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奎文區著力破解“四大難題”

奎文區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直面短板所在、狠抓問題整改,出實招、求實效,著力破解發展後勁不足、發展載體不優、發展活力不強、城市品質不高“四大難題”,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四個城市”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一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5億元,同比增長7.9%。

抓項目、強支撐。一是打造“五小鎮兩園區”。以“發展有活力、產業有集群、人才有嚮往、經濟有實力、群眾有實惠”為目標,規劃建設總佔地13平方公里的齊魯創智、虞河文創、南苑生態科創、鳶都湖康養、青啤活力小鎮5個特色小鎮和濰坊國際金融中心、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2個產業園區,著力打造“6+6”現代化優勢產業集群。目前,“五小鎮兩園區”進展順利,已簽約引進企業210餘家。二是規範提升特色產業園。規劃建設總投資150億元的10個特色產業園,推動政策、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園區傾斜,引入歌德集團、珠聯天下等專業高端運營公司,實現企業集中佈局、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成打造。目前引進企業1100餘家,華為物聯網創新中心、微醫互聯網醫院、大數據交易中心、全影網絡等行業龍頭企業成功入駐。三是加快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啟動“重點項目拆遷建設擂臺賽”,組織實施總投資920億元的金融總部、雙創總部、醫養結合等6類重大項目,實施新一輪“雙50”工程,加快50個重點項目、50個“徵遷清零”項目建設,突出抓好9個市級、20個區級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項目,目前9個市級項目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3%,11個“徵遷清零”項目完成“清零”、騰空土地291.3畝。

抓樓宇、拓載體。一是強化政策扶持。把商務樓宇作為“立起來的園區”,加大樓宇經濟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覆蓋樓宇開發建設、招商運營、入駐企業、管理服務等多層面的政策體系,營造樓宇經濟“窪地效應”,實現樓宇經濟由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二是突出重點帶動。年內重點實施好“2030”重點樓宇培育計劃,打造世紀環球中心創新創業樓、金利大廈金融中介樓、半島創新谷科技信息樓等20棟品質樓宇,改造提升濰坊中心、中友大廈、原齊魯飯店等30棟存量樓宇,加快八類樓宇集聚區建設,積極引進企業總部和分支機構,目前全區樓宇入駐總部及分支機構達529家。三是創新樓宇服務機制。在全市率先建成並啟用樓宇經濟綜合服務中心、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推行“樓長制”,增強政務、金融、人才等服務保障能力;支持商務樓宇引進高水平專業運營機構,讓“專業人辦專業事”,為樓宇入駐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解決樓宇招商運營管理難題。

抓改革、增活力。一是更大力度推進各項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狠抓“放管服”改革,開展“一街區一試點,一部門一改革”活動,公佈奎文區政務服務事項中介服務項目清單,創新推行“入園(鎮)企業零上門、個體登記零材料、服務群眾零障礙”和“最多跑一次、最多查一次”“3零2一”改革,為1500餘家入駐重點樓宇企業辦理了即時登記手續、308家企業辦理了簡易註銷手續。二是更高水平推進創新創業。實施孵化器提升工程,力爭年內新培育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4家。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185”創業行動,重點培育成長型小微企業,確保年內市場主體總量突破6.5萬戶。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年內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5家以上。三是更深層次擴大對外開放。修訂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推行社會化、市場化招商,激發全社會招商活力。去年以來,引進總投資過億元項目17個,簽約引進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院、西安科技大學研究院等院所6處,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學敏等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4名。鼓勵支持企業參加國內外各類展覽會、洽談會,對外貿易態勢向好,1—4月份進出口總額完成12.7億元。

抓管理、提品質。一是提升城市建設品質。開展“518+N”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聚焦5大領域組織實施18個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建453處、20.2萬平方米,清理違規廣告牌匾3600餘處。實施道路暢通工程,年內打通8條“斷頭路”,改造提升15條背街小巷、老舊小區10個。二是提升城市管理品質。深化美麗家園建設,出臺全市首個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實施城市建設10大工程,開展城市管理10大專項行動,打造“三縱三橫”亮化景觀線,80%的主次幹道、背街小巷成為“門前五包”示範街。三是提升社會治理品質。以社會治理系統化為導向,細化386個二級網格,推行“由民做主”、“四社聯動”和“1+2+N”社區警務模式,深入開展品質社區創建活動,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系統化水平。目前,全區標準化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

通訊員:劉慶春 胡曉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