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小米本週將赴港提交IPO 定價在1000億美元以上 八大看點值得關注

據港媒報道,小米今天在香港申請IPO,6-7月掛牌,成為首個嚐鮮“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有媒體從保薦機構處獨家獲悉,小米IPO定價基本確定在1000億美元以上,爭1200億美元,基石投資者定價在800億美元以上。

儘管還沒等到小米的招股書,但我們不妨先來劃個重點。

看點1:雷軍說小米硬件淨利潤率永不超過5%,會不會打臉?

這可能是最近整個行業最關心的問題了。畢竟,小米不光是做手機,雷軍說的這個硬件淨利潤率的上限範疇太廣,影響的行業也真是太多了,照雷軍自己的話,小米生態鏈那可是滲透了100多個行業呢。

真實的數據到底怎麼樣,還得看招股書。因此,到時候通過小米遞交的招股書查一查,就能夠知道5%這個數字會不會打臉,這將是招股書最大的看點之一。

看點2: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從小米誕生第一天起,雷軍就一直說,小米手機幾乎不賺錢。

妙就妙在這個“幾乎”,到底多少利潤才算“幾乎不賺錢”呢?而且雷布斯最近又宣佈,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顯然是在給盈利情況釋放壓力。根據5%推測,小米的硬件賺錢能力基本是個可測量的數據。所以大家應該更關心小米的互聯網收入情況,還有投資收益。

有一點需要關注下。招股書通常都有幾百頁,裡面含有“淨利潤”字樣的不同數據口徑可能有一大堆,比如“未經審計的淨利潤”、“經營利潤”、“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等等。而且,港交所和國內A股、美股的會計準則也略有不同,五花八門也容易看暈。

那麼看哪個數據靠譜呢?大概可以關注兩個數據,一個是“經營利潤”,一個是“經調整後的淨利潤”。

看互聯網公司是否盈利,不能單純看淨利潤,還要要看經營利潤和調整後的淨利潤,這兩個數字,排除財務會計等干擾性因素。

看點3:雷軍在小米到底佔多少股?

之前有媒體報道,雷軍在小米的佔股竟然高達77%。但招股書沒放出來之前,這個數字還是隻能看看。雷軍到底在小米有多少股票呢,相信這是我們都想知道的。畢竟這可能關係到今年中國首富頭銜的歸屬。

另外,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權,就是說,管理層掌握的一部分股票的投票權遠大於普通股。簡單說,按港交所新政,雷軍可能擁有一批股票有超級投票權,相比普通股,“話事權”最少1股頂2股,最多1股頂10股。理論上,如果雷軍擁有的全是超級投票權的股票的話,最少只要擁有9.1%的特殊股權,就可以保障投票權超過51%,牢牢掌握公司控制權。

另外,此前網傳小米工號1000以內的員工在公司上市後都將實現不同程度的財務回報。在最新的人事調整中,小米兩位聯合創始人周光平、黃江吉因個人原因辭去管理職務。通常沒有了公司職務,在上市後股票變現方面受到的限制會少很多。

如果招股書有披露小米高管的持股比例,按照一個合理估值區間,那麼這些高管在小米上市之後身價會變成多少?這同樣是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看點4:小米真的像自己說的那樣,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嗎?

小米在上市前夕拋出5%的數字,其實更像是給小米定一個未來的目標,定下硬件淨利潤率的上限,告訴大家:“我們是互聯網公司,我們不是依靠硬件獲利的傳統硬件廠商。”

從目前流傳在外所謂“推介”數據看,小米收入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率超過40%。

小米是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到招股書裡找答案就看這三組數據:小米互聯網收入有多少,小米互聯網盈利比例有多少,小米互聯網業務的月活用戶數、使用時長和獲客成本。

不過從小米的商業模式看,現在就可知的是,小米互聯網業務應該是沒有獲客成本的,畢竟可以靠手機用戶直接轉化。

看點5:小米生態鏈到底有多大?

小米是從2013年開始佈局生態鏈,以手機為核心,周邊產品有耳機、小音箱、移動電源,再往外是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淨水器等小家電。還有一些玩的東西,比如掃地機器人,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牙刷、床墊。

其中一些公司甚至已經規模世界領先,走上資本市場了。比如做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去年已經在美國上市了。

小米這些產品到底能賺多少錢,利潤率怎麼樣?在去年的時候小米生態鏈公司已經超過了100家,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多少,這些公司跟小米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小米招股書裡應該有答案。

看點6:小米上港股後,還會上A股嗎?

不出意外的話,小米應該是港交所新政施行後首家上市的公司。與此同時,國內A股的CDR也消息不斷。

今年年初,CDR傳聞沸沸揚揚。有多家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大佬有表態將要回A,小米也被傳將會香港+CDR實現港股和A股同時上市。傳說紛紜,已經被猜成年度懸疑劇了。

現在小米赴港上市,讓傳聞先確定了一半。接下CDR的消息近期會不會有消息?這個可以看小米香港招股書裡有沒有提到這個信息。

看點7:小米估值會不會破千億?

雷軍能不能登頂中國首富,除了看他有多少小米股份,還看公司的估值最終是多少。

關於小米的估值,從500億美金、800億美金到1000億美金不等。到底哪個準確呢?這就要回到一個如何看待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模型的問題。

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更看中企業的用戶數、獲客成本、盈利增速,也就是企業的成長性。蘋果市值是8400億美金,市盈率18倍左右;騰訊市值37200億人民幣,市盈率43倍左右;亞馬遜市值7500億美金,市盈率320倍左右。

小米能頂得起多高估值,得看招股書裡數據有沒有體現出足夠成長性。基於之前的公開報道,相比手機業務,盈利貢獻想象空間更大的生態鏈產品、互聯網服務的營收和毛利水平歷年變動數據更值得關注。

看點8:小米的海外市場到底怎麼樣?

小米這兩年在海外折騰得有聲有色,根據最新的消息,在印度都已經拿下31%這樣誇張的市場份額連續排名第一了。此外,小米自己宣傳它在印尼、東歐等地都表現不錯,現在進了西歐市場開頭也順利。

那麼,海外市場到底佔了小米多大盤子?小米真的能靠海外市場保持成長性嗎?畢竟,中國國內市場已經是零和競爭市場,小米的高估值必須要靠長線的高增長率來支撐,那就必須往海外市場看。

小米近期大書特書海外市場成績,尤其是印度市場,在招股書裡小米過去3年海外市場變化數據都能看出來。

當然,以上內容僅為預測,真實的招股書究竟如何,我們將密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