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釣魚老手教你如何應對警惕性魚類

警惕性魚類也可以稱為滑魚,滑魚在黑坑或其他經常有釣友光顧的魚塘出現較高,下面介紹如何應對警惕性魚類(滑魚)。

釣魚老手教你如何應對警惕性魚類

(1)餌料對策。

通過變換餌料的色、味、形,破壞魚兒原有的“條件反射”系統,使其不再有“危險的反應。例如,常用香餌的改用腥餌;常用素餌的,改用葷餌;還可以變換上餌方法等。

(2)線具對策。

即將線具的粗細、大小、顏色、形狀和種類等變換。如更替使用小鉤、串鉤、大鉤、爆炸鉤,交替使用手竿、海竿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魚兒的警覺性。實踐證明,將顯眼的粗大線具換成精小細微的線具,會有明顯的效果。

釣魚老手教你如何應對警惕性魚類

(3)環境對策。

解鈴還須繫鈴人,一定環境形成的條件反射,也要靠改變這一“情景因素”來消除。如:憑著已有的經驗,魚會知道“此處有危險”,這時垂釣者就要適當變換釣位,讓魚在改變的環境中不知道“彼處也有危險”,在形成新的“神經聯繫”前上鉤。比方說,轉移到過去無法下鉤的隱蔽性水域垂釣(如水草豐盛處、水下亂石區、樹根雜亂處等等),或改近水淺釣為遠水深釣。此類水域只要採取相應措施並非絕對無法垂釣。譬如粗線細鉤、掛住鉤了頂多損失漁鉤,綁上備用鉤繼續釣;使單鉤,魚上鉤後只有魚嘴裡有一鉤,不會掛掛拉拉造成跑魚;另外或者相應採取離底釣,鉤懸離水底,減少掛鉤概率等等。

釣魚老手教你如何應對警惕性魚類

(4)時間對策。

同樣的道理,垂釣者還須在時間上做文章,找對策。通常白天垂釣的人比較多,而夜深人靜時和早晚兩頭較少,魚類經常在深夜和早晚覓食,容易形成“此時無危險”的“心態”。所以用夜釣代替白晝垂釣,這是時間對策之一;其次,對垂釣過頻的釣場有組織地進行一段時間的“休釣”,這不僅有利於消除魚類的警覺性,而且有利於生態與環境的休養生息,具有保護生態平衡的社會意義,這是時間對策之二。再次,選擇一個固定地點,定時喂飼做窩,但暫不垂釣,待這一有利於垂釣的“條件反射”形成後,再在同一時間進行垂釣,這是時間對策之三。如果可以綜合運用上述對策方法,靈活取捨,效果必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