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名副其實的北大博士生,靠一頭傳奇豬讓公司成功上市


這是四川省通江縣金豆巖村的一個特殊養殖場,每天早晨,張育賢都會牽出一頭300多斤的老母豬。它就是傳說中的鎮場之寶,耳牌號001,這頭豬是張育賢在9年前花整整2萬5千元買來的,是整個豬場的頭號功臣。但是找這頭豬的背後的花銷已經超過了這頭豬價格的十倍。

張育賢是北大博士,2009年之前是廣州一家制藥公司的總裁,有好幾個專職司機,年薪百萬。然而2009年1月,張育賢突然決定會老家四川省通江縣創業。他組建了一支7個人的團隊,成員都是四川省畜牧領域的行家。帶著這個特殊的團隊,張育賢開始了漫長的尋豬之路。

張育賢要找的豬叫青峪豬。特點是要有7對以上乳頭,排列整齊沒有瑕疵,後腿有力度,盆骨架開闊。青峪豬在四川大山裡零零散散地存活了五千多年,適應性極強,生長速度慢,膘肥肉厚,渾身烏黑。分為八卦頭、狗腦殼、筆桿嘴等幾個品類。


張育賢說,如果能找到這樣一種豬,那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其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為了能找到那種特殊的豬。接連在大山裡走了5個月,連個影子都沒找到。團隊失去了信心,7人小組只剩下2人。

2009年5月18日,他們在青峪鄉龍王廟村張大爺家找到了這頭心心念唸的母豬。張育賢當場提出要2萬5千元的價格把豬買下來,同時承諾,母豬來年的第一窩小豬全送給張大爺。張育賢僱了幾位村民,用最傳統抬豬的方法把豬抬出了山。

由於青峪豬生長慢,村民們不願養,豬販子不願收,可張育賢覺得,保護性養殖青峪豬不僅是一件好事,而且充滿了商機。2年時間,張育賢跑遍了周邊300多個村莊,才找來316頭青峪豬母豬和36頭公豬,從找豬到買豬,張育賢耗費了500多萬元。

張育賢買來的豬建了保種場,用公豬誘情的模式,縮短母豬的發情期,平均兩年就能多產一窩小豬。到2011年底,因為前期巨資投入已經沒有流動資金了。2012年正月十五這天,當地農業局總畜牧師高成忠拿出房產證主動幫張育賢貸款。和張育賢共同研究青峪豬的復興大計。

2012年4月27號這天,張育賢的財富計劃引起一家英國公司的關注,雙方交談了4個多小時後達成合作,張育賢承諾給對方49%的股權。拿到投資,張育賢給青峪豬提供特殊的放養環境,使其定量運動,定時吃飯,泥巴浴放鬆,實現肌內脂肪含量的提高。到2014年,青峪豬擴翻到了四千多頭。

張育賢以讓出部分股份的待遇請來屠宰分析師邢二輝,對青峪豬肉進行分割研究,將一頭青峪豬分成374個消費產品。最貴的部分定價300元一斤。此時張育賢還不滿足,在推廣上,張育賢讓人們品嚐清湯煮白肉,和產品冷鏈包裝,逐漸打開了當地市場。


如今,養殖場的商品豬存欄量已達2萬多頭,加上屠宰加工,形成產業鏈供應。2017年,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上市。在他的帶動下,青峪豬又成為當地村民喜歡的豬種,青峪豬被列入四川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