍”,就是考生考試的小單間。科舉考試是一個人一個小單間。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號舍

江南貢院,僅僅是考試號舍,竟然有20644間!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已經荒蕪的巨型考場

可接納2萬多名考生同時考試。

加上附屬建築數百間,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

其規模之大、佔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

這個中國之最,當然也應該是世界之最。可以進入吉利斯世界記錄了。

〖本文“雲旗神高”發佈“今日頭條”。謝絕轉載〗

江南貢院,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它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還有兩個名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它不僅規模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影響也是最廣的科舉考場。在科舉制時代,它是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在今天看來,它也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屬於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巨型考場,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它存在的730餘年間:

(1)輸送狀元800餘名(平均每年超過1名。年年都有狀元出,730年不間斷!)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狀元

(2)輸送進士10萬餘名(平均每年超過100人!)

(3)輸送百萬名舉人(每年超過1000人!)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高中了

總的情況是: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

所以,江南貢院這個巨型科舉考試場,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

從這兒,走出了我們今人熟悉的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張騫、陳獨秀等。他們一個個皆出自於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見。

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清廷立停科舉,以便推廣新學堂,鹹趨實學,從此江南貢院便結束歷史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江南貢院的基礎上,建設了“中國科舉博物館”。

中國最大科舉考場:輸送800多狀元、10萬多進士、百萬多舉人!

科舉博物館

它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研究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目前已開放的部分場館包括博物館地下一層,地面上明遠樓、至公堂、號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閣等,含11個展廳。

〖本文“雲旗神高”發佈“今日頭條”。謝絕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